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084128254846

      目錄  籌資渠道的概念   籌資渠道的選擇   籌資渠道的籌劃  籌資渠道的概念   籌資渠道(Financing Channel)是指籌集資金來源的方向與通道,體現了資金的源泉和流量。從籌集資金的來源的角度看,籌資渠道可以分為企業的內部渠道和外部渠道。籌資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行為,其對企業經營理財業績的影響,主要是藉助資本結構的變動而發生作用的。   籌資渠道的選擇   從籌集資金的來源的角度看,籌資渠道可以分為企業的內部渠道和外部渠道。   1、內部籌資渠道。企業內部籌資渠道是指從企業內部開闢資金來源。從企業內部開闢資金來源有三個方面:企業自由資金、企業應付稅利和利息、企業未使用或未分配的專項基金。一般在企業購併中,企業都儘可能選擇這一渠道,因為這種方式保密性好,企業不必向外支付借款成本,因而風險很小。   2、外部籌資渠道。外部籌資渠道是指企業從外部所開闢的資金來源,其主要包括:專業銀行信貸資金、非金融機構資金、其他企業資金、民間資金和外資。從企業外部籌資具有速度快、彈性大、資金量大的優點,因此,在購併過程中一般是籌集資金的主要來源。但其缺點是保密性差,企業需要負擔高額成本,因此產生較高的風險,在使用過程中應當注意。   籌資渠道的籌劃   對於任何一個處於生存與發展狀態的企業來講,籌資是其進行一系列經營活動的先決條件。不能籌集到一定數量的資金,也就無法取得預期的經濟效益。籌資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行為,其對企業經營理財業績的影響,主要是藉助資本結構的變動而發生作用的。因此,在籌資活動中應重點考察以下幾個方面:   1、籌資活動會使資本結構有何變化。   2、資本結構的變動會對企業業績及稅負產生何種影響。   不同的籌資方式對應不同的籌資渠道,形成不同的資本結構。不同的籌資方式的稅前和稅後資金成本也是不一樣的。   目前,企業的籌資渠道主要有下面幾種,即企業自我積累、向金融機構借款、向非金融機構及企業借款、企業內部集資、向社會發行債券和股票、租賃等。不同的籌資渠道,其所承擔的稅負也不一樣。   企業自我積累是由企業稅後利潤所形式,積累速度慢,不適應企業規模的迅速擴大,而且自我積累存在雙重徵稅問題。雖然這種籌資方式使業主權益增大,資金所有權與經營權合二為一,但稅負卻最重。   借款籌資方式主要是指向金融機構(如銀行)進行融資,其成本主要是利息負債。向銀行的借款利息一般可以在稅前衝減企業利潤,從而減少企業所得稅。向非金融機構及企業籌資操作餘地很大,但由於透明度相對較低,國家對此有限額控制。若從納稅籌劃角度而言,企業借款即企業之間拆借資金效果最佳。   向社會發行債券和股票屬於直接融資,避開了中間商的利息支出。由於借款利息及債券利息可以作為財務費用,即企業成本的一部分而在稅前衝抵利潤,減少所得稅稅基,而股息的分配應在企業完稅後進行,股利支付沒有費用衝減問題,這相對增加了納稅成本。所以一般情況下,企業以發行普通股票方式籌資所承受的稅負重於向銀行借款所承受的稅負,而借款籌資所承擔的稅負又重於向社會發行債券所承擔的稅負。 企業內部集資入股籌資方式可以不用繳納個人所得稅。從一般意義上講,企業以自我積累方式籌資所承受的稅收負擔重於向金融機構貸款所承擔的稅收負擔,而貸款融資方式所承受的稅負又重於企業借款等籌資方式所承受的稅負,企業間拆借資金方式所承擔的稅負又重於企業內部集資入股所承擔的稅負。   因而,通常的情況是:自我積累籌資方式所承擔的稅收負擔要重於向金融機構貸款所隨的稅收負擔,貸款籌資所承受的稅收負擔重於企業之間相互拆借所承受的稅收負擔,企業之間相互拆借所承受的稅收負擔重於企業內部集資承受的稅收負擔。從納稅籌劃角度看,企業內部籌集和企業之間拆借方式產生的效果最好,金融機構貸款次之,自我積累效果最差。