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仁河603

    古裝劇騎馬時,主人公喊“駕”是催馬快跑,一般在喊這個字時會同時用鞭子抽馬的屁股。主人公喊“籲”是令馬停下,一般在喊這個字時會同時勒住馬的韁繩。我沒有騎過馬,但我會驅牛耕地。驅牛耕地時也有幾個口令,那就是“取”、“拍”、“依”、“哇”、“轉”,這幾個口令具體怎麼用呢?請聽我慢慢道來。

    小牛犢出生一年多,就有可以學拉犁了。(如果再小一點,它的力氣還不夠,再大一點,人又犟不過它。)在教它學拉犁之前,先得給它套上籠頭牽著它,讓它適應束縛。然後找一塊比較鬆軟的土地,把犁具套在它身上。

    那個時候,我爸穩穩扶住犁,並喊出第一個口令——取,這是命令小牛犢往前走的意思。我則緊緊抓住小牛犢的籠頭往前拉。小牛犢一往前走,犁的鐵嘴就會往地裡鑽,小牛犢感到阻力,就會拼命的搖頭,並不再往前走,而是左一腳右一腳的亂走。我早做好了思想準備,雙腳穩穩的往前踏,手兒則更加緊緊的控制籠頭。我爸則緊緊盯著小牛犢的動向,它往左走,我爸就喊第二個口令——拍,它往右走,我爸就喊第三個口令——依。這兩個口令是要讓小牛別走偏,要朝前直走。快走到土的盡頭時,我爸就會喊第四個口令——哇,這是叫小牛犢停下來。小牛犢第一次聽這個口令,當然不明白是什麼意思。還得靠我穩穩站住,雙手頂住它的腦門,它才停下來。這時候,我爸一手拉小牛犢的韁繩,一手提起犁,邊作一百八十度的轉彎,邊喊出了最後一個口令——轉。我則順勢拉著小牛犢轉過來,讓小牛犢對著剛剛犁出來的這一道土痕。我爸又重新喊出第一個口令——取,我則又拉著小牛犢沿著剛犁出的這一道土痕走。當小牛犢再次左偏,我爸就會再喊“拍”,再次又偏,我爸就會喊“依”,再次走到土的盡頭,我爸就會再次喊“哇”,然後再次喊“轉”。

    這樣反反覆覆的訓練以後,小牛犢就聽懂了這幾個口令。以後,即使是走路,它也能按著這幾個口令來。這在生物學上,就叫做條件反射了。

    我們農家喊禽畜的口令還有很多,比如喊雞來吃食,或者看不到雞了,想知道它在哪裡,就喊“酷嗚,酷嗚”,雞聽到了,再遠都會跑回來。還有喊小豬崽來吃食,就喊“忸zei、忸zei(zei念第三聲)”,喊小鴨來吃食,就會喊“立哩哩哩哩,立哩哩哩哩”。

    所以說,古裝劇裡,騎馬的人喊的“駕”和“籲”,馬也是能聽懂的。呵呵,這個問題有些玩遊戲的味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華夏文明上下5000年,易中天卻說只有3700年,你覺得這個說法靠譜嗎?你認為華夏文明有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