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唐伯符

    置歪詩幾首為範,喜歡的,斧正吧,不喜歡的,置之一笑可也。

    《雪》

    如夢雪花紛紛飛,寒冬己至不需疑。

    低頭酌酒憐影冷,仰面放歌覺心灰。

    昨傲棠棣能讓棗,今觀蘭桂已推梨。

    早知青春守不住,醉在詩鄉不需歸。

    《贊一網友》

    昨借東風下塵埃,今與桃花相映開。

    蛾眉何需羨巾幗,英姿細看是裙釵。

    屏前燈影連春夢,階下明月映蒼苔。

    只今始悟花解語,書山深處是瑤臺。

    《過蘇小小墓》

    婀娜柔柳舞細風,此景應與它日同。

    不見新月待小小,但見燕燕惜鶯鶯。

    慕才亭下多新說,西泠橋邊少故人。

    千古風流疑虛話,還看碧波映殘紅。

    《採桑子,雪》

    誰把柳恕當作紗: 象是梨花,又似瓊花,搜遍紅塵不是家。 質本潔來還潔去,才別山崖,已到天涯,化作春江蕩流沙"。

    《別妻》

    春暮鵑聲急,秋深雁陣疾。

    紅豆色本殷,青鳥聲似啼。

    強笑情更切,欲語淚先垂

    兩情縱長久,誰忍傷別離。

    《相思曲》

    月明星稀夜迢迢,

    翻書又至舊案頭。

    何由三更不成夢,

    除卻相思不知愁。

    《光棍節有感》

    地凍月影淡,

    天冷人意寒。

    若問得意否,

    但看雪和霜。

  • 2 # 半畝塘主402

    喜歡詩歌,沒有很正宗很系統的學過,也未加入任何流派。在我覺得,韻律與意境在詩詞中的作用都比較重要,如果要細品或在二者之間必須做選擇的話,意境應當更為優先。至於韻律中,我感到押韻更有必要。所以如果要必須加入流派的話,我會選擇加入偏重意境派的!因為在我看來,意境是詩歌的靈魂,有意境才更有詩味。相對而言,格律詩也必須要有意境,一些流傳下來的好詩,都是意境很好的詩。沒有意境只講韻律,主題也不突出的詩,只能是文字堆砌,不算什麼詩。

  • 3 # 戒鬥

    當然,我個人也嘗試創作過詩作。總的來說,如果過分追求韻律,那你會感到很難創作。

    中國的古體詩本身就是以意境而受人喜愛的,就如同中國話和中國書法一樣。論寫實,中國書畫比不過西方,但是中國的畫,就算你沒有專門學習過,也可以從畫作中感受到畫家強烈地感情,或喜或悲,或閒情或淡雅。

    回到主題,古代一些詩人,如辛棄疾就不太強求押韻,而且現代很多文字和古代的讀音都是大不相同的。我在知乎看到有人偏激地說法,說如果連基本格律都不懂,就別說自己會做詩了。對此我想說,唐有唐詩,宋有宋詞,難道宋詞沒有按照唐代詩歌的規範,就能否認它嗎?不對,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地風格,如果知曉格律,你可以去嘗試創作古體詩,如果不瞭解,完全可以按照現在的格律去寫古風詩,百家爭流,不拘一格,才是文學最好的未來。

    最後附上本人詩作一首,供大家評鑑:

    無 題

      昨日同門把酒歡,幾觴思醉憶流年。

      黃王奮意燃秋菊,崔子傷情問春桃。

      曾經壯志凌雲上,當時豪言動塵間。

      夜半風醉人盡去,孤燈涼盞枕心眠。

  • 4 # 東張西望客

    古詩詞中有許多流傳千古膾炙人口的詩篇,其中有不少重意境輕格律的詩。古風詩、樂府詩都留下不少好詩。但古風樂府也是注重韻律的 ,雖然有換韻的習慣,但也是在長調的不同單元裡換韻。

    應該說,重意境輕韻律的詩,在先秦、漢、魏、六朝有一些。到唐朝格律詩成熟後,就少了,連”鄰韻通押”的情況都被視為瑕疵。

    我覺得,要寫古體詩,最好傳承中國古詩這一優秀遺產,因為中國古詩韻律是世界眾多語言中獨一無二的。

    現代詩也有一些經過時間檢驗的好詩,大多數只重意境,不重格律(平仄對仗粘連等),也不重韻律 ,甚至沒有任何韻。

    所以我想跟各位詩友說,如果只重意境,不重格律,建議寫古風詩樂府詩;如果只重意境,不重格律韻律,建議寫現代詩。

    本人覺得,少了格律詩詞那些獨特的平仄節奏、韻律、粘連、對仗、等修辭手法以及起承轉合的謀篇佈局,全靠意境的現代詩更難寫。

    附上本人拙作三首:

    一,七律--湖山觀雲

    蔚起湖山勢不回,倚風時合又時開。

    自由自在憑舒捲,無盡無藏任去來。

    二百年人歸夢寐,三千丈發賴愁猜。

    無因莫惹閒煩惱,萬事何如付一杯。

    二,浪淘沙--初冬雨中漫步

    霧雨漫雲空,四顧朦朧。

    水光山色有無中。

    人近蘆花驚雁起,飛動霜叢。

    長旅莫匆匆,步且從容。

    三生幸事與君同。

    雨裡風中攜子手,不計春冬。

    三,西出陽關之火焰山

    海枯了

    我站在四億年前

    茫茫汪洋的海底

    石爛了

    我背對海底火山岩

    被焚風吹成的砂礫

    我依然有你

    但我還有期翼

    一個夜晚

    晴空萬里

    牽你的手

    還在此地

    看一千四百年前的

    白玉盤

    從天山冉冉升起

    沐浴我們眼前

    這片靜謐的戈壁

  • 5 # 網暈者

    現代被人稱道或集詩出版的都是自由體詩歌。自由體詩歌可以有作者獨特的格式,以及用韻腳或不用韻的習慣,但讀起來非常順暢,抑揚頓挫很具音樂感。也有一些相當出色非常悅目的但不適宜朗誦的詩歌,上述二種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有意境,有藝術感,有思想深度,能引起讀者的共鳴,甚至於強烈的心顫。

  • 6 # 松針滿地

    答曰:此所謂“重意境輕韻律”的自古詩壇是不存在這麼一個流派的。以我中華民族最早的民歌總集《詩經》來說,其中的不少作品皆有著自然的律韻。而孔子釋《易》之《文言》幾乎句句用韻。這說明古人們很早就在自覺地運用音韻來使文章表情達意。南北朝的梁代劉勰所著《文心雕龍》曰“有韻者文,無韻者筆”。所謂“韻者文”即文學之屬,“無韻者筆”即散行文字,不以文學為歸屬。可見古人運用韻語來創作的理性思維。幾乎與此同時的齊永明年間沈約等人的音韻學問世,併發明瞭“四聲八病”之說。此“四聲”說固有它的科學性,而詩歌創作上的“八病”說,自誕生以來便受到詩壇的非議與抵制。與劉勰《文心雕龍》同時代誕生的詩歌評論傑作,鍾嶸的《詩品》評之曰“文多拘忌,傷其真美”。隋代的文中子王通對“四聲八病”之說甚為反對,至有唐一代的詩歌理論從未見此“八病”之說。固然以四聲音韻為格律的“律絕”至唐已完備,然而“八病”之說已基本為之所棄。例如杜甫的有關作品,犯此“八病”者比比皆是,可見他棄之如敝履。不過其中應說明的是,此“八病”中之“大韻”在杜甫的作品中並不常見。以上說明了自古以來韻文為古代文學之主導,而古典詩詞則為韻文中的CROWN。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以清代校刻《十三經注疏》的阮元的話來說是“翼達意外之言……要使遠近易頌,古今易傳。”(阮元《文言說》)

    在現代自由體詩的創作中,是否可以廢棄韻律而創作呢?每一體裁皆有著它內在的本質屬性;詩歌的本質屬性即它內在韻律所體現的語言的簡約。它的內在韻律與語言的簡約之所以不會消亡,就在於翼達意外之言,要使遠近易頌,古今易傳。詩之為詩,即在於此!當代中國的散文化“現代詩歌”,尤其是以“博喻”為口實的比喻胡亂疊加的創作,其不知韻律為何物,如此“作品”是沒有生命力的,因為它們不符合詩之為詩的本質屬性,也就是說不符合這一體裁的要求。現代詩的韻律既有它外在的表現,如韻腳;也有它內在的表現,即沒有外在韻腳的內在節奏。聞一多說:“世上只有節奏比較簡單的散文,決不能有沒有節奏的詩。”“詩所以能激發情感,完全在於它的節奏;節奏便是格律。”“棋不能廢除規矩,詩也不能廢除格律。”(聞一多《詩的格律》)如此等等。

