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多樂士的快樂

    從1949年到2019年,新中國將迎來它的第70個年頭。中國在這70年從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發展成了今天的第二經濟強國,是我們每個華人的自豪,每每談到我們的祖國時,幾乎所有人都會說“我愛我們的祖國.我為祖國驕傲”等語句!

    回顧70年前,我覺得新中國的成立給我們帶來了生活上巨大的改變。在過去貧窮的日子裡,你想買什麼東西光有錢是不行的 ,還必須有相應的票證,物質的貧乏只能讓人民吃飽、穿暖。70年過去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在迅速的提高,生活物質豐富多彩,中國產的、進口的應有盡有。這是我們想都不敢想的發展,但是中國你做到了!現在網際網路和通訊快速的發展給我們又帶來了更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網上購物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流。

    近幾年中國的發展更加迅猛,給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中國的高鐵和地鐵,目前中國的高鐵以先進的技術被世界認可,運營總里程高達3萬多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地鐵交通也走向成熟和繁榮,每天運載成千上萬的居民快捷、方便、安全的出行。減少了路面運輸交通的壓力,極大改善了中國的城市交通現狀。

    在這70年裡變化太好太多了,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全華人民一齊努力,會再創造一個70年,讓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讓世界刮目相看。祖國我們為你驕傲!

  • 2 # 封護勝463

    這個問題好!建國七十年我們的國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是有目共睹的。

    第一個最大的問題是解決了十幾億人的吃飯問題。在舊社會,一場災荒就會使上萬人沿街乞討,流離失所,有些時候竟然是人吃人了。可是建國以後在這七十年間,不論是發生什麼自然災害,人們都會照樣吃飽吃好。

    再就是國力強大了,過去都是日本人常到世界旅遊,現在全是華人在遊覽世界。而且還不管走到了哪裡,都會讓人高看一眼,因為他們知道是送錢來了,不能得罪。

    環境在改變著。剛建國時我們是一窮二白,住在狹窄的街道里,滿地的小平房。冬天沒有暖氣要生爐火取暖,夏天沒有空調,全靠大蒲扇納涼。七十年了,現在高樓林立,冬夏都不怕了,有恆溫的空調。山更清了,水更秀了,自然迴歸了!

    再就是有了領先世界的科技,走在了世界的前沿,像量子技術,五G的通訊,等等太多的技術走出了國門,領導著世界的發展。

    正像毛主席他老人家講的"天翻地覆慨而慷!"七十年的變化真是太大了,華人真正的站起來了!正閃爍在世界的東方。

  • 3 # 雲霏兒66

    建國七十年來變化最大的就是道路的變化,記得我六七歲的時候也就是七十年代初吧,離村裡三里路的煤礦上修了一條馬路,我們奔走相告看馬路啦,感覺那馬路(也就是雙車道吧)寬及了,平坦坦的瀝青路面,簡直就是我們心目中的天方夜譚,整個村子都轟動了,都陸續來看馬路,都說這馬路肯定不怕下雨,下雨不會像鄉間小路那麼泥濘。過了十幾年吧,這條馬路改成了四車道,此時村裡已改革開放了,拖拉機三碼車小轎車已陸陸續續開進農家,這四車道馬路有時候又擁堵了。到九十年代吧,高速公路又修到了我們村附近,下高速十分鐘就到村子了,道路的變遷帶動了經濟的發展,如今我們村已建成農村溼地公園,有了喊泉,只要你有青藏高原的嗓音,噴泉就有青藏高原的高度,成了週末度假遊的好地方。

  • 4 # 張伯泣

    建國70年,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變化有哪些?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首先祝賀親愛的祖國,馬上要度過第七十個生日了,接著我便談一談祖國這七十年的變化,當然我出生於1973年,我還是談一談自己的記憶吧。記得在小的時候,還是農村合作社,那會我的母親是一位非常勤勞的農民,而父親則是一隊的隊長,每天他們早出晚歸,供養著家裡面四個孩子。在四個孩子裡面,我是最小的,但是幾個哥哥姐姐,都沒有唸完書,上學時間最長的大哥,也是初中畢業。

