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華為辭退一批34歲以上的員工,大家都在說“中年危機”。事實也是如此,市場經濟下競爭大,企業都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不知哪天就倒閉了。想一輩子待在一個公司打工,恐怕不現實了。那麼你有沒有想過35歲以後時候對於普通人的你還能幹什麼?打工?創業?
10
回覆列表
  • 1 # 二馬聊職場

    35歲,應該是人的一生中最寶貴的一段時間。這個年齡的優勢在於年富力強,有一定的社會經驗和閱歷;但另外也是一個需要面臨許多壓力和挑戰的年紀,首先這個年齡都面臨著上有老人,下有孩子,既要考慮老人的晚年幸福生活又要考慮孩子的成長教育問題,可謂需要操心的事情有很多。

    在一個圈子裡面待久了,大概也就適應了當前的生活,再去想這個圈子以外的事情相信不是大多數人的考慮。這個時候失業,成了每個人心頭最大的那個石頭,特別是想想還有車貸、房貸沒還呢,怎麼辦?相信很多人都很迷茫!

    但是請大家仔細想想,我們已經過了而立之年了,這點問題能難倒我們嗎?我們還要考慮的是如何振作起來,怎麼把壓力轉換成動力。想想90年代的下崗再就業,那可是把很多人一輩子的夢想或認識都打破了,曾經的鐵飯碗沒了,而且年齡又都大了。和他們方面相比,我們不是還很優越嗎?

    所以這也就要求我們在職場,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也要做一個與時俱進的人,保持對新鮮事物的瞭解,不封閉自我,方能在任何時候都不至於被自己嚇到!

    衝過去,就是另一個新的自我,收穫你都沒有想過的結果。有句話說的好,活人還能被尿憋死嗎?相信自己,一定能贏得明天!

  • 2 # 無敵小馬哥2018

    上班不管在職還是離職,有能力的人不管走到哪裡都好的歸屬,如果是一般職員,35歲以後離職,就面臨很多問題,上有老人下有小孩子,壓力非常大,在這個年級段我覺得把心態調整好,能幹的事也非常多,上班的話選擇自己比較擅長的工作,有條件的話可以選擇自己創業。

  • 3 # 季葭葭

    身為90後的我距離35歲還有很長一段距離,但是看到公司裡35歲+領導同事的“遭遇”,真是讓我忍不住唏噓。

    先介紹一下公司背景:全球50強企業,以快馬加鞭逼迫員工成長而著稱,並有業界黃埔軍校的美稱。

    在這個根本停不下來的企業裡,每一秒鐘都在逼迫你前進。想在一個崗位安心工作只拿普通工資可以嗎?不行!

    內部有硬性規定,在一個崗位超過xx年,就一定要換崗(最長不超過6年)。若在一些通用的崗位就還好,如果是專業性很強的呢(比如說會計),三四十歲再強制換崗還能做什麼?難道只能轉去前線做銷售?呵呵了。

    能經得起折騰的就這樣被輪崗,經不起的自己就離職了。不過好在這個全球50強企業教會你的東西,可以遷移到很多場合去。離職也沒有那麼可怕了吧~

  • 4 # 大哥高斯

    35歲的年齡其實並不大。憑著以前的工作經驗,可以再一次就業。很多人考慮在這個年齡上有老下有小,這個時候創業的話可能會有一定的風險,個人的建議是,可以一邊在就業,利用業餘的時間再創業。同樣可以迎來事業的第二春。

  • 5 # 好享影視匯

    35歲離職,得問問是離職還是被離職?如果是被離職,那確實應該問問為什麼?而如果是離職,我想那一定知道能幹什麼,所以不需要問。關於這個事情,自已親身體會,我想還是可以說幾句的。

    2004年~2014年在同一家公司,把能做的職位基本上做了一遍,2010年後就不斷在問自己,這真的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嗎?難道人生就真的這樣子了?問了4年,終於,2014年,快30歲的時候,一腳把安穩的生活踹掉,卻完全沒想好,沒想過接下來要做什麼,只想要先辭職冷靜一下。

    2014年7月回家呆一個月,無所事是呆一個月,2014年8月突然心裡發慌,卻完全沒有想好要幹些什麼好,只是覺得閒起不對,心裡犯慌,於是和朋友聊聊,一拍即合,兩個人合夥創業,結果3個月時間倒閉。

    2015年3月,春節過完即開始出來找機會,至2016年12月,兩年時間一直在和朋友合夥做事情,廣告工程、交通設施交叉做了兩年,除了欠款就是壞帳,散夥了事,不知道算是成功還是失敗,金錢沒了,經驗也不多。

    2017年開始和一老哥子搞中央空調、中央熱水,算是開始找到點感覺,累並快樂著。

    開弓沒有回頭箭,我這差不多也算是背水一戰了,創業,只有創業,不做他想!

    借用華為廣告語:你知道自己要去哪裡,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我之所以一再試錯,完全是自己沒想明白自己要去哪裡,這是大戒,總之要想清楚,但是不要想太久。

    算是一點感慨吧。

  • 6 # 彼岸新視界

    很多人抱怨物價、房價太高了買不起怎麼辦好迷茫...其實有幾個是真沒房住、沒飯吃的?相對於房價來說房租便宜得很,買不起總租得起吧。實在租不起了回老家也總有你能住的房子。如果單純只論“住” 或只論“房子”,對於現在的人來說真不是個問題。真正的問題是:當你不再年輕了,你還能做什麼?

    35歲困局

    職場上最糾結、敏感的年齡是多少?大概是35歲——

    35歲意味著,你投遞求職簡歷可能會收到“年齡不合要求”的拒信;

    35歲意味著,哪怕你在華 為這樣的大公司,也有被清理的風險;

    35歲意味著,哪怕你不用保溫杯,“中年危機”已經如影隨形……

    但我同樣要告訴你,35歲並不意味著職場前景的終結,這取決於你35歲前的日子怎樣度過。

    今天雲小核和大家分享的文章,來自資深職業規劃顧問楊毅,他結合多年的諮詢經驗,揭示了破解“35歲困局”的關鍵。

    文章略長,但無論你離35歲還有多遠,都值得認真讀完。

    不管是否承認,你都必須重視“35歲現象”——

    很多企業在招募人才時,明確規定年齡在35歲以下。如果你的年齡到了35歲卻還在透過招聘網站投遞簡歷不斷跳槽的話,你就應該反省一下自己到底哪裡做錯了。

    當然,根據我們的實踐諮詢經驗來看,如果你真到了35歲甚至更高的年齡才去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很有可能這個問題你已經無力解決了,很多現實的困難會讓你有心無力,束手無策。

    為了不讓你35歲以後的職業生涯變得一塌糊塗,你至少應該在30歲就確立明確的目標,並利用5年的時間去追趕。

    這可能是你成長的最後的最佳時機。錯過了這個時機,你已不再年輕,社會也不會再以包容的心態去原諒你的年少輕狂。否 則,你多走一步錯路,就必定要在以後以十倍的代價補回來。

    30歲:你必須要面對的三大問題

    第一,能否擔起家庭與責任?

