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七追風
-
2 # 透明CO2
三國中的諸葛亮並沒有《三國演義》那麼神
《三國演義》之所以要把諸葛亮說的那麼神,無非是宣傳忠義,當時的時事政治需求,劉備集團(蜀漢)是主角罷了。
歷史上的諸葛亮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外交家。曾說服孫權抗曹(雖然孫權是後來聽了魯肅和周瑜才正式決定的)但諸葛亮起了很大作用,先是用劉備人不多仍然抗曹的決心激怒孫權,然後再說明曹軍表面強大實際疲弊,荊州水軍和民眾並沒心服和長江天險的有利條件,此時孫權已基本決定。最後赤壁之戰贏了。
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只能說太保守了,劉備曾評價:諸葛亮多謀而少斷。所以劉備活著時並不重用諸葛亮,最後白帝城託孤時說白了是因為諸葛亮政治出色,也是跟無人可用有一定關係。
劉備死後,諸葛亮吧蜀漢打理的很好,平定蜀國內亂並使南蠻心服(諸葛亮死後南蠻也沒入侵)
諸葛亮北伐時並不是窮兵黷武把蜀漢整的山窮水盡,而是有規律、量力而行的北伐
北伐因為太過於保守而錯過兩次戰略機會,第一次是魏國幾個太守響應,第二次是好像是魏國出了什麼事。在兩次戰略機遇錯失後再也沒有撼動魏國的機會,如果五丈原贏了或許能有機會,但諸葛亮先一步死了。(諸葛亮北伐時都不敢從東邊的路線走,怕吳軍偷襲)
-
3 # 恬然滋味
抹黑諸葛亮的很多了。以至於大眾都疑惑“是不是沒有那麼神啊”?
你若用心,去體會思考,就會發覺真的是神一樣的存在!
三國誰厲害?曹操!可是曹操卻奈何不了劉備。劉備就是個勵志王。屢敗屢戰,四處逃難。到哪裡都是待若上賓。可是也可憐,這個上賓除了“大漢皇叔,左將軍領豫州牧”空銜外,最大榮譽就是曹操丞相的頭號通緝犯。最大實力就是“劉關張”。劉備做困新野縣時,整日棲棲遑遑不可終日。曹操說到就到向哪跑呢?這時,“伏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的資訊入耳。諸葛亮因之出山。27歲的諸葛亮奉上一盤大餐——隆中對。然後,不十年間,天下三分。說曹操厲害,大家都贊,說劉備厲害大家也贊,說小年輕的諸葛亮厲害,你認為呢?
蕭何是劉邦的丞相,行政後勤做的特別好。以強大的物力財力人力資源支援劉邦打掉項羽。可是各位,蕭何管理四川漢中關中等大片領土,而劉邦更是得到天下的普遍支援才折騰死項羽的。諸葛亮以四川一州之地威逼上國,連年戰爭,川中卻史稱大治,人民富庶。這是什麼能力?治國理政比蕭何如何?
諸葛亮輔佐劉禪,劉禪稱相父。諸葛亮的權利和曹丞相一樣大。但曹操的權利以威,諸葛亮權利以恩。曹操成了奸白臉,諸葛亮成了忠誠和智慧的化身。
那麼,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到底怎麼樣?
曹操軍事能力強,官渡之戰擊敗袁紹,進而統一北方。周瑜也很強,赤壁之戰擊敗曹操。遂有三國鼎立之勢。司馬懿軍事能力也很強。急襲孟達,速平遼東。用兵犀利老道。可是,司馬懿遇到諸葛亮,縛手縛腳,屢戰屢敗,最後,只好龜縮固守死活不戰。那麼,諸葛亮的軍事能力自然是很強。
諸葛亮在歷史上是入武廟的軍事家。著有《諸葛亮將苑》兵書。
諸葛亮的“舌戰群儒”膾炙人口。這是外交能力。
前後出師表名垂千古。文學能力。
木牛流馬,八陣圖,神乎其技!
諸葛馬前課,說神算也不為過。歷代都有人憑此成為“大師”呢。
這樣一個人不是神人嗎?
-
4 # 億兆曉生
想必你也是覺得三國演義的“狀諸葛之智而近妖”所以才有此問。如果拿正史(三國志、資治通鑑之類)和三國演義相比,你就會發現諸葛亮確實沒那麼神。但是在語言高度精煉(二十四史中)的三國志中仍然不乏很多對諸葛亮能力的肯定,況且諸葛亮的忠誠、敬業也非常符合中國傳統美德,後來逐漸演化成智慧的象徵也有其必然性,中華上下五千年,英雄豪傑輩出,諸葛亮幾乎是華人世界談論起聰明的第一印象,從這一點看,諸葛亮確實很神
-
5 # 想念天空再藍些
能問這個問題,我想肯定是看了【三國演義】後發出的感慨。
不過我想,大部分人都會說。諸葛亮沒那麼神,因為【三國演義】它是小說,小說啊!
