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躁靜有徒

    韓信被殺原因很簡單,功高震主,不知功成身退。同樣的張良卻懂得退讓,在張良幫助劉邦平定天下之後,漸漸的隱退,也拒絕封賞甘心當一介平民。反觀韓信,不僅不懂得隱藏自己,還居功自傲,不懂退讓,還常常於劉邦對抗。韓信是軍事上的天才,雖然在劉邦得到天下後奪了韓信兵權,但韓信在軍事上還是有地位有威望,劉邦還是不放心他。劉邦也給過韓信下馬威,先奪兵權,再貶為淮陰侯,還是沒有懂得忍讓隱藏。

    劉邦是一個很聰明的人,自己沒能力卻可以姐用力,可以說劉邦是一個很厲害的管理者。自己也有自知之明,也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饢,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劉邦知道自己短處也正視短處,但懂得用人發揮各自的長處,在對自己沒有用了或者可以威脅到自己的人肯定要被慢慢除掉。

    韓信是一個很矛盾的人,連能胯下之辱都忍得了,卻在漢得天下之後不懂得忍讓,還居功自傲,大家有什麼看法?

  • 2 # 高原草民

    只要看看他們二人的年齡就知道了,劉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韓信(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眾所周知,韓信的帶兵打仗的年齡是很強的,劉邦曾問過韓信能帶多少兵,韓信的回答是“臣多多益善耳”,這樣一個人物,能力可想而知。

    大家看,韓信死後一年,劉邦也就死了,就算我們排開劉邦剪除異姓王這些各種因素,劉邦也會想“你韓信那麼厲害,難道心裡就沒想過造反自己坐擁天下?”要知道,之前韓信就曾以不出兵要挾劉邦封他為齊王的,劉邦又想“我沒死能鎮得住你,但我死了,我兒子還能鎮得住你嗎?”,所以這種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還是殺了保險一些。

  • 3 # 貓眼觀史

    韓信真的很牛逼!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兵家四聖之一,被後世尊稱“兵仙”,跟李白一樣,在一個領域中達到巔峰!可以說是從一個吃不起飯的窮屌絲逆襲成大將軍、官至左丞相!但是結局也很悽慘,被自己最信任的人出賣,被女人殺死。

    觀其一生,投奔項梁、項羽,得不到重用,遇到伯樂蕭何,從此踏上王者之路,替劉邦制定漢中對策,擊破楚軍;平定魏國;北伐代國;擊敗趙國;降服燕國;率兵擊齊;名聞海內,威震天下。眾多戰役都成為經典之戰,被後世所效仿(暗渡陳倉,京索之戰,安邑之戰,井陘之戰(背水一戰),濰水之戰,垓下之戰等)。 結局卻被人告發謀反,降為淮陰侯,呂雉與蕭何將韓信騙入長樂宮中,斬於鍾室,夷其三族。

    那麼劉邦為什麼要殺韓信?

    其一:從古至今,哪一個被殺的開國功臣不是因為功高震主?韓信手握兵權,劉邦甚至領兵打戰絕對不是韓信的對手,但又曾經說過自己不會殺他,所以才讓呂雉去動手。

    其二:韓信後期驕傲自滿,對很多人都不削,也或者是不懂朝堂之道,過於張揚,當時平定天下,很多人都覺得是韓信一個人的功勞。這無疑讓劉邦心生疑慮,結局可想而知。

    其三:劉邦正被楚軍圍困之時韓信卻向劉邦說“讓我管理齊地吧,只是代理”,意思很明白啊!你不同意我就不去救你了,無奈之下答應了韓信,而且是直接封齊王,這也算是種下了禍根。

    其四:在有人告發韓信窩藏鍾離昧後就有心殺之了,因為韓信的一番話“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整體意思就是真的是平定了天下,劉邦無後顧之憂了,而我也沒有利用價值了,這才被降為淮陰侯。

    其五:被降淮陰侯後,韓信就大為不滿,天天抱怨,最後想和陳豨謀反又走漏風聲,最後被處死。

    其實當時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真的很高,更別說後世評價了!“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都是對韓信的評價,相當於現在說我要做第二就沒人敢說是第一。為後世所留下的成語也甚多!(一飯千金)

