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 景泰藍蕃蓮紋僧帽壺高22.5、口徑12、足徑8釐米 西藏博物館藏
明代早期的器物上仍可見到元代掐絲琺琅的特點,作品風格簡單樸素,器型爐、瓶為多,胎體仍較厚重。掐絲和紋飾保留有元代特點,釉色、裝飾花紋及構圖風格多有相同,勾蓮紋仍保留花朵飽滿、花瓣肥厚等特點,但又富有變化,纏枝花卉的葉子收小,也有折枝花卉紋等。最具代表性的是西藏自治區博物館藏的掐絲琺琅蕃蓮紋僧帽壺,此壺是永樂皇帝賞賜給西藏政教領袖而流傳下來的,體現了永樂時期掐絲琺琅的精湛技藝。
明宣德 掐絲琺琅纏枝蓮紋龍耳爐
鏨胎琺琅器實物,目前所見中國製造最早的是故宮收藏的“宣德年造”篆書款鏨胎勾蓮紋小圓盒。是迄今發現最早有紀年的宮內御用監造鏨胎琺琅實物。
1981年楊伯達在《故宮博物院院刊》上發表了“景泰款掐絲琺琅的真相”一文,他從掐絲工藝、釉料呈色以及金工特點等方面入手,破解了景泰款掐絲琺琅之謎。指出了有些器物各部位花紋圖案早晚連綴,呼應失調,其成型工藝、掐絲、裝飾、釉色、款識等方面均有後期拼接的痕跡和破綻,有悖時代風格統一的科學的藝術規律,從而確定具有景泰年款的掐絲琺琅器幾乎均為後期拼配改造、仿製和偽造。
檔案中清人仿造和改造的事例較多,但掐絲工藝、釉料呈色以及金工等均屬清代特點,容易辨認。也有的學者認為,具有景泰年款的琺琅器“一部分屬於明朝景泰年間在御用監嚴格控制下改制的,除參與者外鮮為人知,由此才有了‘景泰御前琺琅之美譽’”。
明景泰款 掐絲琺琅纏枝蓮紋龍耳瓶
景泰以後的天順、成化、弘治、正德四朝,由於琺琅生產狀況的文獻和具款實物雙重缺失,而使之無從知曉,成為了一個空白期。雖然嘉靖時期工藝美術出現了新的繁榮,同比其它工藝相比,掐絲琺琅製品的燒造卻沒有形成氣候。
明晚期 掐絲琺琅勾蓮紋鳧式匙
從遺存較多具有萬曆年款的掐絲琺琅器可以推測出,萬曆朝內廷琺琅的燒造遠勝於嘉靖朝,從器物造型、琺琅釉色、裝飾圖案、落款形式等諸多方面可見都具有獨到之處,形成了鮮明的時代特點。器物胎體多厚重(壓手),成型規矩,形制較以前豐富;琺琅釉不再具有半透明的光澤,以寶石藍、豆綠、白色等偏冷色調的釉色為地的作品增多,色彩鮮麗,對比強烈,松石綠是萬曆時期常見的新釉色;掐絲稍顯潦草,不甚規矩;裝飾圖案多有變化,前期的纏枝蓮、龍鳳等內容的裝飾紋樣雖有延續,但明顯減少;折枝的小花小葉圖案明顯增多,獅子戲球、海馬、瑞獸和寓意吉祥長壽的圖案成為突出特點。
明萬曆款 掐絲琺琅八寶紋長方燻爐和款識
萬曆掐絲琺琅器最具特點的是其落款形式,大多在器物底部中心處用彩釉如意雲頭紋組成長方形邊框,內掐絲勾雲施深藍或綠等色釉作地,均以掐絲填紅釉或陰刻雙線“萬曆年造”“大明萬曆年造”四字、六字年款,款識多以“造”易“制”,是為萬曆掐絲琺琅的標準款式。
明萬曆 掐絲琺琅萬壽如意三足爐、底和款識
但現今可見的一種現象,是多件萬曆器物的原款上嵌有長方形鍍金片,大小正好蓋住原有的萬曆款,鍍金片上刻有“大明景泰年制”“大明景泰年造”款。由於鍍金片年久脫落,才使得原有的萬曆年款得以重見天日,並以此瞭解後世製作假景泰年款這一真相。更有甚者,藏品中還有被挖掉了原有的萬曆年造真款,保留如意雲頭邊框,後嵌上鍍金銅片,鏨刻上“大明景泰年制”款。
明晚期 掐絲琺琅鷺蓮魚藻紋缸
還有一部分無款識的掐絲琺琅器被確定為明代晚期的作品,其依據是以嘉靖、萬曆製品作為參照標準,應屬同類風格者被作為同期或明代晚期。這部分作品多以密集的掐絲勾雲紋填補空白處,花莖多用雙線掐絲,葉子呈小蝌蚪形,均具同期漆器等裝飾手法。琺琅釉色有紅、藍、寶藍、白、黃、赭、紫、綠等,豔麗醒目,對比強烈。有些裝飾紋樣和器型等具有民間氣息,證實明代晚期既有內廷也有民間製作的琺琅器。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明初 景泰藍蕃蓮紋僧帽壺高22.5、口徑12、足徑8釐米 西藏博物館藏
