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格美粵空氣能

    空氣能熱泵和空調有什麼區別

      區別一供暖製冷效果不一樣

      空調至始至終都是冷媒充當媒介,而空氣能雖然也透過冷媒來實現熱量的轉移,但是在最後的換熱階段,空氣能是利用水來進行換熱的。

      也就意味著,空調是氟系統迴圈,而空氣能是水系統迴圈。

      氟系統無論製冷還是制熱,都會從空氣中吸收大量的水分,導致空氣乾燥,讓人喉嚨沙啞、口乾舌燥,尤其冬天時特別明顯。而水系統則不存在此類問題,整體溼度更符合人體生理習慣,供暖製冷效果更好、更舒適的同時,對人體也更健康,不容易得病。

      區別二執行費用不一樣

      空氣能利用空氣作為冷熱源,對室內空間提供採暖、空調與生活熱水等。空氣能耗1度電,就能產生3到4倍熱量,比空調更節能,省電75%以上,自然也就更節省電費。

      區別三功能不一樣

      空調更強大的功能在於製冷,而供暖的話一方面特別費電,另外一方面對人體不友好,並不是良好的取暖方式,因此很少人以空調作為主要取暖方式。而空氣能就不一樣了,製冷供暖效果一流,還能供應熱水,一機多用,功能強大!

      區別四壽命不一樣

      空調壽命一般8-10年左右,而好的空氣能產品壽命能在15年甚至更長哦。其實從對應的匹數上來說,空氣能熱泵跟空調價格是差不太多的,只不過一般家庭不會安裝5P這麼大的空調,所以好像顯得空調比空氣能便宜;但仔細對比下空調跟空氣能的功能、執行費用、使用時間、使用效果,還是空氣能更好哦!

  • 2 # 布加迪43

    原理是一樣的,只是工作性質不一樣,空調是直接利用製冷劑轉換能量,而空氣能有點類似於中央空調,功率大,利用冷媒介質轉換能量,

  • 3 # 甜甜向上精心創作

    冰箱、空調、空氣能熱泵,通俗點說,都是熱的搬運裝置。其中的搬運工就是製冷劑,其動力來自壓縮機。

    製冷劑在蒸發器吸熱汽化後,被壓縮機吸入並壓縮成高溫高壓的的氣體,壓縮後的氣體制冷劑接著被壓入冷凝器,在冷凝器液化放熱後,經毛細管進入蒸發器汽化放熱,然後,又被吸入壓縮機壓縮。只要壓縮機在工作,製冷劑就在蒸發器、冷凝器、毛細管、壓縮機等組成的閉合迴路中迴圈流動,並且,透過在蒸發器汽化吸熱,在冷凝器液化放熱,不斷將熱從蒸發器搬運到冷凝器,使蒸發器的溫度降低,冷凝器的溫度升高。蒸發器再從周圍空間吸熱,使周圍空間的物質溫度降低,冷凝器向周圍空間傳熱,使周圍空間的物質溫度升高。

    空調製冷時,蒸發器在室內,冷凝器在室外,將室內的熱搬運到室外,使室內溫度降低。制熱時,蒸發器在室外,冷凝器在室內,將室外的熱搬運到室內,使室內的溫度升高。

    空調製熱時,將冷凝器放在儲水箱中,就能加熱儲水箱中的水,就是空氣能熱泵。

  • 4 # 易豐搬家

    據統計,2017年全國共完成煤改電煤改氣578萬戶,僅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8個城市就完成394萬戶。預計2018年,北方地區預計將完成“煤改電”、“煤改氣”400萬戶,加快淘汰10蒸噸及以下小鍋爐。

    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煤改清潔能源市場廣闊,煤改電潛力無限。那麼空氣源熱泵究竟同冷暖空調有什麼不同,為何空氣能熱泵採暖逐漸成為主流清潔採暖模式?

    工作原理差異

    空氣源熱泵:電力驅動壓縮機工作,把低溫冷媒壓縮成高溫冷媒,高溫冷媒經熱水換熱器與水進行熱交換,換熱後的高溫冷媒經膨脹閥降壓後經蒸發器吸收空氣中的熱量,吸熱後的冷媒被壓縮機吸入,不斷從空氣中吸熱,在熱水換熱器側放熱,把冷水加熱。水吸收的熱量是壓縮機壓縮產生的熱量和冷媒吸收空氣的熱量之和。

    空氣源熱泵工作原理圖

    空調:電力驅動壓縮機工作,把低溫冷媒壓縮成高溫冷媒,高溫冷媒經蒸發器散熱,空調主機風扇把熱量排放到室外,散熱後的高溫冷媒經膨脹閥降壓後經空調室內機蒸發器吸收空氣中的熱量,降低室內溫度,吸熱後的冷媒被壓縮機吸入。就是這樣不斷把熱量從室內排放到室外的空氣中,從室內吸收熱量,達到降低室內溫度的目的。

    空調工作原理圖

    供暖方式差異

    空氣源熱泵:空氣能熱泵自身只是一個提供熱水的裝置。它供熱,然後配合其他的採暖末端實現供暖,如暖氣片、風機盤管、空氣能地暖機、地暖管道等都可以作為其採暖末端,可以根據不同的住宅選擇不同的採暖方式。

