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靜等花開1206

    我們經常在班上見到這樣的情景,學習成績特別好的孩子,下課玩的最歡,那些天天下課還在努力奮鬥的孩子,學習成績卻很一般,為啥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

    首先,學習做事和人的智商或者說天賦有關係,先天的遺傳基因確實挺重要,要不咱們經常聽說先天的遺傳和後天的努力。

    其次,下課最會玩的人,應該說是最會學的,他們向課堂要質量,認真聽講,及時總結,方法得當。那些看著很努力的孩子,也可能是一種假努力,看著他們在那一直聽課,可能學的東西都沒用心,老師上邊講,他在下面想,不知道想啥呢。也可能學習方法不對,沒抓住重點。總之就是方法不對。

    其實天賦再好的人,也是需要努力的,只是咱們覺得他沒一般人努力而已,就算神童,不努力最終還是淹沒在人家了。

  • 2 # 李蘭頌

    就小孩講,認幾個字,算幾道題,超常發揮,透過考試,屢見不鮮。這是因為的確有記憶力好、理解力強的聰明孩子。別的孩子使十分勁兒,這孩子少使點勁兒,效果確實與眾不同,但這並不意味一一從不刻苦屬於一一從不努力,還能達到成績頂尖?!

    頂尖如何理解,在班級範圍內,在年級範圍內,考試總是第一?!這樣的頂尖不足為奇。努力了,是前提。刻不刻苦努力,只是努力程度問題,不是努力不努力問題。這話的意思是說,不努力,想頂尖,在公平、公正、公開的考試評判體系中不存在。

    可以告訴每一個孩子,有志者事竟成,勤能補拙,熟能生巧,但成績頂尖者,有可能是兩個人賽跑的第一,而這個第一也有龜兔賽跑告誡,從來不會憑空到手。要清醒,還有那些使暗勁兒、暗使勁兒的孩子,這樣的努力的孩子,經常給人驚喜,喜歡出奇不意。

    可以安慰每一位家長,你的孩子最聰明瞭,只是需要找準適合自己孩子的那門功課一一課內課外的隨便哪門,成績就容易在班級年級全校全區以至於更大更大的考場,卓然而立,達到頂尖。不頂尖呢?也是好的一一因為,功夫不負苦心人,百鍊成鋼,百年樹人。

    拿學習外國語來說,剛出生在國外的中國籍孩子在外語環境中長大,母語倒需要惡補才能透過漢語水平考試一一HSK;但是,在這考試中獲得滿分成績者,也未必就是漢語言學家。這說明,不努力就可以用外國語與人交流,努力了還只是個香蕉人一一ABC(American-Born Chinese)。學貫中西,何豈難哉!

    還是開頭那句話,無師自通,不問自明,從不刻苦努力,卻能成績頂尖?這樣的人,似有卻無。

  • 3 # 小公主變形計

    為什麼有的孩子不用刻苦努力卻能成績拔尖?這個問題問得好!估計問這問題的,一定是和我一樣,在上學時不屬於這類孩子;在當家長後,很羨慕這些“別人家的孩子”吧~

    這些孩子中有兩類:

    1.天資過人,真的不是一般人能比。

    比如,空間想象力極強,或者,過目成誦。你怎麼辦?再補課也學不過更考不過人家啊……

    2.學習習慣好,上課效率極高,幾乎能百分百吸收。

    跟第一類人比,他們可能天資一般,但人家打小就養成了特別好的學習習慣,比如,聽講特別專注,跟老師的思路完全同步。所以,這類孩子課下幾乎不用怎麼複習,稍微學一學,考試就頭幾名。

    我家現在也有在上學的娃,看情形,她的智力水平一般,我一直在幫她養成好的習慣。不求頭籌,但要保持偏上的水準就好。要不,老跟別人比,累啊,孩子累,家長更累……

  • 4 # 佐佑de媽咪

    天才都需要刻苦努力才能發光發亮,何況我們普通人,雖然有些人會說我就是看到有些孩子從不刻苦努力,成績卻很棒。那我只能說,你看到的只是表面。

    首先,我承認有天才,比如說“仲永”,他從小就天賦過人,但是卻沒有堅持不懈地努力,最後的結局令人惋惜。所以說,不管是不是天才,都要不斷努力,才可能會成才。

    第二,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孩子學習輕鬆愉快的前提。

    大多數學習好的好孩子,從小就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當然他們自律性也高。所有優秀習慣都是前期父母引導得好,加上孩子個人也有比較優秀的基因,最終促成了一個叫做“學霸”的學習。

    我所說的學霸,是綜合素質都優秀的孩子,並不單純指的學習成績好。只是成績好,連最起碼自理能力都沒有的學生,稱不上學霸,但可以稱之為“書呆子”,這樣的學生很可能在父母的逼迫下學習,習慣了逆來順受,卻沒有其他技能,這種情況下成長起來的學生,未必能很好地適應未來的社會生活。

    第三,真正的學霸也很努力,比起埋頭苦幹的學生,他們更有目標感,更懂得自己要什麼。他們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時間,同樣也瞭解自己對學習的掌握程度,他們懂得勞逸結合,更知道發力的方向,從來不盲目使勁。所以在外人看來,他們似乎並不拼命,卻成績很棒。

    第四,學習好的孩子,父母往往也是擅長學習、上進心比較強的人,這種言傳身教深刻影響著孩子。

    說了這麼多,想表達的就是,沒有平白無故的成功,也不會有無人能敵的天才,每個人的成功都得來不易。

  • 5 # 贏在高三

    工作十幾年,做了十幾年班主任,也教過考入北大清華的學生,說實話,還真沒遇到:從來不學,成績頂尖的學生!

