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汽車手工寬體
-
2 # 百科娛說
任何一個行業都會存在一些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當然,在影視這個行業裡也不例外,前段時間看過一篇報道,說是因為垃圾觀眾多了才會有這麼多的垃圾電影,但是我想說的是,我們每個人出發點可能不一樣,看到的位面就不一樣,有的人覺得這一步電影或者影視劇是垃圾片,但是我們都是為了去圓心中的那一個期待才回去觀看,一千個人眼中有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影視也不例外,孰是孰非,我們要根據該片具體表達了什麼。觀眾從哪一方面作為切入點去理解,找到最初的出發點,藝術來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影視就是將我們生活中的縮影放大,將他以一種形式呈現在觀眾的眼前,並不能因為一人的評論或其他行為就認定為爛片,孰是孰非,每人心中自有一種說法,存在即合理,其實影視與觀眾誰都不爛。
-
3 # 大仙喵
電影行業,說白了就是為了觀眾和利益而生。觀眾喜歡看什麼樣的電影,這種型別的電影就有票房,利益也就來了,所以,觀眾的審美決定了一切。
觀眾如果喜歡看腦殘劇,那麼將會出現一大波腦殘電影,相反,觀眾如果喜歡看高質量,有內涵的電影,那麼這種電影也不會少。
看電影是為了什麼?還不是為了娛樂消遣,你要是想看到文化,還不如去看書,所以,電影都是滿足觀眾需求的,觀眾垃圾,電影也避免不了垃圾。
不過還是有很多觀眾品味高的,垃圾電影雖能盛行一時,但不能成為經典,要想電影環境變得高階,我們觀眾首先就要擁有高的品位。
-
4 # 書蝶空間-
並不是這樣的,形形色色的觀眾就有著形形色色的觀點和看法,他們也喜歡著形形色色的明星們。很多人看那些所謂的爛片就是衝著他們所喜愛的明星去看的,並不是為了劇情而去觀看,所以明星的人氣指數非常重要,如果明星們受歡迎再垃圾的影視作品也會被眾人所關注的
-
5 # 孤獨者的墓誌銘78
觀眾的審美決定了一切。
觀眾如果喜歡看腦殘劇,那麼將會出現一大堆腦殘電影,相反觀眾如果喜歡看高質量,有內涵的電影,那麼這種電影也不會少的。
前段時間看過一篇報道,說是因為垃圾觀眾多了才會有這麼多的垃圾電影,但是我想說的現在是以年輕人觀看電影作為主流市場。他們喜歡的就是這型別電影。簡單無聊的電影。所以形成市場大量生產這類適合這些年輕人的電影。從貓眼查詢一大堆準備上映的電影。可以說沒有人願意預訂想看的。一年當中至少有一兩百部以上都是些垃圾爛片。
-
6 # 金玉良緣x
不,中國現在只有垃圾影視,沒有垃圾觀眾,主要是觀眾的觀賞水平提高了,影視劇的優劣逃不過觀眾的法眼。反觀中國的影視劇是越拍越爛,進入了垃圾時期,是名利毀了中國影視業。
-
7 # 影視圈前瞻
這個問題問的還是特別有趣的,有種是先有了雞才有的蛋,還是先有的蛋才有的雞。如果沒有看垃圾電影的觀眾肯定就不會有垃圾電影,同樣如果沒有垃圾電影就不會有觀看的觀眾。但是在這個邏輯之後我想說一下,我們觀眾都是喜歡而且熱愛看優良作品的。利用上圖大家也都能知道用意了,然後根據這個線索咱們接著往下說,垃圾電影首當其衝的肯定是製作不夠精美,演員的陣容不被看好,劇情肯定是堪稱的上垃圾了,但是注意了,這樣的電影肯定是投資小的,投資小代表的風險小,在現中國影視蓬勃發展,我們的影院票房更是節節攀升,所以這樣的電影能夠賺錢啊,投資小回報快,而且這麼小的投資虧損的機率就小很多了吧。《靈靈狗》大家都知道是爛電影,誰拍的,可不就是王晶嘛。其實在這裡邊還是有一段故事的,拍攝《靈靈狗》的時候是知道不會太賺錢的,但是為什麼要這樣做,其實主要是為了融資拍攝一部更好的電影《桃姐》,在這就不多說了。這我感覺就是導演們樂死不疲的拍攝的主要原因了。
現在目前的中國市場還是生產出了越來越多的優質作品的,比如說18年的《我不是藥神》等,實在是內容內涵太完美了,大家覺得呢?
