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半夏微苦呢

    我的家鄉在濟寧,一般過年都去奶奶家,奶奶家在梁山的一個小村莊,奶奶是受封建禮教毒害的那一代。她有雙小小的腳,是從小裹得,那時候女子腳越小,就越好看。當時的女子從生下來就開始裹腳,為了長大能有一雙小腳。每次看到她那雙小腳,走的不安慰,我都會心痛。

    奶奶是個很封建的人,無論在哪個兒女家住著,過年一定會回家。從我記事起,我對奶奶那邊春節的印象就一個字,熱鬧。

    1,在過年前我奶奶那邊有個風俗叫上林,上林是在春節前一天,整個村莊的男子都去林上祭拜先祖。他們會帶上元寶、酒,鞭炮,哪家鞭炮放的多,響,代表哪家生活過得好。現在基本聽不到鞭炮聲了,因為要環保啊!

    2,在過年那天,要起夜。會在院子中間,擺上香、花糕、魚、雞,等東西。還會在香那裡磕頭。北方最重要的是餃子,每個人都要吃上一碗,即使家人有沒到的,也會有他的碗,由其他人吃1裡面1一兩個,代表他吃過了。

    3,初一那天,晚輩會和長輩拜年、磕頭,長輩會給花生、瓜子、蘋果、糖果,希望他們一年可以甜甜美美。有的還會留在家吃飯。從初一開始,就開始去各個親戚家拜年,會帶上禮品,家裡的長輩會留小輩吃飯。

  • 2 # Wu蛙童話課堂

    春節,很多地方都有很多不一樣的傳統!大家除了吃喝,拜年等這些喜氣的風俗上略有不同,我的家鄉還有另外一個風俗!那就是,如果當年有親人去世,(比如2017年有親人離世,那2018,2019,2020這三年)一般指不出五服之內的親人,春節是不允許貼春聯的!三年不貼春聯,來緬懷故去的親人,也是盡孝或表示懷念的一種方式!是中國古代重孝傳統的延續!

    另外,這些家族的人也不像往年一樣,大年初一一大早起來走街串巷拜年!家裡有喪事的都在大年初二早上拜年!但是不影響別人來給自己拜年,也就是旁人是可以初一來這些家族的人家拜年的!

    出了五服的親人,就比較疏遠了,一般不會有什麼往來,出了五服也是可以通婚的,不屬於近親結婚了!

    不知道別的地方是不是也有這樣的風俗!反正在我的家鄉是延續了很多年的!

  • 3 # 文史大世界

    老家是河北省的,河北省的習俗也有很多,每年春節前,臘月二十五臘月二十六,蒸花糕包豆包。臘月二十八開始煮肉。臘月二十九開始貼對聯兒。臘月三十下午開始包餃子。正月初一早晨凌晨四點鐘就要起床,早一點兒的還有凌晨三點鐘就起來的。早晨起來拜年一般都是男生,女生比較少。尤其是沒有結婚的女生,是不能早晨起來拜年的。

    正月初二是閨女去孃家拜年的時間。正月初十和正月初六也是走親戚的時間。正月初三要到老家的墳上去祭祀祖先。正月初五的下午還要包餃子,放鞭炮,打掃衛生。正月初八有很多廟會。正月十五的時候會放煙花爆竹。總體來說有很多習俗。這些習俗都是非常好的,春節期間,每年大家都要遵守。

  • 4 # 使用者9374064887789

    傳統的節日,傳統的習俗!依然如故!

    臘月23,打掃衛生,吃麻糖,傳說吃了嘛糖粘著老灶爺的嘴,省的他去玉皇大帝那裡告狀!哎呀,我沒吃呀,老灶爺會生我的氣嗎?希望不要,我還希望2018年順順利利的!

    來年我們一定會記得!老灶爺,千萬別生氣啊!就原諒我們這一次吧!

  • 5 # 曹延林111

    我們是浙江嘉興,每年過春節有幾件是每家必做的事情。一,做圓團,就是糯米做成的,裡面分二種陷,一種是甜的,一種是鹹的,二,大年夜給小孩發紅包。三,貼對聯,年三十晚上貼,四,放高升,年三十晚上給老祖宗吃飯的時候,五,年夜飯後去本廟燒香。大概就這幾件事情是家家戶戶多會做的,其他地方不知道是不是一樣呢?

    現在外地人多回家了,街上人好少哦!