    一、現在的考試製度,僅靠天賦不可能成為頂尖的學生!

    我們不可否認天賦在學習中的作用,有的學生確實能夠憑藉天賦學好某一科或者幾科內容,但是想憑藉天賦學好所有科的內容是不太可能的,因為不同學科的要求不一樣,有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比如有些學生語文成績突出,記憶能力超強,但是數學成績一塌糊塗,所以,僅靠天賦就能學好各科,顯示不太現實。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總是很遺憾的看到,某個學生非常聰明,悟性很高,但是就是不努力,不紮實,所以成績不好的原因。

    二、要想人前顯貴,必須人後受罪,尖子生往往是真勤奮的學生!

    曾經有個學生,每天學習到深夜,體質很好,喜歡打籃球,每週六下午都會和其他學生一起打一下午的籃球,但是不同的是,他打完球晚上回家學習去了,而其他的學生出去玩去了,最後,這名學生考入北京大學。

    那些認為尖子生不學的學生,很可能被他們“迷惑”了,這些學生不是不學習,而是三個“知道”

    1、知道什麼時候學:他們既能勞逸結合,又能夠根據學習的規律學習,能夠把握學習的幾個關鍵時間節點學習,從而做到了事半功倍。

    2、知道學什麼:他們能夠清楚的知道什麼內容考,什麼內容不考,什麼內容會,什麼內容不會,他們不會眉毛鬍子一把抓,不會“瞎忙活”。

    3、知道怎麼學:他們對各學科的特點把握準確,重要的知識點、常考的知識點能夠牢記於心,他們的筆記也許並不美觀,但是實用;他們的作業也許做的不太好,但是他們能夠把握好重難點問題。

    所以,不要認為尖子生不學,他們的不是不學而是會學、樂學。如果看不到這些,單純模仿他們不學,人家就會是學霸,你就可能變學渣。

  • 6 # 大夢初醒8958

    我覺的每個小孩剛來到這個世界都是一樣的,慢慢差距拉開是成人的思想的作用。比如有些人不讓孩子玩手機和電腦,我從小就讓我兒子玩。我想未來世界都離不開手機和電腦,我們為什麼不讓孩子玩,如果讓他從小就玩,會不會長大了他就不會迷戀遊戲,反之你不讓他玩,他悄悄去網咖玩,那才完蛋了。其實有些遊戲可以學到很多歷史知識,我兒子的歷史和地理知識就是玩電腦學的,我兒子還喜歡看地理中國,探索發現和我愛發明,小學時他什麼都看,有時還看百家講壇和京劇。初中就不丟這些了。初中我很少看他在看書,同學都說他一天到晚玩遊戲成績還比他們好。所以說世上沒有天才,天才可能也在其他方面獲取知識,只不過你沒看見而己。我不是說我兒子是天才哈。

  • 7 # 䒕Ki姐

    不努力,不代表不認真,不專心。

    不努力,也不代表不仔細,不用心。

    認識一個五年級孩子。屬於頑皮型的。

    調皮搗蛋在班裡排不上第一,也一定能排上前三。

    家長看到其他成績平平的孩子,這些年越來越懂事,在其他成績優秀的孩子影響下,都漸漸養成了在校完成作業,回家複習刷題的學習習慣。學習成績也在進步。

    反覆叮囑他,也要這麼做,穩固成績。可他根本不理會,還說學校環境不好,沒心思做作業。

    大多數自修課、午間老師讓他們完成作業的時間,他不是自顧自的玩,就是找同學聊廢話。要麼就是被老師帶去辦公室批評中午不好好吃飯,自習不做作業。偶爾麼參加一些學校競賽。每天作業帶回家做,做完了也離睡覺時間不遠了。也沒啥時間正兒八經刷題,就打會兒遊戲。

    更氣憤的是每次學校測驗,家長都是前一天晚上,孩子睡覺了,從其他家長那裡知道。或者第二天測驗完了才知道。根本沒準備複習的餘地。

    可這孩子幾乎就能時常考第一,就算沒考上第一也是全A排名靠前的成績。

    家長會和老師定期溝通在校表現情況。得到回饋一直就是想聽的很認真聽,課堂筆記明顯體現出他上課的聽課質量還是比較好的。重點要點都記全了。不想聽的自己在下面開小差、做小動作。

    所以!

    【聽課質量和作業質量的確非常重要。】

    但是!這孩子目前處於小學階段,這樣的狀況,我相信再不提高加強努力的意識,絕對熬不過初二,學科越來越難,作業量越來越大,很有可能會退步。所以好成績的保持必須發揮更多的努力,才能達到目標!