    所以在小的時候,我就發誓,一定要讓自己跳出農門,後來在初中升高中考試中,我是鄉里面的第三名,被縣城師範錄取,因此沒有上高中,當然上高中家裡面沒錢,而上師範國家不僅免費,還給發生活費。不得不說,國家在90年代,對於我們這些出身農村的人,確實有著很大的照顧,接著在縣城師範度過了我求學的三個春秋。而那個時候,正是九十年代初,祖國那會正在改革開放,但是因為地處西北,我所在的縣城還是很窮的,尤其交通不便,每次回家50公里的路,得走著回去。

    後來我成為了一名光榮的教育工作者,到現在已經二十五個春秋了,在這二十五個春秋裡面,我所在的縣城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原來連車都沒有的小地方,現在不僅通高鐵,而且在市裡還有飛機場,所以我認為祖國在這七十年裡面,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便是基礎建設的發展。因為中國如今的高速公路、鐵路,幾乎遍佈全國,正所謂要致富先修路,沒有交通,一個地區是無論如何也發展不起來的,而中國現在交通的快速發展,正見證了祖國的騰飛。

    當然我本人也由當初一月幾百塊錢的收入,到現在一月近六千的工資,這還是除過養老保險和住房公積金後的工資。而現在,我依然在自己熱愛的教育崗位上工資,在這裡,我要向祖國母親宣誓,我會盡忠職守,兢兢業業,為人民服務,做好教書育人的本分。

    當然從大的角度來說,祖國母親現在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軍事在世界上都佔據著重要的位置,任何國家都不敢小覷中國,這相比於晚清直到民國時期,不知道強大了多少倍,尤其我中華民族近代所受的屈辱,彷彿在經過幾十年的臥薪嚐膽之後,終於站了起來。相信我們祖國會在黨的指揮下,會取得更大的成就,偉大的中國,我永遠熱愛您,我為自己是一個黃面板的華人而自豪。

  • 5 # 知足常樂273298521

    我是六十年代的人,苦日子讓我一輩子難忘。

    三歲的時候,沒有一條小褲衩,夏天滿街跑,家裡窮,哪有錢買?

    媽媽買了兩條小手巾,給我縫了一條小褲衩,高興的要命,如果現在誰家孩子露著腚,大家一定會給他點錢或物,幫助他們度過難關,可那個時候每家都窮,都一樣,兩口子穿一條褲子的故事不新鮮,大家好說了,那這條褲子穿走了,另一個穿什麼?哈哈哈,告訴你吧,在家裡被子裡包的。

    曾經有一個笑話,是比喻老婆會打算,讓男人揹著孩子推磨,腳下踩花生,那個時候孩子多,沒人看,活又多,還得推磨磨面,還得做飯,洗衣服,白天上山幹活,晚上縫縫補補,有的放在家裡不放心,把繩子給孩子系在腰上,等天晌回來一看,孩子的腳讓席子摸出血了,屎弄得滿身,孩子哭的嗓子都啞了,那個時候是生產隊,你不幹活,就沒錢沒糧,多少口子等著吃飯。

    改革開放以後,人民過上了好日子,地分到戶了,公糧不用交了,家家有糧,再也不愁沒糧食了,以前借油借面的日子,一去不復返。

    又實行了計劃生育政策,讓農民少生優生,生活條件在日益提高,各種家電每家都在使用,高畫質電視,手機電腦一應俱全,高樓大廈在一瞬間平地而起,變化太大了。

    七十年的變化,讓中國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我為華人驕傲,更為華人自豪,中國有強大的十四億人民,誰敢來犯?堅決和他鬥到底!

