回覆列表
  • 1 # 徐_鍾

    1、德國空軍的航程有限,最大飛行半徑還不足以完成護航轟炸機攻擊英國本土,德國的轟炸機機群往往是在沒有戰鬥機的護航的情況下完成轟炸,德國空軍開始是白天轟炸,由於損失過大後來改由夜晚。但是此時英華人發明了雷達,在德國空軍在法國起飛之後就能被英國軍方發現而可以及時起飛戰鬥機攔截沒有戰鬥機護航的德國轟炸機。德軍損失慘重。

    2、德國的閃電戰戰術的物質基礎是先進的超強機械化部隊,而海軍卻沒跟上他的機械化步伐,所以他的閃電戰就無法施展。

    3、德國海軍元帥鄧尼茨發明了海狼戰術,以潛艇攻擊英美艦艇,試圖切斷美國到英國的海上供給線。美國開始損失慘重,後來改成大量船隻一起結隊航運,損失率驟降。美華人為英國提供了有力的後勤支援。

    4、蘇聯的資源豐富且緊鄰德國,如若佔領了它,德國就會實力大增。

    5、若佔領了蘇聯,東可和另一個法西斯—日本聯絡,從而使軸心國的聯絡加強。

    6、《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矇住了斯大林的雙眼,希特勒在派了外交官和間諜摸清斯大林的態度後緊鑼密鼓的實行了巴巴羅薩計劃,而蘇聯絲毫沒作準備,這更加堅定了希特勒攻打蘇聯的計劃。

  • 2 # Wenlin

    一方面希特勒德國聰明反被聰明誤,另外一方面非正義的侵略戰爭必定失敗!如同日本侵略中國,最終在毛主席的領導下被華人民趕出來中國!

  • 3 # 九水

    二戰初期的蘇聯,是個貌似強大實則虛胖的“北極熊”,英國象一匹強壯的歐洲狼,德國則是一隻貪婪的歐洲獵狗。這隻獵狗與英國狼互咬一番敗下陣來,進而掉頭向虛弱的北極熊發起進攻,旋即在歐洲大地上上演了一出狗熊大戰的戰爭大劇。

    一,老狼丘吉爾不好對付

    在希特勒進攻蘇聯之前,德國已經與英國進行了數場軍事較量,德國都沒有佔便宜,尤其在與英國的空戰中損失不小,卻始終沒有掌握制空權。英國這隻歐洲狼周圍還圍著澳洲、紐西蘭等一群英聯邦狼崽子,更讓希特勒打怵的是,英國狼身後站著美國這隻美洲豹,在這隻美洲豹的幫助下,英國的軍事防線固若金湯幾乎無法攻克,這讓丘吉爾這隻老狼變得底氣十足。

    美國這隻美洲豹十分強壯。當年美國的經濟體量全球第一,德國第二,英國第三。美國的全球戰略是決不允許許一家獨大。坐在輪椅上的美洲豹羅斯福說的很直白,他說美國可以不參與歐戰,但必須做民主的兵工廠。潛臺詞就是不允許德國獨霸歐洲,否則便支援老三打老二。

    獵狗的嗅覺相當靈敏,希特勒斟酌再三感覺再去跨越英吉利海峽打英國顯然是不明智的,不如先進攻蘇聯並獲得其豐富的資源,然後再回過頭來收拾丘吉爾這隻老狼。於是便毅然決定放棄孤懸在海外的英侖三島,調轉槍口全面東進蘇聯!

    二,“北極熊“斯大林亳無準備

    北極熊蘇聯不久前剛剛與獵狗德國簽訂"狗熊互不侵犯條約",斯大林不大相信希特勒能這麼快就撕毀條約進攻蘇聯,他便放心大膽地大開殺戒搞起軍隊大清洗運動。然而就在他把軍中高階將領幾乎一掃而空之時,戰爭的煙雲突然降臨。

    1941年夏天,幾百萬只獵狗調轉槍口朝北極熊撲了過來,但正在失血身體虛弱的北圾熊卻絲毫沒有戰爭準備。戰爭初期德國的中央獵狗集團群就將北極熊撕咬的傷痕累累,之後北極熊漸漸甦醒過來才重整旗鼓把歐洲獵狗殺回了老剿柏林。

