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於雁鳴的哲學與易經

    先給出答案:易經首先是科學書,其次易經是哲學書,最後易經是占卜書。

    科學書是說,易經首先應用的是數學的基礎,它是二進位制的表示形式,八個單卦是八個數字,每一重卦是一個數字,六十四卦是六十四卦數字,並且他們滿足二進位制的運算規則,是標註的二進位制體系。

    然後是易經揭示了事物運動的週期與規律,兩儀、四象、八卦、六十四卦都是一個迴圈的事物運動週期,在其中還表示出不同的事物運動階段,這樣的週期與階段還可以用立體的形式表示,構成易經的三維詮釋方式。

    最後,在上述基礎之上,可以總結出易經的核心規律,即01537624的運動規律,這是一個事物運動的普遍規律,由這個規律構成易經的主體結構,構成易經的邏輯關係,構成易經更高可靠性的依據。這個規律掌握與規定著所有的事物運動,是推動歷史車輪轉動的無形的巨大力量。

    哲學書是說,易經闡釋了眾多的人生哲理,有人從易經中總結出四個定律、八個規律、25個天規等,最多的是64個準則。事實上,在對易經進行全面的理解與透析之後,可以將每一爻精煉為一條哲理,64卦就有384個以上的哲理,這些哲理是指導人們行為與思維的準則,有了這些哲理就可以掌握事物運動的規律,可以明辨前進的方向與方法,可以徹悟人生的真諦,並且可以更深入的理解易經、更廣泛的宣揚易經,更尊崇易經的價值。

    占卜書是說,有了上面科學書、哲學書的基礎,想將此書與事物運動分開也不可能了,而且,有了事物運動週期與規律的基礎,有了哲學的思想與方法,透過易經對事物運動進行有效的預測成為了可能,並且預測也具有了科學的依據,有了它前瞻的合理性,所以易經也是一本占卜書。這裡要注意的是,占卜是易經次要的功能,也是不能擺脫的功能,這時要注意有些人將它功利化,虛幻化甚至罪惡化,這就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易經是中華民族的璀璨瑰寶,在明確了它的性質之後,我們應該懷著崇敬的心情加以繼承,更應該本著負責任的態度進行宣揚,使中國千年的古文化在全世界發射出更加絢麗的光芒。

  • 2 # 國學新知堂

    《易經》是一部什麼書?這是一個看似簡單,卻非常難以明確回答的問題。

    《易經》被儒家尊為六經之首,它也許是中國最神秘的一部典籍了。有人說它是一部哲學書,宣稱它包含宇宙中所有的奧秘。也有人說它只是古代卜筮事務的工具書,是那個時代巫覡的通用的工作手冊。那麼,它到底是一部什麼性質的書呢?其實這個問題按道理來說應該不是個多麼複雜的問題。因為,如果我們假設它是一本哲學書,那麼這本書的內容就必然是在講述某個或某些哲學道理。如果我們能夠清楚明白地確定經文的內容正是在講述這個或這些哲學道理的話,那我們說《易經》是一部哲學書就是確定無疑的決斷了。

    很顯然,將它視作為卜筮工具書也是有很多證據的,至少在形式上它就是一部卜筮書。之所以會有人懷疑這個論斷,是因為它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以來,留傳下來的最古老的一部書籍了。人們希望它能夠是我們中華文明智慧的源頭。懷疑歸懷疑,希望歸希望,問題的關健還是在於確定經文的內容到底是在講什麼。經文的內容確定了這部書的性質也自然而然的就有了定論。

    如果說古代社會卜筮活動普遍是由於古人迷信這一點我是持異議的,為什麼呢?我們今天在社會生活中所面對的各方各面的眾多疑難問題與古人是一樣的。在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的日常經歷中,總會有這樣或那樣難題來困繞我們。比如,生病了,我們現代人可以去醫院看醫生,但是對於人類最古老的群族來說,他們既沒有醫生這個職業,也沒有醫學這門學問,怎麼辦?要麼等它自然痊癒,要麼等著病死。這一切為什麼會發生,在古人看來那也只能是天意或神意。又比如,男主人出了遠門,幾個月或幾年都不見回來,怎麼辦?如果擱到現代,通訊發達,交通發達,我們可以透過寫信、打電話、發電報,發尋人啟示等多種渠道設法聯絡。可是古人呢?古代通訊和交通都不發達,人們都是睜眼瞎,怎麼辦?那也只能問天問神。還比如,丟失的財物是否還能夠找到?走丟的馬匹或孩童是否還能尋回?凡此種種。這些疑難該如何解答應對?於是,古人便發明了卜筮等活動來交通人事和神明,在社會生活中的具體疑難與神明的意志之間構建了一個橋樑,從而作為人們日常生活具體疑難解答應對的方案。所以,我們說古代的卜筮和巫祝等社會活動的職能與我們今天醫學、科技和通訊等事物的社會職能是一樣的,它們不是緣於迷信,而是根源於社會生活中具體疑難解答應對的實際需要。今天我們所謂的文明就是從遠古的那些“迷信”的社會活動和社會事務中發展、分化和豐富而來的。正因為我們不能將我們的孩童時期稱為迷信年代一樣,我們也不能將遠古社會人們的巫祝和卜筮等活動簡單地定性為迷信。那個時候這些社會活動只能採取這樣的形式,這與當時代社會文化的特有的特性有關,而且與現代社會一樣這些活動同樣也只能由同時代中最優秀的知識分子來從事。

