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搞笑的三隻小熊

    《重大人生啟示錄》,是一部關於人生的重要啟示,讓你獲得一生的安寧與幸福!

    《給年輕人看的人生哲理書》:輕鬆愉快地慢品細酌,會在未來的旅途中,少一些失,多一些得;少一些敗,多一些成。

    《不抱怨的世界》

    《人生沒岔路》這一本書,不是教你成功,而是不想你在世界到處碰壁;這一本書,涉及很多課題,求職、婚姻、人際、理財;這一本書,是這位74歲的老富豪,希望後輩能得到的人生智慧。

    《人生不需要走直線》

  • 2 # 厚德揚善文化小館

    中國美學重“氣”,到了六朝時,與“韻”結合起來,凝固成“氣韻”這一重要範疇。在謝赫“六法”中,“氣韻生動”高居第一,這是在氣化哲學影響下所形成的重要審美標準。沒有氣化哲學的思想,也就不會有“六法”的出現。謝赫的六法說〔1〕,是一個遠遠超越於繪畫的中國美學根本大法。“六法精論,萬古不移”,六法為中國藝術的最高原則,氣韻生動為六法之精髓,重六法的核心就是重氣韻。五代荊浩《筆法記》提出“六要”(氣、韻、思、景、筆、墨)之說,也以氣、韻為“要”中之要。

    氣韻生動強調藝術要有活潑潑的生命感。明汪砢玉說:“所謂氣韻者,乃天地間之英華也。”(《珊瑚網》)這詮釋頗得氣韻生動之要義。中國藝術以氣韻生動為尚,強調的就是活潑潑的生命感。在謝赫的時代,氣韻生動主要針對人物畫,至唐宋後,它擴大到整個繪畫,並化入中國氣化哲學的內涵,使其由生動傳神的要求發展為表現宇宙生機的重要命題。我們表現的任何物件,都是在氣化世界中浮沉的,都是一個“活”物。無論是看起來“活”的東西,還是不“活”的東西,都是一個“活”物。即使是枯木怪石,在藝術家的處理中都會轉化為一個“活”物。藝術就要展現這世界活的生機、活的精神。天地因氣而生生不息,藝術家的創造也應該永遠為生機所潤澤。

    中國藝術以氣韻為尚,體現出對“生生而有節奏”的生命精神的追求。生生是“活”的,而且是有節奏的“活”,氣化世界生機流蕩,同時又是富有節奏的流蕩,體現出一種獨特的音樂精神。宗白華先生所說的一個充滿音樂節奏的宇宙,是中國藝術追求的魂靈,正是抓住了這氣化哲學的特點。惲南田說:“《雍門琴引》雲:須坐聽吾琴之所言。吾意亦欲向知者求吾畫中之聲。”畫是造型藝術,他將這空間形象放到氣化中浮沉,放到有節奏的氣化世界中,所以,他在空間藝術中聽到生命的妙音。藝術之秘,在於哀弦急管聲情並集,具生生而有節奏的無上之音。

    “氣韻”一語由“氣”和“韻”合成,這個概念其實就反映了這樣的傾向性。氣側重指天地生生之氣,凡為藝者必以氣為重,氣化氤氳的世界是藝術的根源。清唐岱說:“畫山水貴乎氣韻。氣韻者,非雲煙霧靄也,是天地間之真氣。”凡物無氣不生,氣是天地中的真氣,即生生不息的宇宙精神和生命情懷。韻,則是形式中所蘊之音樂感。宋範溫說:“韻者,美之極也。”中國藝術以韻為藝術之至高境界。黃山谷說:“書畫當觀韻。”明李日華評畫雲:“凡狀物者,得其形,不若得其勢,得其勢,不若得其韻。”韻為至尚之法。氣與韻合,氣韻飄舉,風神曄曄,氣以包韻,韻以體氣,生生而有節奏。

    〈元〉朱德潤

    混淪圖

    華人視天地大自然為一氣流蕩之大生命,一歡暢之大全體。

    氣韻託形而存,無形則無氣韻,然而氣韻是形式的統治者。中國藝術有“重氣韻輕位置”的傳統。這個傳統,首先重視的是虛靈不昧的美感。氣是一個介於物質和精神之間的概念,從語源上看,它本指一種虛化的物質形態,《說文》中將“氣”解釋為雲氣的象形符號。大自然中實存的、可以透過感官把握的物件稱為“象”或“形”,而那些飄渺不定、若有若無的物件,如風、雲、煙、霧、氣息、氣味等等,往往被稱為“氣”。《莊子》中就有“大塊噫氣,其名為風”的話。而中國哲學將人的自然生命分為形、氣、神三者,氣介於形、神之間,形之包氣,氣是人的生命氣息,也具有物質的成分。顯然,“氣”是有物質基礎的。即使作為物質存在的氣,它和形也有根本不同,形實而氣虛,如就人來說,氣是生命存在的基礎,也是附著於人形貌之上的風神氣度,虛靈是其根本特點。在另一方面,從先秦時期,氣就被賦予精神性的內涵,像《莊子》中既將氣用為物質存在的風,又將其作為精神性的因素,“氣者,虛而待物者也”,氣就是一片虛靈空廓的心靈。中國藝術的重氣韻輕位置的傳統,其實就是重視超越於形式之外的虛靈不昧的活潑韻致。