  • 7 # 我只是我不代表你

    先說流派,主要指藝術思想或者文藝創作方面的派別。 簡單說,即在一定的歷史時期裡的某些作家,由於思想傾向、創作方法、審美趣味、藝術風格等基本相似或相近而形成的派別。拿現在普通易懂的來解釋,比如:主流相聲和非主流相聲,(並非揚此抑彼,主要用來說明問題而已)。兩者都有共同的政治傾向,理論主張,文學綱領,組織形式或者不同的結社名稱,但是又相互展開爭鳴或論戰(有些更多的是各自支持者的論張,即口水戰)。但是這種論戰或爭執會推動同一藝術形式的競爭和發展,促進其穩定和繁榮。

    意境,則是指文藝作品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和表現出來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具體的可以反映到在一定的歷史時期裡,對於文學的見解和風格近似的作家自覺或不自覺地結合。但是歷朝歷代,在社會鬥爭和階級鬥爭愈發劇烈的情況下,傾向對立的文學流派之間的鬥爭往往和階級鬥爭聯結在了一起。一般來講,文學流派往往產生於思想比較活躍的時期,如:"左聯"(即中國左翼作家聯盟)與"新月派"、"第三種人"等文學藝術流派之間的爭鬥,魯迅先生與"論語派"之間的批判與揭露。〈論語派,以林語堂為代表人物的資產階級文學流派,自命為“性靈派”與“語錄體”的繼承者。大力提倡幽默閒適的小品文,在當時民族矛盾、階級矛盾日益尖銳時,引誘青少年逃避現實鬥爭,起到的是麻痺人民群眾的作用。所以受到了以魯迅先生為代表的革命文學陣營的揭露與批判。)

    中國的文學史上,也有一些以單純的文學藝術以不同的流派而形成的文學派別,以具有相同或相似特色的作品以及共同的文學主張,文學見解,來展開各流派之間的相同討論,相互競賽,相互促進,甚至相互借鑑,這就形成了百花齊放,百鳥爭鳴的局面。如:東漢時期的班固和張衡,唐朝的沈宋、韓柳、元白等,均因為文學主張相同或相近,而時唱時和,或成為好友,或引領潮流,成為一代之風騷!

    作為現代從事寫作的人,需要把握的是,作品既要真實的反映現實生話,具有鮮明的時代色彩和特點,又要富有 鮮明的生動的創造性和藝術感染力,把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作為創作的唯一標準和動力。朋友,自己看一下,你可屬於哪一種流派?

  • 8 # 詩道不孤

    首先,你如何看待流派。

    歌詞因為明白曉暢、通俗易懂,已經佔據了音律的高地,寄圖在音韻上有所表現的寫作者,大可以進行歌詞的創作。詩歌註定要走上神韻、達意、哲思的路徑上。雖然歌詞與詩歌同宗同源,但隨著社會的發展,無疑會大相徑庭。

    當年新詩進行改革的時候,聞一多先生倡導新詩三美:建築美、繪畫美、音律美,實際上是想為自由體新詩找到法理的依據,與傳統的承接關係,不致於讓其完全拋宗棄祖。但目前看,對形式的約束並不能把新詩導向良好的發展軌道上。上世紀80年代之後,新詩寫作徹底拋棄了形式的束縛與限制,得以大步向前,進入全新的天地。從朦朧詩的興起,到第三代詩歌運動,到最近的十年霸權主義逐漸瓦解,新詩進入到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新時代。

    據中國詩歌流派網統計,全國大大小小的詩歌流派和民間詩歌組織多達上千家,比如臺灣現代派/新現代主義、藍星詩社、創世紀詩社 ;大陸則有今天、非非主義、第三條道路、他們、撒嬌派、城市詩、新口語、病房意識、整體主義、咖啡夜等等。古題詩則有晉韻詩社、東亭詩社、幾社、竟陵派、公安派、前七子和後七子 、江湖詩派、神韻詩派、格調詩派、性靈詩派、桐城詩派,這其中有些古代的詩派,一直有後來者繼承他們的詩學理論與主張並進行創作的。

    換言之,詩歌一直是在繼承中發展,包括自由詩新詩,也不斷地在向西方取經和對傳統的挖掘中摸索著前進的。

    如果現在尚在問:如果有人倡導重意境而輕韻律的詩風,你會成會這種流派中的一員?那麼你對詩歌的理解,真的要大大加強了。

  • 9 # 琰琰生活

    盛唐豪邁兩宋委婉,明清工廠一樣的流水線。都不是詩的精髓,詩歌還是首推魏晉,去除嬌柔造作,不為利益驅使,風骨接近古樂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多年以後,我們會不會把郭德綱稱為相聲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