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閒雲野鶴87277
-
2 # 千里走單騎1972
其實宋代的儒生還是好的,至少有氣節。以後呢,連基本的廉恥都沒有。
我們再看看從1840年中國被迫近現代化以來,儒學都扮演了什麼角色,清末,體制內國學大師倭仁,徐桐等人都是頑固的守舊派,反對國家走向現代。中國首批留美幼童,因守舊派反對學生學習西式生活,而被迫在學業沒有完成情況下放棄學業回國。日本啟蒙思想家福澤喻吉寫《勸學篇》號召國民向先進文明學習,而張之洞寫《勸學篇》提倡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高下立判。民國時,儒學乾的最露臉的事就是支援袁稱帝了,其它時間根本沒有市場。
改革開放後,思想自由多了,有人不感恩科技進步全球分工給人們帶來的生活富裕,卻總想方沒法的去恢復什麼儒學。他們根本不想一想,從1840到新中國成立,從改革開放到現在,儒學做過一件推動國家民族進步的事情沒有?如果有人認為有,請舉例說明!
-
3 # 文刀沐子
這得先說清楚,巫儒的″仁"到底是個啥玩藝。我查了一下包括《論語》在內的巫儒咒語譜,巫儒們對″仁"的定義和解釋大概有二十多種,這就導致了巫儒對″仁"這個概念闡述十分混亂,根本上沒法明確,完全違背同一律。
當然,採用流氓手段混淆概念,是巫儒流氓們的看家本領之一。二十多種解釋和定義,這就使得巫儒核心思想″仁"成了變色龍,可以因時因事因人…不同而任意解釋一一實際上孔二也是這麼幹的,″仁"因此而成了巫儒不可戰勝的″法寶"。
所謂″仁者無敵",就是凡巫儒認為對自己有用的強者,勝利者,巫儒們就給人家貼上“仁"的標籤,反正這仁是百變神籤,只要巫儒們想,總會有一款能貼到強者,勝利者身上。例如:世界上吉尼斯殺人記錄的保持者忽必烈,因為建立了″儒戶免賦稅徭役,官從儒出"的制度,被巫儒們公推為″大宗師",也就是祖宗,當然更是″寬仁″之君了。指著紀曉嵐鼻子大罵巫儒就是婊子的乾隆帝,因為恢復了被雍正廢除的″儒戶免稅免徭"制度,被巫儒們奉為有道仁君,千古一帝。最損的是巫儒《二十四孝》中極力推捧的那些″仁孝模範",個個愚昧透頂,荒腔走板,野蠻無知…,但這就些仁孝模範,因為得到″天神助攻",也能″戰勝人間苦難,所向無敵!
總之,所謂仁者無敵,不是因為你仁義才天下無敵了,而是因為你天下無敵才被巫儒們貼上"仁"的標籤,是倒因為果的搗鬼術!
有了這種亂貼標籤的搗鬼術,巫儒們的仁者也確乎是天下無敵了,因為″有敵"的人,他們也不住上貼呵。
然而,巫儒們貼標籤式的″仁者無敵",只是自欺欺人的心理把戲,舊華人的阿Q"精神勝利法",就是這麼煉出來的。精神上的仁者無敵,一回到冷酷的現實中,就被無情地粉碎。
發明了″仁學"的孔二是仁者嗎?假如是,我們看到是一個生若喪家犬,死無葬身地,人生徹底破產的失敗者,″仁"者無敵又體現在哪裡?
孔二以下的巫儒″仁者",如孟軻,董仲舒,鄭玄,朱熹,王陽明…全是人生的失敗者,精神勝利法,根本不能掩煞它們現實中的慘敗的窘境!
自大宋開國宰相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讖緯鬼話,到巫儒樞密孫傅透過易經算卦挑選出神漢郭京為抗金主帥,中間再加上巫儒″五鬼"作亂,整個大宋王朝尊儒成瘋,讖緯肆虐,巫蠱橫行,充滿著荒腔走板的妄語邪性。
儒從巫出,儒的根本在於巫,儒的靈魂也是巫,在幾句仁義禮智信的空洞說教掩飾之下,巫儒們唯一的真本事就是裝逼弄玄跳大神,舍此,他們啥都不會!
″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開啟《禮記》看一下,巫儒之″禮"不就是裝逼弄玄跳大神嗎。
當一個王朝精神上″仁者無敵",實際上靠跳大神來維護的時候,它離死有多遠?我想就不用我說了吧!
也許儘管宋欽宗把自己老婆讓給巫儒神武大將軍郭京睡,最終仍要蒙受″靖康恥"的活生生的案例,最能說明問題了!