是藝術加工後的產物,即使它結合了一些歷史史實,但還是虛構的成分過大。
其實歷史中諸葛亮的才幹我們毋庸置疑。歷史的軌跡能按照他的預想走下來,足以說明諸葛亮非等閒之輩。
不過有這樣的戰略眼光的人也並非他獨有,畢竟三國能人很多。至少三國鼎立這個構想魯肅很早之前就有了預見性的預測,只是劉備的突然崛起是個例外,畢竟局勢一直在變。
所以諸葛亮最擅長的是內政和外教。
(事實上孫劉聯盟是劉備死後諸葛亮促成的,劉備生前與吳的關係其實很難說是合作伙伴,最多是相互利用。)
魏國的荀彧荀攸,就像蜀國的諸葛亮和法正。
可以說諸葛亮的層次和荀彧是差不多的。這就像我們的毛主席和朱老總一樣。
大局觀和政治方向是諸葛亮考慮的事情。(當然他只有建議權,決定權在劉備)
還有諸葛亮同時也是一個政治符號與宣傳。
畢竟華人一直很喜歡搞個人崇拜與“造神”運動。
比如武將中是“關二爺”那文臣裡自然是“諸葛亮”了。
想想這兩位的特點,一個忠肝義膽,一個鞠躬精粹。共同特點忠心耿耿。還都是漢氏正統。
所以自西晉以後,諸葛亮的地位一直是呈上升趨勢的。況且司馬家出了幾個把諸葛亮當偶像的皇帝。
畢竟抬高對手也是變相的誇讚自己。
在之後的朝代裡,諸葛亮的地位越來越深入人心,而且由於他是文臣。在重文輕武的思想下。他又成為了很多人心中的偶像。
這也是為什麼宋朝的很多官員喜歡吹諸葛亮的原因。像韓琦,范仲淹等。為什麼,因為這些文臣不僅僅會筆桿子,還TM懂軍事。所以自然而然就會對諸葛亮心猿意馬了。
並且朱熹把諸葛亮的地位再一次碰上了天。認為諸葛亮是繼禹,湯,孔,孟的第五個聖人。
所以諸葛亮又被追封為順興侯。乃至封王。
至於到了明清。皇帝又開始發揚諸葛亮忠君愛國方面的思想。
所以,諸葛亮的能力強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但強雖強但很有限。至少在三國時期能和他扳扳手腕的人大有人在。
諸葛亮畢竟是人,他是政治家而非智多星。
-
6 # 種地的秀才
其實諸葛亮就是漢初的蕭何,曹魏的荀彧,只不過蜀漢人才缺乏,沒有漢初張良、韓信,又沒有曹魏荀攸郭嘉、曹仁張遼這類軍謀出色的軍師和獨擋一面的將才,龐統、法正早逝,關羽張飛性格上的缺點,造成諸葛亮一人肩負全部重任,同時也凸現了他的過人才華,但對蜀漢來說只能是一個無人可用的悲劇!
法正活著的時候,諸葛亮一直做的就是與東吳孫權的聯盟和內修政理。法正一死,關羽也因自己的傲慢自大,不但破壞了與東吳的聯盟,隨之對蜀漢一系列打擊接踵而來,關羽死張飛死,劉備的夷陵之戰損失了多少部將與老兵,元氣大傷。劉備留下了一個爛攤子,兩腿一蹬走了,諸葛亮不得不從頭再來,發展農耕,加強內政的同時與東吳恢復聯盟。南征四郡並四郡皆平,徹底開始了軍政一把抓。為了阻止曹魏的強大,不得不北伐擾亂敵人,最後死於北伐的路上。
用三國志中的一句話就是:蓋天命有歸,不可以智力爭也!
-
7 # z山海
諸葛亮的真實才能,就是中國歷史上再正常不過的一個正常忠良臣子而已,因而在《三國志》中,與其他魏、蜀、吳國的眾多,請注意,是眾多的良臣猛將同樣的、再正常不過的在《三國志》中有傳而已!
諸葛亮成為民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掐會算的神人偶像,除了其自身的優良品質、才能業績,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古代四大古典小說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成書,使其在死後千多年才因《三國演義》流傳而彰顯於世,名聲大噪而成神,甚而奪劉備皇陵而成武侯祠!