-
8 # 牧虎堂主紫蘭
這話一點不假!目前演藝圈裡只要你長的稍微有點人模狗樣,再加上年輕會裝逼,沒準你就紅。這就需要大量的白痴加垃圾觀眾來起鬨!他們可以捧紅一些沒有演技的小鮮肉,和那些不男不女的人妖。然後一些沒文化的垃圾導演一見這可以掙錢,便起用這些小鮮肉,偽娘主演電影,電視劇。導致無良的垃圾編劇開始胡編亂造劇本,出現了每年有3/4的電視劇和電影通不過審查,不能播出。所以這句話是對的!這是中國演藝市場的悲哀!
-
9 # 一隻悲傷蛙
在上海國際電影節舉辦的“用工匠精神打造中國電影”論壇上,一向語出驚人的導演馮小剛就‘中國電影與觀眾之間的關係’做了一番解讀。
比如說:“中國有這麼多垃圾電影,還不是因為有很多垃圾觀眾。你如果不去捧場,爛片就沒有生存空間”,馮小剛強調,觀眾並不是導演的上帝,而是導演的對手,“就是我怎麼征服你,用最大的誠意把電影做好”。
馮小剛導演對“爛片”緣由的說法引起了社會的對電影現狀的關注,也體現了電影人對電影的拳拳之心。這其實也是目前中國電影面對的複雜情況的投射。
“香蕉新導演掘地計劃”創始人以及發起人王思聰在釋出會現場表示,中國有太多垃圾電影,導演也存在不夠“工業化”的問題,並舉例說某些導演包攬多職,一個人說了算,還有的一部戲拍很多年,他都認為“不職業、不專業”。
王思聰現場這樣評價中國導演的現狀:“我覺得中國導演是有很大問題的,就是中國導演不工業化。我就不提名了,某些導演,他也不給你通告,說每天幾點過來你就得幾點過來,就很大牌。他一個人包攬了製片人、導演、監製各種職位,他一個人說了算,這事是很不職業的一個事情。比較發達的工作化的,比如好萊塢是不會有的。我覺得電影拍這麼多年,這明顯就是一個很不專業的事情,我希望這個行業更專業一點,如果都像他這樣,就沒法拍了。”
他還點評說《繡春刀》也是垃圾電影,是自己“實在沒事幹才會點開的一個東西”,包括《一代宗師》也很一般。
觀眾不能說一點責任沒有,但是指責觀眾是不公平的,罵觀眾是垃圾更沒有道理。
首先,觀眾看電影是為了娛樂,當電影院裡基本上都是中國產爛片,而你只想花兩個小時娛樂一下,怎麼辦?也許對電影要求很高的人可以做到懷疑是爛片情願不要這種娛樂,但是這種男女老少都能接受、花銷也不高的娛樂方式確實就是大多數人選擇的,有本事不要弄什麼中國產片保護月啊?
第二,美國、南韓、日本、歐洲也有很多爛片,但是人家稽核放得開,當電影行業整體都比較有活力,束縛比較少,什麼奇思怪想都可以拍出來,那麼一年拍上千部不同種類構想的電影,在裡面找上百部過得去的,十幾部特別好的,有什麼難的呢?
