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閒雲123

    我認為這是對人歲數大了,生活需要後人贍養的一種總結,含有一種自嘲,無可賴何的感覺。貶義說不上,玩笑又難啟口於孔子。

  • 2 # 不可不戒非戒不可

    此段經典出自《論語14·43》。原壤夷俟。原壤:魯華人,孔子的舊友。他母親死了,他還大聲歌唱,孔子認為他大逆不道。夷俟:夷,雙腿分開而坐。俟:等待。——“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譯文】原壤叉開雙腿坐著等孔子。孔子罵他說:“年幼的時候,你不講孝悌,長大了又沒有什麼可值得炫耀的成就,老了還不死,真是害人蟲。用手杖敲他的小腿?”——[評]可見孔子對原壤人格的貶低!——自然是貶義!

  • 3 # 老周99p9

    弄明白這句話的意思,關鍵在於正確訓釋句中的“賊”字:賊,動詞,戕害;引申為“禍害”,用為名詞。孔子說原壤由小及壯,就沒點正經事,老了老了還沒個正形兒(從他叉著兩條腿,拉八著個襠——古人是不穿內褲的——蹲在當街這點就能見出),這不整個就是個禍害嘛!

  • 4 # 祈福道

    孔子為聖師,其行止,著述鮮見玩笑之語。孔聖人對其老朋友說:幼時不遜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這是直接的不客氣的批評他!是大實話!其實放在今天也一樣,一個人小時候不懂得愛護弟妹,長大了無所事事,沒什麼貢獻,到老了靠後輩去養去照顧,那不是剝削(賊)一樣麼……

  • 5 # 尊前談笑

    筆者認為,如果把這句話單獨從原文中摘出來理解,難免會產生歧義。那麼如何準確地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呢?

    首先要了解孔子與原壤的關係。孔子與原壤是老朋友,關係比較密切,可謂言語之間基本直來直去,所以他才敢當面直言。

    其次要把上下文聯絡起來解讀這句話。其原文: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仗叩其脛。”(《論語·憲問》)。

    整個的意思是:原壤伸開兩腿坐在地上等著孔子,孔子見狀說:“小時候不尊老愛幼,長大後沒有建樹,到老了為老不尊還不死,這就是禍害。”說著用柺杖打了一下他的小腿。

    孔子為什麼這麼說原壤呢? 古人的“坐”是雙膝跪地,臀部壓在腳後跟上。見到客人時,應該站起來,至少應該臀部離開腳跟,直起腰來致意,這是待人最基本的禮儀。孔子拄著柺杖,說明年紀不小了,他去看原壤,但是原壤用“箕踞”的坐姿在那裡等著,非常簡傲無禮。孔子十分注重個人修養,推崇仁義禮智信。原壤此時的不恭激得孔子一頓臭罵,還狎暱地在他小腿上敲了一柺杖。

    從孔子罵他的話來看,說明原壤從小就不咋地,老了還是那麼不著調,就是一個“壞人變老了”。放在當今也是這樣,一個人從小就沒幹過什麼好事,老了還不正經,這樣的人老而不死,簡直就是禍害。

  • 6 # 世界語世界

    老者,衰朽無用,不能實際自利利他者是也;死者,回爐再造者是也。既然生而無義,何不早死,賴在人間偷吃大米飯,做個人造糞便製造機,不止偷人,還偷了自己福報。諸位,你覺得孔子是貶,還是褒呢?

  • 7 # 老蔣9686667863

    “老而不死是為賊”是孔子罵一老熟人的話,同時用拐仗敲打了箕居即夷俟的老熟人的小腿。古人都是席地而坐的,坐姿是屈腿,屁股坐在腳後根上的。今天日本人仍保留此坐姿。箕居就是雙腿向前伸展的坐姿,即夷姿,很失禮的。所以孔子用手杖敲擊了老熟人的小腿。當然,因為是熟人,也有一點半開玩笑的意思。

  • 8 # 布衣吳新建

    既不是貶義更不是玩笑,是對人生最透徹最富有哲理的感悟。

    出自《論語·憲問》:“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

    意譯:原壤叉開雙腿坐著等待孔子。孔子對他說:“年幼的時候,你不講孝悌,長大了又沒有什麼可說的成就,老而不死,真是害人蟲。”說著,用手杖敲他的小腿。

    表面上看,說一個人老大沒出息,活著等於害人。但要知道,孔子說這話時的年齡比原壤大很多,也就是比原壤老多了。

    這裡的“賊”不是盜賊,現代人也可以作偷生理解。

    可以從這幾點把握這句話:

    ①要把握三段論:年輕時孝敬父母;中年時奮發有為;否則,老了活著則沒意義(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

    ②很多人落腳在“老而不死是為賊”,似乎在責罵為老不尊。其實重點是前面的句子,教誨大家: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 9 # 尚作華

    一個人學習古文化,借用孔子的原話“擇其善者而從之”、“見賢思齊焉”,歷史已經過去那麼久了,擱置有些內容不會妨礙我們從經典中吸取該有的營養即可,不必要因為個別內容障礙了你的眼睛與心靈,這一句到底是什麼意思不重要,不影響經典中營養的吸收,拿出來問問題有點博人眼球之嫌!

  • 10 # 笙簫悠揚

    人非禽獸,有孝弟忠信之道焉。或不能全,至少有一德一事可為人美言,蓋多數人如是雲。如原攘,少時人多孫弟,而他不能;長大又無一事可使人稱道處;老而不死,徒使別人照顧他,無一點有益人處,是為賊。

  • 11 # 雲中閒客

    或許這就是孔子的心靈寫照,老二一生不得志,73歲不敢苟活。還給後留下遺憾,73,84閻王不叫自己去,卻為老賊。

  • 12 # 小號哥

    孔子的這句話_老而不死是為賊,應該是具有褒義性質的詞語。這和大多數人的看法都不同,有些人只以表面上的意思進行曲解,首先說賊的含義,表面上是強盜的意思。可在孔子的這句話當中把它當做靈活,經驗豐富的意思。

    這就說通了,孔子這句話的意思是指如果一個人其歲數大了,他的社會閱歷和經驗就非常豐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很強。俗話說_家有一老,堪有一寶就是這個意思,而根本就不像有些人僅以表面現象來看。

  • 13 # 江湖閒話

    論語中有格言,也有很多生活點滴,論語只是最大限度的還原一個真實的孔子。“老而不死是為賊”此話出自《論語·憲問》中的一個小故事:“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原壤是孔子的故人。《禮記•檀弓下》裡有段記載:原壤的母親去世時,孔子幫忙整理棺槨,原壤反而敲打著木頭唱歌。當時就有人對孔子說你還不和他絕交?孔子說親人總歸是親人,老朋友總歸是老朋友。從這裡可以看出,原壤這人是經常不著調。這次原壤叉開雙腿夷坐著等待孔子。孔子見他這副模樣就罵他道:“你年幼的時候,就不講孝悌,長大了又毫無什麼成就,真是老而不死,完全個是害人蟲。”說著,一邊用手杖敲他的小腿。當論語講述士不可不弘毅時我們能感受孔子偉大的情懷。聖人是可敬的,他有我們無法企及的道德高度。當孔子罵原壤時我們又能感受孔子的親切——聖人是可親的,他也有我們常人的喜怒哀樂,他在我們的身邊。

  • 14 # 二若

    孔子的這番話是帶有貶義的真心話。一個非常講究禮儀的老夫子,之所以能這樣說,還以杖叩打,就是因為對方是他的故人、發小。試想生活在幾千年之後的我們,遇到類似的情況會如何處之呢?

    我曾經歷過聚會時,還沒到約定的時間,人也沒到齊,競有某個無賴目中無人的自己先吃喝起來,至今想起來都覺得噁心。但是當時沒有人去說他,因為對這種沒教養,甚至連基本的禮貌禮儀都不懂的人你說他什麼好呢?

