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果你讀過很多書,但後來大部分都被自己忘記了,那你覺得閱讀的意義是什麼呢?這是讓我們覺得讀書的重要性。
5
回覆列表
  • 1 # 川航花旦小菜牙

    閱讀的意義在於找尋靈魂的本源。

    我們一生會讀很多很多書,書中大部分內容我們都會忘記,甚至連故事情節和劇情發展或許都能忘的乾乾淨淨。但如果你閱讀了一本好書,它總會給你留下點什麼痕跡。

    《悲慘世界》這本小說的人物名字我除了主角冉阿讓其他幾乎一個都想不起來了,但我透過這本書懂得了三個道理。1:人要犯錯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2:知錯能改是人有良知的必然結果。3:揪住不放是人性中潛伏的劣根性。一本書記住三個真理,這不就足夠了嗎?

    而《紅與黑》中的於連在低階階層忍受著煎熬,她嚮往著高階階層的生活,不惜出賣自己的精神與靈魂。這反映出當時社會階層的形態,於我們而言更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莫言的《蛙》,整個小說劇情的發展我幾乎已經完全忘記,但我從書中真切的體會到了當年推行計劃生育的殘酷甚至可以說血腥的過程。莫言老師用他的文字繪製出了一幅時代圖,塑造了一個充滿矛盾的人物,“姑姑”。

    閱讀並不是背古詩,背八股文,看過後就一定得逐字逐句記下來,遺忘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閱讀是一段修行的過程,在修行中提升自己的靈魂含氧量。

    閱讀使文字具有了永恆的價值,它比影象空靈,比記憶更清晰,比冥想更深邃。它讓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讓你凌駕於偉人的思考之上。

    閱讀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和厚度,透過閱讀你可以視通四海,思接千古,與智者交談,與偉人對話。而這,並不需要你記住什麼,你只需要懂得經歷過什麼就足夠了。

    這就是閱讀的意義。

  • 2 # EmacserVimer

    飯吃了還要拉出來,難道你就就不吃飯了嗎?

    這恐怕是我見過最荒謬的事情了,因為覺得讀書忘了就覺得讀書沒有意義了!

    請記住,讀書的意義,從來就不是為了記住!

    相信不少人都看過金庸武俠,還記得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成為明教教主之後,第一次回到武當山的時候,面對趙敏率領著大軍來到武當山挑戰,張無忌現場臨陣學武,在張三丰的指導下,臨時練了太極拳、以及太極劍。大家還記得張三丰怎麼問張無忌的嗎?最後時刻張三丰還評價張無忌“不壞不壞、忘得真快”。

    張三丰對於張無忌的要求其實很清楚,不要為了學武而學武,而是應該學習武術精神,掌握武術規律,從而去達到學以致用,而不是背以致用的道理。

    當然藉助這個小說來說這件事情,有點強詞奪理,我只是想說明一個規則,讀書從來都不是為了單純的記住,如果你為了記住而讀書,那麼價值就失去了一大半。

    書籍的作用在於幫你培養系統性的思維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現在還記得你中學數學課本第一個公式是什麼嗎?

    舉個簡單的例子,大家還記得當年學數學的時候,有個“數學歸納法”嗎?你還記得你學習數學歸納法做的第一道數學題是什麼嗎?我反正是不記得,但是你是不是學習了數學歸納法以後,隨著訓練的熟練,慢慢掌握了一類題型的解法。

    在經過很多次的訓練以後,下次你再遇到當n等於任意一個自然數時某命題成立時候,你就知道,這裡要用數學歸納法。

    證明當n = 1時命題成立。證明如果在n = m時命題成立,那麼可以推匯出在n = m+1時命題也成立。(m代表任意自然數)。

    因此讀書,更多的時候可以幫你培養系統性的學習思維,而不是說刻意的讓你記住某個精確的事件、公式、或者說是某個結論。

    書籍的作用在於不經意之間就幫你積累經驗

    高爾基曾經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但是為什麼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有人考慮過嗎?其實我覺得書籍其實也是一種歷史經驗積累方式,不管是自然科學、還是工程科學,當然我覺得廣義上來說,現在書籍已經不簡簡單單的是紙質書籍,甚至你現在看到的我寫的這些小文章,也可以叫做是一本小書籍。