    如果你已經成家立業,你必須清醒地意識到:你的職業到底該如何發展,才能確保讓你支撐整個家庭的負擔?這不僅僅包括你的愛人,還包括你的孩子及父母(尤其是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時候,你要承擔的是雙方四位老人的供養)。

    到了這個階段,你的壓力是成倍增長的,但如果你在職場上的成長無法實現倍增,甚至還在以某種形式進行著倒退,那麼,你以後的職業發展就會面臨更多的壓力。而這種壓力,更多的時候,會使你沒有餘力去謀求更好的發展。

    很多人在跳槽時,往往會有 一個很大的顧慮:如果我跳了,收入沒有現在的高,那麼,現在的工作,我還會輕易再動嗎?

    所以,要想行動,就趁早。趁你還沒有背上家庭的包袱的時候,輕裝上陣,拼盡全力向前衝,這是你唯一的選擇。千萬不要在這個時候享受安逸,否則,你的後半生都將永遠在碌碌無為中“被安逸”下去。

    第二,你的能力與年齡是否匹配?

    在我們的很多客戶中,其中較為棘手的一種情況,就是能力與年齡不匹配的問題。很多工作3年、5年的人,甚至和工作一年的人在能力方面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所以當他們的職業想向上突破時,會遇到很多的阻力。

    導致這種情況的產生有兩種原因:

    一種是頻繁跳槽,沒有在一個方向上積累,無一技之長;

    二是雖然在一個方向上 長期積累,但只是第一年是成長的,剩下的幾年都是在做重複勞動,原地踏步。

    所以,對於那些年齡30歲的朋友來說,從現在開始,你必須要慎重審視一個問題:從畢業到現在,我工作幾年了?我身上所具備的能力是否與我的年齡相匹配?

    如果不匹配,那麼,你一定要及早樹立危機感,並跑步前進,以彌補與那些先知先覺者之間的差距,確保自己不會在競爭的過程中被他人擠下馬。

    第三,你是否構建與提升了知識結構?

    身在職場,不同職位等級的人,所做的事情是不一樣的,他們所具備的眼光與思維模式同樣也有差別。

    一個最基礎的業務員, 想著如何維護好終端,這是戰術層面的東西,也是他的職責所在;但如果一個營銷總監這樣的角色,還和業務員一樣天天想著如何去和終端老闆打交道,那就是他的失職了。

    每一個企業的運營,都會由戰略與戰術所構成。大的戰略會細分成小的戰略,小的戰略會細分成一個一個的執行戰術,由基層人員去付諸實施。不同層級的人,分別負責不同高度的工作,各司其職,這也是團隊協作的意義所在。

    同樣,每一個不同層級的人,也存在不同的知識結構。層級越高,你看問題的眼光和思路就要越高,你的整體知識結構層次也要向上發展和突破。要不然,你的能力,永遠只能停留在具體的基層操作層面上,不會有大的 發展,職位上更不可能有上升。

    30歲之前:如何打好基礎

    我建議你做兩件事。

    第一件,找準一個可以為之奮鬥5年、 10年甚至更久的目標。

    這是一種最理想的狀態。因為一個清晰的目標,可以讓你的職業成長圍繞著一個點去積累經驗,而這種日積月累的經驗積累,也是你日後升職加薪的籌碼。雖然經驗並不一定與能力相關,但如果沒有經驗的積累,你的能力也基本沒有提升的可能。

    Macolm Gladwell在他的著作《 異類》中說:無論是最優秀的運動員,企業家,音樂家還是科學家,經調查,你都會發現他們至少都在付出了長達十年,每天不低於三小時的努力之後才嶄露頭角的。

    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馬克西姆·文格羅夫出生在西伯利亞,4歲的時候,他接觸到了第一把小提琴,展現出了過人的天賦。

    並且,他的天賦和敬業度是成正比的。他每天練習7小時,5歲就舉辦了獨奏會,15歲就獲得了國際大獎,34歲就成了世界頂級小提琴家。

    文格羅夫說:“我母親每天晚上8點回到家,吃完晚飯之後就教我小提琴直到凌晨4點。對於一個4歲的小孩來說,這簡直就是酷刑,但兩年後我變成了小提琴手。”

    很多人在抱怨沒有機會。其實 並非如此。

    肯特大學的社會學教授弗蘭克·弗雷迪認為,有效投入很多時間去練習的人自然會擁有自己的運氣:“他們近乎苛求地努力,當運氣來的時候,他們早就準備好了。”

    如果你沒有遇到機會,不要抱怨,首先要反思:自己到底哪些方面準備不足?

    根據我們的經驗,只有你在一個方向上堅持至少5年以上,你才有可能得到回報,而且這種回報會對你以後的職業發展產生一個相對長期的影響。同時,也正是這麼長時間的積累,讓你的基礎非常紮實和牢固,你的腳步也會站得更穩。

    建議你要考慮的第二件大事,就是學會做人。

    我甚至認為,會做人比會做事還要重要百倍。找到一個合適的職業目標,對於很多迷茫中的人來說可能並不是容易的事;但學 會做人,則是你在任何公司、任何時候都可以修煉的一種職業素養。

    在做人的修煉中,有四項要素,是能夠對你以後的職業發展起到致命性影響的:

    1. 你的人際關係處理能力

    這其中包括與你的上司的關係,以及與你的同事的關係。

    2. 不斷學習的能力

    我曾經碰到一個客戶,已經近40歲的人了,做會計做了14年,仍然只是一個基層主管的職位,在公司中也看不到晉升的機會,好多年沒有加薪了。

    我們問他:“在這14年中,你 有沒有進行過培訓、進修或者任何其他形式的充電?”

    “沒有。”

    “從來沒有嗎?”

