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Sky7023
-
2 # 固感力建築設計593
我認為臨貼是向岀貼人學習,當然是越臨的像證明習書者下的功夫越深,要在臨貼的同時揣摩岀貼人的書寫技巧和章法妙處,而不是照著葫蘆畫瓢,否則會鑽進書法的死衚衕!
-
3 # 皛舒
學書法臨帖每一個細節都要像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要明白學書法為什麼要臨帖。
中國的書法藝術,是一種歷史的傳承,要想學習書法,就必須從臨摹古代書帖入手,汲取營養。在這一階段,的確需要儘量和所臨的書帖上的字,每個細節都一樣。臨帖、描紅,本來就是比著葫蘆畫葫蘆。這是基本功,是學習書法的必由之路。
其次,現實中我們所臨摹的古代書法字帖,大多都是古代石碑的拓片影印件。臨帖書寫不可能和原字帖書寫的一模一樣,掌握大概特徵就相當不錯了。因為,碑刻的字是很難用書寫方式表現出來的。所以,讀帖、背帖、臨帖,都是為了增強感官意識。盡力表現出古帖上書體的主要特徵,讓人一看就知道你寫的是什麼書體就可以了。從這個角度來說,抓住古帖主要特徵,才是臨帖的目的。而不是和古帖上的字一模一樣。
最後,學習書法的臨帖,目的是為了實際書寫中,掌握起筆、行筆、收筆,以及書體的獨特間架結構和古帖字的神韻,並非是古帖的“影印”,所以,追求神韻,在似與不似之間即可。
-
4 # 行書一點通
我講下硬筆行書吧,還是喜歡直接說觀:硬筆行書,不需要臨得和字貼一模一樣!但要保證結體上沒有大的問題即可!
硬筆行書,最重要的是:結體的自然、實用流暢!
你若對原貼追求一模一樣,你的習性要改的就越多,若把你的習性徹底改完,再回歸到正常速度書寫,同時還要保持和原貼的高度一致性,我沒有見過成功的!
這實際是要找個平衡點:結體上沒大問題,就是平衡點!
張三學書法家老A,張三成功了,他的字一定是有張三風格的老A字型!你臨貼時,若為了保證高度一致,必然臨貼時過慢,一直放不開;
這樣就導致了:日常快寫時,和你所臨的字,寫字的感覺差別太大,日常很難用上!
每個書家的字,都有神韻所在,每個初學者的字,都有問題所在!
你很必要做的是,多看好字,多對比分析,思考,當你的眼力勁到位後,拿你的字,和字貼上的字一對比:
就知道自個的字醜到哪了,寫個幾遍,看個幾眼,直接臨貼就行了!可不是寫一筆臨一下!
-
5 # 聖鵬
要看你臨什麼帖,楷書必須細節都一摸一樣,因為楷書的結體比較固定,是基礎,差一點點,寫出來的效果就是天差地別。
行書則不同,行書比較個性十足,比較自由奔放,你開始時可以模仿的一摸一樣,但是等到熟悉了,只要體會字型的筆劃連貫處理的方式,寫每個偏旁部首的慣用手法即可,行書重要的是其中個性的意境,每個人如果練一種字型,大家寫出來的楷書肯定差別不大,行書則不同,古往今來你看到的書法大家作品,尤其是行書這塊絕對是差距非常大,千差萬別,就是這個道理。
-
6 # 千年蘭亭
臨帖,是要寫得像,還是神似,歷來有不同看法,有人主張以形寫神,有人主張遺形寫神。
遺形寫神者認為,臨帖主要在求神似,而不在求神似。這句話看似有道理,但舍形而取神,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形之不存,神將焉附。
初學書法,臨帖,就是要仔細觀察不同字型的不同形態特徵,體味其中表現其神采意蘊的關鍵,不放過一絲一毫。
在這個過程中,訓練了眼,鍛鍊了心,逐漸趨向於得乎心而應乎手。所以初學書法的朋友,千萬不要因遺形取神之說的影響,而受到誤害。
而遺形取神之說並非沒有道理,但那是在具備較高水平,已由專工進入博學階段,需博採眾長,形成自己風格時,需要採用的一種臨帖方法。
所以,對於我輩書法愛好者,臨帖應儘量寫得像。至於神似,那是書法家的事。
-
7 # 神韻軒書法
初學書法,臨帖每一個細節都像,非常有必要。因為神采是透過具體的形來表現的。
每個書家書法作品風格往往是透過細節的表現來區別於其它書家作品風格。
顏真卿《顏家廟碑》的細節特徵有:豎畫相向,捺畫較粗而且尾部略向上呈燕尾狀。折筆變化豐富,有筆斷意連折,有另起筆出頭折,內圓外圓折,內方外圓折。鉤畫小巧尖利,如果我們臨帖時,去掉這些細節特徵,《顏家廟碑》的風格特點還那麼突出嗎?