    舉個深度學習的例子,就拿推薦系統的例子來說明吧:

    網際網路剛開始誕生的時候,技術還不夠發達,資訊體量還不夠,比如在入口網站時代,這個時候的網站還不夠複雜,資訊體量還不夠大,直接後臺人工編輯就把內容推薦給你了,這就是最早的推薦系統模型。

    後來資訊體量多了,開始出現社交網路、第一代搜尋引擎、電子商務網站,這時候開始體量增多,搜尋引擎會根據你的搜尋習慣進行一些推薦,電子商務網站跟你已經購物或者經常購物做一些簡單的相關性推薦,社交網路根據你的地理位置、個性標籤做一些好友推薦,這時候同樣比較簡單。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讀書本質上也是學習前人的經驗,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這些都是在潛移默化當中形成的。

    讀書從來都很難量化其直接作用,很多時候甚至說沒有什麼直接的作用,但是就是在潛移默化之間,你會發現,讀書其實已經在不經意之間改變昇華了你!

  • 3 # 晗說123

    閱讀對於我來說,並不是非有不可的。本人也不是那種特別喜歡讀書的人,但是喜歡文字,喜歡觀看他人的生活,所以偶爾也會看看榜單,讀些書籍。

    我讀書並沒有目的性,逛書店看到了封面不錯,就拿起來看下。閱讀電子書籍的時候,看到介紹與評分,符合自己的口味就開始看。因為這種尿性,所幸的是也讀了不少好書。

    記得第一本讓我入迷的書是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點》,看完的第一反應就是,這個人的腦洞怎麼這麼大,是怎麼想出來的。一邊思考,一邊豔羨,一邊又被裡面的文字,故事溫暖著。因為這個契機,我去圖書館的第一要義變成了讀東野圭吾。

    在那個並不長久的日子裡,我讀完了《秘密》、《時生》、《嫌疑人X的獻身》、《黑笑小說》、《毒笑小說》、《盛夏方程式》等東野圭吾的一系列書籍,不得不說,收穫頗大,感悟頗深。

    乘勝追擊,迷戀上了日本文學,有點矯情的是隻看那種悲傷的愛情文章,唯一看過還有印象的兩本是《櫻花樹下》和《晝顏》。恩,題材很吸引人,家庭愛情倫理。

    愛而不得,愛而不敢,愛而不捨。想櫻花一樣絢爛,又如櫻花一般迅速凋落。甜蜜而憂傷。

    可惜這段迷戀並不長久,然後我有轉投了王小波的懷抱,《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黑鐵時代》,可惜的是最後一部沒看完,有點晦澀難懂。幽默犀利的文筆,讓我愛上了王小波。之後瘋狂迷戀他的文字,摘抄,閱讀,不能自拔。

    之後,我又愛上了《繭》和《望春風》,作者並不是很有名氣,但是故事講得很好,講社會濃縮進了他們的每一個文字當中,滄桑厚重有力量。

    你說我沒看多少書吧,但實際上也看了不少書。蔣方舟曾經說過一句話,說書讀得是次數而不是量。比起一本書讀十遍,博覽群書顯得有點庸俗和淺顯。

    她說她喜歡反覆翻越一本書,尤其是有些歷史的古書,因為他們是有生命的,是可以與之交流,閱讀前人生活的紐帶。

    說實話,我跟提問者一樣也有這個疑問,我不否定讀完就忘意義不大,但是博覽群書依然可以有很大的收穫。

    首先,讀書就像是一個人,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韻味,這是由你的人生閱歷和經驗所決定的。

    小的時候讀他,沉浸在幸福裡,大點了再去讀,莫名加入了生活的考量。再往後,一本書就能生生地被你讀出來人生哲理來,且句句在理。你說是作者有先見之明,不然,是你賦予了這本書新的寓意,是帶有你思想的一種重新解讀。