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我們也有恐怖片,也有科幻片,也有諷刺重男輕女的電影。品位是培養出來的,我想觀眾如果看了足夠多的好片,漸漸地就可以分辨什麼是打發時間的,什麼是值得一看再看的,而且很多觀眾未必看不出電影好壞,《摔跤吧爸爸》就是完全靠口碑逆襲。但如果排片表大部分都是爛電影或者看不出爛不爛的電影,觀眾怎麼辦呢?不是人人都像我們一樣可以在網上找渠道找資源看影評,大量的觀眾不是像我父母這種老年人就是沒有渠道、沒有時間或不懂得在網上找資源看影評的上班族,人家好不容易放個假就想跟女朋友在電影院裡靠著肩膀依偎兩個小時,花了幾十塊錢,未必能享受到真正的好電影,回頭還被賺了觀眾錢的人罵垃圾?
還有,大家喜歡看外國電影的時候,你們電影人抱怨我們不支援中國產片;我們去電影院看了中國產片,批評《長城》和《擺渡人》的時候又說觀眾不懂欣賞,電影人抱團取暖,還噴影評人和觀眾,媒體還把責任推到豆瓣身上,為什麼觀眾沒有這麼批評《湄公河》《烈日灼心》《解救吾先生》《尋龍訣》?
最後,也許觀眾審美水平不夠高,也許確實有很多鮮肉鮮花腦殘粉不顧影片質量也要買票捧,但是一直都有電影既叫好又叫座。觀眾就算再有問題,電影從業人員也不該這樣罵觀眾,馮導這樣自己都承認用《私人訂製》圈錢的更沒有資格罵觀眾,為你花了錢還要被你罵垃圾,真是情何以堪。(部分資料來自知乎)
-
10 # 不回望哈
這得看你怎麼定義這個(垃圾)了,在好的電影也有人覺得不好,在不好的電影也有人覺得還可以。拉不垃圾個人覺得完全取決於個人觀念,思想。
-
11 # 與時俱進熱
觀眾沒看怎麼知道它拉不垃圾,只有看了才知道是不是垃圾電影,還不是那些無良的導演沒底線的炒作,如果是垃圾電影,觀眾看過,再去看第二遍那就是垃圾觀眾。所以只有垃圾電影,垃圾導演,沒有垃圾觀眾。
-
12 # 微資訊007
觀眾的口味各不相同,看什麼劇喜歡什麼劇都是正常的,製作方不能製作出好的作品,對自己要求不嚴格,只是一味地賺錢,把責任歸結到觀眾身上是不負責任的
-
13 # 繁華影精彩
最近不看豆瓣了,因為真心看不下去,不是說人劇情垃圾就是罵人導演演員垃圾,這是人的工作,每個人的工作都要去理解支援鼓勵,而不是自以為是的說這不好那不好,可以的話自己去拍去演咯,所以說這個問題有點不好回答,以上只是個人一點看法
-
14 # 旭哥看球
“有垃圾觀眾,才有垃圾電影。”這個觀點,有合理的部分,但也有偏頗的地方。筆者觀點如下:
這個觀點和文學創作中的“是先有優秀得作品,還是先有優秀的讀者”性質是一樣的,其實都涉及到文學創作論中究竟作者(文字、電影)是第一位的,還是讀者(觀眾)是第一位的問題。事實上,按照當前普遍的文學創作觀點來看,二者是相輔相成,互為因果的,單獨強調任何一面都是不正確的。
從電影或者文學作品的創作目的來看,他們的形成作用一種是對當下的生活高度縮影反映及對未來生活的憧憬幻想;另外一種就是對過往歷史文化生活的再創造,從而對歷史審視,對人類文化進行總結,以及對這一過程中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係的重新領悟。所以創作一部作品(電影或者文學作品),創作者勢必是會受到當前主流的文化價值觀念以及社會的普世觀念所影響。而在當前一切以經濟效益為準繩的社會環境下,導演除了自身受到社會的主流世俗文化影響,更會受到來自投資方、製作人方面的經濟效益的訴求的壓力。