原因是內部集資和企業之間拆借涉及到有人員和機構較多,容易使納稅利潤規模降低,有助於實現“削山頭”,企業在金融機構貸款時,可利用與機構的特殊聯絡實現部分稅款的節省。自我積累由於資金的使用者和所有者合二為一,稅收難以分攤和抵銷,而且從稅負和經營效益的關係來看,自我積累資金要經過很長時間才能完成,同時,企業投入生產和經營之後,產生的全部稅負由企業自負。貸款則不一樣,它不需要很長時間就可以籌足。而且投資產生收益後,出資機構實際上也要承擔一定的稅收,因而,企業實際稅負被大大地降低了。   上述各種籌資渠道實際可分為資本金和負債兩類。資本結構的變動和構成主要取決於長期負債與資本的比例構成。負債比率是否合理是判定資本結構是否最佳化的關鍵。因為負債比率大意味著企業經營風險很大,稅前扣除額較大,因而節稅效果明顯。所以,選擇何種籌資渠道,構成怎樣的資本結構,限定多高的負債比率是一種風險與利潤的權衡取捨。在籌資渠道的籌劃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企業自身的特點以及風險承受能力。在實際操作中,多種籌資渠道的交叉結合運用往往能解決多重經濟問題,降低經營風險。   投資結構的籌劃   在企業不斷運轉過程中,投資和再投資是企業生產和擴大再生產所必須經歷的階段。在企業經過一系列籌資活動後,可能積累了不少資金,那麼如何使用這些資金來獲得最大限度的投資收益呢?要達到上述企業經營理財的目標(即最大限度的投資收益)就必須用全面的整體的眼光來看待投資活動。投資結構的籌劃是企業獲得最大限度的投資收益所必須的籌劃環節。   由於稅收的普遍性以及投資活動的收益目的性,所以在分析投資結構時往往分析應稅收益來源結構。   從根本上講,投資結構是指各類投資配置的內在秩序性,其中,各具功能牲的資金要素相互制約,相互依存,共同組成一個統一體。投資結構有不同的劃分標準:按投資行業分,可以組成投資行業結構;按投資地點分,可以組成投資地域結構;按投資方式分,可以組成投資方式結構;按投資收益來源,可以組成應稅收益來源結構。   由於企業運轉經營的目的在於收益,故而對應稅收益來源結構的分析最具有現實意義,它可直接指導企業在投資收益中有所作為。所以本文分析物件主要是應稅收益來源結構。   應稅收益來源結構一般將收益來源分為三大類,即企業自身經營利潤、對外投資收益和其他收益。收益的來源也就是投資的物件,收益來源結構也就是投資結構的翻版。對於用於企業自身的投資又可分為多種型別,一般適用較多的地區劃分標準。按此標準,企業自身投資可分為特區投資、開發區投資及其他地區投資。在對外投資中又可分為聯營投資和有價證券投資。其他投資中有國債投資(如購買國庫券)。   投資結構是一個有機的經濟體,不同的投資成本組成形成不同的投資結構。而不同的投資成本因為行業優惠、地域優惠等優惠政策不同而受到不同的稅收待遇,於是由投資成分整合而成的投資結構也會受到不同的稅收待遇。這便是投資結構籌劃的依據。   投資結構對企業稅負以及稅後利潤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因素的變化,即稅率的總體水平、有效稅基的綜合比例以及綜合成本的高低。上述三個因素的變化會影響企業的稅後利潤額以及利潤水平。從這個角度上講,投資結構的構成和變動決定應稅收益來源的構成和變動,應稅收益來源的構成和變動決定應稅收益來源的構成和變動,應稅收益來源的構成和變動決定企業納稅籌劃成效的高低。   在投資結構籌劃的具體操作中,應使收益來源主要集中於零稅率或低稅率的投資成分上,如國庫券投資收益稅率為零,投資收益額便是稅後利潤額。另外在經濟特區、保稅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經營往往能享受低稅率的優惠。顯而易見,多投資於零稅率或低稅率的行業、地區能達到較好的節稅效果。當然,在節稅成本大大減少了應稅收益總額的條件下,投資結構的最佳化組合活動還得繼續進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影響企業籌資的內部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