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勇慶霏
-
2 # 兒童行為分析廖博士
謝謝邀請!不同國家的教育培養出來的孩子是不同的,我們國家的教育其實更多的是應試教育,特別是落後地區的教育尤為如此,所以中國培養出來的孩子知識很多,但是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欠缺,而歐美的教育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普遍比國內得孩子強。當然我說的都是普遍情況。
-
3 # 索菲夜話
我是索菲,社會,教育,情感圈作者,我給大家講一個關於蒙特梭利早教中心的故事。
我們這裡的蒙特梭利是幼兒園性質,都是由外教授課,它主要是激發孩子的大腦發育,培育孩子的觀察能力等綜合素質。有一個朋友的孩子在這個幼兒園學習,接受的是國外的素質教育,孩子各方面都還不錯,等到了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孩子上課時上廁所不向老師打報告,直接站起來走了出去,老師問他去哪?他說去廁所,頭也沒回就走了,下課後老師問他為啥不打招呼,他說幼兒園老師說如果有事可以直接出去。這就是國外素質教育帶來的後果。
-
4 # 古城淺吟
我們的教育方式是以注重分數為主,忽略了大家的素質教育,好多人只學到了書本里的知識,學習成績也非常的不錯。但是自身的素質教育缺乏,自己的行為舉止沒有一點約束,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這樣的學生很容易就走上歧途。在工作崗位上也是如此。只注重素質教育而忽略了學習,也是不可取的。把一個人教育的素質特別優秀,而對他的學習放任自流,這樣也很難讓孩子成才。
現如今外國也有好多的學校再學習中國的教育方法。無論哪種教育模式都有其的優勢也有其的劣勢。把二者的長處相結合才是王道……
-
5 # 格子木
凡事皆有兩面,有可取和不可取之處。
國外對於孩子的自主能力培養,和十八歲之後不再義務提供幫助這點,就很好。所以國外的孩子不嬌氣,從小就很獨立。
還有關於小孩個人隱私,個人空間這些事,也都做的很好。不過多參與,反而會讓孩子更好的發展,找到適合自己的。
-
6 # 老王農村人實話實說
我們崇尚的外國的素質教育有沒有問題我認為很難講,不難看出外國素質教育也有優勢存在,要不中國到外國留學的那麼多不可能是去旅遊去玩去看風景的,當然是有一定的素質教育價值,外國有些東西確實比中國科學先進,更有廣闊前景,當然這其中外國素質教育有沒有問題我看也肯定有,現實中不難看出有些留學外國的學生學了洋文,接觸到外國素質教育後就把中國文化糟蹋得一蹋糊塗,甚至還貶低中國文化,真的是家裡個東西嫌,人家的東西甜,滅自己的威風長他人志氣,把老外說得是至高無上,所以好多人都崇拜老外這也是不爭的事實,其是按理講那個國家的素質教育都有它的優點和缺點,美中不足在所難免,十全十美那裡尋,我覺得如今中國文化和素質教育也不比外國素質教育差到那裡去,尤其是當今社會素質教育不斷更新提高,素質教育領域的科學技術領先已經是讓外華人刮目相看!素質教育的好壞不是取決於那個國家,而是要取決於那個人的思維模式,在追求完美的同時要理性看待問題,接觸素質教育後要適時合理應用,如果偏離軌道無論接觸那個國家的素質教育都將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分不清東西南北中,風險來匆匆,去匆匆,身受壓力不輕鬆,怨聲嘆氣覺得不公,言道多問自己到底誰被誰蒙,以上回答是個人觀點有不周之處敬請諒解!謝謝!
-
7 # 末末地讀書
可以肯定的說我們崇尚的,外國的素質教育沒有問題。
為什麼會有這個結論。我問大家幾個問題。
為什麼諾貝爾獎的獲得者,美華人都佔比很高?
為什麼好多中國的孩子在考上大學以後覺得終於考上大學了,可以鬆一口氣了?大學校園成了他們放鬆和娛樂的場所。
為什麼中國式的考試都是單選多選和判斷?而美國大學裡邊兒的作業都是綜合大題?因為他們注重的是,綜合能力的提升。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素質教育。
為什麼美國孩子週末的時候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因為他們要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真正達到學以致用。
而中國的孩子都是理論型的,書呆子型的,沒有把學到的知識用到生活中。
-
8 # Caikai13
多謝盛邀。所謂的素質教育,從很多方面來說,對於國家,對於個人,利弊是各有千秋。
我是搞普通教育的。現在很多人崇尚的所謂素質教育,無非根據如下幾點。
1是歐洲和美國的普通教育模式。側重的是學生的興趣和愛好,中學那麼多愛好協會就是證據,同時,側重個人的發展方向選擇,側重個人和社會道德的培養,側重人文精神的養成,淡化基礎技能,淡化有爭議的文化傳統,注重,最看重的是領導才能,創新才能,思辨等。
這好處明顯。對於學生個體來說,可以更早,更好了解社會,融入社會,這個也是為什麼美華人的善於創業,賺錢,看重專利權和點子,避諱隱私,而且,總得來說對於和外界打交道,比華人要熟練,得體的多。
而中國教育。作為公共產品,很大條件上,首先保證的是公平,也就是儘可能讓大家都能接受教育,其次,側重對於自身的身份認定教育,也就是說,告訴你你是誰,哪來的,你的國家,你的民族,你的祖先是怎麼回事,你生活的這片土地發生過什麼。這屬於文化教育。同時,由於高等教育仍然是稀缺資源,所以,側重技能和知識的掌握,這是競爭教育。
二看的出來,兩種教育都有各自的側重點,沒有什麼先進落後說法,只是體現了各自的不同的國情罷了。一個是公共資源充分,國家高度發達,社會福利,就業和創業都有更多機會,法制完善,基本沒有生存危機的國家。一個是剛剛解決溫飽,剛剛開始大展宏圖但是還沒有得手的國家,法律法規還不完善,很多公共資源還是稀缺,國家周邊強敵環伺,無數心懷叵測的國家時刻都在謀劃著取代她的位置,甚至顛覆分裂之。
這樣不同的國家,這個教育體系有區別難道不是很正常嗎?