    希特勒這隻老獵狗早就掌握斯大林在軍隊中進行大清洗致使蘇軍戰鬥力持續下降的情況,還有一件事尤其助長了希特勒進攻蘇聯的慾望。1939年蘇聯進攻北歐小國芬蘭時,75萬蘇軍竟然奈何不了區區3萬人的芬蘭部隊,最終付出了陣亡27萬人的巨大代價,其戰鬥力之低幾乎讓全世界笑掉了大牙,直至現在提起這事兒仍有不少人說,這個世界上號稱戰鬥民族的俄羅斯誰也不怕就怕芬蘭。有鑑與此,希特勒老獵狗便得出了北極熊不堪一擊的結論。

    真讓老狗希特勒最終下決心進攻蘇聯的原因,來源於1940年11月蘇聯外長對柏林的一次訪問。在希特勒接見這位蘇聯外長期間,該外長竟然提出芬蘭屬於蘇聯的勢力範圍,並要求德國立即從芬蘭撤出。這讓老狗希特勒感覺到了北極熊的巨大胃口和長久地威脅,也更加堅定了希特勒進攻蘇聯的信念,此後不久,一個全面進攻北極熊的完整計劃——颱風行動就這樣在柏林誕生了。

    三,老獵狗希特勒不可一勢

    蘇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當時其軍隊規模一直保持在600萬以上,經濟體量也多達430多億美元。比不上美德英第一方隊也算走在第二方隊的前列。

    獵狗的特點就是敢於與強者掙食,那怕是兇惡的獅子或老虎更不用說北極熊,況且當時德國已經是世界老二,生產總值多達560億,要是再加上擴張佔領的歐洲經濟發達區域,經濟體量並不遜於美國。尤為重要的是,德國是歐美最早實現機械化和摩托化的國家,且官兵的軍事素質在當時絕對是世界第一。這些資本無疑給老狗希特勒增添了進攻蘇聯進而全面佔領歐洲的勇氣。

    意識形態的不同也不可否認是一個重要因素。老狗希特勒最恨共產主義以及斯拉夫和猶太人。他一上臺就視共產主義是最大的威脅,並宣稱共產主義是最大的敵人。而且北極熊的胃口也確實不小,斯大林也曾有個用數萬量裝甲洪流呑沒整個歐洲的計劃。如此這般,要不是老狼丘吉爾第一個站出來態度強硬地反對德國的侵略行為,老狗希特勒恐怕早就對北極熊下手了。

  • 4 # 南國狼兵

    說簡單一點吧,一共兩點;

    第一、德國想要進攻英國就必須要經過英吉利海峽,但是英國有著日不落帝國的稱號,二戰期間雖已名不副實,但是在歐洲區域論海戰,英國還是不慫的!希特勒討不到好處。只能用潛艇封鎖的辦法限制英國艦艇及盟軍艦艇、補給船。讓英國無暇顧及東歐戰事。

    第二、希特勒方式崇尚的是閃電戰,以大量機械化裝備橫推、快速穿插的機動方式進攻,而盟軍缺少反裝甲武器,只有陸地才能最大化的發揮出閃電戰的成果,這也是為什麼在短時間內法國,波蘭等國相繼淪陷的原因,嚐到甜頭的希特勒想用同樣的方式進攻蘇聯,但是氣候卻幫了蘇聯一個大忙,蘇聯地域大,氣候寒冷,後勤補給十分困難,本應該打出來的閃電站卻打成了消耗戰,這是希特勒想不到的,但是卻不能退了,當時以美國為首的盟軍正在法國的諾曼底登陸,若退英國,美國為首的同盟國以及蘇聯就會呈現一個3方夾擊之勢,唯有破開蘇聯才能換來一線生機!

  • 5 # 一隻物流寶寶

    因為希特勒一直打的就是蘇聯的主意,並且也不是說打蘇聯就一定必死無疑,按照最高統帥部的計算,蘇聯當時的基礎設施建設使它的軍隊不可能很快的完成集結,在當時德軍的裝備以及通訊技術就很領先時代了,他們的預算是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完全擊潰蘇聯軍隊,實際上戰爭初期也驗證了這一點。

    但是希特勒這個人不知道他是真的只懂政治還是真的不懂軍事,在離莫斯科近在咫尺的時候非要把中路軍調去支援其它現場。導致貽誤了戰機,最終失敗。

    英國當時自然是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丘吉爾之前的張伯倫認為只要得到了希特勒的保證就可以高枕無憂,至於法國怎麼樣他不會去考慮,雖然他們是盟國。但是資本主義國家都是各懷鬼胎的。所以按照當時的情形他不會去考慮英國那個遠隔大洋的彈丸之地。