  • 6 # 倦懶的貓

    在我的家鄉嗯春節算是比較熱鬧的春節前幾天呢我們就必須去炸很多好吃的而且春節期間不能說不吉祥的話,說起習俗在我外婆那一代寫俗可是很講究的任何人都不能打破習俗在我們這邊嗯習俗一般都是嗯貼春聯放鞭炮呀吃餃子呀很多很多習俗非常的熱鬧

  • 7 # Fairyworld小燁

    我的家長要說最特別讓人記住的習俗,那就是大年初一,我們那裡的人們家家戶戶不能隨便去串門,只能一家人待在家裡聚聚,我想這也保持了家人與家人的心靈溝通吧,現在年輕人沒事總喜歡往外面跑,其實我們應該趁著過年多陪陪老人和孩子,一家人坐在一起談天說地,圍在一起吃個飯,聊聊彼此,比什麼都幸福!

  • 8 # 自在1046

    我的老家在江蘇徐州豐縣,10歲跟隨父母來到新疆。才發現新疆人過年和老家不一樣。記得小時候過年,大年初一 全村的年輕人,一幫一幫的 從村頭到村尾 只要家中有年齡較大的長著,就進門去磕頭。主家會拿出花生 瓜子 香菸給大家,誰願意吃就吃 抽菸也行,陪老人聊會天就去下一家。 來到新疆就沒有這樣的,甚至對面叫啥都不知道

  • 9 # 小李子說法

    在外漂泊十餘載,有許多無奈,孤獨。兒時的一幕幕經常出現在夢裡,多少次夢迴古裡。特別隨著年齡的越大思鄉越濃。回想十一年就回去不到五次,愧對父母。我的家鄉在貴州榕江縣,是苗族聚集區,每年為了紀念保護神薩瑪都要舉行比春節還隆重的活動,鄉里鄉親穿上民族服裝載歌載舞。今年有幸回家過薩瑪節,拍攝了一段影片一大家分享,知道誰是我嗎

  • 10 # 李哥阿峰

    我們國家地大人多,各地的過年習俗大不相同。我們這過春節的習俗也很多,大都延續下來了。

    過年進入臘月二十,各家各戶都開始忙活準備過年的東西了。蒸煮好吃的,平常都捨不得吃的好東西都要準備出來做好等過年吃;把房子徹底打掃乾淨;村裡人拿著紅紙墨汁求人寫對聯。到三十這天就是貼對聯的日子,其他啥都不做了。除夕之夜是吃餃子的,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的好吃食,互相說著話電視聯歡晚會。到零點就開始上供放鞭炮,徹夜鞭炮聲音在村裡是不間斷的。有的人除夕夜是不睡覺的。

    初一吃過餃子,先給自己的父母磕過頭後,就開始和本家的兄弟一起去給村裡的長輩磕頭拜年。初二是去給丈母孃家拜年,初三是給舅舅家、姑姑家磕頭拜年得。一過初五,村裡就開始辦娛樂節目,到十五十六各村都彙集到鄉里演出,場地上錠了“九曲”,相傳轉一圈可以長生不老,益壽延年!過了十六,年就過完了,該上學的上學,該上班的上班,各忙各的了。

    我們這過春節是要去先人的墳地磕頭上供的,一般都是在過年前頭一天去上墳,意思是過年了,我們晚輩來看看自家的祖先們,帶點好吃的,燒香上供,放鞭炮。不過家裡有長輩當年死去的,過年初一是不出門磕頭拜節的,這樣做對家庭是有好處的!

  • 11 # 鋼鐵俠情

    我老家信陽地處湖北,安徽,河南三省交界,文化相互融合交流,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過年習俗,這種習俗有別於河南省其他地市,可以說獨具一格。

    第一,臘月24過了小年,我們就正式進入年味了,小年這一天要將房子,傢俱,茶几打掃乾淨,俗稱打楊叉灰,具體怎麼寫我也不是很清楚,然後的一個星期裡面就是置辦各種年貨,殺豬宰羊打魚,然後將這些雞鴨魚肉醃製曬乾,這也是我們信陽菜的一道美食。

    第二,大年三十在家吃了團圓飯後,洗個熱水澡,小時候就是在太陽底下從頭洗到腳,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後,都去澡堂洗澡,表示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三十夜裡我們全家人一起看春晚,包餃子!

    第三,初一當天,我們無論大人小孩,左鄰右舍相互拜年祝福。大人發一根菸,小孩就發一些零食,我記得我小時候初一去拜年帶兩個袋子,回來裡面全是花生瓜子和糖,現在簡化很多,也沒有花生啥的。

    第四,初二這天都是女婿去給丈母孃拜年,估計這個全國都差不多。再接下來的幾天裡面,全是走親訪友的,七大姑八大姨全部走一遭,吃飯睡覺打麻將這是春節的生活。我們當地的習俗沒有過完正月就不算把年過完,每年我都很羨慕同村的小夥伴,我初七就上班走了,他們都到過完正月後,到二月二龍抬頭後才出門幹活,羨煞他人!