    “從來沒有。”

    這是一個非常極端的例子,但這種現象在職場中卻是非常普遍的。

    沒有學習,你的職業發展就會在原地踏步。你以為你沒有退步,但實際上別人在進步,你與別人之間的差距在不知不覺中拉開了,就等於退步了。如果你覺得自己的知識匱乏,一定要抓緊學習。

    3. 樹立職業化精神

    不管你有沒有目標,不管這項工作是不是你願意做的,只要你在這個崗位上,你就應該把事情做好。

    即便這份工作你不喜歡,也不 要用消極的的方式去對待,因為你不僅在浪費公司的時間,更是在浪費你自己的時間。

    身在職場,你能收穫的無非是兩種東西:一是回報,二是成長。在沒有明確的目標之前,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極致,把所有你能夠在這個職位上得到的東西,統統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爭取。以消極的態度對待工作,你會兩手空空,什麼也得不到。

    4. 要有強大的內心

    我所遇到的很多人,其實內心裡都很脆弱,無法經受漫長人生道路上所降臨的各種苦難。要知道,每個人的成長都不是一帆風順。即便是耶穌,又何嘗不會遭受苦難的洗禮?

    強大的內心可以讓一個人在絕望中看到希望,而消極悲觀只會讓你在希望面前錯機良機。

    《肖申克的救贖》中有這樣 一句臺詞:

    “懦怯囚禁人的靈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強者自救,聖者渡人。”

    你沒有本事成為聖者,但一定要變成強者。

    30歲之後:如何實現質的突破?

    要想讓你35歲以後的職業生涯實現比較大的發展,你應該從30歲開始,好好利用5年時間,著手準備以下3件至關重要的事情:

    NO.1 完成你的專業化品牌構建

    “日本戰略之父”大前研一在《專業主義》中提出了這樣的觀點:

    “你憑什麼勝出?未來能夠牽動世界大勢的,是個人之間的競爭。能否獨霸世界舞臺,鍛造他人無法超越的核心競爭力?你唯一的依恃,就是專業。”

    你是一流的商務人士,還是一般 的上班族?差別就在這裡!給自己一個專業定位,樹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會為你以後的職業發展增加更多有價值的籌碼。

    為了支撐你“專業化”的品牌形象,你需要在以下兩個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就是前面提到過的知識結構問題。

    要脫離具體的操作層面的問題,把你看待問題的眼光放得更高一些,更遠一些,成為一個具有“遠見卓識”而不是“鼠目寸光”的人。

    你要向這個行業裡最優秀的人看齊 ,並以他們為目標,作為自己修煉成長的榜樣,一步一步彌補與優秀之間的差距。這個時候,在職學習、進修等等都需要提上日程,學會用新的知識充實自己的頭腦。

    第二,就是樹立自己在行業內的影響力。

    你要想成為優秀的職場人士,也必須向那些最優秀的人看齊,樹立在這個行業內的影響力,用你的思想去影響別人。

    我們去年遇到一個非常優秀的小夥子,至今印象深刻。

    他是一個印刷專業的大專生,畢業之後去印刷廠做銷售。正是這樣一個看起來沒有什麼含金量的職位,他卻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構建著自己的影響力。

    他給自己定了一個要求:每月都要寫一篇文章,發表在這個行業內最具影響力的雜誌上。當然,並不是每篇文章都能夠達到發表的 質量,但每個月必須要保證質量寫一篇。

    這樣做的好處,第一是樹立了你在這個行業內的影響力;第二,可以讓你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

    NO.2 把自己培養成一個優秀的中層管理者

    走上了管理者崗位,是你職業成長的關鍵一步。以後的發展空間,都與此次的晉升密不可分。但這個位子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坐穩。

    蓋洛普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發現基礎員工之所以離職頻繁,很多時候問題並不在於公司,而是在於其上司:公司的中層管理者。

    正因為中層管理的不善,而對於下屬員工的發展與成長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響,導致他們職業發展無論是在專業能力上,還是在職 業修養上,均不能得到有效的成長。

    你必須要意識到:你的管理,將有可能改變你的下屬的終身命運,是你錯誤的管理方式在不知不覺中傷害到你的下屬,迫使他們離開公司。

    當你的成長因為你的上司而受到阻礙的時候,這是你的不幸,你可以選擇“用腳投票”;當你某一天也成為管理者的時候,我們不希望把這種不幸繼續傳遞下去。

    NO.3 找一家成長中的公司,伴隨其成長

    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一是你可以親眼目睹一家公司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的成長曆程,對於公司的運營也會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你也能夠體會到你的角色在公司成長中的位置和作用。

    二是在公司成長的過程中,你的價值會有更大的發揮餘地,會更容易展現出來。

    很多人在找工作時都傾向於尋找大 公司,這也可以理解,但是要想快速的成長,尋找規模不太大的成長中的公司,其實是更好的一種選擇。因為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對於人才的需求較為迫切,你的職位晉升也會更快。

    三是你的忠誠度會為你的發展帶來更多的回報。

    企業用人,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忠誠度。尤其是現在跳槽率、流失率在眾多企業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忠誠就成為一種非常難能可貴的職業精神。

    不論你現在已經“奔三”,還是正在“奔三”的路上,請始終告誡自己:不要虛度了大好年華,抓住所有能夠抓住的時間,為自己的生命多積累一些厚度。

    最後,借用我最喜歡的喬布斯語錄,作為本文的結尾:

    人這一輩子沒法做太多的事情,所以 每一件都要做得精彩絕倫。

    你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為別人而活。不要被教條所限,不要活在別人的觀念裡。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左右自己內心的聲音。

    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隨自己的心靈和直覺,只 有自己的心靈和直覺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實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 7 # Vivian33881

    能幹的事情很多啊……

    我一發小,跟盆友合夥開了個小公司,客戶還是很穩定的!

    我另一個親戚,老家來飯店啦,就是麻辣燙一類的,很簡單的生意模式,看著勤勞肯吃苦,也是做的比打工強多了!

    我自己呢,靠著之前積累的渠道和人脈,平時帶帶孩子,做做兼職,做做理財,健健身,感覺比上班時候更開心啦!

    能幹什麼?還是看你積累了什麼,還有想幹什麼啦!

