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西風悍馬
-
2 # 鳳林晚嘯
南越國,亦稱南粵國(粵拼:Naam4-jyut6-gwok3),是位於中國漢地九州南部地區的一個政權。秦末(公元前207年),南海郡尉趙佗乘秦亡之際,封關、絕道;三年後,兼併嶺南的桂林郡、象郡;於公元前204年正式建立南越國,自號"南越武王",國都定於漢族地區南部的番禺。南越國全盛時疆域包括當今中國廣東、廣西(大部分地區)、福建(一小部分地區)、海南、香港、澳門和越南(北部、中部的大部分地區)。南越國是漢朝藩屬國。
從開國君主趙佗至亡國君主趙建德,歷經五王,享國九十三年(公元前204年至前112年 )。公元前112年夏季,漢朝第七任皇帝劉徹出兵10萬發動對南越國的戰爭,並於公元前112年冬季滅亡南越國。
嶺南地區(漢族地區南部)屬九州(漢族地區)之中的揚州;東漢時期又被分屬荊州、益州(梁州);在晉代,嶺南地區又屬揚州。南越國時期對外出口漆器、絲織品、陶器和青銅器,為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漢代,廣州成為中國與古羅馬帝國的海上貿易中心和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成為中原商賈締造財富傳奇的地方。
先秦時期
據廣東鬱南磨刀山遺址與南江舊石器地點群考古發現,嶺南在舊石器時代早期就有人類活動。舊石器時代中期,距今約14萬年以前,嶺南出現早期古人(峒中巖人)。廣東英德出土1.4萬年前稻作遺存,農業文明或起源於嶺南。
先秦古籍對長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區的部落,常統稱為"越",文獻上稱之為百越、諸越等 ,但不符合民族的定義,其後裔族群的祖先不同,有大禹(漢族) 、雄王(京族)、布洛陀(壯族)、袍隆扣(黎族)等等,故百越並非民族概念。其中吳越(蘇南、浙北)、"閩越"(福建)、"揚越"(江淮)、"南越"(廣東)是漢族先民,而"西甌"(廣西北部)、"雒越" (越南北部、海南島和廣西南部)則是京族、黎族等民族的先民。商與西周時代,廣東先民便與中原有經濟文化往來。春秋戰國時代,嶺南與吳、越、楚國關係密切,交往頻繁。歷史上楚庭、南武城的傳說,反映出這一時期嶺南與楚、越的關係。《國語·楚語上》也有"撫徵南海"的記載,可見當時嶺南與楚國有軍事、政治關係。 由此可見,先秦時期嶺南地區已達到一定的文明程度,並不是落後的原始社會。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與考古發掘的深入,將來或許會有更多的文物證據揭開並還原歷史。
春秋時期,廣東東江流域內曾出現過一個"縛婁古國",管管轄地域包括今惠州、博羅、東莞、深圳一帶。縛婁古國遺址發掘出廣東最大的先秦時期的龍窯窯址,出土大量的青銅器、陶器和水晶等文物 ,實證了嶺南在秦朝之前就已經存在燦爛的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高度文明,嶺南是中華文明中的漢文明發源地之一。
秦至建國前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屠睢率50萬大軍分五路,一路攻取東甌和閩越(浙江、福建),兩路攻南粵(廣東),其餘兩路攻西甌(廣西)。據《淮南子》記載:"一軍塞鐔城之嶺(今越城嶺一帶),一軍守九疑之塞(今九嶷山一帶),一軍處番禺之都(今廣州),一軍守南野之界(今江西南部),一軍結餘幹之水(今江西餘干縣一帶)"。50萬秦軍分五路,平均一路10萬,其中"一軍結餘幹之水"與嶺南地區無涉,可見用於嶺南越地的秦軍數目是40萬。
秦人南伐嶺南之初即佔領番禺一帶的廣東地區並留軍駐守,另外30萬秦軍西赴廣西地區與當地的越人作戰,雖然擊斃西甌部落首領"譯籲宋",然而持續三年的征戰卻失敗,連主將屠睢也在戰爭中被殺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重新任命任囂為主將和趙佗再次進攻廣西地區的西甌、雒越各部落,同年完成平定嶺南的大業,整個嶺南由此劃入了秦朝的版圖。
秦始皇將嶺南地區設"桂林、象、南海"3個郡。南海郡轄境是東南瀕南海,西到今廣西賀州,北連南嶺,包括今粵東、粵北、粵中和粵西的一部分,轄番禺、龍川、博羅、四會4個縣(據《漢書》記載),郡治番禺。今廣東省的大部分地區屬南海郡。此外,湛江等地屬象郡,粵西有一部分屬桂林郡,粵北部分地區屬長沙郡。這是廣東歷史上第一次劃分行政區。
秦將趙佗任龍川縣令後,上書朝廷要求從中原遷居五十萬的居民至嶺南 。從中原遷來的50萬人,除了遭到貶職的官員之外,大多是"賈人",也就是"商人"的意思,是朝廷重農抑商政策的打擊物件;既懲治"商人",又滲透了嶺南,朝廷認為一舉兩得。因此,嶺南北方移民的經商血統確實是有根有據的。據記載,秦代的移民大致有5批,為了穩定軍心,解決戰後駐留士兵的配偶問題,南海郡向朝廷申請加派3萬單身女性來嶺南,其理由十分含蓄:"為來自北方士兵補衣服"。秦朝最終批准這個申請,但是在數額上打了折扣,15000名中原寡婦和未婚女子浩浩蕩蕩加入支援邊疆的行列。