    第五,正月十五,這個在我們當地很重視,有很多外出打工的人過年不回家,但是十五必須回來給先人送燈,這也表示這家人後繼有人,墳山前有亮,說明子孫興旺。大家吃了團圓飯後,都去自家祖墳上放煙花,送燈,祈求先人保佑家人平安幸福,財源廣進!

  • 12 # 益龍民

    回答此題待看我卅夜本地"出方"接新年的影片,那個時間段是年味最濃的時刻!香火煙花鞭炮從零點交節至天明。炮聲響徹雲霄!銀花落遍大地!

  • 13 # 聽文

    我們家鄉的春節別有一番特色,從除夕到正月十五,每天都會有精彩.雖然春節期間大家都忙裡忙外,但是如果把忙碌和歡樂相比,我想應該是歡樂佔的比例更多吧.  除夕是最值得我們慶賀的一個時刻.因為在這個時刻,除了有特殊原因外,一般大家都會回到家裡,與家人們團聚 在一起,吃上一頓豐盛的年夜飯,說說離別時的奇聞樂事,津津有味地品償美味佳餚,享受著團圓的樂趣.吃完年夜飯,我們可以到室外去觀看四處美麗的煙花在夜空中繽紛綻放,聆聽四處每一聲喜慶的祝福.走在小鎮的每一條大街小巷,你都會真切地感受到那激動人心的時刻.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和企業科技力量的提高,五花八門、千姿百態的煙花不斷湧現,我們所看到的煙花越來越美、人們燃放的煙花也越來越多,特別是今年我感到變化很大.除了晚上八點鐘的春節聯歡晚會外,到了十二點左右,也就是午夜零點時刻,我們又能聽到一陣一陣激烈的爆竹和鞭炮聲,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這是為了迎接新一年的到來啊!  大年初一的早晨,我們總是要吃湯圓或麵條,這是我們的傳統習慣.從初一開始至初十左右,我們大家都要到親戚朋友家裡去作客拜年.去時一般都會帶上一些禮品,表達一片客氣之意.同樣,親戚朋友來作客也是如此.無論是我們去作客,還是親戚朋友來作客,小孩子肯定賺足了便宜,因為他(她)們能得到大人們的壓歲錢,手拿壓歲錢心裡別提有多高興!  正月裡各個商家初次開門都會燃放爆竹,企業開工一般在初六之後,也都會燃放大量爆竹,還有的放煙花,都呈現給人一派喜慶的景象.正月裡我們家鄉還有各類豐富的娛樂活動,如書法家們為大家現場書寫並贈送春聯,京劇、越劇愛好者們會組織演唱會等.  正月十五元宵節又是我們春節期間的一個重要節日,家家戶戶都會購買湯圓或自己做湯圓吃.吃湯圓表示我們大家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家鄉的春節多姿多彩,最快樂的當然要屬我們小朋友了.除了過年能有壓歲錢外,最開心的是我們可以輕鬆自由地玩耍.尤其是春節裡,男孩子們可盡情地點放鞭炮,每一次響亮的爆炸聲,都預示著一次快樂的歡呼,哪怕是冒著耳朵也能感受到心跳的精彩.大人們雖然沒有和我們一起玩,但看著我們那高興的樣子,他(她)們也都心花怒放!

  • 14 # ❤有♡

    我們村的春節晚會,因為還沒有播出所以打了馬賽克。

  • 15 # 康哥影視圈

    哈爾濱比較有意思的就是看冰燈了,大街小巷的冰燈,冰燈上還會刻一些勵志的話,當然也會有掛紅燈籠的習俗,小時候經常在門口放一些挺拔的木頭,上面掛上紅紅的冰燈,到了春節,通紅一片,非常的好看,那些冰燈在紅燈的照應下也格外的好看,這是我家這面的春節習俗。

  • 16 # 鋼筋鐵骨三十年

    春節是中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由虞舜時期興起。春節指華夏傳統曆法夏曆的元旦(與中國現行的公曆元旦不同),農曆正月初一,又稱農曆新年、大年、歲首、正旦、正月朔日,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度歲、慶新歲。在中國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舉行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的慶祝活動。春節不僅僅是一個節日,同時也是華人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現時除了中國、北韓半島、越南之外,春節在寮國、緬甸、高棉、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加拿大等地都是最重要的節日之一。

    當然了各種活動是必須參加的!各種福利

  • 17 # 會飛的魚60284

    我的家鄉在美麗的草原-內蒙古包頭,春節前家家戶戶開始準備正月裡夠吃半個多月得年貨,當地叫“蒸鍋”(習俗,年輕的基本現在不會做了)很有特色,雞鴨豬羊牛等,都是這些“蒸鍋”的主要食材,用當地的配料和做法烹製,是做好了再用容器成型冷凍存放的,所以只要想吃時就上火蒸蒸加熱就能“滿漢全席”啦,方便快捷又美味!三十晚上整晚不睡,熬夜接財神,不管平房樓房,每家門口都會堆起一堆旺火,用煤塊壘成塔狀,裡面放柴,外面披彩花,貼上大紅字條,上寫“旺氣沖天”等字,三十晚上點燃後,男女老少圍著旺火正轉三圈,反轉三圈。以圖來年萬事如意,平安吉祥,心想事成!