  • 4 # l史無前例l

    兵仙韓信,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的一生堪稱傳奇,韓信指揮的陳倉之戰、安邑之戰、井陘之戰、濰水之戰和垓下之戰等一系列重要戰役都是戰爭史上的傑作,韓信卓越的軍事韜略和用兵智謀為後世兵家所推崇,他所創造的卓著業績和經典戰例堪稱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觀,在世界軍事史上絕無二人,令後人敬仰。可以說無韓信就無大漢,韓信為劉邦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劉邦登帝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誅殺韓信。

    一個危險人物韓信令劉邦寢食難安,劉邦曾經評價韓信: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由此可看出韓信的軍事才能,但同時也是劉邦忌憚他的一個原因,反觀韓信一個非常有才的人,因為太有才,必然高傲,但是情商卻不夠,沒有陳平的政治頭腦,沒有張良功成身退的覺悟,他的性格有兩個特點,一是,高傲,把領導不放在眼裡,從韓信與劉邦的經典對話看出來,作為領導的劉邦問韓信自己能帶多少兵,韓信說10萬,而問到韓信時,得到的回覆是多多益善!這一下觸怒了劉邦。我是大王,還不如你!二是,瑕疵必報。韓信曾經被人瞧不起,整天遊手好閒,做過手工業者,受過漂母之恩,也受過胯下之辱!而其功成名就後,回到家鄉,報仇報恩!因此,韓信從性格來看是一個高傲而瑕疵必報的人,這種人其實是非常可怕的!

    韓信的軍事才能讓他大展拳腳的同時也讓劉邦頗為忌憚,連項羽楚霸王這麼千年一遇的不世猛將也在韓信十面埋伏下徹底失敗,身首異處!這個能力可以說任何一個帝王都是十分害怕的!韓信已經擁有天下三分之一的兵權,並且非常愛惜自己計程車兵深的軍心,並且還是開國功臣,威望自在.功高蓋主,假設韓信造反,那麼很顯然劉邦是沒有什麼勝算的.而且韓信自封為齊王,這就讓劉邦覺得韓信是有野心的人.結合之上,如果你是劉邦,才能威望兵權都比不過韓信,除非你不想安心當皇帝,否則必然要除去韓信。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說的一點不假。

  • 5 # 青年史學家

    首先有一點是必須要明確的那就是韓信不是被劉邦殺死的,而是被劉邦的妻子呂后給殺死的,公元前196年,韓信在長樂宮被呂后給誘殺。韓信之死是中國古代開國功臣之死的一個縮影,而韓信本人的死實際上與他本人缺乏足夠的政治智慧有很大關係。在中國歷史上,但凡功高蓋主的權臣結局一般都不怎麼好,韓信就是犯了這樣的一個錯誤。

    在劉邦打天下的過程中,毫無疑問,韓信是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的。鴻門救主、漢中練兵、智計降燕、廣武之戰,每一次關鍵的戰役中幾乎都會出現韓信的身影,所以可以這樣說沒有韓信就沒有後來的大漢天下。不過韓信雖然功勞巨大,但是韓信的身上卻有著很多克服不了的缺點和缺陷,有些是致命的。比如韓信非常在意名利,封侯的時候,韓信被封為淮陰侯,因為自恃功高,所以稱病不朝。韓信在平定齊地後,曾經要求劉邦封他為齊王,不過劉邦沒有同意,後來劉邦追擊項羽到固陵後,韓信沒有如約準時出兵,在張良的建議下,劉邦封韓信為齊王,韓信果然出兵了。不過劉邦對韓信的印象卻是進一步下降。

    不過因為仍然需要韓信來完成稱帝大業,所以劉邦還是選擇了忍,但是韓信卻沒有自制,而是得寸進尺。項羽勢力被剷除後,韓信被調離齊地,改封為楚王,實際上是劉邦在有計劃的削弱韓信的勢力。隨後又發生了韓信收留項羽部將鍾離昧的事件,劉邦追問韓信到底有沒有此事,但是韓信矢口否認,最後韓信為了自保而逼鍾離昧自殺,韓信不僅得罪了劉邦,還在天下人面前喪失了信用。

