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李三萬的三萬裡

    清朝前期,很多事還不像後面那樣有規矩,很多事有點混亂。順治繼位,清朝的皇位繼承,是影響朝政的重大政治事件,尤其是清前期,每當皇位傳承之際,便引發上層統治集團的激烈內爭,導致政局動盪,禍及朝臣。目前,人們對清太宗皇太極、順治帝、康熙帝、雍正帝這幾朝皇帝之繼位及其內亂事件,作了大量的研究。

    究竟清前期的皇位繼承為什麼屢屢引發內亂,制度上的原因是什麼?海內外一些學者認為,是清朝滿族之皇家在宗法上無嚴格嫡庶區分,無論嫡出、庶出者,均有資格竟爭皇位,因而也無法形成像漢族王朝那樣的嫡長繼承製,並預先確立皇儲,以致每當皇位空缺,便發生內爭。

    從表面現象看,也確實如此前述幾位皇帝,無一是預立之皇儲,有的無明確嫡出身份,康熙、雍正二帝,又是以庶出者繼位。但光憑這些現象,並未能揭示皇位競爭的真正原因,所謂滿族宗法無嫡庶之別,既不符合事實,與古代宗法制產生髮展的一般規律也不相符。多爾袞當時是用了折中方案,多種利益關係制衡。

  • 2 # 西樓青門外一笑談文史

    1625年,蒙古科爾沁部落貝勒之女,年僅13歲的孝莊在哥哥的護送下,到達瀋陽,嫁給了34歲的皇太極。布木布泰也就是後來的孝莊文皇后,她初入後金,只是滿蒙政治聯姻下的一枚小小棋子。

    皇太極在時的時候,後宮有太多蒙古的寵妃,孝莊並沒有得到太多寵愛,地位也一般。但就是這樣的一位女人,卻在清朝初期成為了一位風雲人物,甚至可以說,對中國歷史的發展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孝莊劇照

    雖然前期,孝莊並未得到過多的重視,但她聰慧過人,頗有政治覺悟,所以後來也慢慢受到一定重視。據說,勸降明朝敗將洪承疇,便是她的政治首秀!

    1642年,明朝薊遼總督洪承疇被清軍俘虜,洪承疇可是明朝的封疆大吏,素有名望,若把他收復,對清軍瓦解明朝必然會如虎添翼。但這洪承疇剛開始也算條漢子,不管皇太極怎麼派人勸說,寧願被殺也不願屈服清朝,甚至絕食求死以明志!

    皇太極拿洪承疇沒招,便憂心忡忡,茶不思飯不想。孝莊一看夫君這般憂愁,便自告奮勇去勸降洪承疇。孝莊打扮成漢族女子,帶了一壺人參湯,來到幽禁洪承疇的牢獄。孝莊溫婉動人,拿著湯壺湊到洪承疇嘴邊,邊說一通道理,邊把人參湯餵給洪承疇。也不知孝莊到底說了什麼,有沒有用美人計,這洪承疇竟然就投降了!雖然這事多出於野史傳聞,但堂堂明朝薊遼總督洪承疇最終,確實是投降了清朝,併成了清朝的開國功臣之一!

    孝莊勸降洪承疇劇照

    在皇太極晚期的時候,孝莊就敏銳洞察到清廷的政治格局,她明白皇長子豪格與軍功赫赫的叔叔多爾袞之間必然有一爭。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於是她便拉攏爭取多爾袞,意思就是說,你與豪格相爭,誰也得不到好處,清廷內部火拼,只會毀了大清基業,即使繼位了怕大清也散了。不如你出面帶頭協調各方勢力,停止矛盾,擁立我6歲的兒子福臨繼位,你當攝政王,自己掌握實權,其他勢力也無話可說,豈不皆大歡喜?