  • 18 # 叫我孫漂亮好嘞

    一進臘月(農曆十二月),農家便開始殺豬、淘米、壓面、做豆腐、蒸豆包、撒年糕,俗稱“忙年”。農村有句諺語“大嫂大嫂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小孩小孩你別哭,過了臘八就殺豬”。在物質生活十分艱苦的年代,平素清貧簡樸的農民渴望過年的急迫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春節的前奏曲是臘八與祭灶,一到臘八,年味就越來越濃了。 喝臘八粥是鄉間的風俗。在臘月初八早晨,大家都要吃一頓用大黃米、小黃米、高粱米等雜糧,加進一些小豆、紅豆等熬成的黏粥,叫臘八粥。這一天,不但全家人聚在一起喝臘八粥,還要在果樹上抹點粥。這一風俗有很多說法,一說是寺廟裡的和尚為紀念佛祖而制的供品。一說為激勵後人勤儉持家,切忌懶惰。所以在臘八的早晨,家家都起得很早,比一比誰家的飯吃得最早。說是“誰家的煙筒先冒煙,誰家的高粱先紅尖”。臘八粥喝得早,就象徵著在新的一年裡五穀豐登。 臘八前後,東北的氣溫降到最低點。在阜新,有“臘七臘八,凍死倆仨”的說法。在這時殺豬可以把豬肉很好地儲存一段時間而不變質。殺年豬是過年的最大舉動。誰家殺豬都要請上親朋好友、左鄰右舍,大吃一頓豬肉、血腸。直到現在這一習俗仍經久不衰。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祭灶。在阜新地區的農村過去不論貧富,只要成家過日子,就要供灶王爺,並寫上一副對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或“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人們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龕大都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的神像。沒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鍋臺後面的牆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灶王奶奶”。灶王一年四季常住在家中,對各家的情況瞭如指掌。一到每年的臘月二十三,他要回天上向玉帝彙報。可以說,灶王爺是主管一家禍福興衰的神。祭灶這一活動在很早以前就已形成。據記載,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就有了祭灶的習俗。不要小瞧灶王這一崗位,最早擔任這一職務的有黃帝、炎帝、祝融等一些大人物。古書上曾有“黃帝做灶,死為灶神”的記載。透過這一記載,我們不難想象在上古時代,人們茹毛飲血,生活十分艱辛。燧人氏發明了火,黃帝發明了灶,極大地改善了先民們的生存條件,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為了紀念他們,也就有了火神和灶神。關於灶神的起源,在阜新還有一種說法,是姜子牙斬將封神時,封張奎為灶王爺,封張的妻子高蘭英為灶王奶奶。所以民間曾流傳“灶王爺本姓張”。

  • 19 # 林發鑫

    正常的年夜且不說,我們鄉村過年期間都有跟別的地方不一樣的風俗活動,每年如此,下面這個影片只是自個手機錄製的一部分,還有很多沒錄製到,如:拜新婚,就是去年剛結婚的村裡的每一對新人都到,神明前行禮,此時還有逗樂新人的玩法,也是別一帆情調。正常神明我們會請特定的田園裡去,還有全村都分去拜拜。每戶都會帶自家的貢品,每人一桌,分幾次,完之後才是重頭戲,老家閩南話稱,“走王”沒見可以搜下雲霄走王。還有一些略過,就不多說,下面可以點影片觀看下,一部分精彩過程,水下很冷的!

  • 20 # 給我手帶你走75308927

    老家安陽,過年有個習俗叫“烤百病”。時間:正月16一早,以前是天不亮進行的。前一天準備好油條,這是重點,正月16一早,村裡各家各戶門前燒一堆火,大家把準備好的油條用長的棍子或者長筷子穿起來,在火上烤一下,村裡人多,每家一堆火,每個火堆都烤一下,烤火堆要達到100+家,然後吃掉烤過的油條。雖然油條已經黑乎乎了,但吃完後一年不生病!所以簡稱“烤百病”,這個習俗最大的樂趣在於祈禱身體健康,村裡所有人來回走動,雖然只是到家門口,但是有篝火,所以相互問候暖心,年味十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菊花最好是什麼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