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彤雲在墨爾本
-
2 # 不能這樣活
在我記憶中印象最深的一道菜,要數爸爸的酸菜水煮魚。
家裡是農村的,小時候跟大部分八零後的同學一樣,父母常年在外做生意,而我和妹妹自然就是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屬於留守兒童的那種,十幾年的生活,在農村並沒有見識過一些美味的佳餚菜系。平時吃的也不過是爺爺奶奶地裡種的一些蔬菜之類,葷菜的話大部分都是些魚蝦之類,我爺爺是養池塘的!
十八歲時初中墜學,自然而然的來到了爸爸媽媽做生意所在的城市,那時候覺得一切都是那麼的陌生,那麼的好奇,所有的東西對我來說都很新鮮。爸爸以前沒做生意前是飯店裡的一個廚子,家裡做飯的活當然就是他的了。
依然記得那一天很冷,外面下著小雨,我在店裡幹過,中午的時候爸爸說去買菜問我想吃點什麼,隨便!老爸買了條魚回來,說要煮酸菜魚給我吃,現在說起來嘴裡口水還在不由自主的往肚子裡咽。
永遠記得那一天爸爸做了一鍋酸菜魚,我見都沒見過的菜,讓我現在用碗裝一碗嚐嚐,自此一發不可收拾,那種味道,至今難忘,從來沒有想過世上竟有如此美味,那種辣辣酸酸的感覺至今猶存。
就是目前為止我最愛的菜餚也是酸菜水煮魚,每次去飯店必點無疑!每個人心中記憶最深的菜餚肯定不一樣,但對我來說就是酸菜魚,一個農村孩子第一次吃酸菜魚那種感覺難忘!
現在每次逢年過節回家,老爸做菜必點的一道!
-
3 # 友聚你我
在外奔波的遊子們最幸福的時候就是吃到一口記憶裡的家鄉菜,那是家的味道。家鄉菜在帶來味覺享受的同時,也承載了太多的情感訴求與心靈感受。不管你來自哪裡,相信每個人對於家鄉菜的記憶都是不同的,每道菜背後都有不同的故事。
壹
72歲的賀老爺子出生在山東菏澤,他童年時,家鄉受戰亂的影響,民不聊生,飢餓就是賀爺爺童年最深的記憶。他回憶,自己6歲的一天早晨醒來,發現4歲的弟弟餓死在了身邊。頭一晚,弟弟餓得哇哇直哭,母親從枕芯裡扒拉出幾粒稻糠,用水煮煮給弟弟吃,那是弟弟吃的最後一頓飯。
9歲那年,賀爺爺的表叔結婚,在婚宴上,他第一次吃到了扣肉,也是他記憶中第一次吃肉。“色澤醬紅,肥而不膩,入口即化,滿嘴流油……”回想起第一次吃扣肉,賀爺爺至今回味無窮,不知道用哪個詞形容那種滋味更合適,想來想去唯覺得“幸福”一詞最確切。
隨著生活條件的好轉,扣肉已經從名貴菜餚變成了家常便飯。賀爺爺家在春節不光能蒸上幾碗扣肉,還能滷牛肉、燒羊排、炸帶魚……年夜飯的花樣越來越多,孩子們也就不再稀罕扣肉。可不論什麼美味佳餚,在賀爺爺心目中都敵不過那一碗扣肉。
貳
在任奶奶家中,最顯眼的就是掛在客廳正中的一張全家福,任奶奶家的年夜飯年年都有的菜,也叫“全家福”,是豆腐輔以各種食材燴制而成的。
任奶奶將豆腐切塊,香菇、木耳、胡蘿蔔、芹菜、花菜、白菜等都切成與豆腐塊同樣大小,還提前泡好了粉條和黃花菜。食材準備完畢,坐鍋點火倒油,用辣子醬熗鍋。任梅英先將豆腐倒入鍋中翻炒,待豆腐香味四溢,再將其他食材倒入,翻炒均勻後還要添上高湯小火慢燉。
燉菜時,任奶奶說起這道菜背後的故事。“我小時候,家裡來了貴客,才做豆腐。”六十年前,豆腐是和肉一樣金貴的食材,平時吃不到。在老家陝西渭南,用豆腐做燴菜,是家家戶戶招待客人和年夜飯上的一道大菜。雖然配菜通常只有蘿蔔白菜,但大鐵鍋一燉,街坊四鄰都聞得見香。特別是在大年初一去拜年,都要討上一碗燉豆腐吃。“香菇是‘鼓財’,粉條是‘長久’,花菜是‘發財’,胡蘿蔔是‘好彩頭’……”任奶奶邊吃邊講述著每一樣食材的含義,全都是她對家人的祝福和愛。