  • 8 # 哎分享vlog

    在過幾年我也三十多了。對於個這個,就我個人而言,我是不願意面對的。可是又有什麼辦法呢。

    如今的我還在找自己的出路。至少在35歲之前。有一個自己的事業。這樣就不會擔心就業危機。總不能回家種地去吧。即使家裡有地,可是又有幾個人能鐘的動。

    常年在辦公室坐著,現在的身體,上六樓都累得氣喘吁吁。

    不僅僅是華為,其實各大行業都一樣。工廠裡也一樣,他們都喜歡要年輕人。年輕人眼疾手快。解決問題能力要比老人速度的多。所以很多時候他們寧可養著這些高齡的人也不願意他們礙手礙腳。

    對於這個,其實國外要比國內優秀的多。曾經聽過一段話,說一個拍電影照明的師傅。60歲的年紀,還搶著要。因為他們有足夠豐富的經驗。並且有能力去帶領新人。可是在國內。只注重效率。只要效率不高那麼你就有被淘汰的風險。

    就今年找工作來說吧。很多企業都要大本以上的學生。即使能力不強人家也願意要。而我這種資深的活化石。只能對付的活著。也許幾年後我再去面試。人家看都不看。直接pass掉。這是多麼可悲的事情。。

    為此我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至少不為未來工作而煩心。

  • 9 # A-Victor809

    今年剛好35,我們那個年代農村的辦身份證還辦大了一歲,算是36了吧!說到離職能幹什麼,那得看你之前幹過什麼,現在幹什麼?從小學開始成績優異,上了鎮上的初中之後就一落千丈,現在回想起來有兩個原因吧!一是學校本身就很爛、教學師質跟不上;二是那時候家窮人醜,大環境裡的青壯年都出去打工了,父親和長兄都去外地打工一年難得回來一次,母親根本管不住一個青春期的孩子。於是乎99年一畢業就隨波浮沉當打工仔了。

    剛開始不敢走遠,就在鎮上的油泵廠學車工,鑽頭一個星期我就學會磨的很鋒利,然而學會了磨鑽頭我就離開了,沒有工錢

    然後就在家幹了很多同齡人沒幹過的活,提泥桶,開拖拉機拉磚頭賣,給國家電網豎電線杆...and so on……

    2000年學了真正的手藝,搞裝潢,但是跟著一房遠親老闆做的,吃的玩的開心,一年下來卻沒有給我工錢!還過年都沒回家,那是我第一次一個人孤苦伶仃在外鄉過年,那一年流行一首歌叫《流浪歌》,大年三十躲在被窩裡哭,沒有手機,沒有電話!

    熬到2001年,進了常州的一工廠,12小時兩班倒,幹到2004年,在工廠找到了另一半,並於7月誕下一子。但妻子產子後患肝炎,當年借了5000多元看病(當時是一筆很多的錢),並且岳父母當時也很反對我們的婚姻!

    於是05年就沒在工廠上班,再轉戰到建築工地做了一名木工,前後去過杭州,常州,無錫,崑山,武漢等地,在武漢工地上被一塊將近500斤的模板從掉車上砸中,所幸被身旁鋼管腳手架擋住,差點送命!

    06年隻身再回常州,進了化工廠,一干就是兩年,但是身體卻受了很大傷害,車間裡的化學原料氣味,一進去就咳嗽,就是說我咳了兩年!但是我最最感激的是在此期間,我的妻子帶著孩子東奔西走,到處投靠,卻自始至終沒有嫌棄我!期間我們是還錢、借錢、還錢!

    08年南方雪災,汶川地震,祖國成功舉辦奧運會,也是那一年我帶著希望和一身債務來到了上海!擺地攤,進工廠,做超市理貨員,麵包店烤麵包,洗衣店洗衣服...拿著最低的工資,過著快節奏的生活,除掉車費房租,完全沒有結餘...7月,在親戚的幫助下,我進了一家傢俱銷售公司,做了工程部的現場協調員,當我第一個月拿到2400元的薪水,我第一件事是打電話給妻子,告訴她我們可以賺錢了,可以還債了!5000多元的債,還了5年...

    於是接老婆來到了上海,期間我努力工作,到年底我拿到3700,可是09年經濟危機,老闆家的很多親戚進了公司,我的工資又回到2400。老闆說公司比較有壓力,一部分業務要我全權負責,工資不增,或者把一部分業務外包給我,不發工資了!我考慮了再三,選擇承包一部分業務,也就是09年7月離職了!

    離職後至今沒有再上班,那我做什麼呢?就是承包的那一部分業務,搬家!除了公司的一些業務,我有時間在外面接一些搬家業務,公司那邊每個月能做2,3千,10月外面接了一個大單,賺了3萬,第一次手裡有那麼多錢,別提多開心了!然而晴天霹靂,在2010年新年還有約一個月的時間,我感染了H7N9,從普通病房轉重症病房,期間痛苦的治療經歷不想再提!治療費用花了約十二萬,再度背起債務!

    10年因大病初癒,妻子照顧病床上的我四個月,天氣轉暖開始下床活動,並開始繼續我的生意,搬家業務!並開始學著接一些小辦公室裝修專案,學著賣辦公傢俱,在一整年的養病期間我居然也賺了好幾萬元,而且還學習了駕照。11年我繼續做業務,還清了債務。12年我買了一輛克魯茲,13年在老家買了一套房子,14、15年我創辦了自己的傢俱銷售公司,並繼續努力工作,改善生活!16年在上海買了很小的房子,17年10月份在孩子13歲時我們又有了二寶,將會在在2018年出生!

    在此感謝命運、感謝幫過我的所有人,感謝我愛人的不離不棄!離職後能做什麼我不知道,我知道我會繼續做好我的生意!因為我相信,每個人只要努力就會有收穫!

  • 10 # 使用者283358725

    35歲之後,有了一定的社會經驗,也有一定的本錢,可以嘗試做點小生意,例如:懂飲食的,開間糖水店,愛打扮的,開間飾品店和麵包店等等,小成本,大理想。滿足你的創業夢想人生有兩次創業機會,一是初出社會時創業,沒有經驗,沒有多少本錢,極容易失敗。第二次創業是在35歲左右的中年創業,有了一定的本錢,人脈和經驗。相對成功機會大多了。以上提義望對大家有幫助。但不是每個朋友都有做生意能力和興趣的,這樣的朋友如果中年失業怎麼辦?上有老下有小,又要供樓又要供書教學。那隻能求穩了,沒把握不能太冒險,因為輸不起呀。沒技術在身的可以送快遞,計件的多勞多得。一個月辛苦點6千多沒問題,也可以學點技術增值自已,如水電安裝等,業餘接一下單。總之,天無絕人之路的!