    遠古時代,卜筮事務的意義不在於預測未來,而在於交通神明和人事,占卜師是代表神明來說話的,它是天、神明與人事的中介。卜筮的結果不是占卜師的技術,而是神明的旨意。所以,遠古時代是神統治人的時代,巫祝和卜筮這些活動就是根源於人群在與自然界做鬥爭過程中,人群的力量相對的弱小。由於認識自然不足,掌控自然力量的能力有限便導致了凡有疑難就訴諸神明的必然結果了。伴隨著人類對自然認識的進步,控制和利用自然力量的能力增強,才能夠擺脫了神靈的觀念,脫離矇昧而步入文明。神靈、天在實質上是自然力人格化的結果,它的精神實質是自然的力量遠大於人群自身的力量。所以,遠古時期人們前去占卜,就是要向神明尋求指示,所以占卜問卦前就必須獻牲享祭神明,以表示對神明的敬畏以及求佔者對神明啟示的虔誠意願。經文中“亨"字的意義就是享祭,也就是俗稱的上供,其中“元亨”、“亨"、"小亨"等字樣就是標誌享祭時所使用的祭品或供品的品質優劣或等級次第。“元亨”就是大享,意味著佔問該卦需要使用較高規格的供品供奉神明,比如使用重牲,牛、羊、豬肉等用作供品。“亨”和“小亨”則意味著是相對較小規模的享祭,不使用過於貴重的肉類供品,可以用些麵食類、果蔬類的祭品供奉。我們在這裡也只是使用類比的方式來表達這麼個意思,事實的細節未必真是如此。總之,“亨”是享祭,就是獻牲供奉的意思,“元亨”、“亨”、“小亨”就是說明這個享祭的品質和等級,這就意味著求占卜者前往卜師那裡尋求神靈指示時必須要舉行一個祭祀的儀式,獻上他們的供品,所以,他們不是帶著銀錢去就是要帶上合適的祭品,來表達對神明的敬畏和誠意。

    《易經》中每一個卦都是由卦畫、卦名、卦辭和爻辭幾個部分組成的。每一幅卦畫都由六個爻組成的,所以我們稱易卦為六爻卦。而且易卦的每個爻都有對應的爻辭,這是占卜師據以斷吉凶休咎的主體。為了便於讀懂《易經》,我們將爻辭的內容分成兩個部分,一個部分稱為釋爻,叧一部分稱為斷辭。比如,乾卦初九爻對應的爻辭是“潛龍。勿用”。這裡面“潛龍”二字為釋爻部分,它的功用是解釋初九這一爻的性質。“勿用”是斷辭部分,它的功用是根據該爻的性質推論出的吉凶吉咎的性質的推斷。為什麼我們要將爻辭的這兩部分內容區別開來呢?我們使用類比的方法對此加以說明。舉個醫生和病人的例子來說吧,一個病人來找醫生來看病,作為醫生呢,他要根據病人的病症的具體表現,結合自己的醫學知識對病人的病狀進行分析和判斷,從而診斷疾病的狀況並制定出合理治療方案。那麼,醫生診斷病情時所依據的知識和規則就類似於爻辭中釋爻的那部分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卜師需要掌握的主要部分,它是卜師據以推斷吉凶的主要依據。對於病人而言,他不屬要了解和掌握醫生需要掌握的那些專業的醫學知識和技能,他只需要知道諸如我的病厲害不厲害?好不好治?死不死人?這類有關疾病性質及預後的資訊。而這類資訊就相當於爻辭中斷辭的那部分內容。它是求佔者前往占卜師那裡要獲取的主要內容。醫生依據自己的專業知識診斷病情,從而對疾病的好惡作出一個推斷並告知病人。同樣占卜師依據釋爻那部分內容,對爻的性質作出推斷,從而依據這個性質做出吉凶的論斷並告知求佔者。所以,在讀經文的過程中存在著釋爻與斷辭之間的自然斷句,兩者不能連成一句來讀。所以,乾卦初九爻的爻辭就不能連讀為“潛龍勿用”,應斷開為兩部分即“潛龍。勿用”。而且兩者之間斷句應當使用句號而不是逗號,因為這部分內容功用不能,語意也不能聯貫。不注意這兩者的區別經文是不好讀通的。同樣的道理,乾卦九二爻爻辭我們的斷句應當為“見龍在田。利見大人”。cc見龍在田”是釋爻,“利見大人”是斷辭。兩者之間使用句號分隔開。這些都是基礎性的內容,很重要的,不加以區別就很難讀通讀懂經文。 根據上面的討論,我們將乾卦的內容寫下面的格式: 區別釋爻和斷辭是正確閱讀和分析經文的一個重要的基礎。 怎樣才是讀懂了經文?我們首先要知道卦畫是如何畫制的,如何合命名的,卦辭和爻辭又是依據什麼規則進行論斷的。其次我們還要知道古人畫制這些卦畫是要來幹什麼用的。我回答這些疑問的結論寫在了我的新書《周易探源》裡面。這本書透過哲學分析的方法,得到了全新的結論,不同於以往的任何研究《易經》的作品,但卻擁有令人信服的邏輯自恰性。我們今天試圖揭開《易經》之謎,不僅要告訴你六十四卦每一卦為什麼取這個卦名。還要告訴你每個爻的爻辭為什麼這樣釋,這樣斷。