    這也是為什麼每個人讀相同的書會有不同感悟的原因。

    反覆讀,這本書就有了你的影子。但是我們的目的不是在此,是為了接受新鮮事物,獲得新的思想,新的知識。這就是博覽群書的好處。

    可能你不記得書中人的名字,也可能不記得書中的劇情故事,但是它的寫作手法,它的某一段文字,它的某一個寫作風格,都會停留在你的記憶深處,然後找尋它的夥伴,報團形成一種風格,一種文化的感知。

    讀書,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方法,也有各自的愛好。只要你喜歡,只要你堅持,只要你去讀,那麼你就是有收穫的。

    我們讀書不是為了讓它具有意義,而是讓它的意義展現出來。所以,過程很重要。

  • 4 # 圓樂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我想從兩個方面來談自己的理解。

    【不忘初心】讀過的書都忘了,看似竹籃打水一場空,如果我們的目的不是水而是洗乾淨籃子呢?

    【刻意練習】為什麼懂得很多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沒有讓知識長到思想中!

    不忘初心

    第一點我想舉一個據說是國學大師任繼愈先生小時候的故事。

    孫子:爺爺,您讓我從小就背很多書,什麼道德經、弟子規、大學等,我現在好多都已經忘得差不多了,您說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啊?

    爺爺指著旁邊竹子編的煤籃子說:你拿著這個裝煤的籃子到下面小溪裡把水打過來,到時候你就知道有什麼用了。

    這個裝煤的籃子,因長期使用表面都糊上一層厚厚的煤。孩子打完水就快速往回跑,但是越走水就越少,第一趟到家的時候剛好流乾了。

    第二趟水更快流乾,第三趟一打上來就流乾了,於是小孫子沮喪地拿個空籃子回來找爺爺理論道:爺爺,你騙人,籃子打水只能是徒勞無功而已。

    爺爺微笑著說:真的是這樣的嗎?你看原來籃子上都是煤土,現在不是都乾淨了嗎?竹條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讀書也一樣,那些文字雖然記不得了,但是它能淨化你的心靈!

    確如此,實很多時候我們走得太遠了,太累了,太功利了,容易忘了初心,以為讀書的目的就是記住書籍的內容,所以我們在這個問題上不斷加強,切忘了最重要的讀書目的——淨化靈魂!所以不要對竹籃打水一場空的現象耿耿於懷,也許我們的目的是籃子而不是水!

    刻意練習

    為什麼懂得很多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沒有讓知識長到思想中!

    優秀是一種習慣,成功亦然,任何知識只有經過不斷地實踐,驗證,分析,改進,最後才能內化成自己的一部分。

    所以看了很多書最後卻什麼都記不住,也是我們迷失目標的表現,追求數量而忘卻了質量。當然書籍本來就不是用來看完的,更不是用來記住的,它只是工具而已,更重要的是我們運用這個工具鍛鍊自己的思維和能力,最終改變自己,改變世界。

    這就是讀書的意義,書籍是工具,這已經充分說明了其重要性!

    僅此而已

    智慧而慈悲的親,您又是怎麼認為的呢?

  • 5 # 波羅密2

    謝謝老鐵邀請,從小到大我們讀過很多書,但是真正能夠記住的,卻是極為有限,因為很多時候我們都過一遍就把他扔到一邊,有些書可以看一遍即可,但有些書值得讀一輩子,我認為讀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明理!然後把書中學到的知識學以致用,讓自己成為更加優秀的人!