    多爾袞也是聰明人,明白孝莊說的在理。所以在皇太極去世後,面對皇位的激烈競爭,多爾袞果然選擇擁立6歲的福臨,以平息內部鬥爭,其他各方勢力也都無話可說。多爾袞與保持中立的濟爾哈朗共同輔政,孝莊也搖身一變,便成了大清國的太后!

    孝莊憑藉其出色的政治才能,既扶持自己年幼的兒子成功登上皇位,又照顧到了八旗內部各方利益,避免了清廷內戰的爆發,為滿洲入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多爾袞劇照

    福臨繼位成了順治皇帝后,孝莊被尊為太后。孝莊太后也是非常聰明的一個人,她想起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被逼死為努爾哈赤殉葬的案例,為了避免別人閒言碎語,竟然主動要求為皇太極殉葬!當然,這也是孝莊太后的高明之處,阿巴亥被逼殉葬主要是因為皇位繼承人並沒有明確,而孝莊太后此時兒子都已經登上皇帝位了,誰還敢同意她去殉葬?小小手段,便堵住了其他人的嘴!

    順治皇帝繼位後,多爾袞便收拾了豪格,先貶為庶人,後幽禁致死。同為輔政大臣的濟爾哈朗也是明哲保身的聰明人,知道多爾袞的心思,於是一開始便知趣的把權力都讓出去,但仍然被罷職,後來降為郡王。

    多爾袞其實對皇位早就垂涎三尺,雖然擁立了順治皇帝,且身據攝政王位,實際大權都掌握在他手上,但他畢竟不是皇帝,不能以皇帝之名流傳百世,也是心有不甘。此時的多爾袞,幾乎掌握了所有的權力,連住的府邸都超過了皇宮的配置,還私造龍袍,沒事自己對著鏡子照照自娛自樂!

    此時的順治皇帝,基本上是一個傀儡皇帝。畢竟順治皇帝是孝莊的親兒子,孝莊也要為自己的兒子謀出路。面對多爾袞咄咄逼人的態勢,孝莊太后忍辱負重,避免跟多爾袞起正面衝突。不斷的給多爾袞戴高帽子,加封號,先封多爾袞為叔父攝政王,後又加封皇叔父攝政王,並且取消多爾袞御前跪拜的禮儀。最後,孝莊太后甚至下嫁多爾袞,順治皇帝稱多爾袞為皇父,群臣稱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逢年過節什麼的,多爾袞還與順治皇帝一起接受文武百官的跪拜!

    雖然孝莊太后到底有沒有下嫁多爾袞,史學界一直有很大的爭議。個人覺得,此事應該完全有可能!

    父死兒子娶庶母,兄死弟弟娶嫂子,這在早期的滿清是非常正常的習俗。包括努爾哈赤曾經明確說過,死後要將大妃阿巴亥(多爾袞的生母)託付給兒子代善。

    多爾袞在努爾哈赤去世時,原本便有機會繼承皇位;在皇太極去世時,又有很大機會繼承皇位;面對皇位,誰人不動心?眼睜睜的看著兩次當皇帝的機會由於種種原因從手中溜走,如今大權在握,集皇權為一身的多爾袞完全有能力取代順治皇帝,而為什麼又不取代?

    況且,多爾袞死後,確實被追尊為“清成宗”、“誠敬義皇帝”,這在中國歷史上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如果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順治皇帝也算是多爾袞的兒子了,多爾袞還有充分理由奪自己兒子的皇位嗎?

    可以說,孝莊太后的捨身斡旋,避免了內部複雜的鬥爭,對於清王朝的穩固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3 # 永恆之愛6

    多爾袞雖為大清入關功臣和勇將,也受幾千年封建思想愚忠,君與臣,臣與君永遠主樸關係。臣反君,臣犯上,千百年來都是大逆不道,九族問斬,誅連三代。所以說忠君是賢,賢是固國。封侯拜相,光宗耀祖成了武將的高尚品質和文化修養。