    《易經》將還原它的本原面目,二千年來無數學人鑽鑿探究,終將迎來它大白於天下的這一天。 最終的結論可能會有些悲觀,它不是一部哲學書而僅僅是一部實用的卜筮工具書,而且它的原理也很簡單。但至少它告訴中國的學人不需要再皓首窮經,竭一世甚至幾世的精力來探究它了。尋求宇宙的終極法則最終還是要從研究自然界開始而不是某部經書,中國學術的未來方向是理智的理解自然和社會。它的方向仍舊是哲學和自然科學的方向。古人的經典是古人研究世界的成果和結論,我們要振興中華文明就要從重新研究世界開始,並作出新的理論成果和結論,而不是紮在本本里。發展新文明不能離開古文明的成果,但也不能不離開它。我們尊重古人但不要迷信古人。古人的結論是否正確我們還是要經過理性的審查。它們合不合理?正確的為什麼正確?錯誤的為什麼錯誤?理性的方法是科學和哲學的根本方法。打破迷信的黑暗,必將迎來理性的光明。

  • 3 # 噴火的貓

    “易經”全文翻譯。

    一: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將困於人生最大的陷阱

    人人都有“自我”——身體、思想、財產、名譽、地位等等。如果你是一個聰明人,不僅要為自己活著,還要替他人著想,“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我”字被過分強調,就會變成詛咒。

    二:過分在意別人的眼光,將喪失自我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可是許多人偏偏喜歡按照別人的眼光和說法生活。就像寓言中那個邯鄲學步的人一樣,這種人將喪失自我、個性及其所能帶來的一切。本色最美,“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三:嗜慾深者天機淺

    玩物往往喪志,貪慾難免敗身。古今以嗜好和貪慾身辱家喪的事太多了,當今世界,日新月異,新生事物,層出不窮,如不以事業和修養為重,隨時都會陷入可怕的危機。

    四:驕傲如滿月,日漸虧缺;謙虛如新月,日漸圓明

    驕傲的人,總以為自己有學識、有能力,然而驕傲的真正原因是無知。請記住列夫·托爾斯泰的巧喻:“如果把一個人的真實能力比作分數值,那麼他的自我評價就是分母;分母越大,分數值就越小。”

    五: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戰

    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渴望過上幸福的生活。然而“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臨時抱佛腳,不如平時多燒香”,只有在提高自身素質的基礎上參與競爭,這才是明智的做法。

    六:缺乏自制力的人,百無一成

    你敢戴起鐐銬跳舞嗎?聞一多先生把詩比做戴著鐐銬的舞蹈,是耐人尋味的。不能設想沒有規則的遊戲,也不能設想沒有控制的言行。只有在規則和規矩的控制下,一切才會美好。

    七:不能超越自己,便無法超越別人

    "人對了,世界就錯不了。”一個人能否在激烈的生存競爭中戰勝對手,贏得一席之地,決定於能否戰勝自己;而比之於戰勝他人,戰勝自己是一個更大的難題……

    八:交友是人生重中之重,關乎一生成敗

    友誼對於人生的意義,大概怎樣誇張也不過分。有太多的人因為朋友而決定了一生的命運。是這一點,使擇友、交友的話題萬古常新。

    九:送花的人周圍滿是鮮花,種刺的人身邊滿是荊棘

    這是一個怎樣待人更有利於自己的問題,答案非常簡單,善待他人,最終有利於自己,而與人為惡,會陷自己於萬劫不復的境地。“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你的人生道路是鋪滿鮮花還是荊棘,決定於自己。

    十:沒有足夠的器量,便沒有做大事的規模

    勿求理解,只要寬容。與其斤斤計較,不如一笑置之,尤其不要試圖改變他人。網開一面,也許會四方來歸;披荊斬棘,不如繞過去。何樂而不為?

    十一:善於把握人性,才能贏得人心

    “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人心即天命所歸”。要想贏得人心,必須善於把握人性,尤其是人性的弱點。人性如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十二:語言的力量,足以傾倒世人

    "前此歷史上的一切群眾運動,都是由於語言的力量。”這種說法雖然令人難以苟同,但是說出了一個事實,這就是語言那呼風喚雨般的作用。它啟示我們,語言就是力量,它足以征服人心乃至一切。

    十三:獨立獨行難用世

    我們生活在一個由“多數”主宰的世界上,權力是“多數”賦予的,明星是“多數”捧紅的,富翁是“多數”養肥的。而“多數”的實質卻是平凡。在“多數”可以否決一切的情況下,還是和光與塵一樣,與大家打成一片吧!

    十四:反覆無常的人,眾叛而親離

    身處變幻無常的現代社會,改變追隨物件或合作伙伴的機會大大增加。然而華人特重“忠義”,那些跳槽者往往會被看做“叛徒”,腳踩兩條船也會被看做反覆無常的人。忠義並不等於抱殘守缺,怎麼辦呢?

    十五:積極萬事可為,消極一事無成

    天下事無非三種情況,不可能成,不可能不成,可能成可能不成。絕大多數情況屬於第三種。因此積極或消極成為事業成敗的決定性因素。如果說成事在天,那麼你的心態就是老天的旨意。

    十六:躺在床上上不了路

    計劃可以在實施中完善,條件可以靠創造去成熟,等待萬事俱備,只能使計劃胎死腹中。要遠航就不可能沒有風險。也許最大的風險是等待,最穩妥的辦法是幹起來。

    十七:善於藉助外力,事業才有支點

    還記得阿基米德的話嗎?“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起地球。”任何事業都需要一個支點,這個支點就是藉助外力。人的天性雖然有自私的一面,但也樂於相助,只要你有一幅美麗的藍圖,他是最好的搖錢樹。

    十八:鋼琴不容第三隻手

    彈鋼琴雖然必須十個指頭都動起來,但是絕對不允許有第三隻手的介入。同樣,自己的事情必須自己做主。對掣肘敗事的第三隻手,一要小心預防,二要嚴正警告,如果還不縮回,就果斷地斬斷它!