  • 6 # 佳寧讀書

    有這麼一個故事:一天早上,爺爺正在讀書,孫子跑過來說:“爺爺,整天讀書有什麼用,又記不住。”爺爺沒回答,指了指角落裡一個盛過煤炭的籃子,對孫子說:“去河邊打一籃子水回來。”孫子就到河邊打水,結果還不到家水就漏完了。爺爺說“這次你跑快一點。”結果還是漏完,往返幾次之後,孫子說:“籃子根本打不來水。”爺爺指了指籃子,說:“你看看籃子有什麼變化?是不是比以前乾淨多了?”書好比就是那河水,而籃子好比我們的心,讀的書多了,心也便乾淨多了。

  • 7 # 傻妞的書評影視世界

    有個詞叫厚積而薄發,沒有積累何以爆發。人入五穀而漸漸長人,事物成長都需要過程,古人初入學堂就誦讀四書五經,那晦澀難懂的詞句、那高深莫測的哲理,我想那些稚嫩小兒必不全懂,不過這也不影響整日的誦讀,囫圇吞棗而入日積月累直至爛熟於心,待到成人之時那些早年的營養及儲存,慢慢發揮它的作用,使人知道了為人處事的道理,使人明瞭前人哲思的深意,這種變化短時間內可能無法顯現,但它蘊含在內心的素養和底蘊遠遠見之,一定會讓人過而不忘,書籍集先賢之思想、精華、哲思、經驗、教訓等,它使你的知識廣博而深厚,它使你的心安定而慈祥。朋友們利用閒餘時光拿起書本,多讀書讀好書,少些世俗的聒噪和急功近利,多些安定與平和!

  • 8 # 奇堯最棒

    讀書看似容易,拿起書來便可以讀,其實沒有這麼簡單,你不去思索、探尋其中的真諦、濫讀或無休止地去讀,所讀的東西確實無法銘記於心,但無論怎麼讀,總是要比不讀強的多,因為你總是經歷過,看似不能全記,其實早已溶解於心。

  • 9 # 漫影遊

    讀書這件事,在還在上學的時候,很流行讀書無用論,導致了很多人很早就出來到打工了。

    到了社會上才發現,讀書少真的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現在很多人讀書,包括我自己,讀了之後,過上一段時間,就會以往書中的內容,但,大概的內容還是會記得一些。

    所謂讀的越多忘記的也越多,所以很多人剛脆就不讀了,反正讀了也會忘記。

    其實你書讀的多了,即使你記不主,給的人的感覺都會比一些不讀人的感覺要好,看上去就會有種很微妙的氣質。

    讀的書雖然忘記了,但是你有沒有發現,當你說話,或者某做事情的時候,當你盡全力想要把某件事情做好的時候,你的腦袋裡,就會突然閃現出好像是在某本中,講過這個東西。

    這就是讀書的好處。

    現在網上流傳的很多故事,很多例子,都是來自於書本。

    只是現在的人,很少有人讀書,所以就會覺得這個自媒體很厲害。

    又或者,人家自媒體讀了很多書,出來做個分享,你都會覺得很厲害,有有道理,很有說服力。

    當你讀書多了,你也能寫出一些東西,當看到別人的東西時,你就會去思考,而不是一味的盲目的相信。

    讀的忘記了也要讀,雖然表面上是忘記了,你的潛意識裡還是有這些書的,你的文化底蘊也會蘊含在其中。

    看《奇葩說》有一期,陳明和詹青雲的辯論,那是相當精彩絕倫。

    所謂的神仙打架,就是那這樣的吧。

  • 10 # 汕頭神馬都是浮雲

    讀書亦讀人,難得是讀懂自己!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其實是相輔相成的。不讀書,不知道路在何方。不行路,不明白書中含義。一個人讀書多寡決定思想,思想決定語言,語言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這就是我對讀書的闡釋!謝謝悟空的邀請!