    好比當今,官員陰謀變亂,一旦受挫,同樣是死刑,家屬也難逃逞法的噩運。誰還敢變天作亂,始終維護最高統治。武將文星如功高震主,大肆貪婪,拉幫結派,也會受到帝君滅之。

    皇是天,臣是地。共管天下昌盛之太平才是王道。

  • 4 # 西域王后34285457

    多爾袞是有實力取代順治的,代善用兩個子孫保住了皇太極大兒子的性命,就是要用各方的力量相互制衡,而順治年幼對各方都沒有威脅,所以才保住了權力的平衡,多爾袞也就沒有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再加上孝莊高超的政治手段,在朝野奠定了太后專制的政治體系,所以多爾袞後期就沒有機會篡位了。

  • 5 # 不如一醉1982

    多爾袞的實力是相當牛逼的,而且自身也是相當厲害的一個人物。當時他與他的同父同母的哥哥阿濟格,還有同父同母的弟弟多鐸。把持著正白旗和鑲白旗。同時圖正黃鑲黃兩旗以外,其他各系當中也有多爾袞的勢力。我們來看一看皇太極死時當時的情況是什麼?當時多爾袞的哥哥阿齊格21歲,多爾袞16歲,多鐸13歲。貌似阿其哥能幫助多少人一臂之力,實際上阿其格是一個蠢蛋,不拖後腿就已經萬幸了。13歲的多鐸,雖然精明但耐不住,年紀太小也不能給多給多大的幫助。皇太極死時,在汗位繼承問題上分為兩大派,一派是共和派,這一派主要是滿洲八大貝勒,認為只要是努爾哈赤的子孫就有權利繼承汗位。另一派是保皇派,堅持立皇太極的子孫為還為繼承人。這一派主要是兩黃旗和正紅旗的人。這樣八旗當中有三旗是保皇派,其餘的是共和派。貌似保皇派實力稍弱。但情況卻並非紙面上這樣。當時雖然滿洲三為八旗。但每一期的實力卻很不相同。比方說努爾哈赤規定每旗25牛錄。但當時正黃旗卻擁有四十牛錄,鑲黃旗三十牛錄。而共和派的兩藍旗加起來才三十牛錄。所以當時的情況基本上是五五開。所以雙方爭執不下,最後多爾袞提出一個方案,那就是多爾袞主動退出還未繼承。但條件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也必須退出皇位繼承。有皇太極的幼子福臨繼承汗位,多爾袞任攝政王。看似保皇派得了便宜,實際上,年長的豪格被排除在權力中心之外。而滿洲的大權,且實際上落在了多爾袞的手上。從此豪格只能忍氣吞聲,四處征戰,we滿清入主中原立下了汗馬功勞。四川的張獻忠就是他打下來的。最終累死在凱旋的路上。多爾袞在當上攝政王之後,本可以廢掉福臨自己登基。而且計劃正一步一步的實施當中,但是多爾袞卻突然的死去了,死的時候才36歲。看似精壯的多爾袞,實際上身體早已經出現了問題。多爾袞好色成性,後宮嬪妃甚多。但卻沒有子嗣,只有一女,還在十幾歲的時候就已經沒了。多爾袞雖然處在位高權重的地位皇位唾手可得,但卻也非常的尷尬,他如果奪取皇位,但自己卻沒有繼承人,到頭來也只不過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倒不如做一個“皇父攝政王”,既能掌管天下,又不揹負弒君的惡名,何樂而不為呢?