秦末,南海郡尉任囂病危,委任龍川縣令趙佗代職。任囂死後,趙佗即起兵隔絕五嶺通中原的道路。秦亡之際,趙佗武力攻並桂林、象郡,建立南越國(公元前204年至公元前112年),自稱"南越武王"。當時,廣東除今連州及樂昌北境屬長沙郡管轄外,都屬南越國地盤。南越國實行郡縣制。
公元前209年,山東爆發了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並因此而引發了全國性的大起義,四面楚歌的秦王朝陷入了分崩離析的局面,此時的南海郡正是兵強馬的時候,郡尉為任囂,看到秦朝庭無力南顧,便起了割據的野心,對於秦朝庭的徵召,採取拖延觀望的態度;對於其它起義軍,則是採取"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之勢。但是,此時的任囂,已經是病入膏肓之軀,而他自己的兒子們實在不成器,周圍的心腹又沒有堪當大任、可以委託之人,所以整天吁嘆,總覺得如此良機,不能為我所用,心中實在不甘心;某日忽然想到舊時的部將--龍川縣令趙佗,想想覺得還是他是個可託大任之材,便派人日夜趕赴偏遠的龍川縣,把他招來,然後驅散旁人,在病榻上向他面授機宜,之便後向全郡公開發下文書,文書指定趙佗為自己死後的繼承人,並馬上讓他代理郡尉,行使尉權 。
公元前208年,任囂去世 ,趙佗接任南海郡尉後,按照任囂生前面授的策略,立即命人封鎖了五嶺上所有的交通要道,控制橫浦、陽山、湟溪三座關隘以斷絕與嶺北地區的一切聯絡,同時把郡內那些忠於秦朝庭的軍政官員殺的殺,撤的撤,全部換上自己的心腹 ,處理好自己郡內的問題後,在得到秦朝滅亡的訊息後,即於公元前206年舉兵西向 ,開始了為時數年的艱苦征戰,先後吞併了桂林郡和象郡(雒越,即甌雒國) 。
公元前204年 ,趙佗正式公開建國稱王 ,自封為"南越武王",這樣,一個南到越南中部及海南島、北達五嶺、東臨大海、西至滇黔桂交界處的南越國就誕生了,國都設於番禺(今廣州)。
南越武王時期
公元前204年 ,趙佗正式建立南越國,南越建國的第一年,趙佗為自號"南越武王" 。南越武王趙佗元年。
公元前202年初,漢高祖不承認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為趙佗所有,反而將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封給長沙王吳芮 。
公元前196年夏季 ,漢高祖正式承認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為趙佗所有,遣陸賈封趙佗為南越王,趙佗受漢高祖所賜南越王印綬,臣服漢朝,南越國遂成漢朝的藩屬國 。
公元前181年 ,因呂后打算停止與南越國貿易關係,南越國不滿,於是發兵攻打漢朝長沙國數縣而去,呂后聞訊遣周灶將兵攻南越國。
公元前180年,呂后崩,漢朝命周灶罷兵歸。南越國因抗擊漢朝成功而聲威大振,乘機對東邊的閩越國用經濟手段施加影響,而對西邊的西甌、雒越等部落(即甌雒國故地)加強控制。南越武王趙佗因此而自稱"南越武帝" 。
公元前179年,呂后死,漢文帝劉恆即位,派人重修趙佗先人墓,置守墓人按時祭祀,並給趙佗的堂兄弟們賞賜了官職和財物。又經丞相陳平推薦,命高祖時多次使南越的陸賈再次出使南越說服趙佗歸漢。趙佗再次接受了陸賈的勸說,除帝號復歸漢朝,但在南越國內,仍然繼續用著皇帝的名號 ,而趙佗始終都向漢朝稱臣,每年在春秋派人到長安朝覲。
公元前138年,東甌國因受閩越國侵略的困擾,決定全華人民遷往漢朝江淮地區生活。東甌國故地由閩越國接收 。
公元前137年,南越武王趙佗崩,其孫趙胡繼位 。
越南陳朝時,趙佗被追封為開天體道聖武神哲皇帝。趙佗死後,由第二代南越王趙胡安排殯葬,下葬時製造了大量假象,以至趙佗的陵墓無跡可尋。
南越文王時期
公元前136年,南越王趙胡元年。
公元前135年,閩越國在吞併了東甌國故地後版圖大增,閩越王騶郢發兵南侵南越國,在南越文王趙胡的請求下,漢武帝行圍魏救趙之計,發兵,命王恢從西邊、韓安國從北邊攻打閩越國,在外部軍事壓力之下,閩越國以王弟騶餘善為首的權貴殺閩越王騶郢以求和,東南地區一場戰禍就此避免 ;漢武帝想趙胡入朝,然而趙胡以稱病為詞不入朝 ,僅遣太子趙嬰齊入朝長安宿衛 。
公元前125年,南越文王趙胡重疾,趙嬰齊因而歸國 ,不久,趙胡崩,太子趙嬰齊歸國登極 。
南越明王時期
公元前124年,南越王趙嬰齊元年。同年,趙嬰齊立其子趙興為太子、趙興之母樛氏為王后 。趙嬰齊遣其子趙次公入朝長安宿衛 。
公元前121年,趙嬰齊向漢武帝貢獻經受訓練的大象和鸚鵡 。
公元前113年,南越明王趙嬰齊崩,其子趙興繼位,樛氏為太后。
南越哀王時期
公元前113年,南越明王十二年。南越王趙興 即位不久,漢武帝派遣安國少季勸說南越王及南越太后入朝長安,並使路博德兵駐桂陽 ;太后樛氏因圖內屬漢朝而與南越國相呂嘉有隙,呂嘉不願南越國歸附漢朝,漢武帝聞訊遣韓千秋與南越太后樛氏之弟樛樂率2000人往南越 。