    空調:無論是立櫃式空調還是掛牆式空調,都只能利用主動式熱出風的方式來實現供暖。

    零部件差異

    空氣源熱泵:熱泵專用壓縮機、防凍高效罐式冷凝器、帶親水膜的室外翅片換熱器、有系統高壓等保護控制。

    空調:空調壓縮機、翅片冷凝器或板式冷凝器、不帶親水膜的室外翅片換熱器

    在這些零部件中,壓縮機的不同是空氣源熱泵和空調最大差異,因為不同的壓縮機決定產品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地域不同。空調選用空調壓縮機,以R22為例,最大執行壓力不超過2MPa,壓縮機比小於7,最高排氣溫度不超過90℃;但空氣源熱泵必須採用熱泵壓縮機,同樣以R22為例,最大執行壓力達到3MPa,壓縮機比達到12,甚至更高到20,最高排氣溫度達到110℃。這些引數的不同,要求熱泵壓縮機的加工精度、軸承強度、電機耐溫效能等方面相比空調壓縮機有數量級上的提升。

    換熱機制差異

    空氣源熱泵:雖然都是透過冷媒來實現熱量的轉移,但是在最後的換熱階段,熱泵是利用水來換熱,而空調自始至終都是用冷媒充當媒介。一個是水迴圈,另一個是氟迴圈。水迴圈中,即使熱泵停機,水流還是會一直在室內的管道中停留,不斷散發溫度。這樣相當於添加了一個熱量的緩衝過程。而且如果採用風機盤管或者空氣能地暖機作為末端,熱風是末端從熱水中得來,因此整體溼度更符合人體生理習慣,並不會引發口乾舌燥等“空調病。”

    空調:空調採用“氟迴圈”,實現熱量的傳導。空調出風口大量排出熱風,升溫的目的確實是達到了,但是這種劇烈的主動式熱對流方案會大幅增加人體面板表面的水分蒸發量,導致空氣乾燥,口乾舌燥,舒適感差。

    執行方式差異

    空氣源熱泵與空調的執行方式存在以下差異:

    第一:空氣源熱泵雖然是全天通電,但是當制熱完成後,機組就會停止工作自動保溫。家用機一般每天的工作時間不會超過2小時,所以空氣源熱泵要比空調省電,且能更好地保護壓縮機,延長其使用壽命。

    第二:空調在夏季的使用頻率高,尤其在北方地區,但空氣源熱泵集熱水、供暖、製冷為一體,冬季執行時間較長。尤其是冬季對於熱水的需求量較大,所以空氣源熱泵需要更長時間的執行來提升水溫,壓縮機就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執行,因此壓縮機基本都是執行在冷媒較高的區域。執行溫度是影響壓縮機壽命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執行相同時間的條件下,空氣源熱泵中壓縮機所受的綜合負荷要高於空調中的壓縮機。

    使用環境差異

    空調和空氣源熱泵可以在不同的環境溫度下使用。空調在制熱時,環境溫度最高為21℃,國標規定,最佳使用環境為21℃到-7℃。但空氣源熱泵則不同,對於熱水機來說,春秋天也要使用,按空氣源熱泵的國標要求,它的使用範圍是43℃到-20℃。由於空氣源熱泵的使用環境溫度區間更寬廣,所以它使用的零部件規格選型比空調要求更高。

    另外,由於使用環境和目的不同,空氣源熱泵在溫度和壓力方面要求更高。空調最高出風溫度也就50℃,這時候冷凝壓力也就是1.8~2MPa。空氣源熱泵要求60℃甚至65℃,這時的冷凝壓力達到了2.5~2.8MPa。百分之三四十壓力差,再加上低溫環境下,特別是-20℃,蒸發壓力也非常低,0.2~0.15MPa,水溫還是要加熱到超過50℃,還是要60℃甚至65℃,這時候冷凝壓力還是2.7~2.8MPa,壓縮比遠大於15,大於空調壓縮機的壓縮比使用範圍。

    系統除霜的差異

    一般來說,冷媒的溫度與室外溫度相差越大,結霜就越嚴重。空氣源熱泵本身靠的是小溫差傳熱,而空調是大溫差。空氣源熱泵側重於冬季的採暖,都是在低溫的環境下去吸熱,冬季氣溫零下十幾二十度,而冷媒的溫度也就零下二三十度,溫差只有十來度;空調側重製冷,夏季最高溫度也就45℃,而壓縮機排氣溫度達到八九十度,甚至100℃,溫差有四五十度。

    因此,在同樣的情況下,空氣源熱泵的換熱面積遠遠大於空調的換熱面積,這也就是空氣源熱泵比空調體積大的原因。

    按照常規的控制邏輯,空調的除霜時間一般為10分鐘左右,而空氣源熱泵採暖機組的化霜時間通常是一個地方一個控制邏輯,比如山東青島和河北的秦皇島,除霜就比山西地區要頻繁一點。專業的空氣源熱泵廠家,一般是一個緯度一個控制邏輯,並且根據當地的氣候情況來調整。

    除霜的高階階段是“有霜除霜、無霜不除、多霜多除,少霜少除”,這個是在完善的壓力和溫度控制系統的前提下,目前來說,只有一些高階機型才具備,因為成本很高。無論是從控制邏輯上和蒸發器的面積上,還是從冷媒與室外溫度的差異上,空氣源熱泵除霜效能是遠遠好於空調的,且結霜的可能性更小,因此整體能提供的有效熱量是大於空調的。

    執行國家標準差異

    空氣源熱泵:主要包括家用熱水、商業熱水、家用採暖、商業採暖等標準。以制熱量和效能係數為衡量指標,冷暖機還必須考核製冷量和能效比。

    空調:主要包括家用空調、多聯機、風冷冷水機組等標準,以製冷量和能效比為衡量指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兌換紀念鈔幣或紀念幣了嗎?你兌換的目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