  • 6 # 向左看

    多爾袞是清朝入關第一功臣,從戰功上這樣講沒有錯,至於為什麼沒有取代順治而代之,還得分析當時各方面所面臨的各種環境。

    皇太極帶著儲嗣未定的遺憾猝死,在沒有留下任何遺言,也沒交代由誰繼位‘,諸王、貝勒經過幾天時間的忙亂和哀悼後,一場激烈的皇位爭奪戰打響。因為努爾哈赤有遺詔,規定皇位繼承由滿洲貴族來討論。當時最有希望奪得大位的是肅親王豪格和睿親王多爾袞。

    從實為對比看,豪格有正黃、鑲黃和正藍三旗支援,多爾袞有正白、鑲白兩旗支援。那麼其餘三旗:代善掌管的正紅和鑲紅,濟爾哈朗掌管的鑲藍,這三旗意見至關重要。黃旗首先倡言:立皇子,多爾袞以其資歷不夠,令他的退下,黃旗雖退出,但卻包圍了宮殿,兩黃旗暫時佔上風。但白旗也不甘示弱,豫郡王多鐸、英郡王阿濟格力挺多爾袞繼位。在僵持不下的局面中,兩黃旗大臣佩劍上前說:“先帝對我們恩情有天大,要是不立先帝的兒子,我們寧可追隨先帝於地下”。

    在這劍拔弩張、互不相證的緊要關頭,鄭親王濟爾哈朗提出個折中方案:讓既是皇子,又不是豪格的福臨繼位。多爾袞權衡利弊;如果自己強行繼位,勢必兩敗俱傷;讓豪格登極,自己既不甘心還怕遭到豪格報復;讓年幼的福臨繼位,既打擊了豪格,自己還可以攝政,並且避免了閃訌。

    於是六歲的福臨意外地坐上了大清國皇帝的寶座,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攝政。多爾袞經過幾年謀劃,就一步一步將朝政大權撐握在手中。經過一番經營,多爾袞大權獨攬,尊號從《叔父攝政王》到皇叔父攝政王,順治五年再尊為《皇父攝政王》,成了名義上的“太上皇”,實際上的皇帝。不過好景不長,多爾袞攝政王做了七年,順治七年死於喀刺城,第二年正月,順治親政。二月宣佈多爾袞十大罪狀。

    以上充分說明多爾袞取代順治而代之不可行:

    第一:名不正言不順,自己既是皇位爭奪者,又是皇位繼承見證者,出爾反爾還違背努爾哈赤遺詔。

    第二;沒有必要:雖為攝政王,實為真皇帝。

    第三:時間限制:攝政王只做了七年便死去,當時順治還未親政,未能影響他獨攬朝綱。假若順治一天長大親政,真正影響到多爾袞獨裁時,取而代之也是有可能的。

  • 7 # 夢香寒冰

    多爾袞雖然是大清入關第一明臣,卻不是大清坐穩江山的明臣。

    就好比日本在二戰攻破中國國門,但是沒有佔領中國。

    多爾袞統治中國時代是中國歷史少見的黑暗時代,人相食,民族矛盾激化,社會退步,動盪不斷。和後來團結穩定的大清沒有任何關係。

    如果多爾袞取代順治,大清將退出關外,沒有任何懸念。

    多爾袞的很多政策都是源自老酋努爾哈赤,來自蒙元,是落後的社會。而順治的政策源自皇太極,在李唐皇帝天可汗,大遼皇帝可汗之後,第三代皇帝可汗。(別太矯情,北魏也是,我知道,但這裡這些不是重點。)

    順治的皇帝可汗,就是對漢人做皇帝,對草原做可汗。體現在滿漢全席和封藏傳佛教為國教。滿漢全席不說了,天下第一皇家御宴,除美食外,還有禮儀,音樂,舞蹈等。其實滿漢全席第一次就是宴請蒙古人,體現的是大清滿蒙一家的政策——皇太極的政策。這是在多爾袞還在的時期,叫做六白宴,後來乾隆時期平定厄魯特蒙古,改叫九百宴。

    藏傳佛教為國教就更偉大了,其實滿族沒幾個信藏傳佛教的,但是藏傳佛教就是國教。結果分化了漢回,團結了蒙古西藏人,是後來乾隆時期大破大小和卓的重要前提。

    這些政策多爾袞都沒做到。多爾袞是圈地,而且排除蒙古人。多爾袞差點導致大清叛亂。

    時代回到多爾袞入關後,能和多爾袞抗衡的人有誰?不說清廷內部,專說外部。

    首先大同姜瓖,聯合喀爾喀蒙古,還和厄魯特蒙古的巴圖爾琿臺吉勾結,就是後來作亂的噶爾丹的爹。若不是順治利用和親安撫巴圖爾琿臺吉,多爾袞不一定能過下來。姜瓖手下大將王輔臣就是萬人末敵。