因為,《三國演義》文言文、白話文,大雅之堂教科書,民間以評書、京劇、地方戲曲、乃至小人書廣為傳播,幾乎是華人家喻戶曉、婦孺老幼皆知。
而諸葛亮作為文學作品、小說《三國演義》中一個正面人物典型形象、一個忠良烈士,得良主劉備賞識,忠心耿耿,從無二心,乃至劉備託孤白帝城,甚至直言阿斗不可扶,可取而代之,諸葛亮不為心動,涕泗橫流,表明忠心且踐行,扶助阿斗,正如在《出師表》中表明“鞠躬盡粹,死而後己”。
忠,在中國民間幾千年占主導地位的傳統儒家思想,被視為人臣的最高準則,是衡量良臣、奸臣的標尺;《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正是以其大忠良臣形象而獲得人們廣為讚許!
飽讀詩書,滿腹經綸,未出茅廬“三分天下”並實踐之;丞相治蜀,政治清明,國泰民安;羽扇綸巾,神機妙算,足智多謀,統兵佈陣,“借東風火燒赤壁”大敗“奸臣”曹操,“七擒孟獲”平定雲貴;《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幾乎以一個完人形象展現於世。
因而,諸葛亮競然在逝後,硬是以臣代君把劉備的皇陵演變成武侯祠,足見其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
縱觀歷史,諸葛亮實際上是分裂國家,逆國家統一大局而動,以偏安之師,“六出祁山”、“七伐中原”,必然無功而返。
實際上,諸葛亮一生,為相治蜀,政治是成功的。
而其軍事行動,也是勝少敗多,只不過《三國演義》描寫其勝仗大肆渲染,敗績則找出充分理由、輕描淡寫,為其神人大肆渲染罷了!
有歷史為證,劉備駕崩時將軍權交與李嚴、而不是諸葛亮,很能說明問題的!
管見哈,僅供參考。
-
8 # 野望史今
諸葛武侯堪稱三國時期第一人,文治武功的能力都是舉世無雙的。
注意采薇講的是能力而不是成就,一個人能夠達到什麼樣的成就不僅僅取決於個人能力,還和平臺有關。
比如王思聰作為富二代啟動資金就五個億,和白手起家的貧三代賺到五個億,兩者能力誰強誰弱,高下立分。
講到武侯的能力問題,只讀過《三國演義》的人會認為諸葛亮是最聰明之人。跳出《三國演義》又不仔細讀三國志的人,會認為武侯不過如此。而真正熟讀正史之人,才會對諸葛亮有靠譜的評價。
之所以說武侯是三國文治武功能力第一人,首先在於武侯身處的是個小平臺。諸葛亮出山之時,劉備只是末流軍閥,經歷數次失敗暫時成為劉表的客將,位於對抗曹操的最前線,可以說當時的劉備只是劉表為防備曹操留下來的炮灰。
這時的諸葛亮提出了北據曹操,東和東吳,直取巴蜀之策,這是一份極為出色的戰略策劃書,指定了劉備集團奮鬥的方向。
諸葛亮能力展現最出色的是在劉備去世,武侯掌控政權之日。在內政方面,蜀漢人民安居樂業,經濟發達,達到路不拾遺的境地。三國時期無一人在內政方面超越諸葛亮。
在軍事方面,諸葛亮以一州之地對抗曹魏,用不足十分之一的國力,對曹魏形成攻勢。歷代位於蜀地政權,無一能夠達到諸葛亮成就。
就算對陣司馬懿,諸葛亮在滷城之戰中大破之,斬首的魏軍低階軍官都有三千多具,此後司馬懿喪失了野戰中擊敗諸葛亮的信心,只剩下龜縮大法。司馬懿的軍事才能在三國中也是一流,但是對陣諸葛亮被打的沒信心,可見諸葛亮軍事能力之強。
就算是和曹操比,諸葛亮也略勝一番。武侯治軍嚴格,指揮能力突出,深得孫子兵法“風林火山”之精髓。諸葛亮善於堂堂之陣,無論勝與敗,軍容都整整齊齊,撤退也不會讓對方佔到便宜,所謂死諸葛嚇走過仲達,這是正史記載。
反觀曹操治軍,則要稀鬆很多,數次屠城彰顯軍隊之殘忍。幾度失敗,說明指揮能力有問題。曹操能統一北方,實乃對手太爛,袁紹、袁術、公孫瓚等人能力不足,曹操自己都承認天下英雄唯曹操和劉備而已。
雖然諸葛亮能力堪稱三國之絕,但是蜀漢的平臺制約了武侯能力的發揮,得其主不得其時,正是諸葛亮的寫照。武侯登上歷史舞臺時,中原、江東大勢已定,已經沒有發揮的空間了。