    家長和老師也在努力糾正他的“毛病”。

  • 8 # 阿娥你好

    和思維導圖結緣是上了大學以後,某一天覆習功課的時候突然醍醐灌頂,從那時起,我的學習能力開始飛速提升,考試對於我來說,不再是痛苦的折磨。

    掌握了思維導圖這把“屠龍寶刀”,才徹底明白了一件曾經以為特別古怪的事情。

    我初中時期的一位同學,他的學習方法與眾不同,上課時課桌上只放一本合著的書,偶爾記筆記,真的是偶爾,因為極少見他記筆記,整堂課一動不動地凝神聽講,之所以觀察這麼仔細,是因為自從他到了我所在的班,我就從第一名毫無懸念地落到了第二,差第一名一個車位,是的,我既不幸也幸運地遇到了“學神”——幾乎科科考滿,我除了個別科目勉強和他不相上下,整體成績完全被碾壓。

    這位同學在家學不學,如何學不清楚,但在學校的狀態也和其他人完全不同,自習課我和多數同學總是忙著做作業,想起來著實汗顏,當時的我就是靠刻苦努力勉強考個高分的那類學生,每天疲憊不堪還咬牙堅持的那類學生。

    “學神”自習課也做作業,不過是在下課前十分鐘內做完的,大部分時間面前什麼都不放,手肘支在桌子上“冥想”,偶爾拿出書翻一下,後來也知道了他是象放電影一樣用腦子過濾消化課堂內容,別人就算知道了他的方法也用不了,就象武俠小說裡的“屠龍寶刀”,大多數人見了也拿不動,就算拿得動也舞不動。

    《高考狀元的屠龍寶刀》的作者李曉鵬,來自重慶江津的高考文科狀元,他很幸運在高中時期領悟到思維導圖的妙處,幸運地考入了華人民大學。

    曾經和當高中老師的朋友探討過思維導圖,思維導圖的確是學習上的“屠龍寶刀”,但若想把“寶刀”舞動的行雲流水、虎虎生風,“內功”的修為得達到一定程度,什麼樣的“內功”?迅速整合知識點的能力。

    說詳細點兒,編課本的人把要呈現的知識分章節闡述,類似於看書的人看到的是很多不同形狀的葉子、部分長長短短的枝子,還有個看起來並不起眼的樹幹。

    多數學生的學習方式是強記葉子的形狀、枝子的長短,免不了記混葉子的形狀,記錯枝子的長短,能記住80%到90%的內容就是“學霸”了。

    如果用思維導圖學習,過程就是找出葉子和枝子的結合規律,把葉子歸類,合適的葉子“粘”到合適的枝子上,再把合適的枝葉“粘”在合適的大枝子上,最後還原成“樹”的模樣,這樣就不會記混也不會記錯,知識點的融會貫通就完成了。

    但凡成績好還看起來學的輕鬆的,都是掌握了高效學習方法的人,而努力學習是領悟高效方法的前提條件,至於能不能悟到,什麼時候悟到就看個人的運氣了。

  • 9 # 胡老師中小學數學

    學習對每個人都是很公平的,沒有付出努力,就不可能有收穫。從事教育工作很多年了,沒見過哪個學的能不學習還能取得非常不錯的成績。

    可是就有人說,我們班的誰誰誰平時感覺就那樣,一下課就玩,甚至連作業也不做,上課有時間還開小差,可是成績還是很好的。有這樣的學生存在,但絕對是極少數,上天對每個人不是那麼的公平,有的學生就是很聰明,接受能力很強,一學就會,但這是極少數,對大部分學生來說,還是得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去學習。

    對於很多比較聰明的學生來說,他們也不是不學,如果不學的話來學校幹什麼?只是他們的學習效率會高一些,他們也許有很多獨到的學習方法,理解和接受能力比一般學生要強一些。也許普通學生需要學習一個小時才能掌握的內容,讓他們學習二十分鐘就足夠了。

    上天也是公平的,在我們身邊有很多比較聰明,但學習不夠努力的學生成績也許還不錯,但絕對不是頂尖的學霸,很多都是偏科比較厲害的,比如說在需要理解和運用的理科方面會好一些,但在需要記憶的文科方面就會顯得很薄弱。

    看看身邊的那些學霸,那個不是比常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與汗水,之前網上爆紅的哈佛圖書館的三點鐘不正說明了這一點嗎?比我們更牛的人還比我們更努力,我們該如何去追趕呢?