  • 11 # 馮起升

    我一個朋友,

    37歲了,在一個民辦學校待著,呆的很是憋屈,一個月三五千塊錢。

    想當年,也是村裡頭的“天子驕子”,985重點院校的碩士研究生呢。

    雖然,對現實很不滿,可他似乎也無可奈何,因為出去後,也不知道該幹什麼,還能幹什麼。

    另一個朋友,

    今年42歲了,去年創業,我和他還一起合作過。

    今年他給我說他不創業了,回去打工。

    不過不是一般的打工,是上市公司的副Quattroporte。

    我理解他,創業一年又辛苦,收入還只有五六十萬,回去當高管不用想那麼多,一年可以掙一兩百萬。

    之所以講這兩個真實的案例,就是為了說明,35歲以後離職,你還能幹什麼,其實是取決於35歲之前,你都積累了些什麼,有什麼樣的能力,能解決什麼樣的問題,給別人帶來什麼樣的價值和收益。

    比如,第一個朋友,本科畢業之後其實去的是證券公司,可是他非常不擅長人際交往和應酬,然後一激動就辭職了,辭職之後跑去一箇中學教書,教了幾年又跑去考研究生,研究生畢業出來又稀裡糊塗換了好幾次工作,最後應聘進了現在的單位。

    沒有規劃,沒有積累,沒有延續,根本沒法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35歲之後路就越走越窄。

    另一個朋友呢,其實起點不是那麼高,就是一個普通的本科院校,但是非常努力,而且朝著一個方向不斷積累,企業運營、人力資源、外資諮詢高階總監、內資諮詢合夥人、企業高階總監、副Quattroporte,這樣的路線走下來。

    雖然他也有過好多次跳槽,但他的跳槽是有延續性的,並最終在知識、技能、能力和經驗以及外部頭銜方面打造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所以,我想說的是什麼呢?

    其實跳不跳槽不是關鍵,關鍵是如何正確的跳槽!

    職業發展中最怕的兩種情況是:1.一直停留在重複性、低技能崗位,十年八年毫無長進;2.各個方向和領域淺嘗輒止,看似什麼都懂,可是什麼都不精。

    所以問題的關鍵其實就兩點:

    逐步探索出適合自己情況與特質的發展方向與道路;

    不斷地積累與提升,妥善利用跳槽和轉折,形成延續或者合力。

    別想著一輩子呆在某個公司,更別想著一輩子穩定在一個崗位,那樣的穩定,不過是穩定的窮著,外面一有風吹草動,自己就提心吊膽,一出去則是毫無競爭力。

    個人建議:

    找準一個方向或領域,持續鑽研,精通它,任何東西都可以,比如演講、寫作、PPT、或者你專業相關的;

    努力尋找各種機會提升和積累,包括正確的合理的跳槽;

    利用工作之餘在網路上進行寫作和輸出,更好地傳播和推廣;

    提升自己的可遷移技能,包括寫作、溝通、領導能力等;

    擴大交際圈,提升人脈,這樣可以帶來更多資訊和機會。

    你能堅持做到這些,35歲之後根本不用擔心工作,機會只會越來越多!

  • 12 # 霸王課

    自從華為爆出辭退34歲以上的員工開始,人們對“中年危機”這一詞的討論就沒有停下來過。現在一算,90年的都27歲了,按照國家青年發展規劃,超過35週歲,那就是中年了。所以,中年危機,真的不遠了。在華為那種狼窩裡能熬到34歲的人尚且如此,我們這些還沒修煉成狼就已人到中年的人該怎麼辦?

    一、累積人脈

    35歲,意味著你最少已經工作十年,你可以不是公司高層,也可以不是部門經理,但起碼應該有一些可以拿的出手的人脈。在這個社會,人脈決定著你今後的發展,即使在35歲你離職,只要人脈在手,就會有公司向你招手。

    二、建立價值

    一方面,我們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學習更多的技能,積攢更多的實力;另一方面是“被利用的價值”,在盤點人脈關係前,冷靜問問自己:你對別人有用嗎?你無法被人利用,就說明你不具有價值。人在不同的階段,都有不同的價值定位,我們確定了能力和目標後,就要學會向他人傳遞你自己的價值。

    三、自主創業

    當我們具備了一定的人脈資源和價值後,就可以開始創業了。眾所周知,許多大佬都是在35歲以後起家的,所以當我們35歲時也不用過於著急與焦慮,不要依附於他人更不要怨天尤人。可以試著創業,只要肯吃苦,都會有所收穫。

    總的來說

    35歲雖然是“中年危機”,但並不意味著沒有未來,我們能做的是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擺正位置,努力為公司創造價值,把自己的工作儘可能的做到出彩;做好長期的職業規劃,設立奮鬥目標,避免迷茫;最後,不斷的學習。

    只要有夢想,什麼時候都不晚。

    ——END——

  • 13 # 職場火鍋

    我70後,37歲那年,已經在一家偏遠地區的大型企業,擔任了中層部門的負責人八年。當然,提拔到這個職位上,我用了七年艱苦時間。真是白加黑、5+2,沒有節假日,沒有業餘時間,似乎一切獻給了工作。然後,當上了部門負責人,有怎樣呢?更是沒有自己的生活了。工資也不高,壓力越來越大。小地方也沒有意思。似乎一輩子就這樣望到了勁頭。

    37歲那年,內心有一團火,不甘這樣過一生的火。嚮往北京,嚮往工作與生活可以分開的狀態,嚮往繁華都市與寧靜生活的平衡,開啟房門就是全世界,關上房門只有我自己。只有北上廣這類一線城市,可以滿足這個生命狀態。斷舍離。辭職到北京闖蕩。同事們跌碎了一地的眼鏡。

    五六年過去了,如同白駒過隙。經過一番奮鬥,如願以償地當上一家國際企業的中層,然後是居家遷往北京,終於奮鬥到了原來理想中的生命狀態。所以,還有閒情逸致回答這樣的問題。北京這類城市,博大精深,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我想再奮鬥若年,一定去實現“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生命狀態,去完成我的文學夢,但現在還不是時候。

    從自身經歷總結,提幾點務實的建議:

    一是選擇你擅長的領域,發揮你以前多年的積澱,讓經驗和能力厚積薄發。我用了七年當上了中層,在中層負責人的職位上又幹了八年。這十五年不是吃白飯的,資歷、閱歷、經歷,都是你東山再起的資本。辭職後,優選你擅長的領域,剛開始可能不順,但是職場法則都是相通的,你過去受過的苦,積累的經驗,都會給你回報。

    二是可以選擇一個陌生企業,讓你內在力量,原汁原味地展現。我當年就跳槽到一個陌生的企業,一個人不認識,但幹我熟悉的職業。排除了過去的印記,只展現自己最強的一面,兢兢業業把業務做好了,你就會脫穎而出了。

    三是把多年的委屈和吃苦,當作巨大的潛能和資本。與年輕人PK,拼什麼?關鍵要拼成熟,拼智慧,拼閱歷,拼實力。當年十五年的苦,不是白吃的。什麼艱難複雜的難事,你都覺得是小菜一碟時,你的厚重的實力自然呈現,不用說話,厚重就在那裡。

    總結一下:

    除了這些,還有其他的方面,比如做人做事,知識更新、人際關係,人脈利用等方面,但相比以上三條大原則(道),這些具體技術層面的東西畢竟是“術”。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定義,35歲還是青年,按照北京平均壽命81歲,還有46年,半個世紀。所以,人生的路很長,不死就有機會,活到老學到老。如果早一點實現財務自由當然好了,如果晚一點也沒有關係,人生路漫漫,什麼都可能發生。

  • 14 # 王紅英金融投資教育

    這是一個人生規劃的問題,為何是35歲?因為很多公司招聘最大年齡就是35歲。無論你願意不願意,35歲的時候、抑或更大年紀,或者你離開公司、或者公司開除你,這是一個非常正常、的職業預期,所以做好一生職業的規劃非常的現實和必要。

    大的背景是社會正在快速轉型,尤其是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導致傳統的公司管理職能作用在快速下降,公司的扁平化管理、去管理層化成為現實,全員營銷成為公司的現實戰略,目前越來越多的公司採取了崗位價值化考核辦法,你不創造價值就沒有存在的必要,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加,家庭事務繁瑣、學習新知識的動力弱化,也跟不上發展的潮流,而新進來的員工素質越來越好,新舊替代成為常態。

    所以在35歲之前,要積累你的人脈,建立所謂的商業圈子,但是這個模式越來越沒有價值,因為商業體制的進步,即便你是一個老總也很難把公共資源進行私下交換,否則就是違法犯罪,被開除是早晚的。所以人脈的積累還是基於思想的交流才會永恆。

    參考歐美的人才發展路徑,醫生、教授、程式設計師、工程師、交易員等職位越來越成為大家追逐的目標,因為價值創造和社會需求成為公認的標準。所以35歲以後甚至到七八十歲如果身體條件允許,這些專業人士的價值就會越來越大,比如老中醫就很典型,所以成為專業人員將是最好的選擇。

    但是還有一類人,比如做管理的、做銷售的,這些技能性不太強的職業就很麻煩,一般都是離開原來公司以後,把客戶資源再拉到自己的創業公司裡,導致商業關係扭曲,競爭導致利潤急劇下降,所以很多人轉行到電商做起網際網路的生意。

    還有一些人問能不能把炒股、做期貨當成後半生職業。我一般不建議這樣,因為風險太大,除非你認真系統的學習投資學知識,慢慢積累經驗,所以對此類職業要非常謹慎對待,我認識的一些從實業轉型資產管理公司的在2105年股災化為烏有,所以要謹慎。

    總之,隨著技術的進步,失業的人員會越來越多,趁年輕的時候積累資源,尤其是培養自己持續學習的能力,堅持在一個行業專研,再老你也不擔心了。所以技能專業才是永恆的,所以好好學習投資吧!

  • 15 # 祖國您明天會更好

    十年前來到現在的單位,2007年私人企業很強勢時期。從司機做到一人之下百人之上。2018年瓶頸出現,單位人員老員工流失,我也歸結為一名業務員。現在想法脫離單位自己創業趕上環保路很艱難。所以35離職有能力自己創業為了十幾年身邊跟隨的兄弟!聞雞起舞,前途無量。

  • 16 # 管理那點事

    35歲,應該是如日中天啊,怎麼就變成中年危機了?35歲,應該是一個自信的年齡,技術成熟,經驗豐富,完全可以大有作為的。

    我一個朋友,四十歲左右,因為跟老闆意見相左而又不想委曲求全,最後被迫辭職。因為有多年的企管和人資工作經歷,後來與朋友合夥開了一個諮詢公司,主要是為中小企業提供諮詢和培訓服務。剛開始雖然困難點,三個月以後就有了收益,現在做的風生水起。

    35歲,不過而立之年,正是充滿激情和幻想的年齡。這個歲數一般在職場打拼多年,積累了一定的人脈,而這些人脈是人生一筆寶貴的財富。無論是繼續打工還是自己創業,人脈都會關鍵時刻助你一臂之力。

    至於題中對企業破產的擔心和未來前途的迷茫,竊以為有點杞人憂天了,現在不是二三十年前,從一而終已經太out了。現在是民企的天下,工作節奏快,人員流動也快,企業可以選擇我們,我們也可以選擇企業,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東方不亮西方亮嘛。

    其實,將來的人生怎麼走,完全取決於一個人的心態。只要心是Sunny積極的,到那裡看到的都是前途和機會。社會雖然是殘酷的,但也是公平的,只要你不放棄自己,社會也絕不會放棄你。

    既然離職了,你需要放下自己的面子。李嘉誠說過,當你放下面子的時候,你才是真正的成熟了。很多人之所以活的累,就是因為在面子問題上糾纏不清,又想自食其力掙錢,又怕熟人看到瞧不起自己。其實這都是虛榮心在作祟,想吃豆腐就不要怕燙嘴,面子在生存面前真的是一文不值!

    最後有一句忠告,如果打算自己創業,千萬不要盲目投資。在做出一項投資決定之前,最好是要聽聽成功者的意見,還要對市場進行深入細緻地調研,投資不宜過大,不要把全部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總之,創業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17 # 風華書法

    我是一個39歲的剛離職的中年男人,幹到總監就幹不上去了,感覺也沒啥意思,決定自己幹了。

    我在想如果我不會寫字,那我真不知道幹啥!去賣菜嗎?幹不過小販,開飯館?交不起轉讓費,關鍵是餐館天天換人,一點安全感都沒有。

    把自己的愛好變成事業一直是我的夢想,今天實現了,當然還在嘗試中,相信只要拿出幹事業的決心,我想問題不大。

    我的書法班正在招生,還沒正式開學,以後我會把每天的情況發上來給大家看。

  • 18 # 成長加速器

    最近聽到太多的“不敢”,不敢創業,不敢去開拓疆土,不敢挑戰新的崗位,甚至不高去表白。我想這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心路歷程,心理學上管這種心態叫做“低趨高避”。有這種心態,或許是運維你在潛意識裡過於渴求完美,或許你吧自己的能力估計得太低,亦或是,你天生就不是一個冒險家,骨子裡就習慣了平平淡淡。久而久之,無論在感情上,還是在事業上,你都變得畏首畏尾。當然,既然沒有開始,自然不必面對失利,於是人生一步步邁向平庸。人生就像一場賽跑,如果你連起跑線都不敢站上,那就提前放棄了奪冠的希望。既然冠軍只有1個,但是隻要你勇敢奔跑,就算不能站上巔峰,至少你能夠跑過終點。

    生命只有一次,應該拿來勇敢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該勇敢時須勇敢,該恣肆時須恣肆,該忘我時須忘我。

  • 19 # 36氪

    這個時代,誰都難逃“中年危機”

    不久前,我觀看了姚晨在7月底星空演講做的一段分享,名為《中年女演員的尬與惑》。有人說,姚晨真的不紅了,說是從2014年《離婚律師》之後,就幾乎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作品了。

    透過這段演講得知,原來在離開螢幕的這幾年,姚晨只是去做了很多女性都會去做的一件事,那就是懷孕生子,前後五年時間,生育了兩個孩子。

    而如今年近40歲的姚晨,坦言這些年也錯過了很多;而她所遭遇的無奈與彷徨,或許你我正在或即將面對的,所謂“職場中年危機”。

    有人早已指出,這哪裡是什麼中年危機,這分明是所有人的危機!

