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朝居士

    李世民是棄子,結局肯定是死,李淵可能因為他跟太子矛盾大,平息矛盾,而殺了他,李建成當皇帝后,還是會殺了他,

    所以李世民早晚是死,逃不脫的,秦王府的那些人,結局也好不到哪裡去,

    你覺得大臣都是支援李淵或者李建成的,但實際上,支援李世民的也不少,

    比如李績和李靖,李世民去拉攏他們,他們保持中立,但實際上,這個態度就已經是支援李世民的了,如果不支援,他們會告訴李淵。

    在唐朝的四次玄武門之變中,凡是奪取玄武門的,都成功了,反之則失敗,看唐朝宮城的地形圖,玄武門位於正北方,居高臨下,只要控制玄武門,就能控制皇宮。

    李世民拉攏了玄武門守將常何,再突然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用軍隊控制皇宮,這時候,即使站在李淵那邊的人多,誰敢跟李世民抗衡呢?

    李淵當時就妥協了,哪個大臣敢站出來?

  • 2 # 歸去來兮Roc

    李唐王朝是建立在關隴貴族基礎之上的

    自北魏分裂成東西兩魏之後,西魏以及後來的北周、大隋的統治基礎就是盤踞在關中地區和隴右地區的世家貴族,他們不斷的與鮮卑貴族通婚,逐步演化成軍閥力量。李淵的祖父李虎為北周的柱國將軍,地位高於隋文帝楊堅。

    隋朝建立後被封為唐國公,李淵繼承了唐國公的爵號。由於李淵本人就屬於關隴貴族中的一員,且家世顯赫。這就是李世民力勸李淵起兵的底氣所在。正式有了這層關係,李家佔據關中地區基本上沒有太多反抗。

    “玄武門之變”是軍閥貴族同朝廷中樞矛盾激化的結果

    李淵稱帝后,李建成為太子,常駐宮內處理事務,為文官集團代表;李世民為秦王,繼續領兵出征,為武將集團的代表。

    作為皇帝的李淵,肯定是想削弱關隴貴族的權勢,從而加強皇帝的權威。一方面以太子李建成為首的中樞機構把持朝政,排擠軍閥;另一方面令秦王李世民開天策府,安撫各路軍閥。只是沒想到李世民能力出眾,廣納良才,最終尾大不掉,形成了新的利益集團。於是,天策府同朝廷的矛盾就越來越深了,這是結構性的,必須要有一方徹底妥協。在政變中,軍隊的將軍們都是處於預設的態度,既不參與,也不反對,實際上是變相的支援。

    “玄武門之變”是徹頭徹尾的政變

    玄武門之變,在我看來,李世民想殺的不僅僅是太子李建成,還包括皇帝李淵。史料記載,玄武門之變後,大將尉遲恭披甲執矛覲見李淵,李淵大驚,問:“卿何來?”尉遲恭答曰:“太子、齊王謀反,特來護駕。”可見李世民早有安排。

    實際上,李淵非常識相,政變後不久就退位了,自己做起來太上皇,還生了一堆娃。李淵不是不想先下手為強,只是那一幫軍閥們不好安置。皇帝且如此,更何況太子呢!

    由此可見,李建成敗了不是因為李建成不如李世民,而是因為關隴貴族的根基非常雄厚,他們需要李世民為其代言。不管是李淵還是李建成,都投鼠忌器不敢下死手。唯有底氣十足的李世民敢放手一搏。

  • 3 # 紅塵孤燈客

    手下所掌控的勢力和代表集團不一樣!

    李世民是武將軍事集團的代表:

    李世民自身就是馬背上的皇帝。在李唐王朝的建立中,就是長期處在軍事一線的統帥對大唐軍隊,有著極高的影響力和威信。

    同時手底下基本囊括了大唐王朝的主要軍事將領。可以這麼說,憑藉李世民手底下的將領,重新去開闢一個國家,幾乎是毫無壓力的!

    李建成則是文官集團的代表:

    李建成多數時候主內理政。手底下接觸和彙集的,基本上都是文官,影響力也只在朝政朝堂之上。

    說明白點就是,李建成在軍隊上的影響力幾乎沒有!