    十九:工作專注與事業之成功成正比

    "業精於勤而荒於嬉”是一條鐵律,專心工作的人才能走向成功,越能專心,成功就越大。正如荀子所說:“蚓無爪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膳之穴而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二十:致命的失敗,決定於微弱的劣勢

    你知道嗎?光榮的成功者與可悲的失敗者之間,其實只差一點點。一個球的比分是以輸掉一場球賽,百分之一的次品足以毀掉一個名牌。所以決不能忽視微弱的劣勢,而要力爭那決定性的優勢。

    二十一:被失敗擊敗,才是真正的失敗

    每個人都要經歷失敗,或遲或早。這不是不詳的預言,上帝的學校是不允許缺課的。世界上沒有一帆風順的事,屢敗屢戰是走向成功的惟一途徑。所以真正的成功者只能是那些立經失敗而精神不倒的人。

    二十二:成功的秘訣在於更智慧,而不是更辛苦

    人們總是強調吃苦耐勞,“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為什麼一定要吃苦?為什麼不試圖以一二分的耕耘,去贏得十分的收穫?知識經濟時代,即智慧經濟時代,與辛苦勞作相比,智慧更有含金量。

    二十三:一條路走到頭的人前景黑暗

    並不是“條條大路通羅馬”,也沒有一條永遠正確的路。“差之毫釐,謬以千里”,不知調整方向的人,前進越快,離成功越遠。最好是一面前進一面探索,發現錯誤,堅決糾正,決不在錯誤的道路上多走一步。

    二十四:做大事不可拘小節

    遠行的人不能讓蔓藤纏住雙腳,做大事的人不能因小節而停步。拘於小節,必壞大事。當整體與區域性、利[益與道德、理智與情感發生衝突時,不僅要識大體,明主次,還要有壯士斷腕那樣的果斷和堅韌。

    二十五:決勝利器,不可示人

    戰士的劍只有在血光中才能看得見,決勝的利器一旦暴露,你將在劍拔出來之前倒下去,永遠倒在悔恨的血泊裡。

    二十六:善戰者,必求之於勢

    聰明人做事注意用勢,而愚蠢的人卻只知用力。用勢可以四兩撥動千斤,用力卻如與千斤之力相抗衡,難上加難。所謂“英雄造時勢”,只有在善於用勢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所以《孫子兵法》說:“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

    二十七:挑戰極限,當心物極必反

    極限是可以挑戰的嗎?否!從來沒有人突破過真正的極限。那些成功的挑戰者突破的不過是一些教大的障礙而已,真正的極限是不可逾越的。挑戰極限的衝動中潛藏著巨大的危險,還是適可而止吧。

    二十八:智者不舞“雙刃劍”

    大凡致勝的利器都有傷己的危險,然而在利益的誘惑下,有人卻捨不得離開這種“雙刃劍”,於是腳下忽深忽淺,心頭時明時暗,前途變得撲朔迷離。智者從來不舞“雙刃劍”。

    《易經》64卦中的64個驚人智慧【圖片】第一感悟:養精蓄銳把握機會——學會定位

    《易經》告訴人們,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的定位是不同的,而又是承前啟後相互銜接密不可分的,因而又是不能超越的。兩點之間看起來是直線最近,但人世的道路永遠是曲折的,欲速則不達。所以,我們還必須得按部就班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從頭走起,該受的苦你得受,該喝的蜜你得喝,不可越雷池一步。

    第二感悟:心有乾坤神閒氣定——戒除浮躁

    當人們浮躁的時候,應該想想那浩繁飄渺無窮無盡的宇宙,為什麼它能夠數億年的時間仍然堅守著自己的法則,遵循自己的規律不動搖。要知道黃忠六十才跟了劉備走,德川家康七十打天下,姜子牙八十為丞相,佘太君百歲掛帥,孫悟空五百歲西天取經修成佛,白素貞一千多歲才下山談戀愛。年輕人,你說你急什麼急?

    第三感悟:鍥而不捨奮發進取——讀書明理

    中 國的多數成年人總以為面無表情,一臉死相才是成熟的表現。而真正的成熟表現應該是讀書明理,見心知性,正辯是非,通達世事。

    第四感悟:目標明確果斷前行——戰勝疏懶

    我們要找聰慧的“啟蒙”老師作為指導,而不是“啟蒙”老師來找我們,如果“啟蒙”老師指出我們的缺點和錯誤,就應該積極主動地去接受,去改正。

    第五感悟:等待時機慧眼明察——走向成熟

    等待是一種智慧。等待是一種積蓄。等待是一種信念。人們之所以等待,是因為時機還沒成熟。

    第六感悟:冷靜反省心安理得——避免爭執

    我們必須學會反省,當我們做事之前反省了,每個細節都考慮到了,辦事才能得心應手,即使遇到挫折由於預先考慮的明白,心裡也會有準備,不至於最後會把事情辦砸,甚至走向歧途。當我們做事之後反省了,從中得到經驗教訓,就可以為以後的成功鋪好路。

    第七感悟:伸張正義寬厚仁慈——化干戈為玉帛

    國家出師有名,懲惡揚善,是為了伸張正義,為天下人謀福利,這是大義;同樣一個人也能出師有名,而這個“師”就是“小師”。就是人們心中的正義之道,就是做正義之事,這個義也是小義。