因此,導演的創作是不自由的,勢必會為了取悅觀眾、贏取票房而犧牲導演自己的創作原則,拍出來可能觀眾喜歡、市場收益良好,但是導演自身卻不喜歡的爛片。為了觀眾、為了市場而創作與為藝術理想、藝術嘗試而創作,在思想層面就差了很大的距離。如果,整個社會觀影群眾的整體素養較高,與導演的藝術修養越接近,則導演為了迎合觀眾,拍出來的藝術水準則越高。反之,若觀眾的觀影水平越低,與導演的文化水平差距越大,則導演為了取悅觀眾拍出來的作品,可能藝術水平越差。在這一層面上來看,因為有“垃圾觀眾,才有垃圾電影。”這句話是有道理的?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應該是王晶了。王晶事實上是一個很有水準的導演,但為了迎合市場,他拍了很多快餐文化電影。但這些低水準的作品,並不能說明,王晶本人就是一個垃圾導演,造成其“垃圾電影製造者”的根本還是觀眾觀影水準低所推動的。
考慮市場和照顧觀眾喜好,是導演電影創作中應該注意的一個方面。但是卻不能是導演創作唯一的準則,如果純粹以這樣的準則為前提,則導演是沒有自由和靈魂的,其拍出來的東西,只能是“無下限地複製社會的低俗笑點和毫無意義的快感。”導演創作的作品,除了引起觀影者的共鳴,還承擔著拷問觀影者靈魂,引起觀影者的反思,提升觀影者的整體欣賞水平為己任。在這一個層面上,我們需要特立獨行的導演,需要有自我品控不被市場和票房所奴役的導演。雖然這些導演拍出來的作品,目前票房一般,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終究會被觀眾所認知和欣賞,並最終成為經典。從這一個方面來說,“優秀導演,才能培養優秀觀眾”。比如,導演陸川,曾經拍攝的《紫日》《可可西里》等電影,票房一般,但是再回頭看這些電影,確實純粹和有很高藝術追求的精品。筆者也正是在這樣的作品洗禮下,對電影的審視和理解有了進一步的提升。
電影和觀眾是互為因果的,單純的強調觀眾的觀影素質和單純強調導演的創作水平都是不完整的,只有導演不斷保持本心,能持續拍出來一些有獨立思考性、激盪人性和靈慧的作品,觀眾的欣賞水準才能不斷提高。而觀眾,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藝術修養,提高自己的觀影能力,才能推動導演的創作熱情,使作品有票房保證,形成良好的電影產業鏈。
未來,中國電影仍任重而道遠,需要電影從業者和電影欣賞者共同進步。
-
15 # 小四同學小五同志
你說的垃圾人,我不太清楚具體指什麼樣的人算垃圾。你說垃圾影視,我想說,每個人做事都想做到最好,最完美。影視是個高階的行業,也是最艱辛,最能反應真實的一面,沒有說拍電影,找個場景,找兩個人出出鏡就算完事的,可能因為時間,因為經費,各種問題導致作品不太完美,但是他們也想做到最好,拿個獎。僅憑個人觀點,謝謝
-
16 # Jus
我覺得存在即合理,都是時代的產物,說垃圾太過了
考核期,麻煩高臺貴手哈
2、反問一下:導演自己覺得好的,就一定好嗎?觀眾差評不認可的就一定是垃圾觀眾?
如果不為過,我都覺得沒有垃圾不垃圾之說了。
存在即合理,火了也算數,說垃圾太過了!
-
17 # 道聽途說dao姐
問出這個問題,我覺得本身就有價值觀的問題,請問你如何評估“垃圾”這兩個字?
站在一個道德制高點去問社會大眾這麼可能是詆譭他們的問題,意義何在呢?