明代早期的器物上仍可見到元代掐絲琺琅的特點,作品風格簡單樸素,器型爐、瓶為多,胎體仍較厚重。掐絲和紋飾保留有元代特點,釉色、裝飾花紋及構圖風格多有相同,勾蓮紋仍保留花朵飽滿、花瓣肥厚等特點,但又富有變化,纏枝花卉的葉子收小,也有折枝花卉紋等。最具代表性的是西藏自治區博物館藏的掐絲琺琅蕃蓮紋僧帽壺,此壺是永樂皇帝賞賜給西藏政教領袖而流傳下來的,體現了永樂時期掐絲琺琅的精湛技藝。
明宣德 掐絲琺琅纏枝蓮紋龍耳爐
鏨胎琺琅器實物,目前所見中國製造最早的是故宮收藏的“宣德年造”篆書款鏨胎勾蓮紋小圓盒。是迄今發現最早有紀年的宮內御用監造鏨胎琺琅實物。
1981年楊伯達在《故宮博物院院刊》上發表了“景泰款掐絲琺琅的真相”一文,他從掐絲工藝、釉料呈色以及金工特點等方面入手,破解了景泰款掐絲琺琅之謎。指出了有些器物各部位花紋圖案早晚連綴,呼應失調,其成型工藝、掐絲、裝飾、釉色、款識等方面均有後期拼接的痕跡和破綻,有悖時代風格統一的科學的藝術規律,從而確定具有景泰年款的掐絲琺琅器幾乎均為後期拼配改造、仿製和偽造。
檔案中清人仿造和改造的事例較多,但掐絲工藝、釉料呈色以及金工等均屬清代特點,容易辨認。也有的學者認為,具有景泰年款的琺琅器“一部分屬於明朝景泰年間在御用監嚴格控制下改制的,除參與者外鮮為人知,由此才有了‘景泰御前琺琅之美譽’”。
明景泰款 掐絲琺琅纏枝蓮紋龍耳瓶
景泰以後的天順、成化、弘治、正德四朝,由於琺琅生產狀況的文獻和具款實物雙重缺失,而使之無從知曉,成為了一個空白期。雖然嘉靖時期工藝美術出現了新的繁榮,同比其它工藝相比,掐絲琺琅製品的燒造卻沒有形成氣候。
明晚期 掐絲琺琅勾蓮紋鳧式匙
從遺存較多具有萬曆年款的掐絲琺琅器可以推測出,萬曆朝內廷琺琅的燒造遠勝於嘉靖朝,從器物造型、琺琅釉色、裝飾圖案、落款形式等諸多方面可見都具有獨到之處,形成了鮮明的時代特點。器物胎體多厚重(壓手),成型規矩,形制較以前豐富;琺琅釉不再具有半透明的光澤,以寶石藍、豆綠、白色等偏冷色調的釉色為地的作品增多,色彩鮮麗,對比強烈,松石綠是萬曆時期常見的新釉色;掐絲稍顯潦草,不甚規矩;裝飾圖案多有變化,前期的纏枝蓮、龍鳳等內容的裝飾紋樣雖有延續,但明顯減少;折枝的小花小葉圖案明顯增多,獅子戲球、海馬、瑞獸和寓意吉祥長壽的圖案成為突出特點。
明萬曆款 掐絲琺琅八寶紋長方燻爐和款識
萬曆掐絲琺琅器最具特點的是其落款形式,大多在器物底部中心處用彩釉如意雲頭紋組成長方形邊框,內掐絲勾雲施深藍或綠等色釉作地,均以掐絲填紅釉或陰刻雙線“萬曆年造”“大明萬曆年造”四字、六字年款,款識多以“造”易“制”,是為萬曆掐絲琺琅的標準款式。
明萬曆 掐絲琺琅萬壽如意三足爐、底和款識
但現今可見的一種現象,是多件萬曆器物的原款上嵌有長方形鍍金片,大小正好蓋住原有的萬曆款,鍍金片上刻有“大明景泰年制”“大明景泰年造”款。由於鍍金片年久脫落,才使得原有的萬曆年款得以重見天日,並以此瞭解後世製作假景泰年款這一真相。更有甚者,藏品中還有被挖掉了原有的萬曆年造真款,保留如意雲頭邊框,後嵌上鍍金銅片,鏨刻上“大明景泰年制”款。
明晚期 掐絲琺琅鷺蓮魚藻紋缸
還有一部分無款識的掐絲琺琅器被確定為明代晚期的作品,其依據是以嘉靖、萬曆製品作為參照標準,應屬同類風格者被作為同期或明代晚期。這部分作品多以密集的掐絲勾雲紋填補空白處,花莖多用雙線掐絲,葉子呈小蝌蚪形,均具同期漆器等裝飾手法。琺琅釉色有紅、藍、寶藍、白、黃、赭、紫、綠等,豔麗醒目,對比強烈。有些裝飾紋樣和器型等具有民間氣息,證實明代晚期既有內廷也有民間製作的琺琅器。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