  • 11 # 半江落葉

    光陰匆匆而去,隨著學生時代的遠去,看過的許多書的內容,有很大的一部分已模糊不清,就好比那過往的黑白影像的時光,漸漸地被遺忘,但我總是記得起當時的那種心情,與一本好書的相遇,是一件多麼美麗的事,把流年支付給讀書,是多麼地美好。每個人都踏光陰而行,食人間煙火,再清涼的記憶,隨時光流逝,也會慢慢散落一地,但在我看來,讀書時的片段,總是值得回味。又或許我找尋與追逐的恰好是讀書所能帶給我的心性與情懷。

    小時候,我家在一小巷的盡頭,那時的鄉村,全是瓦片房,我家房子的二樓,有個天台,從二樓開啟房門,左邊和正前方的欄杆是水泥做的花紋砌成的,右邊的欄杆因為正好是鄰居的房頂,全是瓦片的排列組合,所以都是用水泥砌成實打實的護欄,比較長的欄杆上,有兩個花盆種著仙人掌,對面正對著另一鄰居的二樓窗戶,她家有兩個兒子,可惜都是調皮搗蛋不愛讀書的苗,我和他們便無什麼交集,所以我的少年時代也沒有出現一個小男孩偷偷開啟窗戶,看著一個小女孩認真讀書的樣子,也沒有一個小女孩捧著書只為看對面的小男孩挑燈夜讀的景象,一切都只是我自己純粹地喜歡讀書。而且一直執著地喜歡。曾幾何時,在夜晚的天空下,在皎潔的月光下,在欄杆上,點上一盞小火水燈,或奮力地背歷史政治,或拼命地投入在地理生物的題海中,或是醉心於瓊瑤的言情小說中。或是沉醉在三毛的撒拉哈沙漠中。

    很多的書,很多的內容,看過也便忘了,但是,那讀書的過程中,帶給你心靈的感觸,當時的體會與感受,還有一些打動你內心的文字,總歸曾深深刻在你的腦海裡。我覺得這本身便是閱讀的意義所在。現如今,到處是富麗堂皇的商品房,但我依然沒有忘記鄰居家牆上那斑駁的青苔,牆角上曾長出的不知名的小草,就連鄰居家養過的小貓小雞,都無不深刻在記憶中,就如那些平凡的經歷一樣。

    讀書必然要讀,即使讀過就忘,也是我們需要去累積的一種美好與精彩。書的內容雖然忘記了,但有些東西已經轉化為其他的因素,投映在你的一言一行中,你的思維和素質,無不受你曾讀過的書的薰陶,而與他人有所不同。只願從此往後,無論是春意盎然,夏日遲遲,秋意闌珊,冬日冰凉,愛讀書的你,都能與一本好書在書海中不期而遇,懷著美好種下你的情感與價值觀。

  • 12 # 沂蒙人闖北京

    雖然讀了近20年的書,但我不敢說自己是個讀書人,更是離文化人還有很遠的距離,想想讀書這些事還是挺自卑的。

    說到讀書多的課本教科書比較多,反正也是不喜歡,現在輔導孩子寫作業,兒子就經常笑話我筆畫寫的全是錯的,由於小時候教育的缺失,字全是自己瞎寫的,倒插筆畫是最正常不過了。以至於上初中,換了語文老師,上黑板默寫生字,修理的修我把偏旁都寫錯了,老師指出錯誤,我才發現一直錯了,以至於我都不敢寫字了,每個字的筆畫都是錯的,慚愧至極。

    小時候家裡的書很少,沒有看書的習慣,更別提什麼啟蒙教育了,百家姓和弟子規都沒有聽說過,家裡有的毛選,也看不懂。現在看來,不喜歡讀書的習慣,與小時候的啟蒙還是有很大的關係。我記得從小到大我看過的書,只有不超過3本,四大名著只讀了西遊記的一部分,文學修養實在淺薄,除了課本和教輔材料外沒有讀過課外書,或者是閒書,和飽讀詩書滿腹經綸學富五車的人比起來一直很自卑。也一直感覺自己不是做學問的料,沒有敢去做老師。

    真正讀書是大學考研的時候,應該說是比較功利的,就是為了把試考好,找一個更大的平臺,不想一輩子就這樣昏過去了,逼自己一下。選的專業課以前沒有認真學過,教材也是翻譯過來的,讀經典著作還是很有收穫。最終努力沒有白費,如願以償,讀上研究生,但是喝墨水還是比較少。讀研期間,老師要求比較嚴格,每週要讀一本書,要把書”講給同門和老師聽,也算是經過學術訓練吧。