  • 4 # 莫天聾

    中國有句話叫“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李世民跟隨父親李淵馳聘疆場,南征北戰,可他不是長子。他的哥哥李建成是長子,被封為太子,並且能力出眾,手下有一批文臣武將保駕護航。李淵死後,太子李建成順理成章繼位是法定程式。皇位是唯一的,誰做在那裡,他人功勞再大隻能俯首稱臣。所以,等到太子李建成即位後,在起兵造反那就是謀反之罪。

    出其不意從父親手裡得到皇位,儘管不是合法繼位,但總是從父親身上傳到了兒子手裡,是不太合法的繼承,性質似乎比謀反更能容易接受。

    李世民是一位文治武功超群的人,在謀殺太子李建成前是做了反覆權衡的,再殺再鬥,都是在他兄弟們之間發生的,臣子們如果不是任何一個皇子的鐵保,是不會參與進來的,人家是家事,保不準皇上老爹傾向哪個兒子呢?

    所以,有時候,外人儘管知道人家家庭內部出現矛盾了,也不便於插手皇家家裡的事情,鬧不好會連累全家性命。

    正如後來李績說唐高宗立武則天為後那句話“廢立皇后是陛下的家事,何必要先問外人呢?”

    因此,李世民取勝的原因我認為,一是出其不意,先下手為強。二是李世民儘管不是太子,能力超強,在朝中有目共睹,太子與弟弟之間的爭鬥,誰也拿不準誰勝誰負,不願意出來為之無謂犧牲。三是皇家內部弟兄爭鬥,門外人不願意過多參與。

  • 5 # 道史仙

    玄武門之變,李建成輸給李世民並不令人意外。

    武德九年,是李世民最‘兇險’的一年。

    這一年,他的父親唐朝開國皇帝李淵將他從洛陽召回了長安。

    身處敵人的巢穴,李世民遭受了無數次來自李建成的政治攻擊。

    先是李淵出爾反爾,收回了允許李世民在洛陽開府建牙的成命。

    隨後勒令房玄齡,杜如晦等人‘不得再事秦王’,將程知節等將調離天策府。

    之後幾個月裡,李世民被汙衊有‘異志’(這個還真有!),險些被廢為庶民!

    一時間,李世民彷彿變成了案上魚肉,任人宰割。

    所有人都認為李建成將取得最後的勝利。

    但在這一片光明的局勢下,李建成為什麼會陰溝裡翻船了呢?

    原因只有兩點。

    一、突厥助攻

    武德九年,突厥大舉南犯(渭水之盟的前奏),朝廷需要一名將領帶兵北上抵禦。

    而犯了事的李世民,當然不在考慮之中了。所以便是由齊王李元吉掛帥,趙王為副,統兵北上。

    六月初四的那天,齊王李元吉出征在城外誓師,李建成去送行,給了李世民操作的空擋。

    預謀已久

    李世民並非善茬,玄武門之變是他預謀已久的事。

    當時守玄武門的守將常何,是他兩年前就已經安排進去的。

    關鍵時刻,幫李世民打開了玄武門。

    而且,長安是李建成的地盤,然而政變之時,李世民居然可以在李建成的地盤上拉起五千人之眾。

    這五千人,是憑空來的?還是化整為零,慢慢潛伏進來的?

    因而,李世民在風暴中心絲毫不慌,反而有點像笑。

    反觀李建成,優柔寡斷,坐失先機,輸了也正常。

  • 6 # 濟世論事

    感謝邀請。最為主要的還是李世民有各方面外部勢力與廣大朝臣武將的支援,此外還有秦府十八學士鼎力相助,再加上他自己的步步為營最終成就了自己。而這些恰恰就是李建成所沒有,或者所缺乏的。一個人之所以成功有很多種因素,很多時候時候是多方面因素相結合的結果。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 7 # 劉一千五

    這三兄弟的爭鬥從未停息過。

    在這個問題上,李淵的寡斷,對此有直接影響。

    自太原起事後,李淵幾乎少有上戰場,李建成跟隨李淵身旁,李元吉還小。所以,在外面領兵作戰的是李世民。立下戰功的是李世民,得到軍隊和軍權的也是李世民。這對李建成是個極大的威脅。

    由於李世民然常年在外征戰,李建成李元吉夥一塊兒在宮中結成了一個極大的網路,注視皇上的一舉一動。這關係網很厲害。"玄武門事變"的頭一天,李淵對李世民的講話,及安排調查一事,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立刻得到到了訊息。就是後官妃嬪們傳過去的。他們二人作了周密的安排!企圖殺死李世民。

    "玄武門事變"的當天早上,李建成李元吉結伴戎裝而行。以防意外。可是,還是進了老謀深算,蓄謀己久的秦王套圈。結果,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李建成李元吉被李世民等人殺死。

    李淵馬上被李世民的部下挾制起來。一看架式就是要有個"交待″。三個兒子己經死了兩個,剩下一個又強勢的兒子,這位子不給他還能給誰? 所以,讓李世民處理一切朝廷事務,並下令追查"亂黨"。李世民就"清宮"而去除異已勢力。不久李淵當上太上皇。l.