    那如果說他在打蘇聯之前希特勒如果知道會打成這個樣子,那麼他肯定不會這麼打。

    他可能有以下選擇:

    1,在法國取得一系列的勝利的時候他不會讓古德里安停在敦克爾克,而是會讓任他消滅滯留在那裡英法聯軍。

    2,盡全力攻打英國,在當時的情況來看英國是唾手可得的。至少把英國剿滅以後再回過頭來專心攻打蘇聯,但是這裡有一個問題就是,你不知道在這個期間蘇聯會不會主動攻打德國,這個有很多的不去定性。

    3,蘇聯其他戰場起牽制作用,不浪費一絲時間盡全力攻佔莫斯科。

  • 6 # 輪子上的旗梹

    寧可挑戰蘇聯這不死磕英國?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說德國這個國家的悲哀,地處歐洲腹地,西有英法,東有蘇聯,一戰時就被東西夾擊兩線作戰,地理位置的不利使之始終處在戰略的被動之中,當一戰失敗後,德國的高層們一直在研究如何避免兩線作戰,所以在對波蘭動手前,首先與蘇聯簽訂了互補侵犯條約,暫時的避免了兩線受敵。

    當暫時沒有了東線的威脅,德軍摧枯拉朽的閃擊了英法的盟友波蘭,迅速調轉槍口就對準了英法,長驅直入的進攻,法國投降,英國透過敦刻爾克狼狽撤回英倫三島,結果就是德軍百萬大軍看著英吉利海峽望洋興嘆。

    對於希特勒與他的將軍們來說,英吉利海峽簡直就是不可吳越的鴻溝,二流的海軍無力支援德軍登陸作戰,在經過了勸降與英倫空戰的失敗後,留給德軍的時間不多了。

    是的,留給德軍的時間不多了,與蘇聯的互補侵犯條約,雙方都有自己的小九九,德軍知道蘇軍在大清洗後軍隊戰鬥力直線下降毫無作戰能力,在與芬蘭的戰爭中充分的暴露了這點,所以知道蘇聯不會選擇在這個節點捅刀子,而蘇聯對自己目前的形勢更是心知肚明,不過沒想到英法這麼不經打,本想等英法與德軍打的焦灼時再背後發動進攻,結果沒幾個月法國居然投降了…

    結果就是,蘇聯集結起了軍隊,全部部署在了邊境處,絲毫沒有梯次防禦的架勢,軍工廠開足馬力生產軍備,作戰參謀們一直在研究德國地圖…

    德軍的高層們自然知道蘇聯在做什麼,既然兩線作戰不可避免,那就趁蘇聯準備不足的情況下首先開戰吧,反正英軍被打的毫無反擊能力,暫時是沒能力反攻回來的。

    結果就是“巴巴羅薩”行動開始,蘇德戰爭爆發…

  • 7 # 狼煙火燎

    二戰德國望洋興嘆,英吉利海峽就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德國是看著英國唾手可得,但無奈海軍實力太弱,只能拼空軍,結果英吉利空戰又失利了,損失慘重,最後無奈的德國只能用潛艇對英國執行封鎖,到1943年大量裝備雷達和聲納後,德國潛艇也被破解了!

    二戰前期德國確實有些所向披靡,1個月時間瓜分了波蘭,39天就拿下了法國,整個北歐基本就是軍隊開過去接收,反抗都很少,又與蘇聯簽訂互不侵犯條約,英國陸軍雖然從敦刻爾克大撤退中撤走了,但是同樣損失慘重,根本沒有了反擊德國的可能性,更何況英國還要將關注點放在北非和巴爾幹半島上去!

    英國擁有強大的海軍作為依仗,那時候還是大英帝國,還是世界第一海軍,相反德國的海軍相當弱小,歐洲列強中除了蘇聯海軍實力弱以外,就數德國海軍了,要想登陸英國,第一個要面對的就是大英帝國皇家海軍,雖然德國制定了登陸英國的“海獅計劃”,但希特勒知道貿然執行恐怕所有德國官兵全部都得在英吉利海峽喂鯊魚了!德軍潛艇確實很強,但是這些深海殺手也就只能夜晚執行突襲任務,也不能運兵啊!

