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這個成語出自《道德經》六十九章,我們都習慣把“哀“理解為悲痛傷心之類。遺憾的是,這樣的理解在老子的文章中好像說不通。您認為呢?
29
回覆列表
  • 1 # 天下雕客

    我是一個歷史愛好者,嘗試回答。

    ”哀兵必勝“ 首先要理解老子在這裡講的哀是什麼意思。

    在老子的世界應該是:慈。 而不是通常所理解的悲痛。

    所謂哀兵必勝老子的意思是說以退為進,以守為攻。

    老子生活在動亂的時期他本人是不支援戰爭的,講究以柔克剛。

    問題就答到這裡

  • 2 # 月下琴絲語

    怎樣解讀“哀兵必勝”?意思是:至之死地而後生。本來就已經是必死的戰爭局勢,士兵們也都明白,這種情況表面上看上去可能很悲哀,但就是在這個時候士兵們就有了一種殺個保本,殺兩個賺了的思想,往往在這個時候可以殺出重圍,反敗為勝!

  • 3 # 李格玄微子

    “哀兵必勝”有三個解釋。

    哀解釋為哀痛,悲憤

    很多時候負面的情緒可能更有力量,如排山倒海,氣勢雄渾,就如絕處逢生。因為哀痛和悲憤可以激發潛力,也能麻痺對方,使驕兵之計。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越王勾踐。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哀解釋為恥辱

    知恥而後勇。沒有失敗過不會知道失敗的撕心裂肺,不會嚐到恥辱的滋味,對於成功的執念也不會深似海洋。只有有過恥辱才會對於追求成功義無反顧,如此,成功是唯一的結果。以縱橫之術聞名天下的蘇秦,曾榮佩六國相印。可是之前他雖有匡扶天下之志,奈何才疏學淺,處處碰壁,最後窮困潦倒連家人都看不起他,不願理他。所以他刻苦鑽習,終於名震天下,實現自己的抱負。

    哀與道德經文中“輕敵”相對,解釋為穩重

    《道德經》六十九章,“......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從這一章來看,老子想告訴人們的是驕兵必敗,唯有謹慎小心,不輕視敵人,穩重用兵才能取得勝利。哀者必相惜,而不趨利避害,故必勝。

    (圖源網路,侵刪)

  • 4 # 街趣時光

    我們這個大族群的古代先人,通常習慣用絕對的詞彙表述自己的意思。而我們又是一個樂意被死人統治的社會,所以看見死去的古人都說了“哀兵必勝”就果斷地信了。就像“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一樣,也是這個套路。哀兵就真的能取得勝利嗎?取勝的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還是實力。你看現在,中東被米國狠揍的國家,早年的伊拉克,二戰中的德國,那是有多哀傷啊?但取勝了嗎?完全沒有。但我又實在不忍心褫奪古人的話語權,只好把這句話看作是一種古人對後世的鼓勵和激勵,瞭解了這一點,你才能成長,你才能預測到成長了也不一定能取勝,還是熱愛和平的好,別總惦記著壓制別人。

  • 5 # 平凡是道

    哀,悲憫,它與慈近義。哀是慈心大愛的自然延伸,大慈必生大悲!自古以來,有德者相互見禮,必作揖而口稱慈悲,就是培養修道行者替眾生歡喜,替眾生傷感,眾生歡喜我歡喜,眾生傷悲我傷悲的大慈悲心,在這裡與佛家的慈悲基本相同!心懷天下,無私無我才是天下無敵的,因為慈愛,悲憫而無所妄為,所以天下能歸心。所""這從另外一個角度說就是有道勝無道!這也可以證明孟子所講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一個公理,簡直是完全正確!因此說哀兵必勝。謝謝大家!