-
4 # 萬卷古今情
一說到儒者,就會想到漢宣帝說漢元帝的話:“亂我家者,必太子也。”為何,太子喜歡儒術,而後來的發展,確實驗證了漢宣帝的遠見。儒家學說其實只是統治者作為控制人民思想的武器,但要說到治國安民,是很難辦到的,人們常用有辱斯文來形容讀書人,而提出“存天理滅人慾”的朱熹,自己就是一個敗類,在宋朝文化高度發展的時候,朝廷卻亂成一鍋粥,黨爭層出不窮,奸臣接二連三,而這些人,都是讀書人,都是標榜孔孟學說的人。
-
5 # 青絲蘸白雪Cy
仁者無敵
冉有問曰:何為仁?
子曰:行而利之者,守而不惑,問而不闕,答非所疑,謂之仁。
冉有問:什麼是仁呢?孔子說:以合適的方式處理事情,讓自己不困惑不迷茫。透過提問彌補自己的缺漏,用回答來圓滿自己的知識,這就是仁。
那麼什麼是仁呢?就是完美。
儒家說:仁者無敵。這句話什麼意思呢?不是說,以仁為價值信仰生存的人,就天下無敵。而是說:
當你做到仁的時候,你自己就滿足了。
用一個很古老的哲學概念解釋,是:心外無物。
這樣的仁者無敵有什麼作用?能夠讓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不為窮困苦惱,不為死亡恐懼。不為缺少悲哀,不為不得痛苦。
你做到了,你就滿足了,不覺得有什麼。你做不到,你會覺得這種想法真的扯淡。
那麼,仁者無敵的宋朝為什麼還會有靖康之恥呢?
因為這和儒家關係不大。這就好比說女孩子被侵犯是穿著問題一樣。中國封建史,是一部不斷集權的歷史。在宋代,集權已經很誇張了。中央集權導致的一個必然後果就是腐敗和軟弱。
一個人,捏著一把金沙,還怎麼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呢?
高度集權才是靖康之恥的原因。同樣是基督教信仰,羅馬帝國被蠻族吊起來打,蠻族被匈奴人吊起來打。這和基督教沒什麼太大關係。今天我們就算繼續推動儒學,也不會被人欺負。
所以,以仁者不無敵,來推論儒家思想的缺陷,是盲目的。
這讓我想起了,“你信仰的神為什麼不來救你呢?”
我尋思著,你死的時候,你的錢也沒能把你拉回來啊。
-
6 # 掛在明堂射古今
這個詞是出自《孟子·梁惠王上》,這是孟子對梁惠王說的,是孟子勸梁惠王施行仁政說的。可是從孟子的經歷看,誰又聽他的了?那個梁惠王連“寡人有疾,寡人好色”都說出來了,也可見孟子跟他說了一大堆,人家聽了什麼。
應當說在先秦,儒家的話是沒幾個統治者能聽進去的,以至《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子貢告訴孔子有人說他是“累累若喪家之狗”,孔子還笑說““形狀,末也。而謂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
再從孟子在剛見梁惠王時,梁惠王說的“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從這就可以看出,統治者那講什麼仁啊,他們是講利的,這個利是對他們的利。
孟子也是個直脾氣“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可是再從孟子在《盡心下》說的“春秋無義戰”還有孟子在《滕文公下》引述孔子說的“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還有孔子說的“苛政猛於虎”,都可以看出統治者是不講仁的。
可以說,統治者講利一直貫穿了中國古代社會,而漢武帝對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也只是利用而已,況且他對董仲舒的理論也沒全聽。而曾子的“禮法並施”也對後世產生了深刻影響。可是也要看到漢武帝時的酷吏對法家的陰暗面的發揮對後世造成的影響。
還有一點,在孔子死後,儒家一分為八,再加後世的改造附會,先秦儒家思想的影響已經沒有多少了,或許海昏侯墓裡的《齊論語》能看到先秦儒家的影子。
可以說,至漢以後的儒家是為了統治者統治方便的儒家,雖說有時還能看到孔孟時的影子。
再從宋朝看,趙匡胤不太光彩的黃袍加身,還有趙匡胤的死是不是趙光義乾的,這都對宋朝的揚文抑武產生了作用。還有趙光義沒有他哥哥那樣的魄力和能力去解決燕雲十六州,況且趙匡胤的死和他的關係,都對宋朝產生了影響。可以說,宋朝的軍事發展和趙光義有直接關係。而且宋朝的黨爭對宋朝的發展也起到了負面作用,網上有人寫文章說黨爭直到靖康之恥。
從這些看,統治者的利在宋朝還是一脈相承的,哪有什麼仁者無敵的影子。
再從宋朝的農民起義看,有人統計大小共四百多次。雖然有人說,這麼多農民起義,對宋朝沒有造成什麼影響。可是這裡哪有什麼仁者無敵的影子,只有對老百姓的壓榨。
再看宋朝對武將的抑制,難怪網上有文章說“宋朝抑制武將,靠文臣打仗。”我記得看書看到有一次武將撂挑子了,那個文臣沒辦法了,自己擼袖子上了,碰巧還贏了。從這也可以看出,武將上面還有個文臣,有時是宦官看著。這篇文章還說在宋朝的相對和平時期,武將是沒有實權的。武將得有監軍看著。
從宋朝的歷史看,靖康之恥是不可必免的。
再說,宋朝的統治者也沒去做孟子所說的仁者無敵。
-
7 # 悠悠華夏五千載
儒家學說從未宣揚過仁者無敵!“仁”是一種品德,一種境界,但不是無敵!所以宋朝的“靖康之恥”也和儒家學說挨不上什麼關係!失敗與恥辱都是統治者不作為的結果,與儒學治國無關!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追求的是治國齊家平天下的目標,所以從這一方面看,儒家學說更多的是注重個人的品德修養,若要建功必先修身,簡而言之就是個人價值必須建立在道德修養之上!