    第二就是巴圖爾琿臺吉。多爾袞戰力很強,體現對俄羅斯以少勝多,這是中俄戰爭少見的以少勝多。巴圖爾琿臺吉雖然不是以少勝多,但是能壓制俄華人,這就很厲害了。巴圖爾琿臺吉的兵力能從後來兒子噶爾丹叛亂看出來,國力還是很強的。結果巴圖爾琿臺吉被順治的和親給穩住了,因為皇太極的滿蒙一家太好了,看的蒙古人都眼饞,大玉兒,本來一個小部落女子,一下子就是大清皇太后,誰也眼饞。

    第三是鄭氏海軍。鄭芝龍在北京,就是順治招降的。不知道鄭芝龍的軍力,他兒子鄭成功軍力知道吧。

    三個負擔,多爾袞對付了姜瓖,還是順治提供了軍糧。其實三大軍力都是順治解決的,熬死了姜瓖,召回了厄魯特蒙古,平復了鄭芝龍。

    所以多爾袞真是大清入關第一人,再沒有別的作用。

  • 8 # 宋安之

    多爾袞為什麼不奪順治帝皇位呢,主要因為他死的太早太突然,在39歲時便英年早逝,來不及下一步行動所以便不了了之。

    多爾袞是清初攝政王,可以說是當時的實際統治者。在順治元年到順治七年死於塞北這中間七年,清朝在多爾袞的帶領下完成了入關這關鍵的一步,由割據政權過渡成為大一統政權,又滅了李自成之大順政權、亡了張獻忠之大西政權、消滅了南明弘光、隆武、紹武三個政權。

    也就是說到順治帝在順治八年親政以後,清朝在全國範圍只剩下南明永曆政權一個對手。而且永曆政權只是苟延殘喘,並非是佔據半壁江山,可以說在多爾袞七年實際統治時間中,已經奠定了清朝成為大一統政權的基礎。

    而隨著這一系列巨大的功勞,多爾袞也從攝政王升級為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直接成為順治帝的“父親”,自身也是權勢滔天,甚至還留下了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之謎。

    可以說這時候成不成為皇帝的難度對於多爾袞來說基本上為零,只是多爾袞想不想的事情,也就是一念之間而已。

    那麼多爾袞為什麼沒有奪了順治帝的皇位,直接取而代之呢?

    主要因為多爾袞相當於是猝死,沒來得及實施。因為在順治七年冬天,多爾袞出塞北行獵時墜馬跌傷,不久後本就體弱多病的多爾袞便傷重而死去。

    多爾袞死的有些突然,並且時年39歲,這才是他不奪皇位的根本原因。畢竟他當時正是年富力強之時,擁有赫赫功勞,更是權勢滔天,皇位對於他來說可謂是垂手可得。但因為年輕不著急,加之多爾袞當時並沒有子嗣,還有天下並末平定,還有南明永曆政權存在,所以多爾袞並沒有進一步行動。

    不然多爾袞一步步的成為皇父攝政王,如此架空順治帝,這般事情都做了,怎麼可能沒有野心篡位呢?

    所以說多爾袞之所以沒奪順治帝皇位,主要原因在於他死的太突然了,沒來得及進行下一步行動!