-
18 # 元氏劉阿甫
我個人認為一個電影不能被說為垃圾電影,因為這一系列的幕後有很多的辛苦,例如導演的辛苦,編劇,寫詞的,配音的,還有許多演員,配角之類的人員,有很多幕後人員大家都在為一部電影付出,儘管這部電影的內容也好,演員的演技也罷,作為觀眾的我們,不能只憑導演的一部電影,就把這部電影評判為垃圾電影,垃圾電影的產生完全不取決於大眾觀眾,最簡單的說就是導演把這個電影放出來,我們觀眾看這個電影,看完可以評價,好的話可以多看幾遍,如果感覺沒有意思,自己沒看的出有什麼特點,你可以評判這部電影的理論,可是沒有必要說電影垃圾,不一定就是觀眾垃圾,大家都不容易,導演絕對也不是成心的讓我們看垃圾片,我們也沒有必要去一直揪著這個不放手,以上就是個人觀點,沒有垃圾觀眾,也沒有垃圾電影,完全就是個人看點,謝謝大家,勿噴
-
19 # 工程小胡
別把爛片橫行歸咎於“垃圾觀眾”
近幾年,中國產電影面臨著尷尬局面,一方面票房節節攀升;另一方面,大部分中國產電影惡評如潮,整體質量上沒有達到本質性的飛躍。按照很多人的觀點,比起謝晉導演那個時代,敘事、節奏、結構等各方面整體性水平還下降了。
特別是小鮮肉們靠著刷臉刷票房,演技、劇情統統不線上,票房卻動輒上億。各界都在批評這些現象,那為什麼馮匯出來喊聲“垃圾”,這麼多人都要反駁回去呢?
馮導可能沒有學過市場營銷學,不知道有樣東西叫做“市場細分”。在爛片獲得好票房的同時,稍有用心的電影也得到了觀眾的認可。比如《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儘管存在著節奏失調、個別情節轉換突兀等問題,觀眾卻被尋找自我、自我成長的主題深深打動。影片獲得了業內好評,又狂掃9.56億票房,這說明懂得欣賞電影的觀眾群體是存在的。
“小鮮肉”電影針對迷妹市場,有內容有分量的電影可以面對另一層不同需求的觀眾。這並不矛盾。所以,爛片當道只能證明存在低階市場——這個低階市場在歐美照樣存在,他們也生產一些青春片、小雞電影中的爛片,不能證明整個市場都是低端的。馮導拍片,完全可以針對這個懂得欣賞電影的細分市場。
再回到馮導的“垃圾說”。影片和觀眾之間的關係相輔相成,單方面教訓觀眾:不看爛片,爛片就沒有市場了。那麼,觀眾也可以倒過來教訓電影界的人士:你們多拍好片,我們就不用看爛片了。在爛片當道或者只有爛片的情況下,觀眾上哪兒去選擇好片觀看?那些獲得數億、上十億票房的中國產爛片,爛片和低端觀眾之間的關係,就像雞生蛋、蛋生雞一樣,到底誰在先、誰在後不論,總之現在彼此相連,互相惡化。
電影和觀眾是互相培養的,拿馮導自己的票房來說,好片子不愁沒人欣賞。類似於垃圾觀眾的說法,批評界有過,但是馮小剛以導演的身份來說,而且是再三地說,效果卻完全不同。批評界是第三方,以客觀的立場討論一種現象,這無可厚非;馮小剛是業內人士,對消費物件大加撻伐,就屬於對外歸因了。這好比電子產品廠商,大罵客戶專買劣質手機一樣。這種情況我們難道不是應該向內歸因,先檢討自身產品和市場生態嗎?外部世界較難控制,透過攻擊更難達到改變消費方向的目的。作為導演,與其老盯著消費物件,痛斥觀眾“垃圾”,不如把時間和精力花在自己的電影上,多拍些經典電影,順便為中國電影業培養一些有欣賞水平的觀眾。
與其抱怨觀眾垃圾,不如認真耕耘作品
