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理破密社
-
2 # 蘇巧
主動展示自己是自信和勇氣的表現,區別於“出風頭”。很多人把主動展示自己和“出風頭”混為一談,錯失了很多表現和鍛鍊自我的機會。
小學三年級以前,我是個性格膽小而自卑的熊孩子。因為膽小,錯失了二年級班級文藝表演的機會,成為很多年一直揮之不去的遺憾至今仍記憶猶新。當時班裡準備舉辦文藝表演,內心特別渴望能參加,然而,當老師邀請同學主動舉手報名時我卻沒有勇氣舉手,最終錯過了參加演出的機會。在表演當天,看到其她女同學在教室中央翩翩起舞,大放異彩時,我的內心即羨慕又失落,那種和演出失之交臂,擦肩而過的感覺讓我懊悔不已。
三年級之後我轉學到新學校。新學校的老師看出我是個性格外向,喜歡唱歌、跳舞的孩子,她給了我很多鍛鍊機會,鼓勵我參加學校表演,還擔任了學校國旗隊的小旗手。打那之後,我的自信心逐漸樹立起來,學習動力逐步增強,成績穩步提高。到小學畢業時順利考上了本地重點中學。
多年以後,我分析當時不敢舉手的原因,我想有三點:一是成績平平,沒能樹立起足夠的自信心,不敢主動展示自己特長的一面;二是誤認為主動展示自己就是“出風頭”,怕被同學嘲笑。三是對別人期許太多,把自己的願望過多寄託在別人身上,害怕承擔失敗的後果。
其實,每個人的內心都有表現自己的願望。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勇於展示自己特長的一面,相信自己有能力處理好身邊的人際問題。當然,主動表現自己,應該是大方、自然、真誠、坦然的。
無慾無求並不是一無所求,”無求“是老子的思想理念,是一種隨遇而安,淡然處世的生活狀態。
很多人狹義的認為無慾無求是放棄所有的追求和學習,得過且過。人若活到這種境地,雖然肉身還在,思想卻已死亡。是一種對現實無能為力,不思進取的搪塞之解。
人能夠實現完全意義上的無慾無求嗎?答案是不能的。人若想在社會上生存,必要的物質條件必須是有所求的。能夠真正做到無慾無求無非三種人,一種是已功成名就,擁有身內與身外的所有財富,已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比如馬雲坐擁千億,他說他對錢最不感興趣;二是經過多番努力,卻一直被社會和現實羈絆,未能達到自己期望目標,精神層面對現實的一種妥協。三是自己的理想世界和現實生活存在差異,用佛家的話說是看破紅塵。所以,無慾無求更深廣的意義是人的精神境界。而精神一旦超越了現實的束縛,不僅在物利上能夠得失兩便,而且對世俗的很多東西,也會產生”無可無不可“的自如心志。
孔子在評論古代逸民的品行時說:”我則異於是,無可無不可。“無可無不可,即是兩可。人生的許多東西,對與人的精神快樂而言,與其說是一種事實,不如說是一種觀念。一旦能在觀念上認為兩可,人生的許多煩惱與偏執皆會煙消雲散。如兒童在遊戲中為扮演好人的角色常常會爭得面紅耳赤,這在成年人看來甚是無謂。可成年人有時也會鑽同樣的鑽牛角尖,為了一點蠅頭小利和瑣碎是非斤斤計較,寸步不讓,這與兒童又有什麼區別呢?生活中有不少事情不僅不值得細爭,而且也是爭解不清的。不在小事上計較,擁有一顆豁達寬容的心,這也是一種”無求“。
因此,主動展示表現自我和無慾無求並不矛盾。特別是青少年,大方、自然、真誠的展示自己,能更好的鍛鍊勇氣和表達思想的能力,還能增添和樹立自信心。無慾無求則是說不在物利上鑽牛角尖,心志自如,得失兩便,是一種超社會的精神境界。
回覆列表
真正的無慾無求並不是像我們理解的那樣,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想。
真正的無慾無求,也跟我們平常人一樣,什麼都做,只不過做的心態不一樣。
就拿主動展示自己來說。
無慾無求的人也會主動展示自己,但是,他們展示自己僅僅因為是他想展示自己,享受展示自己,而不是為了證明給誰看。
而我們普通人,同樣的主動展示自己,但是目的卻是證明自己。
也就是說,無慾無求的人,並不是水米不進,而是他們不是活在別人的眼光下,只為自己而活,生命中的每一刻,他們都充分享受著。
每個人的最好狀態,就是達到無慾無求的狀態。在這樣的狀態下,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做什麼都能夠做到最好。
我們很多人拒絕無慾無求,就是因為把無慾無求誤解為一個活死人的狀態。活死人狀態並不是無慾去求,只不過是一種逃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