    最後德英來了一場空軍對決,也就是著名的不列顛空戰,目的是逼迫英國投降。不過很遺憾,雖然空戰給英國帶來了很大的損失,但是英國空軍依靠雷達預警以及主場優勢,成功的戰勝了德國,特別是德軍的飛行員損失慘重,一旦在英國被擊落就代表著要麼犧牲,要麼被俘虜,最後希特勒不得不放棄英國,採取潛艇來封鎖英國的資源。

    這時候的英國其實是沒有任何反擊能力的,能夠自保就不錯了,德國顯然也明白這一點,於是開始放棄英國將主要精力放在防禦鬆懈的蘇聯身上。這時候的斯大林因為有一個和平協議,確實防禦鬆懈,甚至還有執行著大清洗運動,整個蘇軍從高層軍官到底層軍官2/3被清洗,甚至4個元帥清洗了3個,根本沒有戰鬥力可言,特別是波蘭戰爭、蘇芬戰爭,德軍對蘇聯的戰鬥力看得清清楚楚,果然在前期一擊即潰,第一年就消滅蘇軍400萬,如果不是美國及時幫忙送來海量物資,組建了反法西斯同盟,個人還真不看好蘇聯,即使到了戰爭後期,蘇聯軍隊戰鬥力都遠遠低於德國,目前世界排行的王牌飛行員們、王牌坦克等等,哪個不是在蘇聯軍隊上獲得的戰績,只是越往後德國資源和戰爭潛力不足,如果德蘇單挑,恐怕後果難料!

  • 8 # 使用者聽松閒人

    老孫常談,希特勒《我的奮鬥》原計劃是要先進攻蘇聯,目的清楚,《巴巴羅薩》計劃是掠取烏克蘭的糧食及高加索的石油,這個計劃作為希特勒的構思是精明的。

    然而希特勒為什麼要與英國死磕呢?那就是作為假象的另一個計劃,《曼斯坦因計劃》。這是希特勒命令H戈林元帥實施的欺騙蘇聯斯大林和巴甫洛托夫的計劃。還真別說,這個《計劃》真還奏效;1940年12月,巴甫洛托夫前往德國簽訂的《互不侵犯和平條約》真是在這種假象中“生效”的。

    另一方面,德國和英國的軍事實力幾乎在一個平衡線上,只是英國的戰機只有1200架,不過丘吉爾的空中戰術具備靈活性,而德國的戰機卻將近二萬架。希特勒與英國死磕,動機是想迫使英國同法國一樣向德國投降。殊不知邱吉爾不買這個賬,邱吉爾在空戰方面選擇的是游擊戰。

    此外,希特勒緣於能源困頓,在歐洲西線戰爭中失卻了制空權的有利性。許多戰機都在扒窩,且缺少成熟的飛行員,新兵農民還來不及訓練。還有一點是德國的海軍事業不夠強大,這在德國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就體現出了弱行。德國的海艦往往只有被擊沉的事例。

    因此在這種僵持狀態下,希特勒於1941年6月6號糾集了整個德國的實力,從波蘭經由羅馬尼亞,奪下芬蘭針對從蘇聯的黑海至波羅的海,全長二千多公里實施對蘇聯的全面進攻,且取的了成功。這就是希特勒《巴巴羅薩》計劃的成功。而當時斯大林和巴甫洛托夫還以為德軍沒有這麼快會登陸蘇聯領土。

    宗上,我們便可以看出:二戰德軍為什麼放棄對英國死磕的真實原因。

  • 9 # 致守仁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先別說德國能不能打英國,先說德國為什麼要打英國。

    希特勒挑起二戰的最終目的要的還是Continental霸權,德國從俾斯麥那一輩人開始,除了威廉二世,都很明智的選擇奪取Continental霸權。

    因此希特勒只會找蘇聯和法國的麻煩,自始至終對英國都沒想法,整個二戰德國對英國的軍事行動,僅僅是為了讓英國退出戰爭。

    所以根本不存在和英國死磕這種想法,要不然敦刻爾克希特勒也不會手下留情了。

    (皇家橡樹號戰列艦,被德國潛艇偷襲掉了)

    接下來再說一說其他問題,二戰前夕的德國,陸軍和空軍是親生的,海軍連後孃養的都不如,雖然潛艇很強,但是潛艇頂多能做到襲擊商船,封鎖航路,想登陸只能靠水面艦艇。但是德國的水面艦艇的發展非常緩慢,航空母艦一艘沒有,其他驅逐艦戰列艦和英國也沒的比,海上和英國硬剛根本不可能。實際上英國海軍在美國參戰之前,其實力還是世界第一。

    希特勒不是威廉二世,他不會以己之短攻彼之長,第三帝國重點發展的是陸軍和空軍,德意志第三帝國海軍的存在基本上是近海防衛和攔截航路。當年公海艦隊多麼威武,最終還是栽在了英吉利海盜的手裡。有威廉二世的前車之鑑,希特勒又怎麼會做出和英國死磕的蠢事呢?