    第八感悟:相親相愛和平共處——趕走孤獨

    愛需要相互幫助,愛需要相互依靠,愛需要理解,愛需要交流,愛需要磨合,愛需要緣分,愛可以趕走孤獨。

    第九感悟:以退為進蓄勢待發——鼓足幹勁

    提起以退為進,我們不禁想起臥薪嚐膽,忍辱負重,胯下之辱,退一步進兩步這些先人們留下來的典故。最有代表性的,要數“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故事吧。這種海闊天空表示讓自己有更多的迴旋餘地。

    第十感悟:奮勇前行堅持真理——靠近成功

    成功固然是每一個人所向往的,但成功的前提必須奮勇前行堅持真理,沒有奮勇前行,成功只能是一個泡影;沒有堅持真理,成功只能與我們背道而馳。

    第十一感悟:善於溝通誠信待人——增進了解

    要溝通必須誠信待人,將心比心。溝通缺少了真誠,一切都會變得虛偽,一切都沒有意義,一切交流都因沒有力度而難以讓人信任。

    第十二感悟:順應自然順水推舟——懂得順勢

    當老天要在你面前降下災難時,不要悲觀,不要失望,要堅強,也不要過多地去苦惱,苦惱沒有用,要保持平常心,要順應自然,要懂得有容乃大的道理,只有這樣你才能夠讓自己的身心放鬆下來,更理智地去處理路邊的荊棘和雜草。更快樂的去從容面對一切。

    第十三感悟:和睦相處平易近人——融入團體

    我們常說,要想做事,首先必須會做人,只有把做人放到第一的位置上,我們的事業才能夠蓬勃發展。而做人就是講究人緣,要想有人緣,就必須與團體打成一片。而要想融入團體,就必須積極主動地與他人溝通交流,瞭解他人的心聲,想他人所想,助他人所難,方能得他人之心。

    第十四感悟:柔順謙遜精中求細——穩妥操辦大事

    古人云:“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合抱之木,生於毫末;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又曰:“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不積矽步,無以致千里。”所以說“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

    第十五感悟:謙虛謹慎虛若懷谷——切忌得意忘形

    在這個複雜多變的社會里,人們的心越來越浮躁了,浮躁就會讓人變得得意忘形,得意忘形我們就會失去很多。為了讓鮮花常伴於我們身邊,讓事業不斷前進,讓我們從現在就開始謙遜謹慎,虛懷若谷吧。

    第十六感悟:有備無患奉獻愛心——分享快樂

    世界是美好的,當我們以微笑去面對世界時,我們征服了世界;創業是艱辛的,當我們以微笑去面對創業時,我們成就了創業。創業是一種分享,一種付出。付出是一種愛,愛是快樂的,快樂需要微笑。微笑,沒有沮喪,也沒有失敗,只有進步,只有成功。

    第十七感悟:隨機應變開闊視野——靈活變通

    要學會相互溝通,相互促進,不斷拓寬視野。沒有開闊的視野,沒有長遠的眼光,就會跟不上時代潮流,就會守舊,就會落後。

    第十八感悟:懲前毖後治病救人——冷靜糾正錯誤

    我們每個人都期待著別人的賞識,期待著社會的肯定,期待著自我價值的確認,這是一種積極的動力,不管是批評還是表揚,都應該有明確的針對性,要就事而論,不能大而化之,不能空洞。

    第十九感悟:智慧感化德行育人——因勢利導

    教育人或者管理人都要以理服人,以智慧來感化,以智慧育人,堅持中庸之道,利用因勢利導的方法教導人,從而贏得人們的信任與尊重。

    第二十感悟:審視自我觀察別人——完善自我

    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要想了解自己,必須審視自我,所謂“吾日三省”也。經常審視自我會讓自己更能夠認識自我的不足和錯誤,從而改變自我,提升自我。

    第二十一感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消除阻梗

    化解矛盾要首先從自己做起,記住你如何對待別人,別人也會如何對待你,要走進別人的心靈,自己就要首先敞開胸懷。這樣就會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第二十二感悟:樹立形象提高修養——學會包裝自我

    每個人就象一個招牌,當你出現時,人們對你會產生一種印象,要想被人們所認可,第一印象非常重要,所以要樹立形象。

    第二十三感悟:順應時勢尋求幫助——正確對待衰敗

    有的時候,衰敗會給人以毀滅性的打擊,憑個人的力量根本無法躲避,這個時候,要會尋求外援,取得幫助,增加自己的力量,共同承擔衰敗帶來致命的打擊。

    第二十四感悟:有錯必糾改邪歸正——學會做明白人

    人生就是這樣,既然有了錯誤,就要勇於面對,要有錯必糾,及時改過,方能進步。

    第二十五感悟:光明磊落腳踏實地——戰勝虛偽

    人需要豁達,需要開朗,需要拋開煩惱,需要放開心情,更需要有寬廣的胸懷,只要自己坐得正行得直,坦然地面對一切,這樣,你的所有煩惱就會煙消雲散。

    第二十六感悟:積善行德招賢納士——招攬人才

    作為一個領導,要想取得更大的成績,身邊必須有一大批為自己能撐得起腰桿子的賢才,為共同的事業使命死心踏地的志士,同時還要不斷修養自己的德行,德行越高,懂得越多,事業才會越順利。