很多人認為諸葛亮的地位是被《三國演義》給拔高了,恰恰是相反的,由於諸葛亮在民間地位太高,《三國演義》作為通俗小說,是要靠說書先生說書來傳播的,必須要按照民間的口味來寫。
而在文人墨客和官府裡,諸葛亮地位一直很高。武侯對手司馬懿的子孫,冊封諸葛亮為武興王。李唐王朝時建立武廟,諸葛亮被評定為十哲之一。而在詩人眼裡,“諸葛大名垂宇宙”這樣的佳句數不勝數。這都是在《三國演義》成書之前的事情。
在成都祭奠劉備的昭烈廟,是歷史上唯一的君臣合祭的帝王廟,注意是合祭而不是陪祭。陪祭帝王廟的很多,和帝王合祭的就諸葛亮一個。但是成都人民依然不買賬,生生把昭烈廟改成了武侯祠。
-
9 # 一個人的歷史
諸葛亮被視作古今完人,他本身所具有的仁德正直,忠心耿耿,智謀過人,處事公平,以身作則的優秀品質,以及它對歷史所作出的巨大貢獻,使他至今仍受到人們的敬仰,而最早記錄這些的就是陳壽所著的《諸葛亮傳》。
名門之後,志向高遠諸葛亮字孔明,琅琊郡陽都縣人,他是漢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後代。他的父親諸葛圭,字君貢,東漢末年任泰山郡丞。諸葛亮很小就失去了父親,叔父諸葛玄被袁術暫任為豫章太守,帶著諸葛亮和諸葛亮的弟弟諸葛均去赴任。正好趕上漢朝廷另選朱皓來接替諸葛玄,諸葛玄素來與荊州牧劉表交情很深,便到荊州去依附於劉表。
諸葛玄去世後,諸葛亮親身在田間耕作,喜歡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樂毅那樣的人物,但當時沒有人認同他的說法,只有博陵人崔州平、潁川人徐庶與諸葛亮相交友好,認為確實是這樣。
三顧茅廬,如魚得水當時劉備駐紮在新野,徐庶去見劉備,劉備非常器重徐庶。徐庶對劉備說:“諸葛孔明這個人,才是一條臥龍,將軍是否願意見見他?”劉備說:“您帶他一起來吧。”徐庶說:“這個人只可以到他那裡去求見,不能委屈他自己來,將軍應當委屈大駕前去拜訪他。”因此劉備便去登門拜訪諸葛亮,一共去了三次,才得以相見。於是劉備讓隨從人員退下,說:“漢室衰微,奸臣竊奪皇權,主上流亡在外。我不能正確估量自己的德行和能力,想為天下伸張大義,但由於智謀短淺,因此屢受挫折,到了今天還是這樣。然而我的志向仍然沒有改變,你認為該如何辦呢?”諸葛亮回答說:“自從董卓作亂以來,群雄並起,佔有跨州連郡大片區的人,數都數不過來。其中曹操與袁紹相比,名聲低微而兵力寡弱,然而曹操最終能夠打敗袁紹,使自己由弱變強,不僅僅是因為佔了天時之利,恐怕也是因為發揮了自身謀略的長處。現在曹操已經有上百萬的人馬,挾持天子來向群雄發號施令,這種情況確實沒辦法與他一決高低了。孫權佔據江東地區,已經歷了三位君主,擁有長江天險,百姓真心擁護,賢能之士樂於為他效力,像他這樣可以作為外援,卻不能盤算去吞併他。荊州北面有漢水、沔水可以依據,南面可以直通南海,東面與吳郡、會稽二郡毗鄰,西面與巴郡、蜀郡二郡相通,這是一個適於施展武力的地方,而它的主人看起來不能守住他,這或許是上天用來幫助將軍的,將軍是不是有意呢?益州地形險要,四周有高山阻隔,物野千里,物產豐富,是天府之國,早先漢高祖就是依靠它而成就了帝業。益州牧劉璋昏庸懦弱,張魯又在北面虎視眈眈,人口眾多,物產豐富,但他卻不知道撫卹百姓,身懷智慧才能的人都想得到明主。將軍本身是皇族的後代,信義的名聲又著稱於四海,廣納天下英雄,思賢若渴,假若同時佔有荊、益二州,憑藉險阻保住領土,與西面的各少數民族和睦相處,對南面的少數民族進行安撫,對外與孫權交好結盟,對內修明政治。天下局勢一旦出現變化,就命令一位大將率領荊州的軍隊向宛縣、洛陽進軍,將軍親自率領益州的軍隊從秦川東進,百姓誰不能簞食壺漿來迎接將軍呢?如果真能出現這樣的局面,那麼您的霸業就可以成就,漢室也就可以復興了。”劉備說:“好!”於是與諸葛亮的情誼日益深厚,關羽、張飛等人為此不快,劉備對他們解釋說:“我有了諸葛孔明,就如同魚兒得水一樣,希望你們不要再說什麼了。”關羽、張飛這才不再言語。