叄
李奶奶是一位年過八旬的湘女,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從湖南老家來到新疆,提起家鄉菜,李奶奶首先想到的是小時候的年夜飯——一隻蒸好的整雞,四周擺放著紅棗、雞蛋,讓朝天的雞頭顯得更加神氣。她說:“有這道菜,年夜飯才算完整,因為這菜不僅寓意團圓,還象徵著來年紅紅火火。”
剛進疆的時候,李奶奶和戰友們只能住地窩子吃窩窩頭,偶然吃上一碗摻著雜糧的大米飯,都能勾起這位湘妹子的鄉愁。能吃上一頓家鄉的蒸雞,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苦中作樂。過年前若是能有一隻雞,李奶奶就學著媽媽的樣子,做一道家鄉的蒸雞。這蒸雞漸漸成為了李奶奶家慶祝重大節日不可或缺的菜餚,也成了李奶奶的孩子們的鄉愁。每次從外地回到家中,孩子們總嚷著讓奶奶做蒸雞。
-
4 # 橙子的快樂生活
有一道菜是我最最深刻的那就是茄子,因為那是我十歲左右的時候第一次嘗試做飯,我炒茄子用的材料是醋,當時我把菜蹭出來後,常了一常那真是夠難以嚥下的,沒滋沒味的,外婆還說不錯呢!從那以後我對茄子不在感興趣了,這輩子也忘不掉這道菜。
-
5 # 吃貨回農村
記憶中最深刻的一道菜就是爸爸做的臭千張,爸爸是家裡的主廚,以前收入很少,家裡經濟困難,除了買鹽,基本上不會花錢買別的食材,為了讓一家人吃好,爸爸絞盡腦汁的做出各種美味讓大家吃的開心。
說說我最記憶深刻的臭千張,自己家地裡種了黃豆,賣之前會留一部分做豆腐和千張,還會醃豆豉,豆瓣醬。做好的豆腐和千張時間長了就會不新鮮,爸爸把豆腐做成豆腐乳裝壇,好的罈子可以存放幾年,千張做成臭千張,煎炸炒都是家人超喜歡的美食,我才幾歲的時候,邊吃邊說,太臭了太臭了,好吃好吃。
現在有的地方也有賣的,買來試試怎麼也沒有那個味道了。
有沒有跟我一樣喜歡臭豆腐臭千張的朋友?
-
6 # 吃貨吱聲白月半
準確的說,我記憶中最深刻的並不是一道菜,應該說是一道主食吧。餃子----酸菜餡餃子。
我家是東北的,每到冬天,一大缸酸菜都是過冬的標配。直到現在也一樣。雖然現在並不像我小時候那樣物質相對匱乏,北方的冬天想吃什麼菜也照樣買得到了,但是酸菜似乎已經成為了東北人骨子裡的烙印。一年四季市場上、超市裡一年四季都會有酸菜出售,也曾買過幾次,卻總覺得差點什麼。
至於酸菜餡餃子,一直被我認為是酸菜最好吃的吃法,沒有之一。當然,前提是家裡老爸老媽包的。
曾經有幾年時間漂泊在外。一個人久了,難免會想家。每當想家的時候都會想辦法吃一頓酸菜餡餃子。超市裡的速凍水餃也好,街邊小餃子館也罷,包括大酒店大飯店,只要看見有酸菜餡餃子,幾乎是那些年必點的食物,卻從未吃出過家裡的味道。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作祟,一直以為家裡包的酸菜餡餃子是最美味的。從老爸醃的酸菜,到老媽拌的餡和的面,都是那麼的恰到好處。
如今老爸身體大不如前,半身不遂、時而明白時而糊塗。糊塗的時候都不認人了,更別提做飯做菜了,吃飯都得人伺候。理智的說,康復的機會幾乎為零。
所以沒錯,這輩子應該再也吃不到記憶中的酸菜餡餃子了。
感謝題主的問題,讓我在這段浮躁的時光裡驀然回憶起那些往事一幕幕。
風好大,不說了,眼裡進板磚了……
-
7 # 寒梅悠春
有哪道菜是你記憶中最深刻的,為什麼?