    第二十七感悟:自食其力養人養德——學會養家餬口

    人要學會自食其力,自力更生,創造財富,養護自己和家人,不要好逸惡勞,好吃懶做,遊手好閒,成為家庭的懶漢,國家的負擔。

    第二十八感悟:敢闖敢幹不怕失敗——過渡時期堅強如剛

    在大的過渡時期,免不了困難重重,荊棘遍地,但做事情之前,需要我們的耐力,需要我們敢闖敢幹,不怕失敗。

    第二十九感悟:流而不盈持中守正——直面坎坷

    人生的道路上總是有填不完的坑坑坎坎,當我們正在困難之中時,要知道流而不盈的道理,要有持中守正的態度。

    第三十感悟:選擇依靠知命樂天——儲存退路

    人生中只有十種無能為力的事:1、倒向你的牆;2、離你而去的人;3、流逝的時間;4、沒有選擇的出身;5、莫名其妙的孤獨;6、無可奈何的遺忘;7、永遠的過去;8、別人的嘲笑;9、不可避免的死亡;10、不可救藥的喜歡。當眼前的太陽已經沉沒,背後的太陽還沒有升起來,我們站在黑暗中,應該做點什麼呢?沒有別的捷徑可走,只有依靠腳下的土地,依靠繁花碩果的春秋,依靠自己的努力拼搏,堅持不懈。

    第三十一感悟:相識以情坦誠相待——尋找朋友

    我們可以失去很多,但不能失去的是朋友。朋友不是一段永恆,朋友只是生命中的一個過客,但因為緣起緣滅使生命變得美麗起來。即使沒有將來又有何關?至少,不能忘記的是朋友以及與朋友一起走過的歲月。

    第三十二感悟:人貴有恆積極主動——持之以恆

    人活在世,最怕沒有志向,沒有堅強的毅力去努力實現自己的志向,一個人成就大小,往往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但如果有堅強的毅力,絕不會一無所成。

    第三十三感悟:遠離小人敬而遠之——保護自己的學問

    《易經》告訴人們,山高天退,山不論多高,也不能接近天。遠離小人,但不要憎惡小人,而是嚴於律己,使小人不能接近。

    第三十四感悟:目標正確懂得放棄——穩步壯大自己

    做事要一步一個腳印,踏實,穩步前行,在磨礪中不斷壯大自己;要不斷積累自己的專業知識,提升自我,要謙虛進取,吃苦耐勞,目標正確,懂得放棄,恰如其分地展現自我的實力。

    第三十五感悟:愛崗敬業以德服人——緩步晉升

    “以誠待人,以德服人”是做人的根本,在現階段,它又賦予了新的意義,是我們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重要基石和標誌。

    第三十六感悟:退而自保鋒芒不露——心懷遠大抱負

    韜光養晦就是要沉著應付,能忍辱負重,凡事收斂鋒芒,隱藏才能行跡,等到條件成熟時,一展自己的遠大抱負。君子光明的德行受到創傷,這時再繼續前進是非常艱難的,聰明的辦法是收斂自己的光芒。

    第三十七感悟:端正家風教子有方——建立美好家園

    有句話說的好:上樑不正下樑歪。為人父母的如果不能以身作則,嚴於律己,做出一些丟人現眼的事情,做兒女的難道不受到感染嗎?誰不指望子成龍女成鳳,但必須要一個先決條件——家風純正。

    第三十八感悟:求同存異信而不疑——學會與不同人相處

    當自己與別人意見相左時,關鍵的是要把握時機,在異中求同。異中求同,是為人處世的一大特色。要做到這點,必須具備寬宏大量的氣度,拼棄雜念的心態,才能被他人真誠地接受。

    第三十九感悟:追思反省剛健中正——擺脫困境

    困難是難免的,這個世界本來充滿著矛盾,困難時時有,事事有。就看如何對待它。有了困難,要客觀分析它,深入地研究它,從中得出問題的關鍵所在,從而採取對策,吸取經驗,爭取下次不再發生。做到吃一塹,長一智。

    第四十感悟:養精蓄銳改過自新——平安渡過險境

    有了困難,必須想辦法解除;就像遇到高山,看到沙漠一樣,必須勇敢地面對。但一定要有方法,才能平安渡過險境。

    第四十一感悟:吃虧是福有失必得——獲得利益

    得中有失,失中有得,得得失失,失而復得,這便是生命的歷程。有一種得失是必然的——得生,必得死。然而,同是懂得這一法則的人,所得卻不盡相同,一種是消極的,像“今朝有酒今朝醉,人生得意須盡歡。”;另一種是積極的,正如季羨林所說,“人的一生是短暫的,絕不能白白的把生命浪費掉。”前者對於這個法則侷限於明白,而後者卻是透悟——不只對這個法則,也是對人生。

    第四十二感悟:樂善好施惠人惠己——愛別人就是愛自己

    《易經》告訴我們,損上益下,都是民悅無疆,都是道義大放光芒。你對別人好,別人對你好的機率非常大。這是自然法則,因為畢竟好人佔多數,善心佔多數。佛說,愛別人,別人會回報給你,這樣,就等於你自己愛自己了。愛別人吧,他會回報給你。愛,讓我們共贏。

    第四十三感悟:當機立斷勝卷在握——處理事情要果斷

    做事要果斷,要雷厲風行,不可慢吞吞,猶豫不決。否則,會毀壞前程。有史以來,成大事者在處理事情時都會當機立斷,拿得起放得下,乾淨利落。

    第四十四感悟:珍惜緣分選擇朋友——慧眼識人

    相遇是一種緣分,是一種機遇,是成功的開始。機遇之後便有友情,愛情和親情,從這方面來說相遇是好事。但相遇並不總是好事,所以,要學會慧眼識人。

    第四十五感悟:聚集英才用人所長——開創光明

    對於現代的企業領導者來說,在激烈的競爭中想要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求得“賢臣良將”,有精幹的下屬輔佐。這就要求領導者們能做到“尚賢”,以才為標準,招攬一批可用之才。