  • 6 # 時光尚書

    當然是村裡的路和自來水了

    09年上的大學,在那之前,村裡幾乎沒有像樣的路,大家吃水要拉著板車去6里路之外灌井水。老家位於渭河北部的旱原上,秋天是一年下雨最多的。上高中之前,每次到了開學季就特別煩,路不能走,鞋子幾乎沒怎麼幹過。

    13到14年一年多時間沒回去過,有一次家裡大小結婚,回去特別震驚,水泥路把整個村子繞了一圈,家家戶戶一出門就是光滑平整的新路,門口還規劃了小花園,有的人種的蔬菜,有的人種的花。村口修了一個“黨員之家”,小廣場的位置是以前的豬樣市場,現在是一箇中心花壇,兩排公共健身器材,還有乒乓球檯和籃球場地。

    再說說自來水,這可真是一件頭疼的事。為了吃水,家家戶戶都要拉著板車去很遠的地方打井水。遇上天氣不好的時候,路不好走,有時候去了承包水井的人還不在,白跑一趟。現在每家每戶都有自來水,村裡條件好的都裝上了熱水器,再也不用一年只洗一次澡了。

    當然,還有很多變化,尤其是學校建設,我們上小學中學的時候,鎮上的校舍雨天漏雨,冬天漏風,操場是土操場,下雨天的體育課基本變成語文數學課。我記得我們中學操場還有一片蘋果樹地,每年開學,大家大掃除的時候還要去地裡拔草。最難受的是住宿,學校那種通鋪,就是一整個教室床板挨著床板,一到冬天因為太冷很多人就在牆角下方便,日積月累,那個味道你沒法想象。

    說實話其實現在每天都在感受著祖國的變化。資訊化背景下,我們因為科技的便利,幾乎足不出戶就能看到從新疆到南海,從黑龍江到雲南的各種美麗的風景,美麗的人民,美麗的故事。巴掌見方的手機螢幕裡,你不僅能深刻感受到祖國的欣欣向榮、日新月異,也能看到前進和生機背後的那群可愛的人,是他們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才有高大的樓房,寬闊的馬路,和井井有條的秩序。

  • 7 # 文化一家人

    時間如流水,眨眼七十年過去了。若問有哪些深刻印象的變化,真是太多太多一言難盡!

    揀主要的說吧:

    1.溫飽問題解決了。

    民以食為天。這個問題不解決,整天捏著癟肚子幹事業,短期或可以挺一陣,長期下去肯定不行。

    這是第一個也是最大的變化。

    2.發展問題解決了。

    改革開放四十年,國家發生了天翻地覆變化。發展速度變快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這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事實。

    發展才是硬道理——至理名言!

    3.科學技術飛速發展

    衛星,載人飛船,北斗導航,天眼等空天探索突飛猛進。

    電視,電腦,手機,通訊,網際網路等先進技術走進千家萬戶。這方面說飛速發展並不誇張。

    4.交通,運輸日新月異

    最明顯的是,地圖印刷已跟不上道路更新的速度。每隔三兩年,高鐵,高速公路,航空等領域就變現一批,短短几年,地圖就得重新印刷。這在過去是不可想象。

    5.返樸歸真,講求質量

    從吃肥肉改為吃瘦肉。從吃大魚大肉改為吃水果蔬菜。從吃生猛海鮮改為吃原生野菜。從粗布灰衣改為衣著光鮮。從天黑就上床改為跳廣場舞。類似變化,舉不勝舉!

    6.最大的變化是觀念變化

    不是越窮越光榮了。

    不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打死也不能離婚了。

    不是一畝地兩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了。

    不是隻知道攢錢不敢消費了。

    不是一聽有人喊狼來了,也不看看是真來假來,就提著棒子出去打狼了!

  • 8 # 宇宙最好老師

    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學校的變化。

    我是一個從出生就沒有離開過學校的人,小時候家就住在學校旁邊,從記事起,最快樂的時光就是跑到校園裡,趁著大孩子們上課的時候,玩一玩單雙槓,蹺蹺板,木馬,在操場上跑幾圈。當然,我並不孤單,總有兩個死黨和我一起,但我們從不大聲喧譁,因為校長總是端著一個紅色的鐵茶缸,站在平房前,也不知道是沉思,還是在看著我們,防止我們搗亂。

    這個學校的外貌一直到我小學畢業都沒變過,那一年是2003年,我走出了小學校園,進入初中,兩個死黨已經輟學,第一次來到初中,第一次見到四層樓房,居然還有一個籃球場,是水泥地,籃板是藍色木板,水泥地上紅色的標誌線特別顯眼。