  • 6 # 平凡的時代奮鬥者

    哀兵必勝,“哀”在這裡不是我們平時講的哀傷、哀痛之哀,而是指慈悲、不忍之意;借用王弼的話說:“哀者必相惜,而不趨利避害,故必勝。”有兵即意味著戰爭,打仗;而老子認為戰爭是不吉利的,是暗藏禍害的,不是宣揚文明德化的工具,是實在沒辦法而被迫使用的手段。如《老子》六十九章“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還有《老子》六十七章“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 “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這裡“哀者勝也”,是專指三寶之的“慈”而言。

    “哀兵”是不得已而戰,有仁愛,為國家,為親人而出師,出師有名,抱著必勝的決心所以常可獲勝。相反,如果為了一己私利而戰,出師無名,士兵有牴觸情緒,實力相當的兩股兵力,有牴觸情緒的戰鬥力自然不及另一方具有具有慈愛的一方。

    有仁愛行天道之兵,自然是得道多助,必然戰勝“失道寡助”的一方。

    如具有仁愛仁慈的仁義之師,興周伐紂,因紂王荒淫無道,殘害忠良,濫殺無辜,陷民於水深火熱之中,仁義之師為救天下蒼生萬民必然取的最終的勝利。

  • 7 # 玄同說太極

    哀兵必勝,出自《道德經》,這書是最好的太極拳經。

    哀兵必勝,就是無兵必勝。

    華人說話不囉嗦,一個字是一個意思。

    哀兵不是一個詞,哀是哀,兵是兵。

    “哀”相當於道家的見面語:“慈悲慈悲”。

    我們練太極拳,看待事物都從陰陽角度,慈悲就是一對陰陽。

    慈是慈愛,為陽;悲是悲憫,為陰。

    擱在太極拳來說,接引就是悲,進轉就是慈。

    敵方想要進勁,我們要開門待客;對方想要撤退,我們歡送一程。

    再說,為什麼要說兩個慈悲呢,這又是一對陰陽。

    首先我對你慈悲,一粒石子扔到河裡,一定有漣漪,我也會獲得慈悲。

    站在因果角度來說,就是有因必有果。

    站在道家角度,就是一陰一陽謂之道。

    換個角度來說,悲憫之心就叫仁,所有有個詞叫仁者無敵。

    道家稱之為不爭則天下莫能與之爭。

    再說“兵”,兵是一種行為。

    就像我們太極書院練兵器時乒乒乓乓的這動靜。

    左邊“乒”過來了,右邊“乓”過去,下面兩點合起來,這叫“兵”。

    我們雖然是練拳的,但祖師爺卻講:技擊是末技。

    不管什麼事情,到了動手這份上,就是那麼的俗。

    我剛才說到《道德經》是最好的太極拳經,我們來驗證一下:

    道德經講“吾不敢為主而為客”,太極拳講“後發先至”;

    道德經講“不敢進寸而退尺”,太極拳講“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道德經講“行無行”,太極拳講“發人於不覺”;

    道德經講“攘無臂”,太極拳講“渾身是手手非手”……

    兵者,不祥之器,我們要存悲憫之心,而不是殺戮之心。

    回頭看看我剛說過的道家問候語,四個字下面都帶“心”。

    喜歡賭博早晚輸光,喜歡打人早晚捱打,這叫:兇兵必敗;

    洞悉天道人情,打勝仗要像辦喪事,這叫:哀兵必勝。

  • 8 # 聽從指引進行遠航

    我喜歡聽,世間最悲涼的歌曲,因為歌曲中蘊含著象徵“情深義重”的“執著痛感”~我喜歡觀看野獸爭鬥獵物的慘烈,因為這份慘烈能讓我體察到殘酷中的彼岸在哪裡?

  • 9 # 清水空流

    有道是驕兵必敗,哀兵必勝。什麼是哀兵?哀兵就是打了敗仗的活或受到欺侮的軍隊,但是在精神上具有戰鬥力的軍隊。因為一旦鬥志喪失了,也就徹底失敗了。哀兵必勝按照《道德經》的意思是具有慈悲的一方可以獲勝。但老子的思想是消極的,戰爭本身是反人性的,善良與慈悲與戰爭無關。為將者要淡看生死。對於將領而言,戰場上的生死,就是一個數字,無任何實際意義。哀兵必勝更多是指軍隊要化悲憤為力量的意思。