    也許我們看到別人很閒,但是別人在課後付出了多少的努力與汗水誰又知道呢?每一分的榮譽與收穫都離不開背後的默默付出。在別人努力刷題的時候也許我們在發呆,閒逛,上網,玩遊戲,聊天。所以不要被表象給迷惑了,也許你見到的別人閒散的片刻只是別人短暫的休息與調整,甚至還說不準,這是別人放的一個煙霧彈了,故意讓你感到別人沒有在努力。

    學習這件事情不是你越刻苦,付出的努力越多,成績就越好。學習成績不僅僅與學習的時間有關,學習的效率也是非常重要的,低效的學習效率會讓你事倍功半,但高效的學習效率必然會讓你事半功倍,這也許就是普通學生與學霸之間的差異。

    我們每個人每天的時間是一樣的,能用來學習的時間也就差不多了,那麼這個時候就需要來看誰的學習更有效率。如果效率很高,就可以付出相對少的時間來學習,還能有不錯的成績。

    對學霸來說,勤奮加高效的學習效率就造就了頂尖的成績,而對大部分普通學生來說,也許沒有那麼聰明的大腦,接受能力和反應能力差一些,那麼首先就必須要有努力付出,在勤奮學習中不斷去總結和反思 多向別人學習,不斷提高學習效率,提高學習成績。

  • 10 # 大三老學長

    在目前的中國教育中,初中和高中可謂是最重要的兩個階段,在家長們的普遍意識中,孩子只有在初中時努力學習,才可以考上重點高中的重點班,才可以享受更好的高中教育,然後在高中再努力學習三年,就可以考上一個好大學,將來有一個好工作、有一個好生活。

    學習努力程度最大的顯現在考試成績上,考試成績是評價學習好壞的最有力的說明。但是,有的學生非常刻苦地學習,成績卻不是很理想,有的同學看著成天就是玩,也不學習,但是最後成績頂尖,在班級甚至在學校中名列前茅,這其中有很多種可能的原因。

    由於學習不僅是靠的努力和汗水,天賦也非常重要。有些學生天生聰慧,而且上課時聽課非常認真,對上課講的知識理解地非常快,在課下甚至不需要過多的複習,只需要將老師留的作業寫完,就可以舉一反三,做一道題就可以將這種題類似的題型全部理解,進而在考試中直接回想作業題,就會輕鬆解出。而記憶性的內容,對這些“天賦型選手”來說就更加容易,所以他們無需太多努力,只需要上課認真聽講,下課認真做作業,不做更多的自己的練習,就可以取得拔尖的成績,著實讓很多學生非常羨慕。

    但是那些非常聰明、有天賦的人畢竟是少之又少,但是還是有許多學生看似不怎麼學習,但是成績拔尖。其實,這些人是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習效率比一般的同學要高很多,他們學一個小時可能就頂一般同學學三個小時,所以稍微一努力,成績可能就有了很大的差距。

    還有一些同學看似表面不學習,但是在回家後,別的同學可能就吃吃喝喝玩玩睡睡,他們則在家努力學習,刷題刷卷子。這種在暗地裡努力,甚至無法讓你感受到壓力,給你一種不學習的感覺,一種玩的氛圍,而在背後的努力和汗水,其他人卻看不到,所以他們表面看似不怎麼努力,成績卻也很拔尖。

    所以大家看到這些看似不努力但是學習好的同學,要不要羨慕,因為羨慕不會提升你的成績,需要做的則是尋找正確的學習方法,實打實的進行學習,這樣才能取得自己滿意的成績。

  • 11 # 布衣吳新建

    只能說,聰明人的刻苦你不懂。

    人們習慣用時間和專注度來衡量讀書學習刻苦不刻苦,絕大多數情況下是對的,但對天資聰穎的孩子來說,就很容易冤枉寶寶。

    前些天女兒被學校老師一頓數落,說她的寶寶上課不定神,好動,學習一點也不認真,專注力太差,需要看好動症和諮詢心理醫生。老師也是對孩子負責,醫生和心理諮詢師都推薦好了。

    知道後擋下來不讓她照著老師說的去做。否定老師的理由有三個:

    ①她沒見過聰明寶寶小時候的樣子 大凡長大後學習成績不錯的,小時候都很調皮,心思根本就不用在讀書上,如果按常規一般寶寶的情況來判斷,容易出錯。

    ②檢查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不是看他是否花很多時間,也不是看他是不是很用功,主要看他對知識的掌握,作業能不能自主及時完成,凡是能很快自主完成作業的,就不是差生。

    聰明人的刻苦不是打消耗疲勞戰,是在效率上下功夫。老師講課、自己做練習,遇到新鮮的知識,有困難的題目,腦細胞高速活動,可以是平時的多少倍活動量,這個是外觀不到的,這個動腦子的苦別人也是感覺不出來的。

    他或者在打球,或者在嬉戲,抑或在發呆,頭腦想的什麼你不知道,打球嬉戲的時候也許一門心思用在那裡,到是你認為他在發呆的時候,思維卻活躍著,能認為這僅是發呆不是刻苦嗎?

  • 12 # 趣學俱樂部

    大部分人對刻苦努力有誤解。努力並不是看起來的刻苦,刻苦也未必是真努力。所以有些孩子才會看似輕鬆,卻成績拔尖。

    我們最熟悉的刻苦的例子是:"頭懸梁錐刺股"、“鑿壁偷光”、“聚螢映雪”,每一個都很苦。這些苦其很多都是和條件有關,現在的生活條件,不必這麼苦了。為什麼大家都那麼努力的在奮鬥,就是為了不必過苦日子,為了我們的後代也不必過苦日子。

    問什麼說現在的努力不是刻苦呢?