    一晃三年過去了,我又走進了高中,不愧是高中,樓就是高,全校三千多學生,樓七層。不過操場略顯寒酸,是沙石的,籃球籃板變成了鋼化玻璃的。在這裡,每個班級都有一個大頭電視,課餘時間可以看,記得那一年我們還看了中美男籃對抗,對,就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把我們激動壞了。

    過了一年,參加高考,進入一所師範大學,再次被震撼到了,校園比我們村都大了不少,各種設施一應俱全,室外操場是塑膠跑道,有室內籃球館,老師上課都用電腦。

    去年,回到農村老家,村裡的學校已經黃了,併入到鎮裡中心小學,去初中看望老師,還幫助老師收拾收拾電腦,他們已經使用電子白板兩年多了,樓房又加了兩層,操場都變成塑膠跑道,綠化的很漂亮,當初的校園完全變了模樣。

  • 9 # 萬能的泰勒

    1999年7月一天傍晚,正是農村收割完小麥,開始插秧的時候。

    那年我六歲,和母親在地裡拔完秧苗裝袋。裝了三個麻袋,每個麻袋大約有150斤。這批秧苗當天晚上必須運回家中,我和母親搭手把麻袋抗到小推車上。那個小推車只有一個輪子,如果想要推著走,必須負擔起整個貨物加上小推車的重量。當時下著小雨,裝車的時候我摔了兩跤,小腿肚被枯樹枝劃開了兩釐米的口子。當我母親把小推車把手抬起來的時候,我驚呆了,為什麼一個女人能具有這麼大的能量,麻繩把我母親的背壓的佝僂起來,兩隻腳被埋在泥濘當中。步履蹣跚的推往一公里之外的家。

    2009年七月,又來到了農村一年一度的農忙季節。

    我父親開著農用車,哼著小調,我坐在後邊的車斗裡,穿梭在鄉間小路上。路邊田地裡收割機的齒輪卷著一片片小麥,吐出一堆堆秸稈。不一會兒,就來到了我家的田地,母親早已把拔好的秧苗整齊的放在田埂上。裝完車後,送到了另一處田地。隨著插秧機在水田裡一圈一圈的轉動。以前一週的農活,現在一天就忙完了。

    2019年七月,現在農村的農忙季節似乎不在那麼熱鬧,各家各戶早已把土地承包出去了。我們家承包了10畝葡萄園,母親在園中修理各種枝杈,父親拿著剪刀剪下一串串葡萄。不遠處停著批發商開過來的幾輛車,有面包車,有貨車,等著這茬葡萄。父親汗流浹背,但臉上充滿笑容,和幾個批發商講著價錢。現在一季葡萄的收入,趕上了過去兩年莊家的收入了!

  • 10 # 仁者遊記

    建國70年來,祖國各地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這些年來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看到村裡的三大變。

    首先是道路。大石山區行路難,過去的進村路是條羊腸小道,村民進出靠兩腳走路,運送物料靠肩挑馬馱。要致富先修路,在黨委政府的關懷下,村民自力更生,開劈出一條能通農用車的進村道路。而隨著農村各種車輛的增多,沙石的道路晴天一路灰,雨天一路泥,村民進出苦不堪言。到近年來,新農村建設又讓這條道路得到了改變,鋪上混凝土硬化,道路變得更寬闊,也更平坦了。

    再就是房子。過去村裡蓋的都是泥瓦房,經受不了長期的風吹雨刷,經常修補,有的甚至擠在危房裡,沒有安全感。隨著改革開放,農村人越來越多外出進城打工,收入增加,生活也越來越好,過去幾十年的泥瓦老房逐漸消失,取而代之是一座座嶄新的樓房。

    最後是飲水。過去農村飲水靠天,就是喝池塘裡的死水,遇到天旱池塘缺水,只能到別的地方找水。正所謂滴水貴如油,我記憶最深的一年發生嚴重旱災,縣裡派出消防隊,用消防車拉水進村,才解決村民飲水問題。現在好了,政府扶持讓村民喝上了潔淨的自來水,不再為飲水鬧心,生活過得更加舒心安逸。