    (俾斯麥號戰列艦)

  • 10 # 宇澤歷史

    首先,在法國投降之後英法聯軍就在敦刻爾克進行了大撤退撤回了英倫三島,而此時的德國若要舉兵全力入侵英國的話,也並非易事。況且,在法國大陸與英國之間又隔著一條英吉利海峽,英國皇家海軍的實力也是德國海軍的好幾倍,若要強行從海上登陸英國,恐怕對德華人來說簡直就是去送死。此時的美國還未正式參與戰爭,若貿然進攻英國的話,到時候蘇聯再在東線反擊德國,可能會讓德國處在兩面受敵的狀態。

    為此,希特勒經過再三考慮,還是決定先攻打蘇聯,侵佔東歐的油田。再著手考慮西線戰場。因為他在英法敦克爾刻大撤退中,突然下令德軍的部隊停止攻擊,這道莫名其妙的命令肯定是有原因的。

    敦刻爾克大撤退,希特勒的戛然而止

    1940年5月某一天,平日裡風平浪靜的英吉利海峽此時卻異常熱鬧,海面上是千餘搜大大小小的遊艇、漁船、拖船在英吉利海峽兩岸來回奔波著,海面上空又是德國轟炸機群的炮火轟鳴,海面下德國潛艇的魚雷打得整個海面巨浪滔天,整個英吉利海峽就宛如一鍋沸騰的開水。

    5月26日,原定的三個撤退港口中的兩個就已經被德軍佔領了,只剩下了敦刻爾克可以供英法聯軍40萬人進行撤退。但在敦刻爾克以及其40公里長的海岸線上卻一點也不平靜,德軍的轟炸機異常猛烈的對著敦刻爾克港內狂轟濫炸,4個船塢全部被炸燬,8公里的碼頭被炸成一片廢墟。而從敦刻爾克前往英國的三條航線中,也只有最長的一條航線能使用,其餘的兩條已經佈滿了德軍的炮火。

    但另一個嚴重的問題又擺在了英華人面前,那就是英國用來執行敦刻爾克大撤退的船隻實在是太少了,為此英軍只能在沿岸徵用船隻,整個敦刻爾克艦隊裡除了運輸船之外,還有各式各樣的漁船、遊艇、渡船、貨船甚至是小帆船。幾天時間裡,這片海域上就集結了693艘英國船隻和168艘法國、荷蘭、比利時的船隻停泊在港口。

    而此時,德軍的轟炸也愈來愈猛烈,僅是在5月27日這一天就在敦刻爾克投下了1.5萬枚高爆炸彈和3萬枚燃燒彈。但就在敦刻爾克大撤退中,原本是佔了上風的德軍,卻因為希特勒的一道命令而放走了在此地的40萬英法聯軍。當德軍快要衝入敦刻爾克實施掃蕩的時候,希特勒卻命令先頭部隊暫停進攻,讓坦克停止了三天之久。這不禁讓德軍頓時一頭霧水,明明就可以一舉殲滅殘餘在港內的英法聯軍,為何要下令停止進攻呢?

    根據後來的資料記載,希特勒不願在此時進攻英法聯軍,原因是出於政治目的。首選希特勒不想得罪英華人,因為他將英國視為進行全球戰爭的潛在合作伙伴。如果英華人願意承認德國在西歐大陸的支配地位,那麼德國也會像對待義大利那樣對待英國。其次,倘若英國遠征軍在法國全部被俘的話,可能會更加激化英德兩國之間的關係,所以為了緩解兩國的敵意,希特勒選擇了放棄攻擊英國而轉戰蘇聯。