公元前112年夏季 ,南越王趙興元年,太后與呂嘉的不和很快演變成公開衝突,當韓千秋等人一入南越國,呂嘉即攻殺南越王趙興、南越太后樛氏及漢朝使者安國少季等人 ,呂嘉在向南越全國各地及蒼梧秦王趙光說明後,另立南越明王趙嬰齊之子術陽侯趙建德為南越王 ,同時,呂嘉派兵消滅韓千秋等2000人並調動軍隊防守國境要害處。同年,漢武帝在得知韓千秋兵敗及呂嘉弒王叛漢的訊息後,決定遣兵十萬南伐南越王國 。
南越術陽王時期
公元前112年夏季,南越王趙建德元年 。趙建德即位不久,漢朝與南越國已處於戰爭狀態。
同年秋季 ,漢武帝所遣的十萬大軍分四路進攻南越王國,一路由伏波將軍路博德率領,從桂陽溯耒水而上,跨越騎田嶺入連江;一路由樓船將軍楊僕率領,溯贛江而上,跨越大庾嶺入湞江;一路由戈船將軍鄭嚴及下厲將軍田甲 率領,由零陵出發後,沿灕江而下至蒼梧;一路由馳義侯何遺 發巴蜀兵及夜郎國兵,沿北盤江而下。計劃最終四路大軍在南越國首都番禺會師 。
公元前112年冬季 ,路博德一軍與楊僕一軍先行會合,兩軍一同圍攻番禺,後番禺降於伏波將軍路博德,術陽侯及呂嘉出海西逃時被路博德捕獲 ,南越國滅亡,時為漢武帝元鼎六年,整個南越王朝歷五王,凡九十三年 。
-
3 # 市井九公子
題目中問到:南越國是如何興起又是如何滅亡的!下面我為大家介紹
南越國是位於中國漢地九州南部地區的一個政權,漢朝藩屬國。 南越國從開國君主趙佗至亡國君主趙建德,歷經五王,享國九十三年(公元前204年至前112年),公元前112年夏季,漢朝第七任皇帝劉徹出兵10萬發動對南越國的戰爭,並於公元前112年冬季滅亡南越國。南越國的興起
公元前204年,趙佗正式建立南越國,南越建國的第一年,趙佗為自號“南越武王”。南越武王趙佗元年。
公元前202年初,漢高祖不承認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為趙佗所有,反而將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封給長沙王吳芮。
公元前196年夏季,漢高祖正式承認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為趙佗所有,遣陸賈封趙佗為南越王,趙佗受漢高祖所賜南越王印綬,臣服漢朝,南越國遂成漢朝的藩屬國。
趙佗統治南越國廣大地域六十七年,深具獨創性並取得成功:政治上仿效漢朝制度,郡縣制和分封制並行,並實施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軍事上設立將軍、左將軍和校尉制度,又分為步兵、舟步和騎兵;經濟上推廣使用鐵農具和耕牛,廢“刀耕火種”和“火耕水耨”,大量發展水稻、水果和畜牧業、漁業、製陶業、紡織業、造船業、冶鐵業,以及交通運輸和商業外貿;文化上首先是推行使用漢文,《粵記》說“廣東之文始尉佗”。凡此種種,使嶺南社會跨入漢朝主流社會的有序發展。
南越國的滅亡
公元前112年夏季,南越王趙興元年,太后與呂嘉的不和很快演變成公開衝突,當韓千秋等人一入南越國,呂嘉即攻殺南越王趙興、南越太后樛氏及漢朝使者安國少季等人,呂嘉在向南越全國各地及蒼梧秦王趙光說明後,另立南越明王趙嬰齊之子術陽侯趙建德為南越王,同時,呂嘉派兵消滅韓千秋等2000人並調動軍隊防守國境要害處。同年,漢武帝在得知韓千秋兵敗及呂嘉弒王叛漢的訊息後,決定遣兵十萬南伐南越王國。
公元前112年夏季,南越王趙建德元年。趙建德即位不久,漢朝與南越國已處於戰爭狀態。
同年秋季,漢武帝所遣的十萬大軍分四路進攻南越王國,公元前112年冬季,路博德一軍與楊僕一軍先行會合,兩軍一同圍攻番禺,後番禺降於伏波將軍路博德,術陽侯及呂嘉出海西逃時被路博德捕獲,南越國滅亡,時為漢武帝元鼎六年,整個南越王朝歷五王,共九十三年。
以上↑就是小九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如有錯誤之處,還望指教
-
4 # 淅淅的小雨857
南越國是位於中國漢朝嶺南的一個國家,屬於漢朝的藩屬國。南越國開國皇帝為趙佗,最後一位國君為趙建德,經歷五王立國九十三年(公元前204年至前112年),公元前112年,漢朝第七任皇帝漢武帝劉徹出兵10萬發動對南越國的戰爭,並於公元前112年冬季滅亡南越國。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屠睢率50萬大軍分五路,一路攻取東甌和閩越(浙江、福建),兩路攻南粵(廣東),其餘兩路攻西甌(廣西)。據《淮南子》記載:“一軍塞鐔城之嶺(今越城嶺一帶),一軍守九疑之塞(今九嶷山一帶),一軍處番禺之都(今廣州),一軍守南野之界(今江西南部),一軍結餘幹之水(今江西餘干縣一帶)”。50萬秦軍分五路,平均一路10萬,其中“一軍結餘幹之水”與嶺南地區無涉,可見用於嶺南越地的秦軍數目是40萬。
後期的征戰中秦軍損失慘重,主將屠睢也在戰爭中被殺。公元前214年,秦始皇重新任命任囂為主將和趙佗再次進攻廣西地區的西甌、雒越各部落,同年完成平定嶺南的大業,整個嶺南由此劃入了秦朝的版圖。