    老子真正的意思意指:恃強輕敵的軍隊必打敗仗,受欺侮而奮起抵抗的軍隊必能取勝。哀兵必勝更為具體地來說,是在已經失敗的情況下,在幾乎沒有選擇的條件的時候。唯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置之死地而後生。才有可能突出重圍反敗為勝。春秋事時期的《曹劌論戰》就是典型的哀兵必勝。適當的悲傷(失敗)可以促使主戰的頭腦清醒”,軍隊整體可以產生巨大的力量和智慧。是取得勝利的必要條件。當然也有人說是哀兵必敗,這種失敗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一支軍隊如果精神垮了,也就是徹底失敗了。

    諸葛亮《將誡》中的“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也同樣指出來哀兵必勝的意思。哀兵在這裡也有輕敵的意思,不僅僅是過高的估計了自己力量,也有錯誤地看低看輕了敵人的力量。而真正的指揮家。大軍事家永遠不會看輕任何一個敵人,會以最少損失和代價去取得勝利和達到目的,而不會不惜一切代價去達到目標。這才是老子、乃至諸葛亮所讚賞的哀兵必勝。勝負其實就在頃刻之間,驕兵會放縱,會過於樂觀,會放鬆警惕、哀兵則不會,時就會思考怎樣應對,在逆境中保持高度警惕,會激發出巨大的潛能。從而有取勝的可能性。

    哀兵必勝,勝在群情悲憤,同仇敵愾。化悲痛為力量知恥而後勇。哀兵必敗,敗在士氣低落,萎靡不振,喪失的戰鬥的意志。因受欺侮而奮起鬥爭的軍隊,必然會取得勝。靠僥倖的成功是不可能的,即便僥倖成功也是偶爾。不可能永遠如此,戰爭是你死我活的較量,只有第一,沒有第二。兵者國之大事,不允許將國家的命運去依靠幸運和僥倖去戰勝敵人。哀兵必勝就在於重視每一個敵人。不要輕敵。

  • 10 # 笑對人生mqb

    老子觀點之精華

    柔勝於強馳天下

    “哀”當以強示弱講

    “哀兵必勝”意順達

  • 11 # 天下雕客

    我是一個歷史愛好者,嘗試回答。

    ”哀兵必勝“ 首先要理解老子在這裡講的哀是什麼意思。

    在老子的世界應該是:慈。 而不是通常所理解的悲痛。

    所謂哀兵必勝老子的意思是說以退為進,以守為攻。

    老子生活在動亂的時期他本人是不支援戰爭的,講究以柔克剛。

    問題就答到這裡

  • 12 # 月下琴絲語

    怎樣解讀“哀兵必勝”?意思是:至之死地而後生。本來就已經是必死的戰爭局勢,士兵們也都明白,這種情況表面上看上去可能很悲哀,但就是在這個時候士兵們就有了一種殺個保本,殺兩個賺了的思想,往往在這個時候可以殺出重圍,反敗為勝!

  • 13 # 李格玄微子

    “哀兵必勝”有三個解釋。

    哀解釋為哀痛,悲憤

    很多時候負面的情緒可能更有力量,如排山倒海,氣勢雄渾,就如絕處逢生。因為哀痛和悲憤可以激發潛力,也能麻痺對方,使驕兵之計。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越王勾踐。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哀解釋為恥辱

    知恥而後勇。沒有失敗過不會知道失敗的撕心裂肺,不會嚐到恥辱的滋味,對於成功的執念也不會深似海洋。只有有過恥辱才會對於追求成功義無反顧,如此,成功是唯一的結果。以縱橫之術聞名天下的蘇秦,曾榮佩六國相印。可是之前他雖有匡扶天下之志,奈何才疏學淺,處處碰壁,最後窮困潦倒連家人都看不起他,不願理他。所以他刻苦鑽習,終於名震天下,實現自己的抱負。

    哀與道德經文中“輕敵”相對,解釋為穩重

    《道德經》六十九章,“......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從這一章來看,老子想告訴人們的是驕兵必敗,唯有謹慎小心,不輕視敵人,穩重用兵才能取得勝利。哀者必相惜,而不趨利避害,故必勝。