    “海獅計劃”並不能使英華人投降

    1940年6月22日,法國代表同德國最高統帥部參謀長簽署了停戰協定。但這份停戰協定卻並沒有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了德國,因為協定的內容包括了德國不會使用繳獲的法國艦隊。這無疑是德國的損失,德國若要想進攻英國是不同於進攻蘇聯的陸上進軍長驅直入,對於進攻英國來說,不僅要海上有運輸船與海軍艦艇,空中也有護航戰機進行護衛,登陸部隊的後勤補給也要及時跟上。但德國的海軍實力跟英國海軍來比,相差頗為懸殊。英軍擁有航母,可以海空協同作戰。德軍並沒有建成投入使用的航母,只有幾艘“鉅艦大炮”時代的戰列艦,所以整個大西洋的制海權便拱手想讓給了英國。況且德法的停戰協定又規定了德國不得使用繳獲的法國艦隊,為此日後的“海獅計劃”也僅僅停留在了空中作戰階段。

    雖然英華人在敦刻爾克大撤退中丟棄了大量武器輜重,本土僅僅剩下780門火炮、160門反坦克炮和200輛坦克,如果德軍要實行登陸作戰,如此薄弱的陸軍力量實在不是德軍部隊的對手。但好在德華人也並沒有登陸部隊可以橫跨英吉利海峽,眼下德國能進入德國作戰的方式也只剩下了空戰。英華人開始在全國範圍內調整部署空中防禦以及空軍作戰部隊的防控區域劃分。

    1940年8月13日,被德軍大肆宣揚的“鷹日”攻擊終於要到來了,但似乎好運也站在了英軍這邊。德軍480多架轟炸機在1000多架戰鬥機的掩護下,分別向英國的各處機場進行了猛烈攻擊,但攻擊效果並不明顯,德軍損失慘重,戰鬥機被擊落367架,而英軍只損失了183架。

    1940年8月24日至9月6日,對英國本土的空戰進入了第二個階段。德軍每天出動飛機都在1000架次以上,高頻度的轟炸使得英軍傷亡十分慘重。但此時的希特勒又改變了作戰目標,開始轉向對倫敦展開大規模空襲。8月23日,一架迷航的德軍轟炸機誤飛到倫敦上空投下了炸彈。為了報復,8月25日英華人派出81架轟炸機空襲德國首都柏林。此時的希特勒感覺自己的尊嚴受到了挑戰,德華人自開戰以來就入侵過好幾個國家的首都,還從來沒有被哪個國家轟炸過柏林。為此,1940年9月15日德軍200架轟炸機在600架戰鬥機的掩護下,準備對英國實施大規模轟炸。但令德華人意想不到的是,英軍300多架飛機分6個批次分別升空反擊德軍,硬是讓德華人在20多分鐘後就損失了戰機183架,而英軍僅僅損失了戰機26架。

    1940年年底,由於英軍的頑強反擊,德軍空襲的規模也越來越小。“海獅計劃”也隨之擱淺,德華人也不得不把進攻英國的戰線轉移到了東歐,蘇德大戰一觸即發。

    個人看法:德華人不選擇全面進攻英國,除了希特勒的政治目的之外,還因德國海軍的力量薄弱並不是英海軍的對手,若真要登陸英國,德國海軍也並不能保障登陸部隊能順利橫跨英吉利海峽。其次德國空軍對英國本土的轟炸效果不佳,“海獅計劃”的隨之擱淺也使得德國指揮高層放棄了進攻英國的計劃。與此同時,蘇聯與德國的矛盾早已在二戰開戰後就機具升溫,德國攻打蘇聯也是必然之舉。

    以上均為個人看法,多有疏漏,煩請糾正!

  • 11 # 藍色大菠蘿

    從一開始這兩個國家就不是一條道上的,互相看對方都不順眼。雖然有《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但是隻是國際形勢之下的權宜之計,當德國戰車碾過Continental各國,讓孤懸海外的英倫三島瑟瑟發抖的時候。

    蘇聯這邊也沒有閒著,先是用四十多萬人死亡的代價侵佔了部分芬蘭領土,緊接著又迫使波羅的海三國成為其加盟共和國,後來又打起了德國跟班羅馬尼亞的主意,蘇聯人的這一系列動作讓希特勒大為光火。早晚要撕破臉,乾脆在你被國際社會孤立,放鬆對我的警惕,以及國內肅反運動如火如荼之際打你個措手不及,希特勒秉承著趁你病要你命的原則率先開火,直接把蘇聯打蒙了,後來發生的事兒大家就都清楚了,嚴寒天氣。戰略失誤和蘇聯廣闊的國土面積拖垮了德國,耗盡了德國的精銳。

    所以,不是德國想打,而是蘇聯不安分的舉動讓德國總感覺自己背後發涼,為了讓自己過的安心點,才選擇了調轉槍頭。

  • 12 # eagles華夏

    別逗了,要不是有海霞隔著,英國不比法國強到哪裡去!裝逼誰不會呀!真牛逼有本事敦刻爾克別逃跑!你看看二戰戰史,英軍也照樣乏善可陳,也就法軍和義大利人襯托英華人裝很善戰似的!根本德華人俄華人比比,基本算垃圾,其陸軍甚至還不如華人能打!