秦始皇將嶺南劃分為:桂林、象、南海三郡。
秦末,南海郡尉任囂病危,委任龍川縣令趙佗代職。任囂死後,趙佗即起兵隔絕五嶺通中原的道路。秦亡之際,趙佗武力攻並桂林、象郡,建立南越國(公元前204年至公元前112年),自稱“南越武王”。
-
5 # 多彩紀錄
秦末年,南海郡尉趙佗乘秦亡之際,封關、絕道,兼併嶺南的桂林郡、象郡;公元前204年正式建立南越國(南粵國),自號“南越武王”,國都定於番禺。
南越國全盛時疆域包括當今中國廣東、廣西(大部分地區)、福建(一小部分地區)、海南、香港、澳門和越南(北部、中部的大部分地區)。
南越國是漢朝藩屬國。公元前112年夏季,漢武帝劉徹出兵10萬發動對南越國的戰爭,並於同年冬季滅亡南越國。
嶺南文明史始於秦平定嶺南,趙佗實施“和輯百越”政策,引入中原農耕技術與先進文化,使嶺南地區迅速從刀耕火種的氏族社會平穩進入農耕文明時代,同時又將異域文化和海洋文化帶進嶺南,開啟了嶺南文明千年輝煌。
-
6 # 旅行者說文史
南越的興起
嚴格來說,南越國的建立者並不是越王勾踐的後代。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為了完成統一大業,秦始皇任命任囂為主將和趙佗繼續進攻廣西地區的西甌、駱越各部落,同年,嶺南地區被平定,並在這裡設立了桂林、象、南海三個郡。秦朝大將趙佗,是河北正定人,早年曾參加過對匈奴的戰爭,在統一南嶺戰爭中,戰功卓越,所以,就留下來擔任了南海郡龍川的縣令。
秦二世胡亥二年(公元前208),南海郡尉任囂病逝後,趙佗就接替了任囂的職務,不久,他又找了一個理由殺死了秦朝設定的長吏,以自己的親信代理郡守、縣令,使南越地區完全在自己的掌握之下。
此時的秦朝,因為陳勝、吳廣的揭竿而起引發了全國性的大起義,自顧不暇的秦王朝再也沒有能力管轄南越地區的事務。於是,趙佗在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吞併了桂林郡和象郡,從此,劃嶺而治,割據一方。由於治下百姓多為越人的後代,所以,趙佗為了得到百姓們的擁護,就建立了足以勾起當地越人美好回憶的“南越國”,定都番禺(今廣東廣州),自稱南越武王,蠻夷大長。
在今越南河內近郊的東英縣一帶,當初有一個甌雒國。在任囂和越佗平定嶺南的時候,甌雒國安陽王曾用靈弩擊退了趙佗。於是,雙方遣使講和,趙佗又讓自己的兒子趙始娶安陽王的女兒媚珠為妻,入贅甌雒國。不久,趙始竊取了安陽王的靈弩,並逃離了甌雒國。趙佗再次發動了對甌雒國的戰爭。安陽王不知靈弩被竊,為趙佗所敗,甌雒國滅亡,趙佗在得勝後將此地設定了交趾、九真兩郡。
至此,南越國一度達到了最強盛的時期。此時的南越國東接閩越、北連長沙王吳芮、西與夜郎國、句町國為界,南抵今越南北部、 中部,與馬來人的原始部落相鄰。趙佗時期,漢文化在嶺南地區得到了推廣,他並且積極引進了中原先進的農業技術,使南越各族擺脫了刀耕火種的原始生產方式,故被後世稱為“嶺南開發第一人”。
南越國的滅亡據《史記·南越列傳》記載,漢高祖統一全國後,派著名學者荀況的學生陸賈出使南越國。陸賈在與趙佗一番舌戰之後,趙佗心悅誠服的讚歎:“至生來,令我日聞所不聞!“於是,趙佗接受了漢高祖所賜的印綬,臣服漢朝,成為了漢王朝的附屬王國。漢文帝即位後,陳平再一次向他推薦了陸賈出使南越。趙佗再次聽從了陸賈的勸說,不再稱帝,誠心歸服於漢朝的管轄之下,但是,允許他在南越國還使用皇帝的稱號。從此,南越對漢朝建立了名義上的臣服關係。
公元前137年,享年101歲的趙佗逝世。他的太子趙始在竊安陽王的靈弩後,甌雒國被滅,其妻媚珠被安陽王殺死,所以,他因思念妻子,投井而死。趙佗臨死前,只好傳位於不算年輕的孫子趙胡,這就是南越文王。
文王趙胡死後,其子趙嬰齊(不是春秋晉國那個和趙氏孤兒趙武母親通姦的趙嬰齊)、其孫趙興先後繼承了王位。趙嬰齊的妻子是中原人,沒有嫁給趙嬰齊的時候,曾經跟霸陵人安國少季私通。趙興成為南越王以後,漢朝派使臣前來南越,規勸南越王要像中原的諸侯一樣,定期前往京都覲見漢帝。派來的這個使臣就是安國少季。趙嬰齊的妻子樛王后新寡,見昔日情人來訪,禁不住就與安國少季私通,搞的滿城風雨。
太后害怕發生動亂,於是就規勸兒子趙興,按照安國少季的意思,前去長安覲見皇帝,趙興思量再三,答應了太后。安國少季就上書朝廷,請求南越比照內地諸侯,三年朝見天子一次,撤除邊境的關塞。於是天子答應了他們的要求,把銀印賜給南越丞相呂嘉,也賜給內史、中尉、大傅等官印,其餘的官職由南越自己安置。
呂嘉已經做過了三朝的宰相,其家族在南越為官者達70多人,男性後代多與南越王室的女兒為妻,女性只嫁給南越王室子弟為妻,所以,他已經權傾王室,為所欲為。呂嘉為了自己家族永遠富貴下去,於是頑固堅持地方割據,堅決反對歸附漢朝。他不僅殺死了漢朝派來談判歸附條件的官員,而且還秘密殺死了主張歸附漢朝的太后和南越王趙興,私立趙嬰齊的另一個兒子越建德為第五代南越王。
南越兵變的訊息傳到漢朝,漢武帝勃然大怒,派大軍前去鎮壓,呂嘉和他所立的南越王兵敗被俘,一同被押上了北去漢朝的不歸路。於此,傳國五世,共九十三年的南越國斷送在了呂嘉手中。