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大宋後,吸取了前朝經驗教訓,為了防止軍閥割據、宦官亂權,便採取了重文輕武的治國方針,才有之後著名的“杯酒釋兵權”,而擁兵自重的將領們都回去“安享晚年去了。”到了宋太宗繼位後,相繼統一全國,而在統一的過程中,保持強大的軍事依然是不可忽視的主導力量。
由此可見,宋朝重文輕武不是一味地、單純的偏向“文治”,而是為了避免防止“武治”盛行、可能會在政治和軍隊內部造成一定程度的動亂而特意做的安排,真實目的是希望文武兼備而又互相制約,以達到國家根基穩固的最終目標 !
宋徽宗時期的“靖康之恥”,徽欽二帝的慘淡結局,歸根結底是歷代封建王朝都無法避免的一個問題:封建皇權、家天下的時代,最後必然是政治腐敗,人亡政息!
-
8 # 手機使用者53667292427
仁者無敵,不是說自己厲害,而是真正仁者,心中沒有分別心,萬物一體,何來敵我,人我之別?怎會有敵人呢?這是一種境界!
-
9 # 天不語271
造成北宋的靖康恥的罪魁禍首是北宋的第一任CEO趙匡胤,拜趙匡胤所賜,從北宋開張的第一天就勇敢的揮刀自宮了,揚文抑武是北宋的基本國策,首先是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將北宋的開國大將一一光榮下崗,然後再將兵和將分開,然後讓文官統領武將,如果是個知兵的文官也就罷了,偏偏用足球明星高俅,和有生理缺陷的童貫之流來治軍,在作死的道路上一路狂奔!目的只有一個,徹底解除武將對皇帝威脅。不過老趙也不想想你是把國家的武功都廢了,大宋的兵將都TMD全陽痿了,你的皇帝寶座是安穩了,可你別忘了世界上不止你宋一家啊,周邊的少數民族政權可沒陽痿,於是終北宋一朝,被遼按在地上摩擦,被小小的西夏按在地上摩擦,被金按在地上摩擦!最後還被金滅了國,皇帝皇帝他爹和皇親國戚都被擼到北方去喝北風去了。所以靖康恥這個鍋不能讓儒家來背,雖然本人素來對儒家沒什麼好感,但靖康恥的責任在趙匡胤!
-
10 # 太行弄香堂
治世,重文輕武、近文臣,有利於國家社會安穩!亂世,則萬不可近文臣,書生誤國!明末就是毀在“東林黨”那群人手裡,整日的滿嘴跑火車、上不的馬、拉不了弓、對內憂外患沒一點卵用,還用所謂的仁義禮智標榜自己、影響朝臣,李自成攻下北京城,沒一個東林黨人殉君的,還不如一個太監,即當婊子又立牌坊!
-
11 # 哲別1976
仁者是怎樣和別人和諧相處,宋朝不能和金國和諧相處,金國軍事實力日益強大,而宋朝只過自己的日子,比如兩個人相處,去吃飯,每次都是你付錢,長久下去這會陷他人於不義,知趣的人肯定認為你看不起他。仁者不是軟弱可欺,而是平等對待他人。當年金兵打過來,我也要打回去的,宋朝以仁義治國嗎?不是,它是重文抑武,趙匡胤是將軍奪的皇位,所以怕後人再次重演,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回覆列表
仁者無敵是自欺欺人,儒家煞費苦心研究的是人與人相處的技巧,而這種技巧在戰場上沒有用。作為孔門弟子秦檜可謂佼佼者,狀元及第,正是這個秦檜做了殺害確有禦敵能力的岳飛。用儒家學說看,秦檜沒有違反祖師爺忠君的教誨,保住了主子(趙抅)當皇帝的地位。從這個歷史事實證明了冠冕堂皇的儒家學說,直接幫助了外來侵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