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韓老師說教

    在世界上有233個國家,每一種語言只要是在使用,沒有淘汰就不應該稱之為垃圾。是誰說的有的漢語英語翻譯不了?翻譯有兩種:一種是句譯;一種是意譯。有什麼翻譯不了的呢?難道有人認為翻譯是虛設的嗎?貿易談判,國與國建交靠什麼語言?

  • 2 # 育才家教1

    英語作為一種國際通用語言,其用詞語法等都比較嚴謹,怎麼可能是垃圾語言呢?雖然我更喜歡漢語,尤其對於英語詞彙深惡痛絕,很多新的事物出現時總會出現一些新的單詞,使得英語的詞彙量越來越大,看著都頭疼,但是並不能否認英語也是一個優秀的語種。

    至於你說很多漢語無法翻譯,這種情況也不存在。可能有些詞彙尤其是古代的一些工具或者用具等,英國本身沒有這種東西,就沒有相對應的詞彙,但是人是聰明的,他們會用其他相近的詞代替或者生造出一個詞來。從問題的說明中,出現了很多家庭稱呼,如舅舅叔叔、舅媽嬸嬸、外公爺爺等,在我們中學階段這些一對對的詞單詞是相同的,如爺爺和外公用grandpa(grandfather),好像不能區分開來,實際上用paternal (父親的、父方的)grandfather 表示爺爺,maternal(母方的、母系的) grandfather 表示外公,如my maternal aunt 就是指我的姨媽。

    翻譯只會存在翻譯的好壞而言,對於翻譯的一般要求是信達雅,這是是中國近代知名的翻譯家嚴復提出來的三大原則,簡單說就是: “信”,即忠實於原文; “達”,即筆譯流暢、譯文通順; “雅”,即文字優雅(典雅)。好的翻譯作品都是符合這三項原則,實際上由於譯者水平的差異,很多作品在翻譯成外國文字時也有很大差異。我們讀很多外國譯著時感覺不是那個味,生硬,那就可能翻譯得不夠到位。但是隻要我們想一想,當我們把古代的文言文或者詩詞翻譯成現代文時,跟原文比較總感覺差點什麼,不是那個味,這就可以看出把一種文字翻譯成另一種文字是多麼難了。

  • 3 # 譯路若揚

    那是因為文化習俗使然。其實英語裡也有很多單詞漢語無法翻譯,比如“紅色”,英語形容無生命物品的“紅色”和形容動物的“紅色”就是截然不同的兩個單詞。因此,a red horse,更多時候指的是一匹本色不是紅色但被染成了紅色的馬……當然我們可以說,都是紅色,都用red不就行了嗎,為什麼要搞得那麼複雜?同樣道理,英華人也可以說,都是uncle,非要分叔父伯父舅父幹什麼,為什麼要搞得那麼複雜……

  • 4 # 外語那點事

    這個問題其實是問,英語是如何翻譯中文的同音詞的。

    題主的例子舉得不好。我舉一個在正式場合用的比較多的同音詞吧。

    一個是以前煤礦經常出事的山西,另外一個是有六朝古都西安的陝西。拼音都是“Shan Xi”。

    這個翻譯如果讓華人來進行翻譯的話,確實不知道要怎麼去區分。

    但是外國的漢學家早就發現了這個問題,並且做出了規定。

    經常煤礦出事的山西,用拼音“Shanxi”。

    有六朝古都的陝西,用“Shaanxi”。讀音是傻安西,讀快了,就和陝西發音一樣。

    對於題主提到的翻譯,比如說小敏和小民。如果他們的性別不同的話,可以翻譯成Girl Xiaomin and Boy Xiaomin。如果性別相同,他們還能注音。Xiaomin3 and Xiaomin2。如果是語調和性別都相同,小明和小民,還可以直接按照意思來翻譯,Little Bright and Little Fork。

    人是活的,翻譯也是活的,只要是可以區分開來,隨便做個記號就行了。

    歐洲語言普遍比中國文明第1個等級,這倒是真的,比如說在我們中國只有小朋友會罵大便小便,成年人基本上覺得這個東西沒有什麼殺傷力。我們中國是以孝為大的國家,所以我們一般罵人的時候就詢問別人的祖宗。

    但是歐洲的文明沒有孝這個概念,你詢問他的祖宗,他倒沒有什麼感覺,但是像大便小便這種東西,在他們眼裡那就是最大的噁心,因此不可以隨便亂罵。

    所以如果你跟歐洲人接觸多的情況下,你會發現,歐洲人在吃和罵人這兩種事情上和我們的幼兒園的小朋友差不多。

    比如說你給他吃白米飯,他不願意吃,但是你給他加點醬油,他就覺得很好吃。我們的小朋友小的時候喜歡什麼東西都加點醬油,但是成年以後完全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但是在語言上面你不能說他們的語言是低階的,畢竟連諾貝爾文學獎這種東西都必須要先翻譯成他們的語言,你才有可能拿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牡丹園西到四通橋南怎麼坐公交車,最快需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