    “中年危機”不是現在才有,而是一直存在

    第一次接觸到“中年危機”這個詞語,源於潘虹的那部電影作品《人到中年》。這部電影拍攝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講述的是技藝精湛的眼科大夫陸文婷(潘虹飾),投入畢生年華為患者服務,但18年來連個主治醫生都不是,月工資只有56元5角。

    電影上映的時代,恰逢中國改革開放之初,那個時候思想的禁錮剛剛鬆弛,以陸文婷為代表的千千萬萬在各行各業無私奉獻的中年人作為主角被搬上了熒幕,讓人看見了承載著各方壓力超負荷運轉的一代中年人形象,也讓人對中年群體唏噓不已。

    三十多年過去了,職場中年人的處境到底怎樣了呢?

    1、充斥著技術變革的網路時代

    有資料表明,1978年,中國GDP總額為3679億,2016年,這個數字爆發式增長到765837億,名義上的GDP翻了多少倍一算便知,與此同時,各行各業的規模也在相應擴大,從而很多崗位應運而生。

    這幾年,新技術更是製造出很多新的需求與行業,併為行業先行者提供了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機會。在這樣高速發展的時代下,人的內心也好精神也罷,往往很難適應這樣的衝擊,於是為了緩解各種壓力,個體需要娛樂放鬆,加上各種平臺的興起,全民娛樂時代如潮水般湧來。

    以大資料演算法為基礎的推薦機制下,草根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利好時代:只要敢於表現自己,加上有些創意,沒準哪天突然一個影片就火了。

    於是有些人一夜之間就火了,這些網紅擁有大量的粉絲,即便非科班出身,假以時日經過學習培訓,也可以在影視劇中擔任一些角色,由於網紅自帶的流量,無疑能夠整部劇帶來不少的關注度。

    例如最近這段時間熱播的《延禧攻略》裡,飾演長春宮宮女珍珠的就是憑藉“老公老公麼麼”走紅的抖音網紅。

    圖為在《延禧攻略》中飾演珍珠的抖音網紅

    所以,隨著網路時代的興起,很多傳統行業的門檻被陸續打破,外來新勢力的湧入,勢必給這些行業的傳統從業者帶來了不可避免的衝擊與震盪。

    2、社會角色與期待的差別客觀存在

    在這段演講裡,姚晨坦言,自己花了五年時間生育了兩個孩子,經常會碰到這樣的問題,那就是“你是如何平衡家庭和事業的?”這讓姚晨內心很崩潰,她反問到“為什麼從來沒有人這樣問過我的老公?”

    男女社會角色的差異,古來有之。在家庭層面,男人最主要的貢獻在於:

    提供一顆或兩顆精子;提供持續性的物質保障。

    而到了女人這裡,需要做的事情和承擔的角色就變多了:

    親自參與並主抓孩子的孕、產、育等一系列過程,對全流程進行嚴格的系列管控工作; 為了追尋價值感及自我實現,女性還要在職場等其他領域尋求發展,從而衍生出各類附加角色

    3、被遺忘的“職場金字塔定律”

    近幾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增長,給人造成了一種“階層上升”的錯覺,讓人漸漸淡忘了殘酷的“職場金字塔定律”。

    正如有人指出的那樣,一個北上廣深市區本土的80、90後,基本上是不太可能進入到工地、工廠裡當工人的,按照學歷的不同,好一點兒的可以去銀行、外企等不錯的工作環境做個白領,差一點兒的起碼找個文職類工作也在話下,然而這並不代表他們就比快遞小哥、工地工人在能力層面突出到哪裡去,但環境的好劣差別,很容易造成當事人產生“階層上升”的錯覺。

    從常規的職業發展路線來說,35歲上下的中年人,在體力上確實很難衝在第一線,但是不論是從心理成熟和社會閱歷層面來看,這個階段的中年人也有其自身的優勢。

    因此,在企業中發展不錯的中年人後來就轉到了管理崗位,但別忘了,職場就像一座金字塔,越往上的職位越少,不可能人人都爬到塔尖的位置。

    在辦公室做了一輩子的小科員,這是多數人的真實血照。

    新時代下職業危機的共同特徵:內外交困

    按照上述分析,對於職場中年人尤其是女性而言,在國家全面放開二胎的政策背景及時代變革中,處於十分被動的局面。這種“被動”,外部因素是時代變革的大環境所致,內部因素源於對職業目標的設定和認知。

    1、外部環境:新機遇必然伴隨新風險

    一來時代的變化已經容不得你慢慢熬到塔尖,二來隨著新行業和新人的大量湧入,使得很多原有的“紅利”慢慢褪去,職場逐漸展現出原有的冷酷而冰冷的一面。

    正如某些專業性文章做出的分析那樣,從應用角度來看,新技術已經滲透到了很多傳統行業,隨著舊行業陸續被改造,剩下的機會越來越少,新技術的應用紅利慢慢被吃盡。

    在各類APP迅速崛起的背後,很多應用場景已經被人審視過無數次,能被結合的、能被改造的正在或早已完成了改造,創業環境變得越來越嚴酷,一旦這些新的行業度過擴張期進入平穩期,將意味著機會收縮,很多職位也相應會收縮,連中高管職位也不例外。

    例如網際網路行業是這些年來迅猛發展的行業。網際網路行業有兩大特點,一是“大手筆”,二是“大動作”。

    所謂“大手筆”,指的是如今的網際網路創業,必須擁有雄厚的資本作為後盾,小蝦米越來越難以生存;所謂“大動作”,指的是網際網路發展日新月異,必須快速升級迭代。

    整個行業就像一臺高速運轉的機器,個人跟不上就會被無情甩出。

    由於前期,這些人對於整個行業的判斷過於樂觀,加上之前的行業紅利確實不錯,於是在生活方式上,往往傾向於“高消費、豪車好房、二胎、妻子全職在家”的家庭結構;