    刻苦的孩子抄筆記,輕鬆的孩子注重理解

    有的孩子很認真,老師說到重要的地方,他馬上記下來,課本上寫得密密麻麻,還另外準備了筆記本。如果他上課只顧著記老師說的,沒去理解這些語句的例子,記的筆記太多,下課也沒時間看。雖然他能拿出一本一本的筆記,這看起來非常刻苦,但是真的對學習有多少好處嗎?

    有的孩子上課非常輕鬆,老師讓他寫題目時,他連個本子都不拿出來,就在課本邊的空白處做,甚至就在課桌上劃,有的時候還和附近的同學聊兩句。但是整堂課,他的腦子都是隨著老師的思路在轉,遇到理解不清的地方,會和老師爭論;都弄懂了,就嘻嘻哈哈起來。這樣的孩子所有人都說,他們的成績來自聰明。我不這樣認為,學習知識特別是理科,理解比死記硬背好太多了,他們只是用對了方法。

    刻苦的孩子悶頭做一題又一題,輕鬆的孩子懂得總結思路

    有的孩子成績一般,可是和他聊起來,他說買了這個那個一堆資料。可是題目改一個數字,加一個字減一個字,或者多一條線少一條線,都有可能變成一道新的題型。如果一味的悶著頭做題,真的是題海無涯,又辛苦又累。剛學會了一種題型,馬上出卷老師又變出一道新的題型,永遠追在題目後面,疲於奔命。

    有的孩子,我上課講了一道題目,剛準備總結,他就說:老師,這一題不就是因為某某條件,所以用什麼知識就做出來了,太簡單了。做題目要抓住關鍵,對於絕大部分的題目(至少是80%),什麼樣的語言代表什麼含義,什麼樣的條件有哪些可能的思路,這些都是定下來的。學生要做的是記住老師的總結,把它們都轉變成,自己容易記憶的知識,存放在腦子裡。剩下的不到20%最難的題目,才需要採取一些題海戰術,當然總結仍然是不能少的。

    不是刻苦就是努力了,有沒有認真學習,不能看表面現象,用心去學習了,才會取得好成績。我也希望家長,不要再認為天分在學習中,是多麼多麼重要。有天分,學習起來當然會輕鬆一些,可也不代表他不用努力;也不要認為有的孩子成績不好,就是缺少天分,天分只是不努力的一個最好的藉口而已,真正的用對方法去努力了,一定會有進步。大部分成績不好的孩子,都是不夠努力、或者是在假裝努力。

  • 13 # 面向孩子

    努力永遠沒有選擇重要;

    我們看見的努力只是現象,個人的選擇才是努力表現的真正底色。多年來,“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觀念誤導和妥協,似乎讓吃苦耐勞成為一個萬能兜底器,所有的不達成,不作為,都能由他化解掉,標榜為付出功勞簿,中華民族吃苦耐勞的民族品質,不能被不作為的人施以的小伎倆給偷換了概念。

    這些孩子的成績頂尖,不怎麼努力,他的傲人成績已經沒有什麼好關注的,反而是他學習的方式,學習的路徑,學習的動機,學習的思維等是怎麼完成的,這個特別有價值。成績的追逐已是所有人的目標,但每個人達成這個目標的路徑,卻千差萬別。對自我不變的能力底色的追問,恰恰是探究不刻苦努力,成績卻依然能優秀的重大落點。

    小浩是我朋友的兒子,平時調皮搗蛋,學習上依然不含糊,不見得怎麼努力,成績依然拔尖出眾,讓人吃驚的是孩子學科成績卓越的背後,有一套精密的自我學習演算法,即在課堂學習中,教師的學科知識講授,只是小浩學習的原材料,他會以自己的方式,對老師的知識講授,整頓出自己的一套知識學習的方式和系統,即建立起自己內部知識的相關性,碎片化的知識,到了小浩腦子裡面,就成為了觸類旁通的催化劑,知識不是越學越多,反而是越學越少了,自己的學習也就越學越輕鬆了。反而大多數孩子的學習,是一頭鑽進了知識的海洋裡,知識越學越多,學完之後,發現碎片化的知識到了自己大腦裡,依然是碎片化的儲存,無法形成自己的知識叢集,自然這樣的知識儲備讓自己是無法形成問題解決的戰鬥力的。

    知識與時間,金錢有著一樣的能量爆發點

    那就是讓知識結成群,形成知識的叢集,知識的集團,知識才能產生巨大的能量,學習者自我的知識管理是一個很重要的能力。

    學習的配備,個人知識的管理是有一個完整閉環的自我加工過程

    首先是蒐集知識,蒐集自己感興趣、能理解力、能消化的知識,然後將這些知識進行儲存,很多學習者的學習就到此為止了,以為知識的儲存完成就是學習的達成;

    其次就是對知識進行深加工,加工成自己的知識理解框架體系,方便能呼叫;

    第三就是知識的使用和呼叫,這是真正檢驗自己知識的管理效能是否能表達,能高效;

    第四就是分享自己的知識,讓自己的知識在使用和表達中,能更好的得到內部的整頓和高效的輸出。

    努力是一種表象,成績的優秀,依然是一種表象,透過現象看見本質,會讓自己的理解更加的深刻,工業化時代的工業化思維,往往是透過現象看本質,由淺入深;而網際網路時代,資訊化思維的多次被呼叫之後,往往是透過本質看現象,由深入淺,這個淺並非淺薄,而是比深刻的境界更高,你有繼續升維嗎?

