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顏如玉的進階之路
-
2 # haha娛樂
不行,需要干預,習慣是一點點養成的,小時候覺得沒什麼,可能大了大了就無所謂了,那麼性格也就定型了。小孩不介意,為什麼不介意,肯定是有原因的,是讓著更小的孩子還是大人之前就是這麼教育的,要謙讓,要問問小孩原因。
-
3 # 悠悠追劇
看情況,如果孩子游戲成癮,那一定得干預,如果孩子能理智的控制好遊戲時間,該玩的時候玩,不該玩的時候不會玩,那就不用幹預了。
這樣看情況而定,在不打擾孩子專注力的情況下,大人採用合適的方法對孩子們的遊戲進行干預,還有有一些積極效果。具體的干預方式有:
一、語言干預。語言干預中除了提出指導性的意見外,更好的是提出問題。這個問題包括提出引發思考的問題,封閉的問題和開放性的問題。好的問題可以幫助兒童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行動上,重新考慮並理解因果關係。
比如我模仿客人到店裡,我說請問店裡有什麼好吃的呀?他便要想如何描述他手上的餐品。我問漢堡包哪個好吃啊,他也有模仿大人似的象徵性的指出。
好的問題也可以幫助兒童用語言表達出他用感官或者透過活動注意到的事物、引發兒童去思考不同的選擇、引起兒童在頭腦中構建先前的體驗和學習所得、激發兒童進一步探索和拓展活動。好的問題可以讓兒童脫離他們當下所處的時間和空間,在體驗和學習間進行心理聯絡和表徵。好的問題可以鼓勵兒童將物體時間和行動放入各種各樣的關係中,也能夠在兒童所看到的和兒童已知的事物間創造差異。
比如,我問橘子果汁味道是什麼呀?他說是酸酸甜甜的。而這個味道是他實際吃果汁所感受到的。
比如,他扮演客人時,我就會作為店主麼問他剛才從哪裡來?玩了些什麼東西?他都會把先前他已經玩過海南的經歷帶入,加深他的回憶和場景帶入。說他剛下飛機,在海灘上玩了一會。現在又渴又餓,想吃一些東西。地方的經驗帶入,比如說他到海南去玩,剛從飛機上下來等等,而這個都加強了他大腦的思維。
二、採取非語言的方法,包括不注意和注意微笑或者不悅身體接觸師範提供材料等。
比如在上述遊戲中,當看到孩子不會玩的時候,我們並不是直接給予言語的干預,而是透過非言語的方法以身示範,這樣孩子很自然的參與到遊戲中,並且學會了玩遊戲的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