    第四十六感悟:積累資本尋找貴人——機會青睞有準備的人

    機遇和貴人是在適當的時候出現的適當的人,事,物的組合體。我們無法控制這種完美的巧合何時出現,唯一能做的就是透過控制自己的人脈來給自己創造更多的可能。

    第四十七感悟:臥薪嚐膽笑看人生——擺脫潦倒

    《易經》告訴我們,當你窮困之時,要想沒有災難,要想通達,必須做到冷靜相對。雖然身陷窮困,仍然自得其樂,不心急火冒,堅持自己的理想,臥薪嚐膽,堅守中正的原則。

    第四十八感悟:求賢若渴善待英才——做合格的老闆

    給別人機會,就等於給自己機會,職場也是如此。對別人寬容,將會造成能力互補,資源共享的職場氛圍。經常給自己公司的員工以湧泉相報,將有助於提升你的職場情商,增強你的職場凝聚力與向心力。

    第四十九感悟:破舊立新與時俱進——改變自我

    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在不斷變化之中的,不適應社會的發展就會被淘汰,所以,只有不斷地推陳出新,才會有進步和發展。

    第五十感悟:厚積薄發堪當重任——幹大事要人才

    《易經》告訴我們:才能淺薄,欠缺智慧,而地位尊貴,這樣的人去圖謀大事,必定能力不足。這樣的人如果擔當重大責任,是很少沒有災禍的。所以,要厚積薄發,奮發向上,不斷進取。

    第五十一感悟:笑容坦然言行自若——遵循行為的規則

    在這多變的紅塵世界,誰也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人生十有八九都是不如意,無論處於何種境遇,最重要的是保持一顆平常心,隨遇而安,擁有一份從容,坦然面對人生。

    第五十二感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做事有分寸

    在一切工作中,我們的決策都應該既尊重客觀規律,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將原則性和靈活性高度統一起來,這樣才能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做到當行則行,當止則止。

    第五十三感悟:循序漸進德厚載物——提升自我實現目標

    在人生的道路上,起點低並不可怕,只要能夠循序漸進,堅持不懈,日積月累地做下去,終究會從低窪的平地攀登上理想彼岸的。

    第五十四感悟:專心如一白頭偕老——尋找如意伴侶

    誰離開誰都可以活下去,但要清楚誰要擁有了誰才會更幸福。所以請珍惜你愛的他(她)吧!愛情只有相互欣賞,相互依偎,相互關愛,相互信賴,專心如一的生活才是最完美的。

    第五十五感悟:扶危濟困澤被後世——達則兼濟天下

    人生有多少價值,取決於幫助身邊周遭的人創造出多少價值。人生愈有價值,生命愈有力量,自然也就愈快樂。我們不管價值觀來自何方,歸向何處,只要知道堅定不移,帶來的是快樂,延伸的是幸福,這就夠了。

    第五十六感悟:走出家門闖蕩世界——尋找發展之路

    今天的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我們要走出去,看世界,學本領,破除了滿足現狀,因循守舊的傳統觀念,樹立市場觀念和致富意識,尋找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勇於走出家門闖蕩世界。

    第五十七感悟:過謙不及有始有終——實現志向

    謙虛固然好,但謙虛過度,就是懦弱。因此,面對人生的各種抉擇,要知道何時應該謙虛、何時應該張揚,從而靈活應對,遊刃有餘,促使自己快速達到個人職業發展的巔峰。

    第五十八感悟:開懷豁達齊心協力——共同進步

    人的一生雖然不能一帆風順,磕磕碰碰,坎坎坷坷,是避免不了,但歡欣、喜悅的日子也會時常光顧我們。我們要想歡欣、喜悅起來,必須學會開懷豁達,要想共同進步,必須齊心協力。

    第五十九感悟:凝聚人心增強實力——一盤散沙是大害

    市場上的優秀人才不多見,籠絡優秀的人才是企業成功的重要保證,要創造良好的激勵機制以吸引行業最優秀的人才,籠絡一流的人才才能增強公司的綜合能力。

    第六十感悟:潔身自保無欲則剛——懂得節制

    只有懂得節制,才可能做好選擇。俗話說“小不忍則亂大謀”,我們必須學會約束自己,時時審視自己,關鍵時刻要會潔身自好,要懂得無欲則剛的道理,千萬不要讓一些壞習慣影響了自己的人生。

    第六十一感悟:誠實守信專心致志——推動事業發展

    人要專心就能做成好多事。人的潛能是了不起的,只要專注於某一件事情,那就一定會做出使自己感到吃驚的成績來。

    第六十二感悟:小過無錯大過難容——正確對待過失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在我們的工作、生活中,過失是很難避免的事,關鍵要學會正確對待過失,開動腦筋思考過失,從過失中得到啟迪。

    第六十三感悟:居安思危防患未然——保護成功果實

    成功了,確實不容易,也許它蘊含了我們半生的心血,既然成功的果實來之不易,就讓我們多一點居安思危的意識,提高警惕,防患於未然吧。

    第六十四感悟:永不懈怠消除悔恨——迎接勝利

    不要經常因生活中的一些細小過失而後悔,如果事事追悔,恐怕一個人一輩子都會生活在數不清的悔恨之中。如果錯已鑄成,且又無法彌補,要當機立斷:吸取教訓,以後不要再犯。這種很乾脆的自我警醒,比放在心裡悔恨更有用。