  • 14 # 富春香二號

    不刻苦就能成績頂尖?那是不可能的!!!

    我的堂弟廖才智以前是村裡出了名的狀元,現在在澳洲留學。(跟我一樣大,現在30歲)他從小學習成績就很好,永遠都是班級第一,每個學期都會拿到三四張獎狀,"三好學生""優秀班幹部""全校1500米跑步第一"等等。其他學生學習好獎勵的都是鉛筆,本子,文具盒,他獎勵都是被子,書包,還有現金。

    我們都很好奇平時看到他都是在釣黃鱔,抓青蛙,打籃球,卻從來沒有看到他複習過課本什麼的,為什麼學習這麼好。有一次我爸看到他逗樂道:"還是你爸厲害,生了個天才,不用讀書學習你都能年年拿第一。"他聽了笑著說:"我不是不讀書,我讀書的時候你們沒有看到而已,我白天雖然在釣黃鱔,可是腦子裡都是複習題。晚上回家都在看書。"聽完他說的話真的感覺自己無地自容,因為我小時候只知道玩,不喜歡讀書。

    沒有不刻苦學習就能成就自己的天才,不要抱著僥倖心理覺得自己成績很不錯就不用學習了。記住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 15 # 一民聲音

    再聰明的人,老天爺也不會白給餡餅。

    要吃到餡餅,還是要用智慧和勤奮換取。“成績頂尖”,一定是透過超出常人努力和自己的天賦換取的,沒有第二個答案。

    以二三十年的從教經歷看,題主說的這種情況基本不存在。高考後媒體對狀元的採訪稿子,說某某狀元平時學習多麼輕鬆,作為讀者,還是讀讀罷了,不要太當真。那是因為其“輕鬆”“不努力”的一面,被無限放大了吧!

    校園裡,為什麼會出現所謂的“成績頂尖”卻看上去輕鬆自如(“從不刻苦努力”)的學生呢?大致是如下幾個原因:

    基礎很紮實,接受能力強。

    同樣的教學內容,基礎好壞、能力高低決定了接受程度的高低。基礎紮實的同學迅速接受,基礎弱的同學就要付出不小的努力還未必達到理想的程度。而題主說的“成績頂尖”的學生,應當就屬於上述原因。但仔細想想,他們的基礎是不是經過努力換取的?今天的輕鬆,就是昨天的汗水!

    方法比較好,知識怎麼學。

    初中死記硬背、題海戰術,即“死擂”,還能拿到一個理想的分數;高中學習,這種策略不管用,學習必須講方法,要足夠好的理解能力。“成績頂尖”的學生,是有自己的學習方法的,如會預習,會聽課,會做題,會思考,會總結,會安排自己的課內課外時間,因此他們看上去似乎“輕鬆自如”,實質是他們把自己安排得井井有條。

    心理素質好,會自我管理。

    “成績頂尖”的學生,大多具有一個品質:心理素質優於普通學生。“勝不驕,敗不餒”,知道在成績與挫折面前如何調整自己。事實上,這種品質是與家庭教育、自我控制等有著密切的關係。普通學生往往在成績面前得意忘形,忘乎所以;而在挫折面前,垂頭喪氣,怨天尤人。所以,“成績頂尖”的學生,總體上,是不因情緒過度影響自己的進步,而普通的學生則會不斷因為不良情緒打亂自己的學習節奏。

    “從不刻苦努力”,只是表面現象。

    “從不刻苦努力”是表象,事實這些學生是高效學習,同時也在刻苦努力,一個“成績頂尖”的學生,一定是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把學業學得紮紮實實的。甚至你看到他們在玩玩打打,腦子裡可能就在思考某些問題;你看到他東看一樣西弄一下,說不定就在尋找某類大題、某個知識體系呢。

    天才,也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成績頂尖”不算是天才,但也符合這個道理。另外百分之一,即天賦,在中學生來說,應當是良好的基礎、方法或學習能力吧,當然也包括常規意義上的本能層次的天賦。

    少跟別人比,多尋找自己的路。

    中學生畢竟年齡不大,生活經驗也比較少,喜歡比較。因此,少跟別人比較,少因為別人的“輕鬆”而妄自菲薄。我們要多看自己哪些知識未掌握到位,多思考一道題目、一個章節怎樣學習才能達到理想的地步。勤奮刻苦,多思多慮,就可以熟能生巧,找到屬於自己的方法。那樣,未必能成為“頂尖學生”,但一定會成為最好的自己,也有機會與“成績頂尖”的學生平起平坐哦!