    而在資產配置上,更是傾向於“高槓杆”:即提前消費,按揭貸款購買生活資料(譬如房子車子等),一旦職業發展遭受重創,意味著家庭資金鍊斷裂,生活質量乃至生活狀態都將受到嚴重的影響。

    2、內在認知:職業目標缺乏彈性

    在職場發展中,有職業計劃當然是好事,但我們制定的計劃,必須要與時代相適應。

    單線的職業目標,容易讓人看不見眼前的形勢,無法做出及時的調整與轉型。

    事實上,從姚晨的這段演講來看,她的困惑更像是“職業轉型”方面的困惑。在姚晨看來,能夠出演電影並獲得“影后”的封號,是她致力於追求的夢想。

    她甚至感慨,如今的影視圈,更是不看實力看流量了。

    是職業危機更是時代危機:教你三招化解方法

    1、任何市場行為都離不開受眾

    不論是企業還是個體,從事任何市場行為,都需要考慮一個問題,那就是:誰是產品或服務的終端客戶?

    從影視行業的受眾來看,中年人每天分身乏術自顧不暇,00後對於遊戲的熱愛遠勝於影視作品,同時要應付日常的課業、各種各樣的補習班;退了休的老年人有他們的休閒方式,例如大媽們的廣場舞、大爺們的麻將牌局等等。

    因此影視行業面向的受眾,主要以上班沒幾年喜歡宅家追劇的年輕人和呆在家裡的全職媽媽為主。

    這些人喜歡看什麼,影視公司就拍什麼;這些人喜歡哪些明星,影視公司自然會啟用他們:哪怕有些明星演技拙劣,但顏值線上擁有強烈的票房號召力,就達到了他們賺錢的目的。

    各行各業,只要是在市場環境下生存,都需要考慮這個問題。

    2、從產業鏈及周邊尋求更多的可能

    人生最大的痛苦之一,在於“求而不得”。

    正如演講裡姚晨感慨的那樣,年輕時搭上了順風車不經意就“紅”了,如今緊追慢趕再也無法達到曾經的巔峰。

    事實上,成功就是一個機率事件,想要最大化這個機率,就必須一專多能,運用“T型戰略”,在原有積累的基礎上,拓展其他領域。

    從影視這條產業鏈而言,前端的崗位以演員為主,他們拋頭露面、衝殺在前沿;中端以導演為主,負責整部作品的統籌及拍攝工作;後端以編劇、製片人為主,負責在後臺運作。

    縱觀演員的轉型之路,不難發現,很多名利雙收的演員到了一定的累積之後,紛紛會轉向整條產業鏈的中端及後端。

    例如從演員到導演的姜文、黃渤、吳京,等等。

    當然,在這個行業的周邊,也有不少衍生產業,例如趙本山之前的路子,開設培訓班、培育演藝圈新人等等。

    3、終身學習是王道

    1)、打造與提升商業思維

    不論是今後創業還是打造個人IP,35歲後的職場人必須要學會“商業思維”:因為我們不能無視所處的時代環境,想要有所選擇,就要掌握些底層的商業邏輯和規律。

    2)、對新鮮事物保持開放的心態,多去嘗試

    眼下,很多平臺都向全民開放,你可以在上面分享你擅長的領域知識,你要相信,很多新事物的興起,絕對是泥沙俱下,等經過了必要的沉澱之後,最後拼的還是實力。

    3)、打造“T型”能力,多去關注行業資訊

    任何職業,它一定不僅僅只有“金字塔尖”的管理層崗位的發展機會,它可以持續延伸,就看你有沒有關注過整個產業鏈的結構,以及周邊的機會。

    就個人而言,你需要打造多元能力:以某個能力為主線,再結合其他能力做組合,方能在變幻的時代背景下游刃有餘。

    為什麼年近40歲的姚晨會感慨自己遭遇到了中年危機呢?

    從我個人觀點來看,大約和三點有關。

    首先,職業目標單一。

    而前端崗位的特點就是,這些年來需要不斷地打拼,不能有一絲懈怠,否則幾年下來,作為演員被人遺忘是分分鐘的事情。

    其次,和行業的發展現狀不無關聯。

    正如前文分析,在大資料及流量等因素的考量下,影視公司會出現不顧演技的情況,但這種只是暫時性現象,不論是從豆瓣評分極差的流量明星的作品,還是之前透過一些綜藝節目脫穎而出的實力派演員(例如《演員的誕生》裡脫穎而出的週一圍)來看,未來,實力圈粉將是主流。

    只是從流量到實力,還需要一段時間和過程,就像大浪淘沙一般,最終沉澱下來的才是經得起考驗的。

    最後,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正如姚晨自己感慨的那樣,年輕的時候自己搭上了“時代的順風車”:不論是《武林外傳》還是《潛伏》的爆紅,還是後期“微博女王”的聲名鵲起,毫無疑問,年輕時的她一次次地被推上了人生與事業的巔峰。

    而今,她接觸到的現實和曾經的輝煌產生了巨大落差,讓她產生了一些消極情緒,等等。

    其實,何止是姚晨呢,現實中太多的職場人,也正在或即將面臨這一危機。

    這既是一個年齡話題,更是一個時代話題。

  • 20 # 無憂精英網

    職場35歲現象,目前說的就是80後——家裡上有老,下有小,還有房貸、車貸、各種生活支出等等多種壓力。如果對自己沒有一個很好的規劃,35歲危機就很難跨越的。但若準備好了,我們不妨來一個華麗的轉身,可以往以下幾個方向發展:

    1、在崗位上進一步提升,獲得更高的薪酬待遇

    如果在35歲前,自己已經積累了很多的行業經驗和核心市場競爭力,那麼,在35歲離職可以選擇同行業類似崗位更高的職位以尋求機會。例如你在A公司擔任的是市場經理職位,那麼你可以在謀求B公司職位時可以選擇市場總監職位。這樣的跳槽,才會顯得有價值,讓自己可以既得到升職,亦能尋求更好的薪酬待遇,讓自己過得更好。

    2、 在專業和技能上往精深方向轉化

    當然,路是走出來的,勤奮的人總會受到上天的厚愛。因此,當你心裡有想法,能付諸於行動,哪怕你是35歲被離職了也可以有屬於你的一份收穫。例如,35歲離職後,我們還可以選擇自己的興趣愛好去工作,例如喜歡美食的可以搞一個美食作坊,喜歡甜品的可以弄個甜品DIY作坊,喜歡吃水果或者鮮花的,那麼還可以弄一個小區水果團購群,都是可以的。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形容人智商高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