  • 4 # 美麗的謊言不是夢

    陰陽學,古人都會!周易就是收集了很多沒有相互關聯的東西來拼湊起來的一部書!有好多人看不懂不是因為高深莫測是因為孔子帶著學生寫出來的,就是因為孔子的社會地位在封建社會有很好的影響,所以沒有人敢質疑這本書!這本書的內容是很多對的知識拼湊起來的,不代表整體這本書是對的。內容豐富多彩但是沒有前後關聯的邏輯性!周易預測結果也是不完整的

  • 5 # 梅里一了

    《易經》是部怎樣的書,個人起了個唬人的名字叫”天地度數之學"。說得高大上一點是曆法出現之前華人的治國法典,說得通俗易懂一點相當於現在的黃曆。另外,因為易經有一套卦象的符號系統,這套系統孕含有二進位制的基本規則,而二進位制是現代計算機語言的基礎,所以貌似可以無所不包。

    但是個人認為《易經》是華人童年時的作品,必然帶有其時代特徵,用現代科學知識去神化《易經》完全沒有必要,而理性分析《易經》的成書時代背景,反而有助於我們瞭解東方思維的方法和特徵。

    根據文獻記載《易經》的源頭來自於八卦,而八卦是包犧氏(伏羲)所創立的。《易·繫辭下》說: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從段文字我們可以看到伏羲始作八卦是綜合了三方面的觀察,一是天象,二是地法,三是鳥獸的蹤跡和物候。這三個方面正是古人觀象授時的三大參考系,其代表作《夏小正》可見一斑。顯然《易經》比《夏小正》更完備,六十四卦符號系統記載了一年365天的太陽視運動週期,而爻辭記錄了每個時節的主要事項和處置經驗。如果按照先天卦序研究爻辭,你會發現它是有體系的完整著作,而不是互無關聯的占卜彙編。

  • 6 # 月光中秋白

    易經是中國最古老有掃威的一部著經典,講的是理、象、數、佔,和陰陽八卦,一分為二論述對立與統一的宇宙觀,唯物主和辯證法,揭示宇宙間事物發展和自然變化的規律,對立和統一的法則,運用八卦預測自然界,社會和人本身的資訊等等。

  • 7 # 水煮周易

    我讀易書持續十幾年,大概可以回答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問得好。將就題目來答,易經(周易,下同)就是一本書。一本書而已。

    書都是講知識講道理的,易經也不例外。它講什麼道理呢?講周道,講西伯之道。這個需要另文才說得明白。直說它就是表達西伯表達周人思想,指導周人行動的書。

    易經也是一本具有特異性的書。比如它的產生與占筮有關,神秘。它表達思想的方式與眾不同。文字很少而文字又與卦象緊密相關。只讀字,就算懂了,最多也只懂了一半。易經的神奇大致就在這裡。

    劃幾個符號就把千言萬語都說了,還不神奇麼?不過這是古人文字不發達甚至沒有時的落後表現。因於此,傳注者很多,自說自話,十分龐雜,後學往往因此無所適從。也增添了神秘感。

    易經的神秘,還與後人在沒弄懂戓者未完全弄懂它就使用它有關。如用於預測。再加上人為神秘化,它就顯得更神秘了。

    其實,大可不必如此神秘。比如歷來被視為占筮用書的《焦氏易林》,其實就是一部觀象玩辭的文學作品,我講64卦象數,一卦一卦解秘,一看就明白。

    為往聖繼絕學,關鍵要深入進去,接近本真,還原真實。這樣也就破除神秘感了。

  • 8 # qzuser246056514

    易經是一本把自然規律變成人的言行,思想,使人類也符合自然規律。其是哲學,認識世界,自然,宇宙規律的方法論和智慧。它並不神奇,只不過用算命的語言寫出來,所以很難懂。這也證明周文王的智慧,可能是商紂王不能發現周文王雄才天下,來保護自己,因為在商朝算命流行,同時商紂王認他是神決定他皇位,所以用迷信的語言來保護了周文王和易經這本書。還有一例證秦始皇焚書坑儒,因為易經用算命的語言,也保護了自己,這就神奇吧,也因讀易經者對八卦和六十四卦的來由不理解,不過就是數學的排列組合知識,

  • 9 # 參易閣

    易經是本什麼書呢?不同的人眼中它的價值不一樣定位也就有所區別,不過有兩種主流的說法,一種是認為易經為群經之首,中華文化之源,這也是被大多數學者所認同的;另一種說法認為易經就是一本算卦的書,這是普通大眾對易經的認識。其實兩種說法都正確,因為易經確實可以預測,又確實對諸子百家思想的產生有很大的影響。它的神奇之處用八個字可以概括即“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大到宇宙執行找到我們衣食住行都包涵著易經的思想,我個人認為易經就是就是一部百科全書。

    最後祝大家新春快樂!完事如意!戊戌年千萬別務虛!

  • 10 # 疑難雜症解刨師

    謝謝邀請!進入新時代以來,易經首先是本開悟智慧、緩解矛盾的百科全書。易經談到天道輪迴、陰陽平衡、大道至簡等自然法則,對治理人口膨脹、環境汙染、氣候異常和社會矛盾緊張加劇等突出難題具有非常啟迪作用。但僅止於算命風水,只是大題小用,成為少數人斂財的工具,易讓人產生畏懼的情緒並出現宿命論的觀念,干擾人們的生產生活 ,給社會帶來嚴重的危害,因而易經不能作為算命書,算命只是易經的衍生品。易經還應該是推理書,書裡包括豐富的辯證法,啟發人們如何趨吉避凶,持盈保泰。如書中即要“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同時也要“厚德載物,有容乃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招標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