    而當年孔老師不但說了,而且還言簡意賅道出了邏輯的必然,從小到大到老,我理解他最後說的意思是,你這個老不死的,偷生於世,你這一輩子都白活了。

    但是,不管孔老夫子當年是怎麼說的,但是他在行動上還是與這樣的人來往。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在幾千年之後的現實生活中,我們仍然可以隨時看到十一個原壤這樣的東西經常在人們的面前站成兩排——人五人六。

  • 15 # 無事翻書有空說話

    “老而不死是為賊”現在的解釋是責罵老而無德的人。其實是脫離了當時古人的生存實際,穿鑿附會的解釋。春秋戰國時期僅中原地區一百多個諸侯國,整天打仗爭奪地盤為什麼?為了爭奪土地資源。擴大糧食生產。當時的人均壽命三十歲,東亞北溫帶人口繁衍生殖極快,糧食始終是賴以生存的戰略資源,年輕人多了有利征戰農耕,老年人存活率高明顯消耗社會資源,拖累社會發展,活到一定年齡老而不死,不是象賊一樣偷走了年輕人賴於生存的糧食和生存空間嗎?

  • 16 # WHB335

    有半開玩笑的成分,但事實也是如此,人老了,精力不夠,對事物的判斷往往出現差錯,而且多半靠經驗,對新事物新情況瞭解不深入導致判斷有誤,可是人老了又多受人尊重,年輕時做事大多很正確,所以說年輕人往往不願意反駁他,可是按照他說的做最後是錯誤的,會造成很大損失。所以人老了就要認老,多聽聽年輕人的意見,自己主動退居二線,可以建議、監督但最好不要決策,否則,給後人造成損失不說也給自己失去了最後的尊嚴,是謂“老而不死是為賊”。

  • 17 # 老樊說史

    孔子的話大都具有經典意義,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背出幾句,說明他老人家幾千年前的經驗,對後世還能產生共鳴。

    “老而不死是為賊”是一句自嘲的語言。全句為“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連貫的意思就是小時候不懂長幼規矩,不遵守禮儀,長大了就幹不了有擔當的事,老了什麼也幹不了,閒吃飯就像偷糧食的賊一樣。很關鍵的一個動作是用柺杖敲了敲自己的腿,意思是我只能說自己。

    孔子是借己推人,人活在世上,就是要從小多學習,掌握好做人的道理,成人後多幹一些有擔當、有意義的事情,不要到老了一切都來不及了,苟且偷生,白白浪費糧食資源。

    短短几句話,抵得上今天任何一部勵志的書。

  • 18 # 唱著山歌放牛

    不能簡單地望文生義,此“賊”非彼“賊”,不含“偷”之意。此“賊”乃“精明”之意,無所謂褒貶。到現在東北農村老人說某人很精明,有時就這樣說:“這個人很賊性,別人算計不過他。”

  • 19 # 風停霧染在人間

    孔子的這句話顯然是開玩笑的,不是真的罵人。

    如果按我們現在的翻譯,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老了還不死就是小偷。這種解釋顯然是不對的,其實,這句話的前面還有兩句,原文是: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枚叩其脛。出自《論語•憲問》

    意思是:年幼的時候,你不講孝悌,長大了又沒什麼可說的成就,老而不死真是害人蟲,說著用手杖敲打他的小腿。這裡的他是指孔子的一位朋友,名叫原壤。

    孔子說這番話的背景是,原壤的母親病逝,孔子前去弔唁,等到了原壤家,孔子發現原壤叉開雙腿,坐著等待孔子,很不禮貌,於是孔子就罵他,罵完了還用手杖敲他的小腿,很顯然,孔子這是玩笑中帶著善意的責備。

    如果說老而不死就是害人蟲,那麼孔子比原壤還老,豈不是更該死嗎?所以,這句話不是貶義詞,是朋友間的玩笑話。如果沒有前面兩句,單把這一句拿出來,就好像是罵人的話了。

    因此,我們分析問題要全面,不可斷章取義。

  • 20 # 0西風瘦馬0

    這段話,可以看出,孔子是一個嫉惡如仇的人。他是在氣氛的心情下說的這些話,可以理解為,他是在罵他打的那個人。

    試想,現實中有幾個人能如孔子,看到別人不對能怒而責之!孔子曰“攻我之失者,皆我之師也”,如果,被孔子打的那個人有孔子的境界,也會承認孔子為“我之師也”!

    聖人也是人,聖人之所以是聖人,根本處在於其心乾淨。一般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孔子若也如此,就不會出現“老而不死是為賊”這段話了。

    罵人的話就是罵人的話,聖賢也罵人!願意往正方向理解,罵人的話也有正確道理。別迷信聖賢,也別胡亂貶低聖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Java工程師要學哪些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