    不過劉邦終究還是沒有殺韓信,把韓信降為了淮陰侯,實際上是軟禁韓信。到了呂后的時候,為了立威,於是決定拿一個早就該殺的人韓信開刀。

  • 6 # 溫讀

    在秦末,有兩個軍事怪物,一個是項羽,另一個就是韓信。

    項羽,鉅鹿之戰五萬對四十萬九戰九勝,彭城之戰三萬打得劉邦五十六萬慘敗,更是俘虜了劉邦的父親,妻子,兒女。垓下之戰,韓信劉邦英布彭越,所有的漢初名將集合在一起弄出來五層包圍圈,才幹死了項羽。而韓信,就是這場十面埋伏的締造者。

    而韓信,在垓下之戰初期,被項羽打退了。

    韓信,一代兵仙,背水一戰明修棧道 暗渡陳倉還定三秦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的淮陰侯,這是史書上唯一一次韓信被打敗的記錄。

    而項羽,但凡和他正面剛的,全死了,四十萬秦軍,彭城下五十六萬的漢軍,垓下之戰劉邦集齊了所有漢初名將,合圍,最後還上演了一出二十八騎逃跑,項羽不肯過烏江自刎而死的悲壯結局。

    所以,項羽的勇,和韓信的軍事謀略,是旗鼓相當的。

    項羽死了以後,在戰場上,誰都打不過這個軍事怪物,淮陰侯。

    而劉邦47歲起兵,54歲一統天下,而韓信呢,才過而立之年。

    太年輕了,年輕到可以有足夠的時間去圖謀天下,年輕到讓英傑如劉邦,都感到恐懼,驚悚。

    韓信死在婦人之手的時候,才36歲。

    劉邦,白手起家,能聽善斷,知人善任,幾次剝奪韓信兵權,韓信一句話不敢多說。可是劉邦死了呢?項羽也死了。

    放眼天下,又有誰是他淮陰侯韓信的對手?

    放眼天下,又有誰可以讓他韓信乖乖聽命?

    沒有了

    他的存在嚴重威脅到劉邦辛辛苦苦建立起的政權。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

    所以,韓信必死。

    可惜一代兵仙淮陰侯,竟死於一後宮婦人之手。

    以上。

  • 7 # 鄧海春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韓信作為秦末戰爭中漢王的一員大將,率領十數萬軍隊,屢立奇功,打下很大一片土地,可以說是漢與楚對抗的唯一主力軍,在楚漢相爭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有人曾勸他叛漢聯楚或與漢、楚“三分天下,鼎足而立”,而韓信沒有聽從這樣的勸告,還是以幫劉邦消滅項羽為其作戰目標。儘管時有憑功勞討封王、封地的一些故事,但在要求得到滿足後,便立即率兵援助劉邦,使漢軍實力大振,一舉奪得垓下之戰的勝利,劉邦由是登上皇位。若韓信有謀反的意向,在擁有重兵的情勢下是最適宜的,但韓信沒有這樣做,說明韓信是忠 實於劉邦的。

    而恰恰是劉邦一直不信任韓信。在掃除項羽這個皇位的最大障礙之後,即垓下之戰剛剛結束,劉邦趁韓信猝不及防之際,迅速率兵到韓信的駐地,解除了韓信的兵權。劉邦認為軍事實力遠遠超過自己的韓信是另一隱患,便藉口韓信熟悉楚地風俗,改封齊王韓信為楚王,以江蘇宿遷西北的下邳為都城,讓韓信離開他所控制的軍隊,到南方楚地當一個沒什麼軍事力量的小王。這時韓信也沒有反抗,而是乖乖交出了兵權,聽候安排。

    然而劉邦對韓信的戒心,並未因韓信到楚地而放鬆,他那雙充滿猜忌的眼睛一刻也不停地注視著韓信。不久,劉邦就發現項羽故將鍾離昧逃到韓信的封地,與韓信交往密切,於是劉邦下令韓信將鍾離昧逮捕歸案。此時,韓信初到楚地軍力不少,這引起劉邦的不安。恰值有人誣告韓信要謀反,這更堅定了劉邦要剷除韓信的決心。丞相陳平獻計,讓劉邦藉口出遊雲夢,趁韓信不備時將其擒拿。劉邦當即宣佈出遊。漢六年(公元前20 I年),劉邦率隨從兵將向楚地進發,同時下詔要在楚國之陳地會諸侯。