聯吳抗曹,天下三分不久劉表去世,劉琮聽說曹操前來進攻,派遣使者去向曹操求降。劉備在樊城聞知這個訊息,率領手下將士向南撤退,諸葛亮和徐庶二人一同跟隨,被曹操追上擊潰,曹操俘虜了徐庶的母親。徐庶指著自己的心向劉備辭別說:“本來想與將軍共建王霸之業,是因為這個方寸之地可以出力,現在已失去老母親,我的方寸亂了,對你的大事不會再有幫助,請從此與您告別。”於是去投靠曹操。劉備退到夏口,諸葛亮說:“事情緊急了,我請求奉您的命令去向孫將軍求救。”當時孫權統帶大軍駐紮在柴桑,觀望曹操與劉備雙方勝敗的形式,諸葛亮勸孫權說:“天下大亂,將軍起兵佔據江東地區,劉豫州也在漢水南岸集聚人馬,與曹操一起來爭奪天下,現在曹操剷除北方群雄,大體上已經平定,於是進軍攻佔荊州,威震四海。英雄已經沒有用武之地,所以劉豫州逃避到這裡,將軍可以估量自己的力量來作出選擇,假如能夠依靠吳越地區的將士與中原抗衡,不如早早與曹操斷絕關係。假如不能與他抗衡,為什麼不放下兵器捆束盔甲向曹操俯首稱臣呢?現在將軍表面上服從曹操,而內心卻在猶豫觀望情況,情況緊急而不作決斷,災禍馬上就要降臨了。”孫權說:“如果像您說的那樣,劉豫州為什麼不去臣服曹操呢?”諸葛亮說:“田橫,不過是齊國的一個壯士,尚且堅守大義不受屈辱,何況劉豫州乃皇族後代,英才蓋世,眾多人士仰慕他,就像水歸大海一樣,倘若事情不能成功,那是天意罷了,怎麼能反向曹操低頭呢!”孫權勃然奮發,說道:“我不能手握整個吳國之地、十萬雄兵,去受制於人。我的主意已經定了,除了劉豫州沒有人能夠抵抗曹操,但是劉豫州剛剛打了敗仗,怎麼能抗拒如此強敵呢?”諸葛亮說:“劉豫州的軍隊雖然在長板打了敗仗,但現在迴歸的戰士及關羽水軍還有精兵一萬人。劉琦集聚在江夏郡戰士也不下一萬人。曹操的軍隊遠道而來疲憊不堪,聽說他追擊劉豫州時,輕裝騎兵一天一夜行軍三百餘里,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強弩之末,他的力道連魯縞都不能穿透’那樣的情形。所以兵法忌諱這樣做,說這樣做‘一定會使主帥受挫’。況且北方的人不熟悉水戰,而且荊州的百姓歸附曹操,是因為武力的威脅,不是真心服從。現在將軍如果真能命令猛將統帥數萬雄兵,與劉豫州同心協力,一定能夠打敗曹操的軍隊。曹操軍敗,必定要退回北方,這樣荊州吳地的勢力就會強盛起來,三方鼎足之勢也就形成了,成敗的關鍵,就在今日。”孫權非常高興,立即派遣周瑜、程普、魯肅等人率水軍三萬人,跟隨諸葛亮去見劉備,合力抗擊曹操。結果曹操大敗於赤壁,率軍返回鄴縣,劉備於是攻取荊州下轄江南諸郡,任命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讓他統領零陵、桂陽、長沙三郡,徵調賦稅,以充實軍用物資。
安定兩川,輔佐幼主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劉璋派遣法正到荊州迎接劉備入蜀,讓劉備進軍攻打張魯。諸葛亮與關羽留下鎮守荊州。劉備從葭萌回軍進攻劉璋,諸葛亮與張飛、趙雲等人率軍循江而上,分兵平定沿途各郡縣,與劉備會合,一同圍攻成都。成都平定,劉備任命諸葛亮為軍師將軍,署理左將軍府的事務,劉備外出時,諸葛亮強留下鎮守成都,提供給前方補充的兵力和軍糧。劉備繼皇帝位。策命諸葛亮為丞相,諸葛亮以丞相的職位錄尚書事,假結。張飛去世以後,諸葛亮又兼任司隸校尉。章武三年春天,劉備在永安病重,從成都將諸葛亮招來,把後事託付給他,對諸葛亮說:“您的才能十倍於曹丕,一定能夠安定國家,最終完成恢復漢室的大業,假若劉禪可以輔佐,您就輔佐他,假如他沒有才能,你可以取而代之。”諸葛亮流著眼淚說:“臣甘願竭盡輔佐大臣之力,報效以忠貞的節操,直至以死來報答!”劉備又修詔書告誡後主說:“你與丞相一起共事,對待他要像父親一樣。”建興元年,後主劉禪封諸葛亮為武鄉侯,又讓他設立丞相府處理朝廷政務。不久,諸葛亮又兼任益州牧,國內政事無論大小,都由諸葛亮來決定。南中地區各郡,一同起兵叛亂。諸葛亮因為剛剛遭遇劉備的喪事,所以沒有立即出兵征討,暫且派遣使者出使吳國,建立起友好親善的關係,於是與吳成為盟國。建興三年春天,諸葛亮率軍南征,當年秋天將南中地區全部平定。從南中取得許多軍用物資,國家因此而富足,於是練兵講武,準備大舉進行北伐。