平定南越後,漢武帝在此處設立了南海(今廣東省大部分)、蒼梧(今廣西梧州與廣東封開一帶)、鬱林(今廣西貴港)、合浦(今北部灣城市群)、交趾(今越南河南)、九真(今越南清化)、日南(今越南廣治)七郡。
-
7 # 當代曹植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任命任囂為主將和趙佗進攻廣西地區的西甌、駱越各部落,同年,嶺南地區被平定,並在這裡設立了桂林、象、南海三個郡。秦朝大將趙佗,是河北正定人,早年曾參加過對匈奴的戰爭,在統一南嶺戰爭中,戰功卓越,所以,就留下來擔任了南海郡龍川的縣令。
秦二世胡亥二年,南海郡尉任囂病逝後,趙佗就接替了任囂的職務,不久,他又殺死了秦朝設定的長吏,以自己的親信代理郡守、縣令,使南越地區完全在自己的掌握之下。
此時的秦朝,因為陳勝、吳廣的揭竿而起引發了全國性的大起義,自顧不暇的秦王朝再也沒有能力管轄南越地區的事務。於是,趙佗在秦二世三年,吞併了桂林郡和象郡,從此,劃嶺而治,割據一方。由於治下百姓多為越人的後代,所以,趙佗為了得到百姓們的擁護,就建立了足以勾起當地越人美好回憶的“南越國”,定都番禺,自稱南越武王,蠻夷大長。
在趙佗時期,漢文化在嶺南地區得到了推廣,他並且積極引進了中原先進的農業技術,使南越各族擺脫了刀耕火種的原始生產方式,故被後世稱為“嶺南開發第一人”。
漢高祖統一全國後,派著名學者荀況的學生陸賈出使南越國。趙佗接受了漢高祖所賜的印綬,臣服漢朝,成為了漢王朝的附屬王國。公元前137年,享年101歲的趙佗逝世。趙佗臨死前,傳位於孫子趙胡,這就是南越文王。
文王趙胡死後,其子趙嬰齊、其孫趙興先後繼承了王位。
安國少季就上書朝廷,請求南越比照內地諸侯,三年朝見天子一次,撤除邊境的關塞。於是天子答應了他們的要求,把銀印賜給南越丞相呂嘉,也賜給內史、中尉、大傅等官印,其餘的官職由南越自己安置。
呂嘉已經做過了三朝的宰相,他已經權傾王室,為所欲為。呂嘉為了自己家族永遠富貴下去,於是頑固堅持地方割據,堅決反對歸附漢朝。他不僅殺死了漢朝派來談判歸附條件的官員,而且還秘密殺死了主張歸附漢朝的太后和南越王趙興,私立趙嬰齊的另一個兒子越建德為第五代南越王。
南越兵變的訊息傳到漢朝,漢武帝勃然大怒,公元前112年,漢武帝出兵10萬發動對南越國的戰爭,並在前111年滅亡南越國。漢武帝在平定南越後,將原來的南越國屬地設定了九個郡(南海郡、、鬱林郡、、交趾郡、、日南郡、珠崖郡、儋耳郡),直接歸屬漢朝,擴張了漢朝疆域。至此,由趙佗創立的南越國經過93年、五代南越王之後,被漢朝消滅。
-
8 # 常棣tandy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一、南越國的出現
嶺南地區,在秦統一後就成為秦王朝領土版圖的一部分,秦王朝在這裡設定了桂林、南海和象郡。在秦末農民起義爆發以後,嶺南地區關山阻隔,與中央斷絕往來。趙佗“誅秦所置吏”,以自己親信代替,並斷絕通往中原之道,聚自守。當秦滅亡的訊息傳來之後,趙佗便於高帝三年(前204年)自立為南越武王。此後,在中原王朝南邊,就出現了一個“南越國”。
西漢初年,漢高祖劉邦無暇顧及南越。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劉邦特派“名有口辯”的陸賈出使南越。至南越後陸賈向南越王宣揚西漢“國威”,使趙佗既仰慕又畏懼,遂欣然接受劉邦給予的“南越王”封號,從此“稱臣奉漢約”。成為西漢王朝下的個屬國。
南越雖地處南端,為越族聚居地區,但其國內製度,與西漢王朝屬下之其他諸侯國基本一致。其國內行郡縣制,據考證,西漢之“南越國”內至少有南海、桂林、蒼梧、交趾、九真、日南六郡。
官制也與其他諸侯國相仿。從考古資料可知,南越國使用的貨幣及通行的度量衡制,都是與中原一致的。可見,此時南越乃是西漢統一的封建王朝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趙佗的“稱帝”和“稱臣”
由於地處遙遠的南部邊陲,漢初的南越國同西漢政權間的關係,也不像中原各諸侯國那樣簡單。在幾十年中,南越王趙佗經歷了“稱帝”和“稱臣”的變化,反映了南越國同漢王朝複雜的關係。
開始,西漢君臣對南越國抱有戒備心理。高後四年(前184年)夏五月,朝廷上有的官員提請禁止中原鐵器及雌性馬、牛、羊運往南越國。被呂后批准實行,引起趙佗的不滿,他猜想:呂后這一決定必是聽信據南越最近之長沙王之讒言。
就派人向朝廷請求“市易如故”,希望撤銷禁令。不料,呂后不但不準,反而將南越國派來之使也扣押起來,接著,趙佗又風聞留在中原之宗族已被誅盡,在真定之祖先墳墓也被掘燒。一氣之下,決心拒漢而稱帝,高後五年(前183年)春,趙佗自尊為南越武帝,並派兵北攻長沙國,破邊邑數縣而去。
趙佗稱“帝”後,呂后也曾派兵前往鎮壓,因為中原派去之士卒不服南方水土,且多被瘴疫所染,致使漢軍一年多也不能抵五嶺。到呂后死時,只得收兵罷戰。
公元前179年漢文帝即位後,對“四夷”“喻盛德”(《史記南越列傳》),採取安撫政策。先將趙佗在真定之祖墳“置守邑,歲時奉祀”對其留在中原之親屬均“尊官厚賜寵之”(同上)。又派陸賈持詔書出使南越,令趙佗去帝號,繼續對漢稱臣。