    韓信聽說劉邦將至,已經猜出劉邦此行的意圖,但自覺無罪,沒必要與劉邦刀劍相見,左右思量,也沒有做出反叛的決定。當劉邦到陳地會諸侯時,韓信獻上鍾離昧的人頭,以表對劉邦漢王朝的忠心。豈料劉邦除韓信的決心已下,獻人頭也無濟於事。只見劉邦喝令身邊的武士將韓信綁縛,此舉令在場的諸侯大驚失色,韓信更是大呼其冤,劉邦卻輕描淡寫地宣稱“有人告韓信謀反”。於是劉邦也不遊雲夢了,押著韓信將其帶回洛陽審訊。但是審訊了半天,也沒有什麼像樣的證據,就這樣殺了韓信,實在於天下臣民交代不過去。劉邦只好又將韓信改封淮陰侯,居於洛陽,也就是將韓信時刻放在朝廷的監視之下。

    上圖京劇《追韓信》劇照

    韓信被殺

    韓信一再被削地奪爵,知道劉邦不能容忍自已,心中憤懣的情緒時有流露,說自已正像人們常說的“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他常常稱病不朝,時有上朝也或會流露不滿。一次在朝廷上議論各人的統兵能力時,韓信竟然當面說劉邦“陛下不過能統兵十萬,而本人則多多益善。”完全不給劉邦任何面子,這樣再也不能容忍韓信的殺戮計劃已經在宮廷中謀劃。

    漢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春天的一個夜晚,呂后詐稱陳豨叛亂已被劉邦率軍平息,令朝臣們入宮慶賀。當韓信大步跨進大門,環顧四周時,之間呂后手臂一揮,早已埋伏在四周的兵士一擁而上,韓信來不及抵抗,便喪命於眾兵士的刀槍之下。隨後宣佈韓信曾與陳豨密謀反叛,陳稀在外起兵反漢,韓信從中響應配合,所以必須誅除,然而又提不出多少像樣的罪證。

    如果韓信真與陳豨密謀反叛,他沒有必要入宮慶賀陳豨的失敗,完全可以稱病不去。再者如果韓信真要謀反也不會在朝中大發牢騷,讓人看出自已的不滿情緒。一個大軍事家在這些事情上的坦坦蕩蕩,正說明心中沒鬼。如果韓信果真有罪,也應該由法司審判後再執行死刑,為什麼要由呂后在宮中用這樣見不得人的手段進行殺戮呢?這隻能說明心中有鬼的是劉邦統治集團。一句話,殺韓信是最高決策層有預謀、有計劃、有安排的。

  • 8 # 大風起兮雲飛揚y

    韓信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軍事家,被後人譽為“兵仙”。有關韓信的成語很多,其中有句“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為世人所共知,早年韓信不得志,經蕭何的舉薦,被劉邦拜為大將軍,韓信才有用武之地,是劉邦成就了韓信,而韓信也不負劉邦重託,為劉邦開創漢朝立下了不世之功。劉邦為什麼要殺韓信這樣的開國功臣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一、韓信是一名武將,擅長於帶兵打仗,行軍佈陣,而不善於阿諛奉承,狂妄不知收斂,不懂與上司劉邦溝通。一次,劉邦叫韓信評論各個將領的才能,那些人韓信根本沒放在眼裡,於是劉邦笑著問道:“依你看,像我能帶多少人馬?”韓信回答道“陛下能帶十萬。”劉邦又問道:“那你呢?”韓信回答道:“對我來說,當然是越多越好!”劉邦笑著說:“你帶兵多多益善,怎麼被我逮住呢!”韓信才反應自己說錯了話,連忙掩飾說:“陛下帶的是十萬將,有駕馭將領的能力。”劉邦見韓信被擒仍舊這麼狂妄,心裡甚為不高興。