  • 11 # 川妹橘子在北京

    我是一個80後,祖國給我的深刻的印象太多了。

    我是一個四川農村的女孩子。這幾十年我們家鄉的變化真的是太大太大了。所以我對祖國永遠有一種敬畏之心。

    從小時候種地要交糧食,到現在國家給種地的補貼。

    小時候讀書都是翻過一座一座的山咯。修房子的磚和瓦只能用馬來馱著走。到現在公路修到家家戶戶門口,孩子上學可以用車接送。修建房屋磚瓦直接拉到門口。

    小時候飯都吃不飽,很多時候要靠親戚接濟或者是上山挖野菜。現在愁的是天天大魚大肉,吃膩了,不知道吃什麼好。

    幾歲的時候住著一下雨就會漏水的房子。到現在家家戶戶幾乎都是高樓大廈了。

    總之我們的祖國真的非常好 值得我們大家驕傲

  • 12 # 天要微涼274

    我也不會說什麼大道理,反正也都是身邊的一些點點滴滴,從前老家門口都是土路,近幾年也都在發生變化,土路變成水泥路,去往田間地頭也不在是泥濘不堪了,我們家不著調的小土房也因為被國家政府幫助,變了個樣,翻新成了平房,家門口的公路在最近幾年也安裝了路燈,不再是漆黑一片了,光明之路,安裝了攝像頭,方便了出行,自來水也安裝到家了,這也不再是城裡人的特權了,非常開心的事,老家大隊部還給我的父母弄了體檢名額,真的是非常不錯,在這些生活點滴中,我感受到了這幾十年來的我的家鄉的小變化!

  • 13 # 餘生活的更精彩

    我是出生在西北的一所五線城市,只記得小時候在鎮上上學,學校裡沒有暖氣,冬天就是小火爐,到了冬天,為了生火,我們全班同學會輪流從家裡拿木柴,羊毛氈等,還記得那時候學校每天定時供電。有時候晚上作業沒寫完,早上到教室裡補作業,就點的蠟燭,教室也是平房,到了夏天還會掉瓦片,漏雨,可以說求學之路艱辛,但是那時候很歡樂,這些外在條件並不能影響我們每天的心情。

    那時候家裡都沒有手機,只有座機,到了初中,我在市裡上學,爸爸才買了手機方便聯絡他。初中,高中我都是在市裡上的,也是從那時起,我向往北京,天津這樣的大城市,所以在高考失利後我並沒有選擇復讀或者在本地上大學,而是選擇走出來,去大城市發展,現在我很慶幸當初自己的選擇。

    大學真正的意義不是你學一門專業出來找份工作養家餬口,而是讓你發現生命的意義,讓你見多識廣,讓你知道這個社會發展機遇很多,只要付出,在哪裡都會有回報。

  • 14 # 小薛旅行記

    70週年!祝福祖國!

    我是一名80後,記得上小學五年級大時候,那是1998年,也是快國慶節的前夕,班主任張老師,也是我們的語文老師,給我們佈置了作業,讓寫一篇作文《我的家鄉》。也是從那個時候聽老師講到了,新中國成立後一直到11屆三中全會.人民的幸福生活是多麼的來之不易,農村家鄉的變化是日新月異。我們這麼美好的幸福生活,比過去強了不知多少倍,我們還有什麼條件不去努力,一代一代領導人帶領大家走進更加幸福的新生活!

    在祖國70週年華誕之計!祝願住過繁榮昌盛,華人民幸福安康!

  • 15 # 笑笑說說

    我是六十年代出生的人,童年時代生活在農村,後到縣城讀書,國家開始搞改革開放那一年,我正好10歲,見證了改革開放40餘年來國家和人民的日漸富強。對改革開放之前的生活有這樣一些深刻的記憶:

    1、我經歷了人民公社和生產隊,見到了集體勞動場面。那個時候的公社,就是現在的鄉鎮。公社下面按自然村寨分若干生產隊,生產隊下面又分幾個生產小組,村民都叫社員。除了每家分得一塊菜園地種菜吃外,所有土地都由生產隊統一管理,統一安排生產經營,大家共同勞動,共同享受勞動成果。早上隊長一吹哨子,大人們就荷鋤上山或下田,排成一個橫排開始幹活。或耕地,或播種,或插秧或收割,如蠶食槡葉般往前推進,幹完了一塊田地又換另外一塊田地幹。只要一有人直起腰桿拄著鋤頭把休息,其他人也馬上直起腰桿跟著休息,工作幹多幹少沒人著急,天黑大家就收工回家,如此週而復始。每天隊長根據各家所出勞動人數記錄工分,收割的時候按工分統計分配各家勞動收成,工分高的人家多得,工分少的人家少得。給我的感覺是廣種薄收,每家分得的糧食幾乎不夠吃,農村時常有出遠門去討飯的人家,還有的人家因娃娃多了養不起,流著眼淚將最小的孩子送人,一般都送得遠遠的,送了就不知去向,從此不再相見。

    2、改革開放以前,物質生活很饋乏,那個時代不像現在各種商品琳瑯滿目應有盡有。城鄉差別較大,農村普遍落後,在農村很多農民家中沒有電燈,照明用煤油燈盞。家中沒有肥皂洗衣粉,就用一種白泥巴或皂角來代替。吃的東西很簡單,多為粗茶淡飯。穿的服裝很單一,款式幾乎一個樣,布料顏色也變化不多。衣服穿爛了,縫縫補補接著穿,很多人家一件衣服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幾姊妹都得穿過。那個時侯農村穿補疤衣服或褲子的人隨處可見,大人衣服上的補丁多補在兩邊肩膀處,因為幹活挑擔子衣服肩膀處容易磨損破裂。孩子的補丁多補在膝蓋及屁股處,因為愛跪地上玩及梭滑石板,這兩處地方容易破損先爛。那個時候每家的經濟情況都相差不大,你家沒有電視機我家也沒有電視機,沒有哪家羨慕哪家,也沒有哪家嫉妒哪家,哪家和哪家都差不多。

    3、改革開放以前,文化生活很單調。城裡有文化的大人們的日常精神生活主要是讀書看報聽廣播,有時也到電影院買票看電影。農村文盲多,沒文化的大人們勞動之餘多聚在一起神侃一些天上有地上無的鬼怪傳說。娃娃最喜歡看的是少年畫報和小畫書。農村的文化大餐是看公共露天電影,大人娃娃都喜歡看。城裡條件好,有電影院,農村則放露天電影。聽到哪個地方放露天電影,四面八方的人都爭先恐後跑去看。看的電影多為革命題材的戰爭片,如《南征北戰》《鐵道游擊隊》《閃閃的紅星》《瓦爾特保衛沙拉熱窩》《橋》等。散場後已是深更半夜,大家打起電筒,更多的人點起火把照亮回家,火把如數十條上百條長長的游龍散向四方,足見人數之多。在農村,很多人為了跑去看一場電影,路上往返將近兩個小時,而且是步行。現在每家都有一個電視機,坐在家中就可以看各種節目,在那個年代看來是不可想像不可思議的。

    4、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國家開始實施改革開放,各種變化開始出現。農村開始實行士地聯產承包責任制,將土地按每家人數進行承包分配,由各家自行生產,每年除了應繳的公餘糧外,剩下的全歸各家。農民的積極性一下陡增,生產激情空前高漲。生產隊時候十天半月難去田地一次,分到田地後每天都下田間地頭,起早貪黑,精耕細作。結果第一年就發生了神奇的變化,家家戶戶的樓上糧食堆得滿滿的。生產隊時候集體勞動不夠吃,土地承包經營後吃不完,農民開始出售多餘的糧食。國家經濟體制開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頭腦靈活的人開始做生意賺錢,很多人家開始富裕起來,貧富差距開始拉開。農村人紛紛外出打工,靠打工收入起房造屋,買電視機買車,家庭面貌開始發生重大改變。絕大部份農村拉通了電,修通了路。市場上各種商品日益增多,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日益豐富,煤油燈盞和補疤衣褲從此退出歷史舞臺。

    我看到了改革開放帶來的一步步變化,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人民的富裕,就沒有國家的富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芋頭杆炒鴨怎麼做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