    當初李建成不聽魏徵的話,不是賢能不幫他,他不聽,你能奈何?至於李淵,誰當太子都行,只是沒想到會成這個慘局。既成之後,不接受還能幹啥?

  • 8 # 洛水清風

    李建成是太子,有父皇李淵和弟弟李元吉的支援,有魏徵等大臣的擁戴,按理說在繼承皇位的問題上毫無疑異,穩操勝券,可最後落得喋血玄武門的下場。究其原因,還是李淵、魏徵等人誤了他。

    李建成在唐初是文人勢力的代表,而李世民是武將的代表。在平定群雄時,倆人還是手足,可等到大唐建立後,李建成自恃太子,對李世民自然居高臨下,而李世民自感功高蓋世,對李建成這個含金量不高的太子,肯定是心有不甘。於是,倆人關係逐漸惡化,最後變成不可調和敵我矛盾。

    做為皇帝又是父親的李淵,此時,鮮明地站到李建成的一邊,這不僅因為李建成是太子,更因為李建成得到了弟弟李元吉的支援,與大多數文臣的擁戴。李淵深知打天下靠武將,治天下靠文人的道理。儘管李世民在大唐建立中,立下不世之功,但在李淵眼裡,他不過是個武夫,根本成不了治理天下的英主。所以,他就開始不停的打壓秦王府勢力,以此消弱李世民對李建成的威脅。

    李建成正是有了李淵的庇護,才會高枕無憂。可以說,此時李建成根本不會也不敢對李世民起殺心。至於史書記載,李建成給李世民酒中下毒,完全是李世民的杜撰,不過是為自己發動玄武門之變找的藉口而已。當然,李建成此時不殺李世民,不代表他以後不會殺李世民,畢竟,皇權的鬥爭向來都收是你死我活的血腥。

    李建成陣營中,高人也不在少數,最傑出的代表便是魏徵。李建成能在與李世民明爭暗鬥中得到李淵鼎力支援,魏徵功不可沒。但魏徵行的是大道,他既無房玄齡的謀,也無杜如晦的斷,更不會用陰謀詭計置李世民於死地。這樣的人,在國家治理方面堪稱棟才,但在你死我活的爭權奪利中,實屬愚才,因為他缺少一戰定乾坤的狠與毒。

    有李淵的支援,有魏徵到出謀劃策,李建成早已麻痺大意,戒心全無。所以,當李世民磨刀霍霍之時,李建成還矇在鼓裡,還沉浸在太子夢中,一點察覺都沒有。而當李世民誣陷他與後宮嬪妃私通時,他全然不知這是一場陰謀,和弟弟李元吉奉旨上殿欲與李世民理論 ,殊不知,這一去竟是一條不歸路。

    李建成敗於李世民,不是他無能,也不是他善良。是因為他得到了李淵的支援,得到了魏徵等文臣的擁戴,從而被表面的勝利衝昏頭腦,最終招致殺身之禍。

  • 9 # 壯士高歌入長安

    論實力,李世民是幹不過李建成的。

    論手下的兵,秦王府不過八百,太子東宮數千。

    論正統性,李淵聖眷在東宮,滿朝文武跟皇帝走。

    論手下,李靖這些統兵大將是不會參與的,除了天策府的一干人等。

    李世民能幹成,就是習慣於以少勝多,有勇氣。敢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最大,去控制最關鍵的部分,在別人認為他不敢動手的時候,突然動手,仔細想一下,他對李建成和竇建德是一樣的。

  • 10 # 我是越關

    玄武門事變的發生前,李建成擁有父皇李淵、齊王元吉、以及朝廷內諸多大臣的支援,可以說是優勢明顯。但是玄武門事變時,優勢巨大的李建臣被殺身亡,反而是實力相對弱小的李世民成功了。這件事有著深深的背景。

    唐朝內部權力分配

    李淵起兵之初,李世民負責帶兵出征,權柄逐建增大,李淵為了平衡李世民,所以讓李建成負責朝廷內部政令。

    這樣一來,整個朝廷的軍權傾斜到了李世民的手中,政權傾斜到了李建成的手中。基本上形成了李世民掌軍,李建成掌政的格局。

    隨著李世民軍權勢力的提升,野心也在與日俱增,尤其是在621年,李世民被冊封為天策上將之後。但是整個天下趨於平定的時候,李淵的天平逐漸偏向了李建成。

    李建成勝券在握

    李世民在成立天策將軍府中之後,擁有了自己的決策團隊,形成了李淵、李建成之外的第三大勢力。

    李世民的勢力之中,大部分是行伍出身,久經沙場。但是到了朝廷政治中,根本無法抗衡太子李建成,加上李淵認為天下大體已經穩定,所以極力的維護李建成,打壓李世民的勢力。

    最終李世民的勢力逐漸被李淵和李建成打散,程咬金、秦瓊等人被調走,尉遲恭被多次陷害,整個秦王府上下也都是忐忑不安。而李建成在長安內擁有李淵的支援,還有大部分朝廷大臣的支援。