    二、韓信為漢朝立下不世之功,整個漢朝無人可比,劉邦稱帝后被封為楚王,私自收留項羽舊將鍾離昧,被人密報謀反,後被劉邦設計將韓信擒住,查無實據,被降為淮陰侯,仍舊不知低調,不知功成身退。

    三、韓信之能整個漢朝無人能及,劉邦在世時尚能鎮住他,若劉邦駕崩,後世之君無人能鎮住他。

    四、劉邦深陷項羽重圍中,要脅劉邦,要劉邦封代齊王,派使者去見劉邦,劉邦大怒,急壞身邊的張良和陳平,在張良的暗示下同意並封韓信為齊王。事後張良對劉邦說道:“若韓信反,無人能制止。”自此,韓信在劉邦心中成了一個危脅,一顆不定時炸彈。

    總之,韓信無人能及可怕的能力,以及在劉邦心裡留下的印象“韓信在國不安”,因此劉邦必然會除掉韓信,以除隱患。

  • 9 # 茶館閒聊

    劉邦不是要殺韓信,而是要殺盡異姓諸侯王。

    韓信,只是其中的一個需要優先解決的人而已。儘管直接出手的,不是劉邦,但歸根到底,沒有劉邦的點頭,沒人敢無緣無故殺害這樣一位名將和功臣。

    功高震主,軍事才能卓越,這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最根本的,是源於權力的一種恐懼。

    劉邦取得天下,有多麼困難無須多說,但俗話講,打天下難,守天下更難。

    面對這些功臣,深知他們能量有多大的劉邦,怎麼可能恐懼?恐懼自己辛辛苦苦,險些丟了幾次性命才換來的天下,會被這些強人奪去。

    要知道,劉邦還在的時候,這些諸侯王就已經有人造反了,搞得劉邦不得不一次次御駕親征,因為其他人鎮不住。

    前車之鑑,要是不趁早下手,那天能鎮住他們的劉邦駕鶴西去,天下還能姓劉?

    尤其是韓信,即便是劉邦,也無法說真打起來,能夠打贏。

    既然不信任韓信,又害怕韓信,更恐懼自己死後,沒人能制住他,作為最高權力擁有者,還能怎麼做?

    留著就是禍根,哪怕韓信根本沒有想過反叛。所以,韓信的命運,只能是死,要不自殺,要不被殺。

  • 10 # 揮弓探賾

    漢高祖劉邦曾經總結過自己能得天下的原因: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起於草根受盡委屈、懷才不遇兩次易主、成於蕭何封侯封將、敗於蕭何兔死狗烹的韓信,正如司馬光所言:漢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韓信年輕時不能自食,空有一身本事,遭人嫌棄,他的內心之悲,不是我們所能夠想象的。從暗度陳倉佔領關中,到最後的垓下之圍消滅項羽,劉邦的每一次重大的勝利都是韓信的功勞,天下莫敢於與之爭鋒,被時人稱為功高無二、略不世出,被後世奉為戰神、兵仙。韓信完全具備與劉邦、項羽三分天下的實力,只是他根本就沒有想自己做主子,只想找到一個好的主子。等到韓信想反抗時,已經有職無權,被呂雉當猴殺、駭雞,殺一儆百了。如果不是蕭何的助紂為虐,韓信也許還有機會翻盤,畢竟自己只有三十來歲。

    正是因為韓信年輕,功高震主,才不得不死,且必須要死在劉邦的前面。當劉邦點出漢初三傑之名時,張良、蕭何定是膽戰心驚,而韓信估計是有些自喜沾沾,一副不可一世、小人得志的樣子,不僅不知道斂收,反而耀武揚威的巡視著自己的屬地。在那天下初定、人心不穩、紛繁複雜的當時,韓信這是想要幹什麼?理解你的人,知道你大肆張揚只是為了要洗刷那段鐫刻在內心深處的胯下之辱,而劉邦則認為你已經具有了融奸之勢、震主之功、反叛之力、不世之智。公元前196年,劉邦親征陳豨的謀反,呂后誅殺韓信於長樂宮鍾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如有一小股現代人類突然出現在石炭紀時代且一直不滅絕,它們會有什麼方向的演化以適應當時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