北伐中原,匡扶漢室建興五年,諸葛亮率領眾軍北上,駐紮在漢中。建興六年,諸葛亮對外放出要從斜谷道進攻郿縣的風聲,派遣趙雲、鄧芝二軍為疑兵,佔據箕谷,魏國大將軍曹真統帶全軍來抵禦。諸葛亮親自率領眾軍進攻祁山,軍容齊整,賞罰嚴明而號令清楚,南安、天水、安定三郡背叛魏國響應諸葛亮,關中地區大震。魏明帝西至長安親自坐鎮,命令張郃抗擊諸葛亮,諸葛亮派遣馬謖統領眾軍為前鋒,與張郃在街亭開戰。馬謖違背諸葛亮的部署,處置不當,被張郃打得大敗。諸葛亮遷西縣人口一千餘家,回到漢中,處死馬謖以向眾人道歉。諸葛亮又上書,請求將自己的職位貶黜三級,以懲罰自己的過失。於是後主劉禪任命諸葛亮為右將軍,代理丞相職權,總統軍政大事同以前一樣。
木牛流馬,天下奇才建興九年,諸葛亮又出兵祁山,用木牛運送軍糧,因軍糧用盡率軍返回,與魏將張郃交戰,將張郃射死。建興十二年春天,諸葛亮統率全軍由斜谷道進兵,用流馬運送軍糧,佔據了武功水附近的五丈原,與魏國司馬懿在渭水南岸相持。
諸葛亮征戰多年,常常擔憂軍糧供應無法保證,使得自己的志向難以實現,因此分出一部分兵力在當地屯田,作為大軍長久駐紮的根基。屯田將士與渭水之濱的百姓混居在一處耕作,而百姓照常安居樂業,軍隊沒有侵擾百姓以謀私利的行為。魏蜀兩雙方相持百餘天。這年八月,諸葛亮病重,在軍中去世,時年五十四歲。等蜀軍撤退後,司馬懿巡視蜀軍的堡壘營寨,稱讚諸葛亮說:“天下奇才呀!”
秉公無私,克己奉公諸葛亮臨終前命令將自己埋葬在漢中定軍山,藉助山勢修建墳墓墓穴,只要容下棺材就可以,用與時令相符合的普通衣服裝殮,不要用器物陪葬。當初諸葛亮自己給後主上表說:“臣在成都家中有桑樹八百棵,薄田十五頃,子弟們的衣食,已經富足有餘。至於臣在外任職,沒有其他的徵用收取,隨身的衣食用物,全部仰仗公家供給,不另外經營家業,去追求增加財富。到臣死去的那一天,將不讓家內有多餘的布帛,官任上有富餘的錢財,從而辜負陛下。”等到去世時,諸葛亮做的和當初所說的完全一樣。
巧思妙想,傳承有為諸葛亮生性擅長巧妙的構思,改造連弩,製造木牛流馬,全都是出於他的創意。又推研演練古代兵法,作八陣圖,都能抓住其中的關鍵。諸葛亮的言論教令,書信奏章大多值得一讀,另外編為一集。景耀六年春天,後主劉禪詔令在沔陽為諸葛亮立廟。秋天,魏國鎮西將軍鍾會征討蜀國,來到漢川,到廟中祭祀諸葛亮,下令軍士不得在諸葛亮墓地左右放牧牲口、割草打柴。諸葛亮的弟弟諸葛均官至長水校尉,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繼承了父親的爵位。
-
10 # 臨時使用者歲月
諸葛亮他是智慧的化身,同時他更是中國古代士大夫心目中最完美的道德偶象,為了報達劉備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他為蜀漢政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諸葛亮,字孔明,琅邪陽都人,是諸葛豐的後人。諸葛亮幼年時父親諸葛珪就去世了,跟隨叔父諸葛玄。諸葛玄曾在袁術手下做官,後來投奔了劉表。諸葛玄死後,諸葛亮便隱居起來,耕種田地,他身高八尺,喜好吟誦《梁父吟》。他常常自比管仲,樂毅,而當時的人都不這樣認為,只有少數的有識之士才知道他真的有這樣的才能。劉備屯兵新野的時候,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劉備於是到隆中見諸葛亮,一共去了三次才見到。這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三顧茅廬。諸葛亮最終加入了劉備的軍事集團,在回答劉備的詢問時,他總結歷史,預測形勢,向劉備提出了一個轉弱為強的戰略,也就是《隆中對》。