    除了上述的政治勢力之外,李建成還私募了長安勇士2000人,召集了幽州精兵300人,還有齊王府700人。李世民的秦王府僅僅擁有800人,可以說李建成在長安的勢力遠在李世民之上。

    玄武門事變

    兩個人明爭暗鬥了幾年之後,隨著李淵徹底倒向太子李建成之後,李世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所以密謀除掉李建成。

    事變前一天,李世民見李淵之後,密告李建成淫亂後宮,這時李淵召李建成第二天入宮對質。

    第二天,李建成準備經過玄武門進宮之時,李世民埋伏在了玄武門處,突然發動襲擊,殺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

    樹倒猢猻散,即便是李建成的衛兵前來救駕,看到了李建成的人頭,眾人皆散。這時已經控制李淵的李世民,掌握了大唐所有的權力。

    李建成的失敗

    首先、不得不承認李建成相比李世民優勢巨大。而李建成正是因為有了李淵、李元吉、魏徵等人的支援,反而過於大意,導致了他為人優柔寡斷的性格。

    面對殘酷的政治鬥爭,李元吉曾經多次想致李世民於死地,永絕後患。但是卻因為李建成多次的優柔寡斷而失敗,最終讓李世民有了警惕、防範之心。

    其次、李建成集團欺人太甚。李世民在外掌軍權,李建成便在內部打基礎,結交後宮妃嬪,討好父皇李淵。

    有一次,李世民在外征戰,因為淮南王李神通有功,所以封賞了他幾十頃的土地。但是李淵妃子張婕妤的父親,透過張婕妤向高祖請求要這些田,最終李淵把這些田地賜給了他。

    這件事等於把李世民的大將,緊緊的圍在了李世民的周圍,對朝廷產生了抗拒的心理。也為政變之時,軍隊作壁上觀埋下了伏筆。

    再有就是李世民行事迅速果斷。玄武門事變前,李世民策反了一個關鍵人物,玄武門守備常何,利用這一點,李世民才能在李建成毫無察覺的情況下,埋伏在了玄武門,出其不意的擊殺了李建成

    其次就是迅速控制了李淵,穩定了朝廷內部,完成了權力的交接。

  • 11 # null206190652

    毛主席教導我們說:槍桿子裡出政權,誰手裡有兵誰的勝算就大,而且經過戰爭洗禮的人,性格也會變的果敢剛毅。所以弒兄奪權成功就不足為奇了。

  • 12 # s肅說歷史

    亂世掌兵才是王道,而李建成棋差一招就差在了他是當時唐朝文官集團的代表,而李世民,南征北戰,是武將的首領。

      雖然公元618年李淵代隋稱帝,建立唐朝,但是各地的反隋義軍和農民起義軍作為不穩定因素,仍然對李唐天下構成沉重的壓力。

      李淵稱帝后,長子李建成為長子,並逐漸脫離軍營,常居長安,協助李淵處理政務,在文官集團中逐漸獲得廣泛支援。

      而此時的李世民,則透過南征北戰,即逐漸握穩了兵權,同時也形成了自己的勢力集團,李唐初建,李建成與李世民尚能戮力同心,共同抗敵。

      但隨著局勢的穩定,雙方關注的焦點隨之發生變化,李世民手握兵權,屬於實力派,對於太子李建成的位置已經構成了實際威脅,再加上好事者的推波助瀾,雙方的關係慢慢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

      如果僅從朝局來說,在與太子李建成的爭鬥中,李世民的確不佔優勢,從承天應人的合法性來說,李建成是太子,而且平時口碑也不錯,能力也還行,如果不出意外,理應也能成為一個不錯的皇帝。

      不但朝中大部分的文官支援李建成,就連他的弟弟也覺得李建成不錯,在幫助李淵處理政務的過程中,對於李建成的能力,李唐開國皇帝李淵也認可李建成的人品和能力!

      但是問題的最大變數在於李世民握有軍權,大家講道理,李世民肯定靠邊站,但他如果用強,說實話當時已經沒有人再能限制住他。這就是李世民成功,李建成敗給他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高階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