    上面的回答,供題主參考,願與同行交流。

  • 16 # 三茅居士

    第一,遺傳智商高不可否認。

    第二,啟蒙教育好,學習方法掌握得當,抓住要點,學一貫通。從珠心算一個學校出好多天才即可明瞭。

    孩子一旦掌握了好的方法比死記硬學強十倍。

  • 17 # 子芫伴你成長

    這是典型別家孩子,但放心,別人孩子的爸媽也早在疑惑這個問題。

    首先,孩子的刻苦學習,很多時候外人是不能準確看出的。

    我們能夠看得見的,是孩子抱著書讀,但看不見的,是孩子的心思可能不在讀書上。

    而有的孩子看著並不努力,但開始成績卻穩定的好,讓很多人驚奇,難道真有天才。

    其實不是的,過目不忘的神童實在太少了。

    看上去不是很刻苦,而又成績優秀的孩子,大多掌握了一些學習的方法。

    1、保證八小時睡眠,學習時全神貫注

    每天保證睡眠時間,晚上不要熬夜,定時就寢。充足的睡眠、飽滿的精神,讓自己保持最佳學習狀態。

    玩的時候痛快玩,但學習時,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腦並用,達到陶淵明的“雖處鬧市,而無車馬喧囂”的境界!

    2、學習主動,對學習產生興趣

    讓孩子學會積極主動地學習,感受到其中的樂趣,才能對學習越發有興趣。

    在興趣的陪伴下,學習不僅變得輕鬆愉快,而且還能取得很好的學習效果;一個聰明的學生一定要千方百計去培養對學習的興趣,使自己對所學的學科產生迷戀。

    3、注意整理,重視知識的“結構化”

    有的學生查閱某本書時,東找西翻,不見蹤影。看似很忙,但時間就在忙碌而焦急的尋找中逝去。

    學會知識的梳理和整合,在每一階段學習以後,要對知識加以總結、整理,列出結構提綱,把新知識互相銜接起來,使各章節的知識從點到線,從線到面,結成一張“網路”,使自己的大腦對知識有一個清晰的總印象。

    4、透過檢測和重複,找漏洞、補漏洞

    除了預習,看自己補漏洞的效果如何,最好的方式就是檢測,多次檢測沒有問題了,那麼這個漏洞就補上了。

    讓孩子不要輕易放過檢測時的每一道錯題,考試後,教師逐題分析錯題、失分原因——找漏洞;制定切實有效的改進措施——想辦法;有針對性地加強專項訓練——補漏。

    5、帶著問題聽課

    讓孩子上課前要認真預習、閱讀教材,把不懂的問題記下來。

    這樣,上課時老師講些什麼,哪些自己已知道,哪些需要弄個明白,就能做到心中有數。上課時聽講就有了針對性。到自己不明白的問題,就聽得格外仔細、認真。

    綜上所述,不要羨慕別人家孩子,認真幫孩子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自己家孩子的成績也能穩步提升。

  • 18 # 徽鄉小居

    有些孩子從不刻苦努力,卻能成績頂尖;有的孩子日夜努力,成績依然不好;不得不說,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是巨大的,但是大部分學生之間差距並不明顯,而是一點點積累起來的,不過也可以反超的,所以不要放鬆努力,放棄希望,也不要嫉妒別人,相信自己也可以!

    有一種學生叫“神童”,他們天賦異稟,智力超常,一目十行,過目不忘,自然學得又快又好,不用怎麼努力就能取得頂尖的成績。小學到高中只要六、七年時間就可以學好,對於這樣的學生學起來自然不用那麼辛苦。可是這樣極具天賦的學生是很少見到的,就不多說了。

    在各種情況差不多的學生之間也會有巨大的成績差距

    其實,我們最關心的還是明明差不多,甚至比人家條件更好,可是一考試成績就不如人家。不得不說,有的學生特別能考試。總是能夠會做的全做對,不會的還能想辦法做對,根本不會出現任何差錯,同樣的水平,人家的成績就高一大截。

    有的學生很會考試,頭一次考不好,後面就能取得頂尖的好成績。我的一個高中同學A就是這樣,他精於對試卷難度、題型的分析與總結,找到適合的方法和對策,接下來的學習、考試就胸有成竹,事半功倍。他的學習成績可以說是好到爆,高一不分文理考到全校第六!

    還有的學生傻不拉幾的,考試成績卻出奇的好。我就遇到這樣一個同學B,長的矮小,體育很差,說話不流利,吃飯、空餘的時候捧著一本小說。很怪的是,同學A經常和我說,B是他最大的對手,還承認自己以後會考不過他。這樣的學生讓我想起了鳳雛龐統,而A相當於諸葛孔明型別的。

    對於同學B,學習能力超強,初中階段就記住大量的詞彙(聽說已經背下那本厚厚的《高考必備》),英語就沒有問題。愛看書,涉獵廣泛,作文很好,語文很輕鬆。後面學的理科,這方面成績不弱於A,可能有觸類盤通的能力。看起來不是特別努力,不專注於課內學習,有些慵懶,但是內功很雄厚,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是我們看走了眼,沒看到人家努力學習,汲取營養的時候,也沒看到人家的不著調的學習對於成績有著戰略性的提高。如果只是一心一意,目標明確可能會有心栽花花不開的結果,學得很辛苦效果很不好。

    成績拔尖的學生總是很少,但他們的學習方式各有特點,有種條條道路通羅馬的感覺。核心要素在於上課要聚精會神,學習講究高效,平時要一點一滴的積累,還要學會對考試題型難度的分析總結找到合適的應對之法。最後我想說,人與人之間是有差別的,做最好的自己就可以,不要亂比較,那些神童以後不一定就過得很好,不是嗎?