當時,曹操率軍南征,劉表就不得不倚重劉備防守新野,但劉備的軍隊只有幾千人,根本擋不住曹軍的進攻。劉備為這事很發愁。諸葛亮出山後,解決了這個難題。諸葛亮對劉備說:“其實荊州地區的人口並不少,就是有好多人沒有登記戶籍,如果只按戶籍徵兵,在籍的人不多。”他建議清查沒有登記戶籍的遊戶,讓所有的遊戶都來登記,根據登記來徵兵,就可以解決兵源的不足。經過了登記徵兵,劉備的軍隊一下子增加到了幾萬人。
劉表的長子劉琦也十分看重諸葛亮,劉表不喜歡劉琦,這讓劉琦很惶恐,他多次向諸葛亮求救,都被諸葛亮拒絕了。劉琦就想了個辦法,他請諸葛亮到家中後園遊玩,登上一座高樓,宴飲的時候,讓人撤去了梯子,然後對諸葛亮說:“現在你我上不至天,下不至地,您說出的話只有我一個人能聽到,現在能教我了嗎?”諸葛亮回答道:“公子不見晉國公子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生嗎?”一下點醒了劉琦,找了個機會離開了荊州治所,避開了災難。
後來,曹操佔據荊州後,發兵攻襲劉備,劉備逃到夏口。諸葛亮就對劉備說:“如今形勢緊迫,我願意親自去江東,向孫權求救。”於是諸葛亮就去了江東,針對孫權觀望不決的態度分析形勢,智激孫權。諸葛亮說:“現在曹操已經統一了北方,又攻破了荊州,提兵朝江東而來。孫將軍考慮一下自己的力量,如果能夠對抗曹操,就應該馬上和他斷絕關係;如果不能對敵,應趁早投降。現在孫將軍外託服從之名,內心卻猶豫不決,緊急關頭卻做不出決斷,恐大禍就要臨頭。”孫權聽後很不高興,臉色大變,譏諷說:“照你來說,劉備為什麼不投降呢?諸葛亮趁機接著話茬說:“劉將軍是大漢王室的後代,英才蓋世,天下人仰慕他就好像江河歸大海一樣。如果事業不成,只是天意,劉將軍怎麼能夠跪拜在曹操腳下呢?諸葛亮這一席話既是刺激孫權,同時又是警告他不能屈抑劉備。要聯合必須是平等的聯合,共同對抗曹操,就要承認劉備是荊州的主人。諸葛亮最後分析敵,我,友三方的實力,指出……成敗的機會,就在於今日。孫權對他的這番精闢分析深表贊同,大悅,於是便撥精兵3萬,任命周瑜,程普為左右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率領軍隊和劉備會師,共同抗擊曹操。”
建安十六年,劉備應劉璋的邀請,帶兵進駐益州,留下諸葛亮和關羽鎮守荊州。劉備在葭萌關和劉璋開戰時,諸葛亮和大將張飛,趙雲等人率兵渡江,佔領了很多郡縣,然後和劉備會師,共圍成都,逼迫劉璋投降。平定成都後,諸葛亮被封為軍師將軍,劉備外出征戰時,總是留下諸葛亮鎮守成都,而諸葛亮總是能為劉備提供充足的糧食和軍備。
章武三年,劉備在永安病危,臨終前託孤給了諸葛亮和李嚴。劉備死後,劉禪繼位,封他為武鄉侯。蜀國政事無論是大事還是小事,都由諸葛亮一人裁決。諸葛亮治理蜀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東吳重新結盟,解除了後顧之憂。之後,諸葛亮率兵南征,平定了西南的叛亂;七擒七縱孟獲,使其真心降服,平叛了南中的叛亂。平定了南中以後,又經過了幾年的休整,蜀國很富饒,諸葛亮就將治國重點放在了軍事上,為北伐中原做準備。建興五年,諸葛亮駐軍漢中,揮軍北上,臨行前上表後主,也就是名篇《出師表》……諸葛亮的一生中最突出的品質就是他的這種獻身精神以及忠貞的氣節。
-
11 # 姜小花
我覺得諸葛丞相最神的應該就是讓我們忘了蜀漢的弱小,讓我們忘了三足鼎立的那個“鼎”如果按實力算根本就立不住,讓我們覺得蜀漢還是有光復漢室的機會,讓我們覺得蜀漢輸了一定是有國力弱之外的其他問題。
他在後期幾乎是以一己之力撐起了這個“鼎”的一足,讓弱國壓著強國打而不顯得違和,這足以說明現實中的丞相比小說中的還要神。
-
12 # 聖鵬
歷史上真正的諸葛亮沒有三國演義中那麼神,但是絕對是一個很厲害的謀士。
