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容姐花語
-
2 # 樹德漢碩
是有這個說法,準不準不一定。如農諺:立春晴一日,農夫不費力;立春天氣晴,百物好收成;立春一日晴,早秋有收成;立春一日雨,早秋禾苗死。立春落雨到清明,一日落雨一日晴。不怕打春下,就怕迎春明。立春要天晴,雨水要雨淋。立春雨水挨一挨,失落一年財;驚蟄節令慢一慢,失落一年飯。打春陽氣轉,雨水待耕田。立春落雨農失收,立春天晴農豐收。春打五九尾,家家吃白米;春打六九頭,家家買黃牛。……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而且是排於首位首個,人都有特重視首始的習慣,有好開始就等於成功了一半。所以會以立春天氣好壞來預斷農業收成好壞。人對春有憧憬,有懷想,對春寄予厚望。立春天晴為吉利,立春下雨就不好,說明會爛春,會影響農業生產,影響收成。
在農諺中,有一種氣象諺,即天氣諺,這種諺語是勞動人民觀測天氣變化的經驗智慧總結,也是氣象科學的寶貴資料。大多數的氣象諺是經過反覆驗證才總結出來的,是有一定準確度的,反映了一定的天氣變化規律,有些是很靈驗的。但氣象諺都受一定地域所限,超出地域範圍就不一定準確靈驗了。氣象諺也會有觀察不細,經驗也會片面性,會以偏概全,所以也有不很對時,不可都全信無疑。
-
3 # 詩人劉志強LZQ
立春當日的氣候變化,不能決定未來的變化。
氣候每天都在變化,今年就是特別的冷,誰知道上一年度的某一天氣候變化是未來的象徵。
氣候變化帶來了許多不便,時刻關注天氣預報,是出行的關鍵。
就拿北京來說吧,「四季分明」,這幾年來我總結了一下,確實有了改變,並且作了一首詩:
「四季」
春日短
夏天長
秋剛到
冬寒涼
北京的春天在哪裡,每年的四月下旬二十三,四號,還在穿冬季外套,轉眼間二十五,六號就穿上了夏季服裝。
所以說,氣候每時每刻都在變化著,關注當天的就是最準的氣候。
在古代的時候,人們都會利用節氣來預測來年的天氣,以及年景的收成。立春也是一個節氣,因此也是古代人們用來測量來年年景好壞的日子。為什麼這麼說呢?準確嗎?
立春晴,雨水均古代的人們會利用立春這一天的天氣,來測量來年的天氣狀況,從而預測出來年的莊稼豐收和減產。就比如這句老話“立春晴,雨水均”,就是說的如果立春這天是晴天,那麼來年就會是風調雨順,雨水均勻,在這種情況下,就會有利於農作物生長,那麼來年莊稼就會大豐收。因此就還會有一句老話叫“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費力”,這也就是說的雨水均勻,土地溼潤,牛耕田的時候都不用費太大的力氣。
再有民間還有一句老話,叫“立春天氣晴,百事好收成”,說的也是,立春這天晴天,有利於來年莊稼大豐收。
立春之日雨淋淋,陰陰溼溼到清明上面那句老話說了,立春晴天,來年就會雨水均勻。那反過來立春這一天下雨,那麼來年春季就會容易出現寒冷的情況,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倒春寒。在這樣的天氣裡,總是陰陰溼溼的,讓人感覺不到春天般的溫暖。在這種情況下,是不利於冬小麥的生長,也不利於果樹開花,這樣莊稼豐收就成了疑問句。
立春打了雷,當春會爛秧這句老話意思是說,如果立春這天出現了打雷的情況,那麼就容易出現多雨的情況,這樣就連地裡的秧苗,都會容易出現爛掉的情況。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莊稼哪還容易出現大豐收呢?
立春預測來年年景,準嗎?上面容姐說的這些諺語,都是我們的祖先,在長期的生活更中實踐中得出來的,可以說是都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不過和現代的氣象衛星測量出來的天氣預報來比較,那就沒有那麼準確了。還有人們常說的“乾淨冬至骯髒年”,也是古代的人們預測天氣的,其實也並不是那樣的準確的。這樣看來用立春節氣預測來年的年景,也並不是那麼準確了。
因為在古代的時候,很多的莊稼都是靠天吃飯,如果遇到大旱的情況,莊家就會減產絕收。而現代有有了機井,即便是遇到乾旱的情況,人們透過澆地,也是可以讓莊稼大豐收的。
送上所述,古代人們在立春這一天,利用這一天的天氣來預測來年的年景,因此也就有了很多老話諺語,不過說到這些諺語準確與否,可以說是不太準確的。畢竟那時沒有氣象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