    (圖源網路,侵刪)

  • 14 # 街趣時光

    我們這個大族群的古代先人,通常習慣用絕對的詞彙表述自己的意思。而我們又是一個樂意被死人統治的社會,所以看見死去的古人都說了“哀兵必勝”就果斷地信了。就像“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一樣,也是這個套路。哀兵就真的能取得勝利嗎?取勝的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還是實力。你看現在,中東被米國狠揍的國家,早年的伊拉克,二戰中的德國,那是有多哀傷啊?但取勝了嗎?完全沒有。但我又實在不忍心褫奪古人的話語權,只好把這句話看作是一種古人對後世的鼓勵和激勵,瞭解了這一點,你才能成長,你才能預測到成長了也不一定能取勝,還是熱愛和平的好,別總惦記著壓制別人。

  • 15 # 平凡是道

    哀,悲憫,它與慈近義。哀是慈心大愛的自然延伸,大慈必生大悲!自古以來,有德者相互見禮,必作揖而口稱慈悲,就是培養修道行者替眾生歡喜,替眾生傷感,眾生歡喜我歡喜,眾生傷悲我傷悲的大慈悲心,在這裡與佛家的慈悲基本相同!心懷天下,無私無我才是天下無敵的,因為慈愛,悲憫而無所妄為,所以天下能歸心。所""這從另外一個角度說就是有道勝無道!這也可以證明孟子所講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一個公理,簡直是完全正確!因此說哀兵必勝。謝謝大家!

  • 16 # 平凡的時代奮鬥者

    哀兵必勝,“哀”在這裡不是我們平時講的哀傷、哀痛之哀,而是指慈悲、不忍之意;借用王弼的話說:“哀者必相惜,而不趨利避害,故必勝。”有兵即意味著戰爭,打仗;而老子認為戰爭是不吉利的,是暗藏禍害的,不是宣揚文明德化的工具,是實在沒辦法而被迫使用的手段。如《老子》六十九章“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還有《老子》六十七章“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 “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這裡“哀者勝也”,是專指三寶之的“慈”而言。

    “哀兵”是不得已而戰,有仁愛,為國家,為親人而出師,出師有名,抱著必勝的決心所以常可獲勝。相反,如果為了一己私利而戰,出師無名,士兵有牴觸情緒,實力相當的兩股兵力,有牴觸情緒的戰鬥力自然不及另一方具有具有慈愛的一方。

    有仁愛行天道之兵,自然是得道多助,必然戰勝“失道寡助”的一方。

    如具有仁愛仁慈的仁義之師,興周伐紂,因紂王荒淫無道,殘害忠良,濫殺無辜,陷民於水深火熱之中,仁義之師為救天下蒼生萬民必然取的最終的勝利。

  • 17 # 玄同說太極

    哀兵必勝,出自《道德經》,這書是最好的太極拳經。

    哀兵必勝,就是無兵必勝。

    華人說話不囉嗦,一個字是一個意思。

    哀兵不是一個詞,哀是哀,兵是兵。

    “哀”相當於道家的見面語:“慈悲慈悲”。

    我們練太極拳,看待事物都從陰陽角度,慈悲就是一對陰陽。

    慈是慈愛,為陽;悲是悲憫,為陰。

    擱在太極拳來說,接引就是悲,進轉就是慈。

    敵方想要進勁,我們要開門待客;對方想要撤退,我們歡送一程。

    再說,為什麼要說兩個慈悲呢,這又是一對陰陽。

    首先我對你慈悲,一粒石子扔到河裡,一定有漣漪,我也會獲得慈悲。

    站在因果角度來說,就是有因必有果。

    站在道家角度,就是一陰一陽謂之道。

    換個角度來說,悲憫之心就叫仁,所有有個詞叫仁者無敵。

    道家稱之為不爭則天下莫能與之爭。

    再說“兵”,兵是一種行為。

    就像我們太極書院練兵器時乒乒乓乓的這動靜。

    左邊“乒”過來了,右邊“乓”過去,下面兩點合起來,這叫“兵”。

    我們雖然是練拳的,但祖師爺卻講:技擊是末技。

    不管什麼事情,到了動手這份上,就是那麼的俗。

    我剛才說到《道德經》是最好的太極拳經,我們來驗證一下:

    道德經講“吾不敢為主而為客”,太極拳講“後發先至”;

    道德經講“不敢進寸而退尺”,太極拳講“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道德經講“行無行”,太極拳講“發人於不覺”;

    道德經講“攘無臂”,太極拳講“渾身是手手非手”……

    兵者,不祥之器,我們要存悲憫之心,而不是殺戮之心。

    回頭看看我剛說過的道家問候語,四個字下面都帶“心”。

    喜歡賭博早晚輸光,喜歡打人早晚捱打,這叫:兇兵必敗;

    洞悉天道人情,打勝仗要像辦喪事,這叫:哀兵必勝。

  • 18 # 聽從指引進行遠航

    我喜歡聽,世間最悲涼的歌曲,因為歌曲中蘊含著象徵“情深義重”的“執著痛感”~我喜歡觀看野獸爭鬥獵物的慘烈,因為這份慘烈能讓我體察到殘酷中的彼岸在哪裡?

  • 19 # 清水空流

    有道是驕兵必敗,哀兵必勝。什麼是哀兵?哀兵就是打了敗仗的活或受到欺侮的軍隊,但是在精神上具有戰鬥力的軍隊。因為一旦鬥志喪失了,也就徹底失敗了。哀兵必勝按照《道德經》的意思是具有慈悲的一方可以獲勝。但老子的思想是消極的,戰爭本身是反人性的,善良與慈悲與戰爭無關。為將者要淡看生死。對於將領而言,戰場上的生死,就是一個數字,無任何實際意義。哀兵必勝更多是指軍隊要化悲憤為力量的意思。

    老子真正的意思意指:恃強輕敵的軍隊必打敗仗,受欺侮而奮起抵抗的軍隊必能取勝。哀兵必勝更為具體地來說,是在已經失敗的情況下,在幾乎沒有選擇的條件的時候。唯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置之死地而後生。才有可能突出重圍反敗為勝。春秋事時期的《曹劌論戰》就是典型的哀兵必勝。適當的悲傷(失敗)可以促使主戰的頭腦清醒”,軍隊整體可以產生巨大的力量和智慧。是取得勝利的必要條件。當然也有人說是哀兵必敗,這種失敗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一支軍隊如果精神垮了,也就是徹底失敗了。

    諸葛亮《將誡》中的“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也同樣指出來哀兵必勝的意思。哀兵在這裡也有輕敵的意思,不僅僅是過高的估計了自己力量,也有錯誤地看低看輕了敵人的力量。而真正的指揮家。大軍事家永遠不會看輕任何一個敵人,會以最少損失和代價去取得勝利和達到目的,而不會不惜一切代價去達到目標。這才是老子、乃至諸葛亮所讚賞的哀兵必勝。勝負其實就在頃刻之間,驕兵會放縱,會過於樂觀,會放鬆警惕、哀兵則不會,時就會思考怎樣應對,在逆境中保持高度警惕,會激發出巨大的潛能。從而有取勝的可能性。

    哀兵必勝,勝在群情悲憤,同仇敵愾。化悲痛為力量知恥而後勇。哀兵必敗,敗在士氣低落,萎靡不振,喪失的戰鬥的意志。因受欺侮而奮起鬥爭的軍隊,必然會取得勝。靠僥倖的成功是不可能的,即便僥倖成功也是偶爾。不可能永遠如此,戰爭是你死我活的較量,只有第一,沒有第二。兵者國之大事,不允許將國家的命運去依靠幸運和僥倖去戰勝敵人。哀兵必勝就在於重視每一個敵人。不要輕敵。

  • 20 # 笑對人生mqb

    老子觀點之精華

    柔勝於強馳天下

    “哀”當以強示弱講

    “哀兵必勝”意順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燃氣灶自動熄火的原因及有什麼解決方法?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