    後來參加工作,由於從事人力資源管理的關係,讀了很多關於管理學,心理學或者雞湯類的書籍,有一些收穫。後來從事管理工作,歷史傳記和現代管理書讀得多一點,但是還是支離破碎的,不繫統,也是一大遺憾。現在堅持每週一本書,算是增加點營養。

    囉裡囉嗦,說了這麼多,說說讀書的好處,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的第一個好處就是開拓視野,經歷別人的辛苦,提高自己的人生。讀書的第二個好處就是增加知識量,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也是自我進步的階梯,是謀生的重要工作和手段。回頭看走過的路,如果你在一個細分專業內認真讀了十本以上書,你在業內融會貫通,也算是業內小牛。讀書的第三個好處是陶冶情操,不至於一個人很粗俗,是一個人能夠避免浮躁,讀書得法是一個很高的境界。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書籍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是厚積薄發的,是成本最低獲取技能的手段,有形的財富可以散盡,唯有讀書智慧可以分享。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 13 # 荒海拾書

    讀書,是一件愉悅自己內心的事情。從小的方面來說就象喜歡打牌、喜歡逛街一樣是娛樂。

    從大的方面來講是對自身修養的提高,是個精神層面上的東西。不是說“腹有詩書氣自華”麼。

    我們讀過的每一本書不會都記得那麼清清楚楚,就象從小到大的年紀裡所經歷的一切事情一樣,你不會記得每一時刻的所有細枝未節,但於你而言當有你記憶深刻的東西存在腦海。

    讀書其實也是這樣的,大多讀過的文字隨著時光的流逝消失不見了,但它們不會走太遠。

    它們就存在於你內心的某一處,休憩在你的生命之中。給予你看不見的力量。

    羅曼.羅蘭說:“和書在一起,你永遠不會嘆氣。”

    毛姆說:“養成閱讀的習慣等於為自己築起一個避難所,幾乎可以避免生命中所有的災難。”

    宋代的張潮說:“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以閱歷的淺深為所得之淺深耳。”

    書籍就象一盞明燈,可以在人生的長河中指引著我們去尋找自己的夢想。

    讀書,如三毛所說:“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雲,其實它們仍是潛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讀書無用,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 14 # 葉子馨讀書記

    讀書是個慢功夫的事情,一本好書,不僅僅是文字與語言的華美,寫作手法的精妙,最重要的著是作者多年經驗和智慧的總結,是一種人生的積澱,需要細細品味才能得到真知。

    讀書可以解惑

    人類擁有幾千年的文明歷史,同樣的問題總是困擾著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由於視角和認知程度有限,身邊沒有老師為你傳道解惑,年輕人只有透過閱讀,從書中吸收前人的經驗和解決方法。你會發現自己並不孤獨,你經歷過得困惑、悲傷、痛苦,前人也有過同樣的遭遇。你會找到一種同病相憐的惺惺相惜,也會被他們的勇氣和力量所感染。

    讀書可以明理

    剛剛出生的嬰兒沒有任何的社會意識,追求的僅僅是吃飽穿暖的需求,和剛剛出生的汪星人的沒有本質的區別。

    當人開始接受啟蒙教育之後,就會發現大千世界中有很多道理和規則,從書中學到了禮義廉恥,在人世間的各種道理的約束下,你不會向汪星人一樣隨地大小便。

    讀書是一種生存方式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

    古人早早參透了讀書的各種好處,這些道理放到現代社會也是經過很多人論證的。

    讀書就像是我們小時候吃過的飯,它所提供的能量已經長在骨肉裡,化為你長大的能量。雖然很多讀過的書會忘記,書中的知識和道理已經和你的精神融合成一體。

  • 15 # 會畫畫的雲

    讀書最大的意義,不在於我們看了什麼,而是透過讀書使我們變成更好的自己。

    泰戈爾說:知識是珍貴寶石的結晶,文化是寶石放出來的光澤。諸葛亮說: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讀書三境界:書到用時方恨少;書山有路勤為徑;腹有詩書氣自華。