如何發現一幅書法作品的細節特徵?瞭解和其它風格特徵的區別?
我們可以採取對比臨摹的方法,來分析它們的區別。
比如我們要理解王鐸意臨王羲之《聖教序》風格,把他的作品放在一起對比臨摹就會發現有這些區別:用筆有漲墨法出現,有意加粗一些筆畫,意態圓潤。
我們把顏真卿《爭座位帖》和何紹基意臨的《爭座位帖》作比照臨摹就會發現,何紹基意臨和原帖的這些區別:用筆更加厚重,結構較規矩。有雅拙天真之趣,有山林之氣,因為何紹基曾臨過《張遷碑》和《石門頌》,把這二碑的意趣融入到此帖中。
細節表現,是決定書法作品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
-
8 # 翰墨今香
學習書法臨帖有必要每一個細節都像嗎?這個問題很好回答,但是對於每個人來說,理解卻會出現很大的偏差,容易讓人走極端。
如果說臨帖必須臨的形似才行,有人可能會把自己當初一個影印機一樣操作;如果說沒有必要一定要一模一樣,有人可能看兩眼帖子就把它丟一邊了,然後自己隨意書寫號稱神似。
那麼書法臨帖有必要每一個細節都要像嗎?我認為在書法學習的不用階段,對臨帖的要求是不同的。這裡我們還是以初學者來說吧,高手也不會來這裡看這樣的問題的。
對於初學者來說,為什麼要臨帖呢?為什麼要臨帖呢?因為你寫的字不夠好,所以才要臨帖,對吧。既然你也知道自己寫的不好,那麼你拿來臨摹的字帖一定是你覺得寫得好的,不然你不會學。既然你想跟字帖學寫字,那麼你臨帖都臨不像,那你學的是什麼?
初學書法,臨帖務必追求形似,但前面我們也說過了,不可能百分百一樣,那是影印件的功能。形似就是看起來很像,字的外貌、表象、輪廓與範本相似。
形似是學習書法臨帖的第一步,在這個過程中重在忠實於範本,追求筆畫的起收、轉折、長短、大小、提按、輕重虛實等,要接近範本,而且貴在追求細節。臨帖的目的一個是學習範本的筆法。一個是學習它的結構,沒有形似就學不到正確的筆法和結字規律。
形似的穩固、熟練的基礎上才能追求神似過了初學階段,進入更高一個階段的話,臨帖的目的就是取我所用。我們會看到很多大師級的人物,他們活到老學到老。有時候看他們的臨摹作品我們可能會有疑問,怎麼書法家臨的都不像啊。這個階段就是我們說的神似階段,它不拘泥一筆一畫刻板的摹擬,用筆結體更加靈活。
神似階段的臨帖雖然看起來好像不像,但綜合來看萬變不離其宗,與原帖的法度精神統一,也是古人說的“用意”,或謂之“入他神”,“我化為他人”之意。我們看上面這幅啟功先生臨的柳公權《玄秘塔碑》,看起來與《玄秘塔》不像,但仔細看又處處都是《玄秘塔碑》的用筆和結字法度。
神似是在形似的熟練、鞏固的基礎之上,又進一步地追求用筆的連貫靈活,提按的巧妙變化,古人云:“作字要手熟,則神氣完實而有餘韻。”只有熟的基礎之上才能把字寫活,寫的有神氣。
回覆列表
入帖精臨應該每個細節都不放過,力求達到亂真。出帖意臨在細節上就不必如此了,更要追求體現自己對此帖此家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