兒時的記憶,甜甜的美好的時光,純真無邪那歲月,有時夢中常見且能笑醒。
我的童年亦是如此,上學的一蹦一跳,常常自已哼哼起老師教給我們的各首童謠,“朝霞裡牧童在吹筲笛,露珠兒撒滿了清草地……"
我純真的年代,愉悅詩風吟,求知慾念之力,會促使我走路40分鐘才能走到學校,獨特的性格開朗活潑可愛,恰好又喜歡獨處,美好未來的路很長,更讓我最刻骨銘心的時候,是冬季春節即將來臨,大人忙碌了一天接一天,將各種各樣吃食,大盤小碗準備好,小孩圍觀而不允許動手拿和品嚐,孩子太多如提前開吃,過年時就不夠了。
最深深的就是父親製作“蘿蔔丸子",就是把蘿蔔絲稍加工,放蔥姜五香粉鹽調料,那時是用綠豆麵,撒在蘿蔔絲用手和在一起粘粘的,然後燒鍋油熱開炸,父親一再嚀囑這丸子,沒有炸熟不能吃。
這個不能吃裡面是生的,吃了會拉肚子不舒服。
直到後來我長大啦,懂事啦,我才明白父親為啥總說‘生的",等著我長大有了家,有了孩子,深刻體會不養兒不懂父母恩哪!
簡單又簡單蘿蔔素丸子,讓我刻骨銘心一輩子,至今喜歡吃各種炸丸子尤蘿蔔素丸子。
我的炸蘿蔔素丸子我的最愛!
-
8 # Watian
酸辣土豆絲,因為跟哥哥都愛吃,小時候經常為了一盤土豆絲幹架,現在土豆絲也是我倆的最愛,好像有絕大部分人都喜歡這道菜吧
-
9 # 老表小玉
我記憶中,最深的是紅燒魚,先把魚煎好,吵配料的時候放一些黃豆芽,因為我女朋友喜歡吃,可是現在不知道有沒有人會幫她做這道菜給她吃。
-
10 # 飛飛美食
前年我去廣西北海陪父母住了一段時間,大約住了1個月後,我瘋狂地想念東北菜,醬骨頭、小雞燉蘑菇、鍋包肉等,於是帶上父母在北海的大街小巷尋找東北飯店(雖然可以點外賣,但總感覺不是一個味,每道菜的最佳口味是菜出鍋後不超過1分鐘,這個時候的味道是最好的。)。
每次到東北飯店必點的東北菜就是鍋包肉,因為它是我記憶當中最深刻的一道菜,這道菜是以前只能在逢年過節時或家裡來客人外出吃飯時才能吃到的菜,這道菜是看廚師的水準最主要的一道菜,好吃的鍋包肉要炸的火候剛剛好,外表金黃酥脆,內裡軟嫩,糖醋的料汁能恰到好處地中和油炸後的油膩。
我在北海見識過了千奇百怪的鍋包肉做法,有用牛肉做的,有的做好後軟塌塌的,有的顏色不正,呈怪異的桔紅色的等。
東北飯店的鍋包肉量大,不像去吃南方的精雕細刻的小碟小菜,一點不過癮。
鍋包肉這道菜經濟實惠、酸甜可口,深入我心,可吃、好吃、愛吃、吃了更愛吃,就是這道菜的特點。
回覆列表
記憶中最深刻的是蔥爆羊肉。
這是爸爸的一道拿手菜,小時候一到過年過節,蔥爆羊肉是必不可少的,那時平常日子吃肉少,這道菜一上桌就被大家一搶而空,盤子裡剩下的湯汁也會爭相盛自己的碗裡拌米飯吃。
後來出去上學,每次寒暑假一回家,第一頓飯肯定有蔥爆羊肉這道菜,因為爸爸知道這是女兒的最愛。
結婚後,每次回孃家吃飯,爸爸也會提前備好這道菜,我在那裡狼吞虎嚥時,爸爸就會坐在桌對面,心滿意足地笑著說,還吃,再吃臉蛋子就胖得飛起來了。但下次他還會照做不誤。
親愛的老爸已經離開我們很久了,現在吃起蔥爆羊肉,再也找不到那熟悉的香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