趙佗本不願與漢王朝對抗,自稱帝后“夙興夜寐,寢不安席,食不甘味,目不視靡曼之色,耳不聽鐘鼓之音者,以不得漢也”。歸漢之心迫切。一經陸賈面喻,立即同意去帝號“頓首謝,願奉明詔、長為藩臣”。並宣告“老夫死骨不腐,改號不敢為帝矣”(《漢書·西南夷兩粵北韓傳》)。從此,又恢復其臣屬地位。
總觀漢初南越國的歷史,可以看出:它同漢中央政權的關係,既與匈奴不同,也與其他諸侯國有異。乃是西漢政權下以少數民族為主要成分的藩國。
這種藩屬關係,在漢代中央政權尚不夠有力之時,能維持一方的穩定局面,對地方經濟和文化發展有一定積極作用。是西漢政權對邊疆少數民族統治的一種較好的形式。不過,隨著中央集權加強的需要,這種具有較大的獨立性的藩屬國,就要被加強皇權的歷史趨勢所掃蕩了。
三、武帝時期南越國的覆滅
1.南越相呂嘉叛亂
南越國自趙佗於建元四年(前137年)死後,繼位之國王同漢王朝的關係一直很好。尤其是漢王朝為南越解圍而消滅閩越之後,南越王胡對漢王朝更是感恩戴德。曾向漢使者莊助表示:“天子乃為臣興兵討閩越,死無以報德”(《史記·南越列傳》),並派太子嬰齊入長安宿衛。同時表示隨後自己也赴首都入見天子。
但莊助走後,南越國大臣紛紛勸胡不要入漢,胡遂偽稱有病,十餘年終未至長安。胡死後,宿衛長安之嬰齊歸來繼位。嬰齊在長安時娶邯鄲女樛氏,生子興。越王嬰齊死後,子興嗣立,元鼎四年(前113年)武帝派安國少季赴南越,宣諭南越王子興及太后入朝,並以衛尉路博德等率兵屯桂陽為後盾。
王及王后均願“內屬”,唯丞相呂嘉反對。呂嘉為南越老臣,曾在三代越王下為相,其宗族為顯宦者七十餘人,在國內耳目甚眾。他曾屢次反對王及王后“內屬”,不願放棄獨立王國之地位,但“王弗聽”,於是,呂嘉即利用其在國內的威勢“得眾心愈於王”(《史記·南越列傳》),及太后與安國少季有奸,煽動越人陰謀作亂。
呂嘉的反狀已明,但漢武帝認為南越王及王后均已附漢。僅一呂嘉為亂不須興師討伐。欲派莊參率二千人前往宣諭,莊參認為人少。故濟北相韓千秋大言:“願得勇士二百人,必斬嘉以報”(《史記·南越列傳》)。於是武帝派韓千秋和南越王后弟樛樂為將率二千人入南越。
呂嘉見漢朝派兵入越,於是公然舉兵反叛,殺越王、王后及漢使者,立明王(趙佗子)長男越妻所生之子術陽侯建德為王,同前來的漢軍展開正面戰爭。
2.南越地置郡
韓千秋率兵入越後,雖取得小勝,畢竟由於人少,未至番禺就被越兵消滅。元鼎五年(前112年)秋,漢武帝派衛尉路博德為伏波將軍,主爵都尉楊僕為樓船將軍,率江淮以南十萬樓船之師徵南越,另從零陵、巴蜀又有幾路大軍前往配合分路進擊,元鼎六年(前111年)樓船將軍楊僕大軍先至番禺,伏波將軍路博德後至。
兩路大軍併力攻城。由傍晚攻至天尚未明,城中越人即投降。呂嘉等與其親信數百人逃入海中,路博德派人追趕,最後越人都稽將呂嘉捉住。延續93年的南越國從而滅亡。
南越滅亡後,漢王朝將其地置九郡:即南海(治番禺,今廣東省廣州市)、鬱林(今廣西桂平西,治所布山)、合浦(治所合浦,今廣東合浦北)、珠崖(治今廣東瓊山東南)、儋耳(治所在今海南島詹州西北)、蒼梧、交趾、九真、日南郡。
南越改郡後,使這裡同內地之間的聯絡更加緊密了,特別是漢族地區人民不斷南遷和越族許多人民遷居內地,更促進了南方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和漢族、越族人民的進一步融合。因此,這是有進步意義的。
-
9 # 紅紅火火講歷史
導語:
南越國,建立於公元前204年至公元前112年。是由秦朝駐守嶺南大將趙佗建立的一個國家。國都定於廣東番禺。國土包括廣東,廣西,越南北部,福建部分,海南島。共經歷五任君主,亨國九十三年。漢朝漢武帝劉徹時派兵十萬滅亡南越國。
一,秦末天下大亂,趙佗統一嶺南,建立南越國。
秦朝未年爆發陳勝,吳廣農民起義。天下諸侯反秦。中原陷入戰亂。此時南海郡尉任囂病重,臨終把南海軍政大權託付於龍川令趙佗。趙佗秉承任囂遺志,因秦政無道,中原擾亂,阻南海,負山險,阻擋中原農民起義侵犯,出兵征服整個嶺南地區。建立南越國割據南方,坐觀天下風雲叱吒。
趙佗在位時,漢族文化在嶺南大地廣泛傳播。漢字通行各地,引進中原生產技術和發明,啟動了嶺南地區農業和經濟的發展和進步。人民安居樂業,社會發展步入新的發展時期,從而使嶺南地區融入了華夏文明。
二,天下歸漢,南越國終成幻,迴歸大一統。
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中國歷史進入第二次大一統。面對南越國的割據,漢高祖劉邦採取緩緩圖之策略,先承認趙佗擁有嶺南三郡南海,桂林,象郡主權。換來了趙佗上表稱臣,趙佗接受漢朝中央冊封,自稱南越王,南越國成為漢朝的藩屬國。
此後南越國曆任國王都向漢朝稱臣,服從於中央。歷史滾滾而去,到了南越哀王時,漢朝已經開始控制南越國的官吏任命。南越國也分為內屬和獨立兩派內鬥不休。權相呂嘉發動政變奪取了南越國大權。終於引發漢朝派兵干涉。漢武帝劉徹決定吞併南越國,派大將路博德領兵十萬征討。公元前112年,南越國滅亡,重歸中國版圖。
最後總結:
南越國的建立,是趙佗的個人威望和軍事才能形成的割據勢力。外因在秦朝統治的崩潰和混亂,驅動了趙佗在嶺南建立南越國的野心。也正因為趙佗建立南越國,才能讓中華漢族文明植入嶺南地區,從而使這塊領土始終在漢文明影響和控制下,最終嶺南沒有成為飛地,而是成為了漢文明和文化的傳承者和傳播者。
-
10 # 山野臻子
一戰嶺南,秦始皇以屠睢為主帥、趙佗為副帥出師嶺南,兵分五路越過湘贛閩粵桂之間的五嶺,屠帥死於西甌亂箭而班師回朝,秦軍折損無數,浮屍遍地。四年之後,再戰嶺南,汲取教訓,糧草先行而修靈渠,秦始皇指派任囂為主帥、趙佗為副帥。二戰順利收復嶺南,秦朝郡縣制得以落地,嶺南設立南海郡、象郡和桂林郡,任囂為南海郡郡尉,統領三郡,實現了秦始皇的戰略目標。
然而秦朝“苛政猛於虎”的執政模式已經搖搖欲墜、病入膏肓,遂引起“大澤鄉農民大起義”,進而推翻秦朝統治,任囂某種意義上說服從秦始皇的詔令,“不管中原出現各種情況,務必不能返回救我”,任囂意識到楚漢之爭便會是一場曠日持久的英雄對決,立下“東西千里可成一國”的政治囑託,任囂不久病故。德高望重、治理典範的龍川縣令趙佗填補空缺,得知中原戰事興起,為避免亂軍來犯,號令五嶺隘口封關斷隘,同時換掉秦將改成自己可信之人,一舉收復象郡和桂林郡。
中原酣戰,無視嶺南蠻夷之地,趙佗趁機建立南越國,自封為王,偏安一隅,逍遙自在,土司首領格外擁戴他。中原息事,劉邦立漢,治理中原。
百廢待興的遼闊中原剛開始戰後建設,經濟實力不夠,鞭長莫及,對嶺南貿然宣戰並非上策,漢高祖劉邦派陸賈出使嶺南,授予南越王趙佗諸侯國王玉璽“王印”,南越王管理有方暫且“自治嶺南”,南越武王趙佗在廣州番禺修建皇宮御苑——接受嶺南各方土司來賀。“自封帝號以自娛”,南越國公室的規制與中原皇帝規制幾乎一個模樣。
大秦儒將趙佗將龍川縣的治理經驗推廣三郡,透過“和輯百越”的生產種植技術傳播、漢蠻通婚、攬收少數民族人才進入衙門為官等等措施。中原文化輸入嶺南蠻夷之地,開化嶺南的愚昧和落後。嶺南自治的標誌性貢獻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發源地。
南越武王趙佗史上最長壽的國王,103歲方才無疾而終,南越王文帝都是他的孫子趙眛繼位。南越國輝煌幾十年,實力雄厚,從文帝墓的開掘震撼了考古界、歷史界和文化界彰顯南越國的輝煌過去。南越國曆秦始皇、秦二世,漢高祖、漢惠弟,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等九任帝王。從漢朝的七國之亂滅異性王的歷史看,南越國是漢室多年的肉中盯、眼中刺,何況南越國王以帝自詡,一山豈容二虎,一個天上只能有一個太陽。
臥榻之側豈容酣睡,南越國在趙佗死後逐漸衰弱,且南越國後面王室與漢王室交往過密,給了漢王室從中設計的機會,大勢已去,三代元老相國呂嘉也難以扶助。漢武帝劉徹繼呂后公開討伐嶺南,樓船將軍路博德、伏波將軍馬援等一代名將一舉攻克南越王國。
回覆列表
趙佗(約公元前240年-公元前137年),即南越武帝,恆山郡真定縣(今河北正定縣)人,秦朝南海龍川令,南越國建立者。原為秦朝將領,與任囂南下攻打百越。秦末大亂時,趙佗割據嶺南,建立南越國。漢高祖三年(前204年)至建元四年(前137年)在位。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開始著手前進嶺南百越之地。漢高祖元年(前206年),任囂病亡,趙佗即向南嶺各關口的軍隊傳達了據險防守的指令,並藉機殺了秦朝安置在南海郡的官吏們,換上自己的親信。秦朝滅亡後,漢高祖三年(前204年),趙佗起兵兼併桂林郡和象郡,在嶺南建立南越國,號稱“南越武王”。漢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夏,劉邦派遣大夫陸賈出使南越,勸趙佗歸漢。在陸賈勸說下,趙佗接受了漢高祖賜給的南越王印綬,臣服漢朝,成為漢朝的一個藩屬國。呂后七年(前181年)秋,呂后臨朝,釋出了禁止和南越交界的地區對南越出售鐵器和其它物品的禁令。於是趙佗自稱“南越武帝”,發兵攻打長沙國,並在攻佔長沙國的邊境數縣後撤回。
漢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年)南越王趙佗去世,享年約一百餘歲,葬於番禺(今廣州)。趙佗死後,其後代續任了4代南越王至前111年,南越國被漢朝所滅。趙佗從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年)作為秦始皇攻打南越的50萬大軍的副帥,一直到建元四年(前137年)去世,一共統治嶺南81年。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開始著手平定嶺南地區的百越之地。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派屠睢為主將、趙佗為副將率領五十萬大軍平定嶺南。