  • 9 # 四川達州人

    沒有奪取皇位的實力

    皇太極死後,滿洲八旗之中,只有兩白旗98牛錄是多爾袞的。而反對多爾袞的就是兩黃及正藍旗117牛錄,此外鑲藍旗與兩紅旗96牛錄也是支援皇子的。

    所以多爾袞沒有奪取皇位的實力。後面哪怕多爾袞搶得豪格正藍旗也只三旗。堅定支援順治母子的還有五旗。

    敢公開拔刀懟多爾袞的鰲拜:

    此外,守備皇宮與京畿地區的都是兩黃旗力量,他多爾袞有多大把握造反?

    攝政王權力

    不管多爾袞多牛,事實掌握政權,甚至殺豪格奪正藍旗搶其老婆,但他與順治主臣名份已定,所以多爾袞並無稱帝之舉。

    老政客的索尼:

    不管八旗貴族,還是漢族大臣,尊奉多爾袞是因為他公議而來的輔政王,而奪位稱帝之後自然喪失身份,也就是一個人人可以起兵誅殺的叛賊。

    沒有兒子

    多爾袞有四妻六妾和無數侍婢,但只有一個女兒,沒有兒子。要多爾袞為了嗣子多爾博的未來權勢(多鐸兒子)去拼命造反,似乎還不夠分量。

  • 10 # 傳奇歷史觀

    有兩個原因:

    一、多爾袞奪順治的帝位只是時間問題,最終沒有奪是因為多爾袞死於非命,還沒有來得及奪;二、皇太極的舊臣,比如鰲拜,極力維護了皇太極的兒子的繼承權。

    在多爾袞死之前,已經是事實上的皇帝,他的稱號是“皇父攝政王”,而且皇帝的玉璽就放在他的宮中,他的儀仗也有皇帝一樣。多爾袞死時年僅三十九歲,是出外打獵從馬上跌落而死。這一死因在我看來非常蹊蹺,多爾袞南征北戰早已弓馬嫻熟,那麼多仗都沒有死,卻在打獵的時候從馬上摔下來死了。不管是因為什麼,總之他死於非命了,如果不是死於非命那麼奪位是遲早的事。

    多爾袞曾經有兩次機會成為皇帝,而且他也有做皇帝的實力,但是看來他沒有這個命。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因為他的母親阿巴亥年輕貌美,非常受到努爾哈赤喜歡,所以阿巴亥的三個兒子也非常受努爾哈赤喜愛。努爾哈赤的繼位人本來應該是他的嫡長子代善,然而因為后妃中有人告發代善與阿巴亥眉來眼去有不可描述的事情,所以代善被剝奪了繼承權。阿巴亥也因此被打入冷宮,不過只過了一年就被召回去繼續與努爾哈赤做恩愛夫妻了。在代善失去繼承權以後,在努爾哈赤所有的兒子中皇太極脫穎而出,他暗地裡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援,包括代善也支援他。努爾哈赤臨準把阿巴亥獨自叫去,向她交待了讓多爾袞繼位,代善輔政的安排。這裡有個疑問,這麼重要的事情為什麼只找阿巴亥一人說,連個證人都沒有。然而這時多爾袞只有十五歲,皇太極羽翼已豐。皇太極命阿巴亥為努爾哈赤殉葬,阿巴亥孤立無援,為了她的三個幼子她只好選擇從命。皇太極繼位後對多爾袞很好,因為多爾袞非常有才能,能文能武,多爾袞是皇太極最重用的人。

    皇太極突然猝死,多爾袞迎來了他第二次有機會成為皇帝的機會。皇太極並沒有指定繼承人,然而多爾袞雖然位高權重卻在高層缺少支援。多爾袞有兩白旗支援,因為他是正白旗主。然而其他六旗並不支援他,以皇太極舊臣為代表的其他六旗支援皇太極長子繼位。這其中就包括鰲拜,鰲拜為代表的皇太極舊臣一定要維護皇太極的後代繼位的權利。雙方爭執不下,多爾袞提出了由皇太極的幼子六歲的福臨繼位的中間方案。這樣既維護了皇太極的兒子繼位的權利,也讓多爾袞可以以輔政大臣的身份繼續在權利核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泰國有哪些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