  • 13 # past穎甜

    這是誰傳的說法?這觀點本身就有問題,德國不是不想進攻英國本土,是德國海軍沒有這個能力。

    看看德軍的戰略意圖:佔領捷克蘇臺德地區吞併其工業基地,拿下兵工廠,進而佔領了整個捷克;迅速閃擊波蘭,騰出手來,德軍裝甲叢集便迅速西進,法國一個月亡國了,德軍的推進速度快的讓人驚奇。敦刻爾克大撤退,英軍保留了一支精銳的力量撤回到了本土,此時德國高層已有心拿下英國,可現實擺在了希特勒的面前:如何跨越英吉利海峽?缺乏渡海作戰的海軍船隻,德國陸軍“天下第一”,可德國海軍的實力“實在讓人不敢恭維”,德軍水面艦艇力量太薄弱,兩艘重戰列艦後來被擊沉,在建的一艘航母戰爭結束也沒徹底完工。

    德國海軍唯一拿的出手的就是“水下狼群:潛艇”,從德國高層的態度看,海軍一直不受“關注”,陸軍與空軍用去了絕大多數戰爭資源,德國海軍“無可奈何”的發展不對稱的作戰平臺:潛艇,學習一戰經驗,運用潛艇封鎖敵國海上運輸線。

    可隨著戰爭的推移,美國的加入,以及盟軍商船損失慘重,盟軍開始重視反潛力量建設,大型護航航母,反潛機等相繼投入到保衛海上運輸線中去,德國海軍戰果銳減。

    扯遠了,回到主題,德國不是不想解決英國這個“後顧之憂”,而是真的拿它沒辦法。德國一直是歐洲大陸的陸上強國,德國本土也僅有北方具有少量的海岸線(而且還被日德蘭半島的丹麥給分成了兩半),如何建設一隻強大的海軍?

    沒有實力,也沒有辦法,德國只能“望洋興嘆”!

    ☞希特勒愛將德國空軍元帥戈林執行海獅計劃空襲英倫三島,結果以德軍慘敗收場,此後德國將目光重新轉向東方,德軍開始執行“巴巴羅薩計劃”進攻蘇聯。

  • 14 # 牧馬人1720

    這個問題不復雜。攻擊英國要跨越英吉利海峽,而當時的英國海軍比德國強大,空軍也不弱,而英國陸軍與德國抗衡處於劣勢。其實這裡面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這就是希特勒看到了英國的身後,還有一個更強大的美國。

  • 15 # 都市南鄉子

    這是兩個問題。首先,當時當地納粹德國進攻英國,從軍事上說就是找死。因為,政治與地緣環境決定了進攻必須奪取英吉利海峽和北大西洋海空區域的制空權和制海權。一則納粹海軍太弱,不具備正面硬剛皇家海軍的實力。二是不列顛空戰失敗,空軍沒制空權。即便是強大的納粹陸軍也只能望洋興嘆。然後,之所以挑戰蘇聯是因為一方面,這是納粹的國家戰略既定方針,遲早必有一戰!特別是當時納粹窮兵黷武已達極限,經濟財政面臨崩潰,再不開戰,要麼大裁軍要麼引發國內革命。政治經濟局勢都到了箭在弦上之勢;另一方面,蘇德沒有海洋相隔,軍事上優勢明顯,希特勒與德軍總部認為有必勝把握。於是,調頭北上。再者,引申兩個話題。一是諾曼底登陸戰的偉大之處和超級難度,對於今天的人們都值得一再深究與探討。二是同理。當年解放戰爭我軍已成勢如破竹之勢,而北韓戰爭爆發前,美國已明確實施戰略收縮,放棄對常大隊長的政治軍事支援。面對如此大好形勢,解放軍為啥沒進攻寶島一舉掃平天下?不就是苦於沒有自己的海空軍嗎?這也是北韓戰爭對中國現代史的巨大影響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在旅行中記憶最深的地方是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