不可否認,在如今的電影市場,粉絲盲目追星、製作人熱衷於用“小鮮肉”吸引眼球、投資方極力追逐“粉絲經濟”等現象,確實存在。這在客觀上,也製造了一種怪現象:質量不高,卻票房高企;罵聲一片,卻上座率居高。從這個角度來看,“老炮兒”的言論雖然刺耳,卻也不失為一種提醒:不管是粉絲,還是演員,抑或是製片人,都需要以質量作為準繩。
應該看到,經過這麼多年的澆灌,大部分觀眾的觀影水平早已得到極大的提升。儘管觀眾的需求是多樣的,有人喜歡“燒腦”的硬科幻,有人喜歡唯美的文藝片,有人喜歡“以荒誕折射意義”的喜劇,但電影作品的質量始終是觀眾評判的最高標準。從《夏洛特煩惱》到《大聖歸來》再到最近的《摔跤吧!爸爸》,正是觀眾的口碑,才讓這些好作品得以從競爭激烈的電影市場脫穎而出,逆襲贏得高票房。一句話,“電影市場裡,從來不缺發現好電影的那雙眼睛”。
把某些電影質量不高歸咎於觀眾的觀影水平,多少顯得有失偏頗。更重要的是,這是對電影製作方所應承擔責任的一種開脫。有網友說得好,“當沒有優質餐飲供應的時候,人們不會就此停止外出就餐,只是不得不在垃圾餐廳和路邊攤裡做出選擇。”話雖粗糙,卻道出了多數人的心聲。觀影本就是剛需的大眾娛樂,但當電影製作者都熱衷於“掙快錢”,而忘記了藝術創作的“初心”;院線排片都向“資本”看齊,不顧故事完整與否、細節飽滿與否、講述踏實與否,觀眾又有其他的選擇嗎?一定意義上,處於電影產業上游的製作方,對“用好作品引導電影市場”,應負擔起更大的責任。畢竟,在有限的選擇面前,觀眾本身就是被動和無奈的。
把視線拉長,在時間的序列裡,也只有好電影,才能收穫長久的掌聲。作品質量不佳,或許能贏得一時的票房,但失去的卻是與觀眾、與市場一同成長的機會。只有好作品,才能真正讓觀眾成為“一個讀者、聽者和觀者的有機整體”,觀眾也才會以發自內心的禮讚,致敬作品。因此,與其抱怨觀眾垃圾,不如認真耕耘作品。
究竟是觀眾引導電影,還是電影塑造觀眾?爭論這樣的問題,或許並沒有什麼意義。蛋生雞,雞生蛋,哪個在前,也並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你誠心誠意,以作品說話,我自然會口碑和掌聲致敬真心。說到底,好觀眾總是與好電影共同成長的。
小V附言:這次,馮導站在拳擊臺上,對著想象中的敵人——“垃圾觀眾”,又揮出了一記重拳。身為藝術家的馮小剛,一味責怪觀眾顯然是不對的。我們也願意看到他們這些藝術家們透過自己的創作獲得更多的經濟回報。但是,藝術家們也不要忘記,“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藝術家們如果忘記了自己肩負著的神聖使命,一味的迎合或抨擊某些觀眾的低階趣味,那也是在自甘墮落。小V想,馮導大概至今還不明白,為什麼抨擊“垃圾觀眾”會招來一片罵聲吧。
-
20 # 柚柚的好看影片
我不認為出現垃圾電影的原因是因為有垃圾觀眾,說白了目前我們將就著看的電影是因為我們別無選擇,以前的老電影高分電影我們依然在不停的重刷,不是因為我們願意看目前這些垃圾電影,是因為我們沒有其他選項
回覆列表
所有的事物都有好與壞,所以的事物也有兩面性,看你是怎麼去對待這件事情了。
電影情節不錯演員表情不到位那隻能毀了正個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