    其次,這個傳統還體現出重視運動的風神。像書法美學中所說的“資運動於風神”,就是有氣韻之作。氣韻是活潑的、生動的。從氣的語源上看,氣所指之氣息、氣味、風、雲等等,都是運動的,與相對固定的存在不同。從人來說,人的內在血氣也是運動的。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在六法中,以“生動”來規範“氣韻”,中國古代美學常以“活潑潑地”來釋氣韻,都體現了這一點。固定的存在是形,形沒有氣,就沒有靈動,就是死的。中國藝術最忌諱的就是“死搭搭地”。中國藝術強調錶現出世界的“生香活態”。傳統哲學的動靜理論強調靜者動之。無動,靜則空有其靜,等同死物;無靜,則動也無落實。動靜結合,靜者動之,形者活之。表現活的世界、動的世界,此為中國藝術的天則。像英國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年風景畫家透納(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畫一隻死的野雞,在中國繪畫中是不可想象的。氣是中國藝術的源頭活水。

    〈五代〉董源

    瀟湘圖(區域性)

    近處是沙白風清、細葦點點,遠處是層巖復嶺、茂林煙樹,中段則是澹盪湖水中舟楫往來,真一平淡幽深的氣世界。

    氣韻為上,還體現了中國藝術的形上思考。氣韻為天地生生之氣,乃宇宙之真氣,是人的生命所透升上去的精神,是生命所蘊涵的微茫慘淡的韻致。所以,對氣韻的把握,必須以生命去契合,而非靠學而至。中國美學史上有“氣韻不可學”的理論。北宋郭若虛說:“六法精論,萬古不移。然而骨法用筆以下五者可學,如其氣韻,必在生知,固不可以巧密得,復不可以歲月到,默契神會,不知然而然也。”董其昌也以為:“畫家六法,一曰氣韻生動,氣韻不可學,此在生而知之,自然天授。”“元季高人,國朝沈啟南、文徵仲,此氣韻不可學也。”李日華說:“繪畫必以微茫慘澹為妙境,非性靈澄徹者,未易證入。所謂氣韻在於生知,正在此虛澹中所含意多耳。”當然,這裡並不是說氣韻生動是生而知之的東西,氣韻的核心是生命意義的傳達,它雖有賴於形,但專注於形則不可得。所以,須要以生命去契會。透過默契神會,靜默地參悟,以氣合氣,合於天地之節奏,獨得自然之精神。這就是董其昌所說的“自然天授”。在中國哲學中,知識和智慧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在藝術活動中,重要的是智慧,是那種不可言傳的悟性,而不是知識,這絕不是神秘主義思想,而是發自於生命深層的體驗力量。

  • 3 # 茗暇讀書

    提此問題者,給人感覺象是遇到了某種挫折,急於求得一種妙方,給自己指點迷津,或期望能在書中求得一些慰藉,來撫慰自己;看一些關於人生意義的書,如能迅即讓自己的人生變得積極有意義則是最佳結果了。

    但願這只是我錯誤的猜測。

    看書,肯定是多多益善的。在此推薦幾本:

    一、《相約星期二》

    美國作家米奇·阿爾博姆創作的自傳式的長篇紀實小說,該書以死亡作為主題,傳遞了作者對於人生更深入、更透徹的思考。

    二、 《直視驕陽:征服死亡恐懼》

    美國作家心理治療家歐文·亞龍的一部經典作品,帶著溫暖和智慧,陪伴讀者走上對死亡的探索之旅,並且共同直面死亡。讀者能從書中得到啟迪,還有是陪伴和療愈。

    三、《活著》

    作家餘華,許多讀者都比較熟悉。《活著》自問世以來,一直廣受好評。透過福貴一生的悲歡、起落和盛衰,能夠讓人頓悟活著的更深層次的意義。

    四、《生命的餘味》

    《生命的餘味》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作者魯培希特·施密特,也是本書故事的主人公,他曾是一家五星級酒店的主廚。在事業的巔峰時期,放棄一切,進入一家安寧病所工作,用自己的樂觀幽默,與安寧所的人共同開啟了一段盪滌靈魂的生命之旅的故事。

    ……

    多多看書,能夠讓自己保持溫潤而清澈的心靈,書中的人和事,能讓你見識更多的人性百態,在書中也能汲取他人的思想精粹,讓你獲得內容安寧和智慧。

    祝一切順利!

  • 4 # 使用者282422052

    建議您學習一些佛家的思想,唸經可以清靜內心,當心清靜了,慾望也會隨之改變,痛苦也會消失,同時生活也會更Sunny更精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7月1日出生的人性格和命運7月1日生日是什麼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