我看過英國,美國,還有德國的中小學教材,還有什麼埃及,土耳其,南韓,日本這些小國家的,。我發現,你說的什麼素質教育根本就是什麼大事情,所有國家的教育,其實都有一個很明顯的主線,共同點,優先於所有事情的優先項----培養忠誠於國家和民族的有用的人!
這個才是教育的靈魂。
-
9 # 放歌聲野老梁
謝謝邀請。我們的確在崇尚外華人的素質教育,追求本本,追求洋生,而忽略了咱華人的教育,包括素質教育。我不是教師,但我也知道什麼是素質教育,素質教育養成是從家長到老師自然而然的教育,凡事一律或照搬外國的學習教育方法,是得不償失。從 小不注重國學或不注重素質學習教育,急於求成,把孩子當成一個學習工具,變成教條,其不毀學生學習前程?但願素質教育真正走向中國傳統教育的正規,能使孩子自學、自正,健康學習,減負才能使孩子沒有壓力,沒有負擔,完成真正的學習目的。素質教育迴歸,才能使我們教書育人得到進步。
-
10 # 胖土
沒有哪個教育可以說是完全對的,不過相對中國教育來說,外國教育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這方面,我還是比較認可的。
外國小孩從小就培養獨立和創新的能力,很多東西都可以自己動手做,不用大人做。他們不寵溺孩子,從這一點就比我們大部分獨生子女的教育強。現在大家就一個孩子個個都寵著,不捨得他們做這做那,也養成了很多壞習慣。
我樓下一戶人家的一個小男孩讀初中,中午的時候其他人去飯堂打菜去買飯,他自己一個人在飯堂那裡哭,不知道怎麼樣去買飯吃。這種眼見功夫,你看別人怎麼買,你也怎麼做就行了,用得著哭嗎?這就是一個獨立能力差的原因。
可以學習別人教育方面好的,取長補短。
素質教育聽上去挺高大上的,但是為什麼我的外國同學的各門科目都比我差,而且他們還是母語學習,所以到了國外學習的這一年我疑惑了,我們國內的教育真的不如國外的素質教育嗎?究竟哪種教育更好呢?
感覺外國的學生和我們讀一樣的層次卻還沒有我們知道的多,相當於我們和他們同級但是我們小學得水平可以使他們的初中水平我們的初中水平相當於他們得高中水平。為什麼會一直崇尚素質教育而我們得教育難道就沒有發展得餘地嗎?
回覆列表
任何教育體系都不是完美的。只能說是各有所長,各有優勢罷了!
我們口中所謂的素質教育,說白了就是讓學生能夠在玩樂中學習,能夠全方位的提升自己,達到全面發展。可惜的是我們只學到了表象,並沒有學到精髓。試問這幾年我們搞的素質教育真的就讓學生全面發展了嗎?最終考核學生的是不是還是以成績為主啊?自己的體制不改,卻學別人的花架子,有用嗎?
在國外很多地方提倡精英教育,尤其是英美等國,他們所謂的素質教育就是讓學生全面的發展,但是他們的問題在於兩極分化嚴重,換句話說就是有階級階層的出現,有錢的人家可以充分的利用所有的資源去培養自己的孩子,只能夠全方位的得到提升,進而步入知名的院校,而貧窮的人家只能夠自己去學習,缺乏很多資源,那麼他們最終的出路就是走高職或者技校。從此以往造成她們的階級分化非常的嚴重。
中國現在正在推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目的也是全方位的提升學生的素質,強調素質教育,評價的原則也是一樣的,比如說:音體美佔多少分數,特長佔多少分數等等等等。那麼我有一些擔心,會不會步國外的後塵?有錢的人家能利用所有的社會資源來培養自己的孩子,而貧窮的人家卻得不到這些資源,那麼在評價的時候分化會非常嚴重,最終他們上的大學差異很大,“寒門再難出貴子”這句話是不是真的要上演?
希望我們不要一味的去學習國外的一些所謂的“先進經驗”,而丟掉了自己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