  • 19 # 雲鶴凌空

    題主的這個話題,讓我想到了一些很值得研究的問題。

    首先想到了一件曾經經歷過的事。我們班幾個學生大學畢業時第一批留校,有一天,系主任來到我們住的地方,問起一個周姓同學“怎麼樣”,我們異口同聲說“他很刻苦”,結果該同學被系裡放棄了,留了另外一個同學。

    其次,我想到了愛迪生的話,“成功等於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對於這句話,我們通常強調“汗水”而忽視“靈感”。要想做好一件事,“汗水”肯定是不可少的,但愛迪生是發明家,他的意思顯然是說,發明是需要靈感的,在產生了靈感的基礎上,再用“汗水”去發掘,才能最終取得成功。也就是說,缺乏“靈感”的“汗水”,是徒勞的。

    那麼,問題就來了。中小學學生的學習,肯定是離不開“刻苦”,離不開“努力”的。問題是,如果不能在刻苦與努力的過程中找到學習的“靈感”,不能透過學習提高自己的“悟性”,那麼,其“刻苦”也好,“努力”也罷,就是“死的”,並且會越學越死,郭沫若曾說過,“活人讀死書,能把人讀死”。道理很簡單,單純的刻苦,努力,只不過是量的堆砌與疊加,甚至連“積累”也算不上。哲學上說,“量變產生質變”,但是,量變不可能“自然地”產生質變,也就是說,量變產生質變是有條件的。比如說,中國的封建社會,出現了那麼多的農民起義,推倒了一個個的“皇帝”,但產生的,還是一個個新的“皇帝”,農民起義的“量變”,並沒有產生中國封建社會的質變。

    因此,中小學生的刻苦學習,努力學習,其目的到底是什麼?我給學生“灌輸”的是,“學習的根本目的,在於造就一個強大的頭腦”。一個學生,如果透過刻苦的,努力的學習,真的造就了一個相對強大的頭腦,那麼,課本上的那些東西,就一定都非要老師來講嗎?

    如果從考試的角度說,試題已經從知識立意轉向了能力立意,有些學科甚至考到了素養。什麼是知識,什麼是能力?我認為,那些“不學不知道,學了才知道”的,是知識,“學了不一定知道,沒學不一定不知道”的,是能力。刻苦也好,努力也好,最關鍵的,是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思維水平和學習能力,不能老師講一點才能懂一點,老師沒講到的,留硬是不會,那不是學習的初衷,也沒有達到學習的真正目的。

    坦率地說,不少學生的刻苦、努力,是低層次的,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低層次的勤奮,比懶惰更有害”。我贊成這個說法。懶惰,什麼都不做,得“0”分,而長時間低層次的刻苦,低層次的努力,會逐漸形成“定勢”,思維水平,學習能力,會在不知不覺間大幅度下降,其思維水平,學習能力,不但不能提高,反而會大幅度降低,這就是“負數”了。這樣學習,其實是“假刻苦”,“假努力”。

    所以,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刻苦”,“努力”,只是一種表象,關鍵的是,要看他刻苦努力地幹什麼,這就涉及到他學習的內容,和學習的過程,內容淺,過程淺(缺少思維,或者思維淺),其效果就大打折扣。這一點。家長和孩子都要明白。

  • 20 # 環視信陽

    生活中也有一些天生的高智商孩子,只能說很少不能說沒有,就像題主所疑,孩子不怎麼刻苦學習但成績依然很好,可能他就屬於那個1%,但也排除不了後天的勤奮。縱然在聰慧的孩子,只有天賦不去學習接納新內容,那麼依然會止步不前,反而浪費了優良的基因。除了先天條件的賦予,同時我也相信這樣的孩子接受能力很強。一般的孩子一道同樣的題可能需要老師講很多遍加上來回練習才能理解,而高智商的孩子可能老師講一遍便能理清思路,思維模式轉換快。

    就拿女兒班的一位數學計算高手舉例來說,有位小同學基本上是平時很少甚至就不練習口算,但每次口算比賽都能脫穎而出...和他媽媽交流之後,他媽媽也覺得很奇怪,可能這就是天分,天生就喜歡數字,對數字敏感,即使練習少也能達到一個很高效的成果。而有的孩子基本是天天練習,但口算能力依然很差,甚至在規定的時間連題目都算不完,這就是差別。一個孩子天天算達不到預期的效果,而另一個孩子付出的沒那麼多反而超出預期,這就和天賦有關係。我們不強求天賦能賦予孩子多少優越的能力,但不能否定天賦的一定存在。

    總之,天賦可能會幫助孩子在學習的路途中減少一些阻礙,但更多的還是需要腳踏實地的學習,這樣才能把先天賦予你的能力和後天學習的知識相結合,到達一個成功的彼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李建成是太子,有父皇李淵和弟弟李元吉還有魏徵等大臣的支援,為什麼還會敗給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