    自我學習

    我以前是個不愛讀書的人,感覺那些文字看到就頭疼,但是步入社會以後,發現自己懂得太少,只能硬著頭皮學習,偶爾看一些雞湯文激勵一下自己,慢慢的就喜歡上了看書,也愛上了看書的感覺。

    以我心中的大神杉澤為例吧,很多人都看過他的作品,簡直不要太美啊。

    他筆下最多的是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奇靈異獸,也許有人會覺得是他的想象力豐富才能畫的這麼好,其實也不全然是想象力,大神在讀書期間,迷上了這樣一個紛繁的鬼神世界,為了更加深入的瞭解,他前往敦煌壁畫,翻閱古代神鬼的拾遺記載:《中國妖怪百科全書》、《山海經釋》、《中國神怪大辭典》……不到畢業,書桌邊已經堆滿了厚厚的讀書筆記。

    除了上課的時間,幾乎他都貓在了宿舍,解讀文獻,筆耕不輟,一提筆便難以停下,幾近廢寢忘食。

    詩和遠方·我想去看看歌德說: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隻眼睛,一隻眼睛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眼睛看到紙的背面。

    我們看到的成功背後,都是別人日夜奮鬥的成果,以前看雞湯文就只是看看,最近再看的時候,發現這些作者的閱讀量也是超級驚人的,那些偉人的點滴事件信手拈來,相信如果沒有細看人物傳記也是不知道的吧。

    讀書讓我們學會藉著別人的手去感知世界,讀書,讓我們知道這個世界,可以癲狂,可以絕望,可以投下一顆石子有漣漪微蕩,手掌是別人的,觸碰到的情感卻是自己的。

    腹有詩書氣自華蘇軾《和董傳留別》: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三毛說: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會改變。在氣質上,在談吐上,也許還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讀書也許不能馬上給我們帶來收穫,但時間久了,我們的氣質也能發生改變。或許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你會發現,你讀過的書,已經藏在了你的靈魂裡。

    讀書是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希望每個人都能愛上這種生活方式。

    讀書與不讀書是兩種生活狀況,一種是草長鶯飛,鳥語花香,生機勃勃;一種是荒涼與沉寂,死氣沉沉。人的存在必須要讀書,食物只能填飽你的胃,卻不能滋養你的精神。人是追求精神享受並獲得人生愉悅的動物,而這則需要修煉,修煉的方式便是讀書。

  • 16 # 扶七

    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吃過很多食物,現在已經記不起來吃過什麼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為我的骨頭和肉,組成我現在的一部分。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存在於自己的腦海裡。這讀過的書走過的路,總會在未來不經意的時間裡,以潛移默化的姿態體現在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比如說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間,或許這就是讀書的重要性。

  • 17 # 古今往事一杯酒

    每個人都崇尚有意義的生活,如果感覺不到意義,行動起來必然會缺乏動力。那麼閱讀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每個人的理解都不一樣,對於我來說。

    閱讀是一種需求:每當我看到同事們紛紛為工作建言獻策而我卻默不作聲的時候;每當我看到朋友在一起談天論地我卻插不上話的時候;每當我看到別人豁達開朗而我卻小肚雞腸的時候,我發現自己需要讀書,透過讀書增加自己的才能、透過讀書開闊自己的視野、透過讀書提高自身的修養。透過讀書擺脫無知所帶來的煩惱。

    閱讀是一種享受:記得以前讀書時看了一套餘秋雨的全集,我硬是花了差不多兩天兩夜的時間一口氣讀完了,並且為之回味了一個多星期。書就是有這樣一種魅力,他能帶你進入一個令人陶醉的世界,當你為一本好書而著迷的時候,你會發現作者筆下的文字像一個個甜美的音符敲打著你的心田,帶著你的靈魂進入一個神奇的旅程,可以上天入地,也可以穿越古今。