三國曆史上,諸葛亮是跟著劉備建立了當時的蜀國,絕對是劉備集團的頭號謀士,對天下大勢的把握分析基本無誤,最後成為蜀國的丞相,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令人感佩不已,這就是為什麼三國演義把他當做絕對的主角,因為他幾乎代表儒家思想讀書人追求的偶像級人物,齊家治國平天下,忠誠不二的道德模範。
在他死後過了很多年後,有個軍閥打過來了,找到當時隨侍諸葛亮身邊的一個老者,老者已經接近百歲了,軍閥覺得自己的能力不比諸葛亮差,所以讓他比較自己和諸葛亮,老者說我看將軍非常厲害,但武侯在世時我隨侍多年,他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只是有一點,所有事情只要經過他的手處理沒有不妥帖的。這就是真正的諸葛亮,沒有多智近妖的神機妙算,沒有赤壁之戰的功績,沒有借東風的妖術,沒有空城計,也沒有什麼出戰時給將領的妙計錦囊,但是他的內政處理能力遠勝過他的軍事才能,最後被逼無奈的北伐,他的出師表到如今還被無數政界領導傳頌,也用他的一生做到了自己的承諾,記得好像前幾年我們國家的總理就引用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句千古名言,以諸葛武侯的功績做為自己的效仿物件。
回覆列表
可能是因為《三國演義》,對諸葛亮的評價一直都是跑偏的狀態。諸葛亮不是被高估了,而是被低估了。
一般人對諸葛亮的瞭解,估計會經歷這麼幾個階段:大仙啊!牛!——仔細想想,也不過如此——看了很多資料才知道,還是丞相牛!——唉,丞相真的被大大低估了。
因為《三國演義》,諸葛亮的身份側重點成了謀士,並且是有點神神乎乎的謀士。於是,很多人對丞相的評價就開始跑偏了,光去看他打仗咋樣了。以至於有人覺得諸葛亮閒著沒事就北伐,還沒打贏,水平也就那吧……
所以,必須先弄明白諸葛亮的身份,人家是丞相,關鍵作用不是帶兵打仗和耍個小計謀啥的。
劉備為什麼看上了諸葛亮?因為諸葛亮的戰略眼光。我們以後人的眼光看三分天下的戰略,覺得很簡單。但是當時的劉備,處在亂世當中,周圍又都是強敵高手,根本不知道怎麼打下去。諸葛亮第一見面,就指出了一條明路,這是大戰略目光,比扔個錦囊出去要重要百倍。
說諸葛亮北伐耗費國力,勞民傷財的,想法太片面了。
當時曹魏穩定佔據北方,實力強大,而且國庫充盈。說白了,地多、人多、錢多!諸葛亮的北伐,對曹魏造成了多大的影響呢?
“每諸葛亮入寇關中,邊兵不能制敵,中軍奔赴……”“歲有數千萬斛,以充兵戎之用”“每大兵徵舉,運兵過半,功費巨億。”以至於最後“……役費難供。”
北伐沒有意義嗎?把家底子這麼厚的曹魏打到什麼情況了,大量的錢糧都投入進來,最後都打窮了。
曹魏當時的國力可是蜀漢的十倍之多啊!而且,在打仗的這幾年間,巴蜀被治理的井井有條,不僅沒有耗費太多國力,還能做到人口增長、物資充裕、局勢穩定,這可不是一般人有能力做到的。
有些人覺得諸葛亮北伐是為了個人的夢想,對蜀國有害無益。這就是缺乏戰略目光的、片面的想法。
當時的情況,想要安穩過日子,只能透過不斷的戰爭消耗對方,讓敵人疲於應付,無法積累資本消滅自己。
玩過魔獸、星際之類的遊戲,都會總結出一個淺顯的道理,最好的防守是進攻,哪怕只是騷擾一下。
如果地圖上有6個礦,對方佔了5個,你該怎麼打?躲在家裡爆一波兵推過去?這樣必死無疑。
再看看對手,當時司馬懿多厲害,兵多將廣,國力充盈,一路高歌猛進的樣子。但是面對諸葛亮,沒招,只能防守。按照上面所說的,還是耗費巨資防守。
評價一個人要客觀,不能跑偏。諸葛亮的大戰略,造就了劉備集團的蜀漢。透過不斷的北伐用兵,牽制和耗費曹魏的實力,以保證自己的安全。同時又能穩定國內,發展民生。
後人光憑腦子想也許覺得很容易,但是真放到那個時候,沒有幾個人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