隨即秦王朝在番禺(今廣州)設南海郡治,以任囂為郡尉統管一郡的政治、軍事、監察,下轄番禺、龍川(今廣東河源龍川縣)、博羅(今廣東惠州博羅縣)、四會(今廣東肇慶四會縣)四個縣,龍川地理位置和軍事價值都極其重要,故委趙佗任龍川縣令。趙佗在龍川築城闢地以為治所。趙佗既致力防範越人反抗,又極力安撫當地民眾。他勸導士兵在當地養兒育女,促進中原人與嶺南人同化;又上書皇帝要求遣送中原居民遷居南越以傳播中原文化。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南海郡尉任囂病重,他臨死前把時任龍川縣令的趙佗召來,向他闡述了自己依靠南海郡傍山靠海、有險可據的有利地形來建立國家,以抵抗中原各起義軍隊的侵犯的謀劃;並當即向趙佗頒佈任命文書,讓趙佗代行南海郡尉的職務,囑咐他“秦政無道,中原擾亂,番禺,負山險,阻南海,東西數千裡,頗有華人相輔,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國。”
不久,任囂病亡,趙佗向南嶺各關口的軍隊傳達了據險防守的指令,曰:“盜兵且至,急絕道聚兵自守。”以防止中原的起義軍隊進犯,並藉機殺了秦朝安置在南海郡的官吏們,換上自己的親信。
漢高祖元年(前206年),趙佗起兵兼併桂林郡和象郡,在當地士民的擁戴下,建立了以番禺為王都,佔地千里的南越國,自稱“南越武王”,從而為存在95年的南越國奠下基石。南越國的疆土,與秦設三郡轄區相當,北、東、西三面分別與長沙、閩越、夜郎三國交界,東及南面瀕臨南海,“東西萬餘里”的廣大地域。北至南嶺(今廣東北部、廣西北部和江西南部一帶),西至夜郎(今廣西,雲南的大部),南至南海(今越南的中部和北部),東至閩越(今福建南部)。都城在番禺,即今廣州市。
經過多年征戰,劉邦建立了西漢政權,並平定了中原包括項羽在內的其餘軍事勢力。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初,漢高祖劉邦立吳芮為長沙王,以長沙、豫章二郡及將趙佗據有的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封給長沙王吳芮,不承認南海、桂林、象郡三郡是趙佗所有。
漢高祖十一年(前196年),漢高祖劉邦派遣大夫陸賈出使南越,勸趙佗接受漢王朝的封王歸化中央政權,在陸賈勸說下,趙佗接受了漢高祖賜給的南越王印綬,臣服漢朝,使南越國成為漢朝的一個藩屬國,並向朝廷稱臣奉貢。此後,南越國和漢朝互派使者,互相通市,劉邦成功的透過和平的方式,使得趙佗歸順,沒有成為漢朝南邊的敵對勢力。
從此,中原地區的鐵器等生產資源及技術源源不斷引入南越國,啟動了社會經濟的進步。他重視傳入中原漢文化和先進生產技術,並融合越地社會,使嶺南生產發展,人民安居樂業。從任囂、趙佗開始,嶺南有了人類文明的標誌——城堡和文字,發展冶鐵業,社會經濟發展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中國歷史上許多讚頌趙佗的詩篇,表明了人民對他的崇敬和懷念。
他又對任囂所建的番禺城作擴建,城周達十里,被稱為“佗城”,成為後代廣州的中心地區。他努力協調當地民眾之間的關係,積極吸取中原文化,從而促使廣東地區文化經濟在秦末漢初年間穩步發展。
漢高祖十二年(前195年),漢高祖死後,呂后臨朝,開始和趙佗交惡。呂后七年(前181年),呂后釋出了和南越交界的地區禁止向南越國出售鐵器和其它物品的禁令。趙佗與呂后當政的漢朝中央政權關係一度緊張,漢朝與南越國的矛盾激化。呂后隨即派遣大將隆慮侯和周灶前去攻打趙佗,但由於中原計程車兵不適應南越一帶炎熱和潮溼的氣候,紛紛得病,連南嶺都沒有越過。趙佗覺得呂后可能會透過長沙國(漢朝的另一個藩屬國,位於南越國北部,現湖南省境內)來吞併他,於是趙佗宣佈脫離漢朝,自稱“南越武帝”,出兵攻打長沙國,並在打敗長沙國的邊境數縣後撤回。
呂后八年(前180年),呂后崩,漢朝命周灶罷兵歸。而趙佗憑藉著抗擊漢朝的成功而揚威於嶺南一帶,乘機對東邊的閩越國用經濟手段施加影響,而對西邊的西甌、雒越等部落(即甌雒國故地)加強控制。南越武王趙佗因此而自稱“南越武帝”。趙佗也開始以皇帝的身份發號施令,與漢朝對立起來。
漢文帝元年(前179年),呂后死後,漢文帝劉恆即位,他派人重修了趙佗先人的墓地,設定守墓人每年按時祭祀,並給趙佗的堂兄弟們賞賜了官職和財物。
接著漢文帝在丞相陳平的推薦下,任命漢高祖時曾多次出使南越的陸賈為太中大夫,令其再次出使南越說服趙佗歸漢。陸賈到了南越後,向趙佗曉以利害關係,趙佗再次被說服,決定去除帝號歸復漢朝,其與中央政權的關係又修好始昔,維護了嶺南的社會穩定。一直到漢景帝時代,趙佗都向漢朝稱臣,每年在春秋兩季派人到長安朝見漢朝皇帝,象諸侯王一樣接受漢朝皇帝的命令。但是在南越國內,趙佗仍然繼續用著皇帝的名號。
漢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年)趙佗去世,享年一百餘歲,葬於番禺(今廣州)。趙佗死後,其後代續任了四代南越王。一直到元鼎五年(前112年),南越國被漢朝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