    閱讀更是一種追求,書籍可以讓人真正安靜下來 遠離外界的浮躁 帶著自己不算多的生活經歷 去品味書中的道理 又或是將書中的心得應用於生活中 使原本枯燥無味的生活 更加順利而有趣~

    閱讀的意義,不在於讓自己取得多麼偉大而卓越的成就,而在於當自己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備受挫折的時候,內心不會決堤,給自己一種內在的力量,讓自己安靜從容地去面對。也為了讓自己更好地明白世界,看清自己,讓自己在無所依靠或者無所事事的時候,有一種嚴肅的力量推動著自己往前走。

  • 18 # 大志遠思想空間

    讀書,給人一種溫馨的感覺,對我來說,讀書在回憶中,讀書在現實生活中。好讀書,讀好書,古人云,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讀書分兩種,一種是朗讀,一種是默讀,古人講究朗讀,今人更講究默讀。朗讀出自信,朗讀不偷懶,而默讀,一不留神,愛神思天外。古人深諳其道,寧可讀死書,死讀書,也要大聲讀書,古人講,讀書百遍,其意自現,當然只是一種說法。

    很多人說,讀過很多書都忘了。這就對了,說明書是你的了,深深的印在你的心裡,有時可能拿不出來,但自有印記,查一查就好。如果沒有讀過書,就不知所云了。從古到今,大學問家都在讀書,查書,更重要的是發現書。大家之所以成為大家,就是透過讀書,思考,出現了自己的悟性,有了自己的思想。古時候還講,三省吾身,有讀書,有思索,這也是讀書的意義。

    不說了,說多沒人看,去讀書去思考吧!

  • 19 # 棋客

    呂秀才:“起初我讀書是為了功名,後來讀著讀著心裡就沒底了,那麼多書,衝動,衝動到後來吧,突然就反應過來了,怎麼說呢,就拿交朋友來說用的是心,他不是用學問,咱們讀書不是為了去炫耀,而是為了更好的溝通。”

    這些話就是我想說的。

    還有一則趣事。說呂秀才的扮演者在當初要拍的時候被導演要求看很多很多古文,因為你演的是秀才。到了正式拍的時候,導演又給他說,你看的那些書其實一點用都沒有。於是呂秀才那懷才不遇的窮酸相一下子就出來了。

  • 20 # 文化公社

    我自認為閱讀量一般,但是我讀書比較走心。所以也來答上一發,純屬個人閒聊,希望說得不對的地方請多多包涵。

    首先,書籍是人類文明的載體。人類文明之所以能發展延續,與書籍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上至天文地理,下至社會人倫,前人將他們對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理解,寫成書籍,供後人學習,參考,補充,改進。後人得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就達到了前人的高度,並用餘生來推進文明和科學的發展。這是不可替代的。

    其次,書籍可以傳遞人的思想。前有孔子樹立中國儒家文化,後有魯迅覺得華人需要罵醒,這些文化的傳承,都需要透過書籍表現,然後人閱讀,理解,警醒。同時,也讓後人透過他們的書籍,來達到思想昇華的地步。認真閱讀每一本書,甚至現在流行的網路小說,你都能從中感悟到作者的思想,對人生的理解,歲月的磨練。

    有句古話說得好,盡信書不如無書。因此讀書,只是為了讓你拓寬視野,增加知識。並不是讓你死記硬背。當你的視野拓寬,知識豐富,你就可以對這個世界做出一種理解,然後加上自己的見解,寫出有你思想的書,讓後人閱讀。這是推動整個人類社會發展的基石。

    讀書,可以讓一個人思想深邃。

    讀書,可以讓一個人才氣出從。

    讀書,可以讓一個人大氣致遠。

    不要以為讀書就是閱讀,而是要走心,用心,把書中的精華讀懂,提練,然後變成自己的,那你讀書,就達到了目的。

    因此,讀書不單只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思考,一種需求。

    相信我,多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能不能和領導做朋友?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