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題主問到的這種皇子一開始住在宮外,繼承大統之後住入皇宮,要處理原來府邸的情況,在清朝之後出現得比較多。一種情況是由於康熙晚年之後不立太子,當繼位的皇子在宮外已有府邸,便要搬入宮中居住;另一種情況是晚清時期連續兩位皇帝無後,需從近支宗室中選擇皇儲繼承大統。
這種皇帝即位前在宮外的住所,有一個特殊的名稱,叫做“潛邸”。
在清朝,皇子小時候住在宮中,由后妃撫養長大。而皇子成年後,需要搬到宮外,皇帝會根據皇子的身份賜予宅邸,稱為“分府”。
雍正皇帝在即位前,是雍親王的身份,住在地安門外的雍親王府中。後來康熙駕崩,雍正繼承大統,雍親王府便成了潛邸。
對當今皇帝曾今的宅邸,是不太好處理的。雍正已經入宮登極,自然不能再回雍親王府住。若將其賜給某位皇子,又會被視為某種立儲的暗示——這正是雍正一生中極力要避免的事情。而如果賜給功臣,不僅會有大臣居功自傲的擔憂,恐怕受賞的臣子也會住得心驚膽顫。
所以,雍正想出來一個好辦法,就是“將皇上潛邸,升為宮殿。”把雍親王府變為一座行宮——雍和宮,作為雍正出巡時居住所用。
不過雍和宮離紫禁城確實太近,所以其象徵意義大於實用價值。到乾隆朝之後,乾隆將雍和宮改為一座喇嘛廟,變成了佛教聖地。
因為有雍和宮改為佛寺的先例在,所以《清稗類鈔》中記載道:“凡親王或世子入承大統者,其潛邸例須改建佛寺以祝釐焉。”但實際上,這種說法是不夠準確的。
正如前面所說,雍正處理自己潛邸的本意,是升為宮殿作為皇帝行宮,喇嘛寺是後來他的兒子乾隆改的,因此處理皇帝潛邸的方法應該以雍正朝為例。
到晚清時,同治皇帝早逝無後,迎立醇親王府的載湉,為光緒皇帝。光緒的生父便曾向兩宮太后奏言,稱:“太平湖賜第為皇帝發祥地。世宗以潛邸升為宮殿,高宗諭子孫有自籓邸紹承大統者,應用其例。”
所以,慈禧太后根據雍正朝慣例,也把光緒出生的醇親王府升格為行宮,另外賜了醇親王一座府邸。舊的醇親王府稱南府,新的醇親王府稱北府。
後來光緒駕崩,依然無後,慈禧再次從醇王府迎溥儀入嗣。溥儀出生在醇親王北府,所以北府也成了潛邸,溥儀的生父載灃也將其升格為宮殿,另外建攝政王府。但是攝政王府還在修建,辛亥革命爆發,所以直到清朝滅亡,攝政王府都一直沒有完工。
而題主問到的這種皇子一開始住在宮外,繼承大統之後住入皇宮,要處理原來府邸的情況,在清朝之後出現得比較多。一種情況是由於康熙晚年之後不立太子,當繼位的皇子在宮外已有府邸,便要搬入宮中居住;另一種情況是晚清時期連續兩位皇帝無後,需從近支宗室中選擇皇儲繼承大統。
這種皇帝即位前在宮外的住所,有一個特殊的名稱,叫做“潛邸”。
一、在清朝,皇子小時候住在宮中,由后妃撫養長大。而皇子成年後,需要搬到宮外,皇帝會根據皇子的身份賜予宅邸,稱為“分府”。
雍正皇帝在即位前,是雍親王的身份,住在地安門外的雍親王府中。後來康熙駕崩,雍正繼承大統,雍親王府便成了潛邸。
對當今皇帝曾今的宅邸,是不太好處理的。雍正已經入宮登極,自然不能再回雍親王府住。若將其賜給某位皇子,又會被視為某種立儲的暗示——這正是雍正一生中極力要避免的事情。而如果賜給功臣,不僅會有大臣居功自傲的擔憂,恐怕受賞的臣子也會住得心驚膽顫。
所以,雍正想出來一個好辦法,就是“將皇上潛邸,升為宮殿。”把雍親王府變為一座行宮——雍和宮,作為雍正出巡時居住所用。
不過雍和宮離紫禁城確實太近,所以其象徵意義大於實用價值。到乾隆朝之後,乾隆將雍和宮改為一座喇嘛廟,變成了佛教聖地。
二、因為有雍和宮改為佛寺的先例在,所以《清稗類鈔》中記載道:“凡親王或世子入承大統者,其潛邸例須改建佛寺以祝釐焉。”但實際上,這種說法是不夠準確的。
正如前面所說,雍正處理自己潛邸的本意,是升為宮殿作為皇帝行宮,喇嘛寺是後來他的兒子乾隆改的,因此處理皇帝潛邸的方法應該以雍正朝為例。
到晚清時,同治皇帝早逝無後,迎立醇親王府的載湉,為光緒皇帝。光緒的生父便曾向兩宮太后奏言,稱:“太平湖賜第為皇帝發祥地。世宗以潛邸升為宮殿,高宗諭子孫有自籓邸紹承大統者,應用其例。”
所以,慈禧太后根據雍正朝慣例,也把光緒出生的醇親王府升格為行宮,另外賜了醇親王一座府邸。舊的醇親王府稱南府,新的醇親王府稱北府。
後來光緒駕崩,依然無後,慈禧再次從醇王府迎溥儀入嗣。溥儀出生在醇親王北府,所以北府也成了潛邸,溥儀的生父載灃也將其升格為宮殿,另外建攝政王府。但是攝政王府還在修建,辛亥革命爆發,所以直到清朝滅亡,攝政王府都一直沒有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