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兒童哲學啟蒙

    這恐怕是很多家長都會困惑的問題,我在有了孩子之後的初期也為這樣的事情煩惱過。

    例如,該不該打?那些事情要打?什麼時候打?怎麼打?打多狠?……?

    後來,我漸漸明白,這個“一刀切式的問題”本身就會將我們帶入對教育的誤區——

    孩子千差萬別,我們的教養也應當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啊,而不是道聽途說、照搬照抄。

    如果“一刀切”能解決問題,那這個世界就太簡單了,還會存在教育問題嗎,“打”不就成了。

    事實上,打與不打都是懲罰、懲戒的一種手段而已,有的能夠解決問題,有的則會加劇問題,還有的大多數的“打”無論能否解決問題,都會給孩子留下難以彌合的心靈傷口。

    如果我們仔細想一想,自然界創造了千姿百態的生命,自己卻總是深藏幕後不顯山不露水,萬物卻依然有序運轉,這既不可思議,卻也在情理之中——

    因為,一切都被設定在一定的規則範圍內。

    在這一規則之下,一切即是隨機又是有序產生。

    我們連同我們的孩子也是如此,既有基因的千差萬別,也有後天教養環境的不同。

    在這一過程中,有的內向,有的外向;有的難養,有的易養;有的調皮好動,有的乖巧文靜;有的膽大,有的膽小;……;有的屬於順毛驢,有的則屬於核桃型。

    但無論孩子們屬於那種型別,他們都需要找打那扇開啟自己的門。

    但是,這就須要我們去了解自己孩子的特質,畢竟最瞭解他們的就是父母。

    而且,除此以外,再無旁人。

    以自然界做個類比——

    或許你的孩子屬於“草莓型”,打肯定不妥,草莓受不了,一打就爛;

    或許你的孩子屬於“野草型”,打是打了,生命力也頑強,能不能起到作用的你自己掂量;

    或許還有的孩子屬於“仙人球型”,打了還不自己氣得半死;

    或許還有的孩子屬於以上三者的“混合型”,打完之後,就得綜合孩子的思維特質與周圍環境,綜合評判孩子的接受程度和思維方向,要不還得來些補救措施。

    所以,“打”孩子是一門至今都無法用科學資料準確度量的事情,隨機性也很高,而且就像藥,是藥三分毒。

    當然,沒有人在養育第一個孩子之前和剛開始時會有這方面的準確的經驗,就像我之前看過的一個“TED”演講,是一位國外認知神經科學博士,也在研究如何養孩子。

    我也是在養育了一段時間孩子之後,才漸漸透過觀察和思索發現了自己孩子的一些規律,比如——

    原則底線不能碰,一切行為在紅線以內。家長的意識中一定要明確這跟紅線,並保證執行。如不能亂髮脾氣使性子,否則門口站著。後來孩子有了這一次經歷之後再也沒有犯。

    很多事情事先約定,然後鐵紀執行。一次傍晚,孩子說今天去商場的計劃沒有執行,非要去。但那個點商場已經關門,孩子不信,非要以身試法。我提出可以去看,但如果關門怎麼辦,並提出兩個意見,他都不同意。我讓他自己定。沒想到他說如果關門,他今年就放棄出去旅遊的機會。結果他見到了黃河,也死了心。我心竊喜,省錢了!

    大棒之後要用情。這是很多父母忽略的問題。孩子在接受懲罰之後,需要情感的溝通。因為有效溝通往往都是由情入理的。如果未來孩子在情感上已經疏遠了你,你說的再多都無用。就像悟空三打白骨精之後一氣離開唐僧。為此,我會在孩子鬧完哭完之後,很冷靜地幫他擦汗、擦眼淚、遞杯水等,讓他感受到無論怎樣爸爸媽媽依然關心他,待他情緒平復在溝通。

    “不戰而屈人之兵”是處理此類問題的思考方向。這是因為,毫無疑問,除了打罵之外,肯定有更好地辦法,只是你還需繼續修煉。

    突發性問題立刻制止,換個場合溝通。比如孩子犯了突發性錯誤,應當立刻予以指出,需要教育的則要找一個單獨環境去指出和溝通,並幫助孩子換位思考。切忌當眾指責、訓斥、打罵、吼叫等等。

    事實上,孩子出現的很多錯誤、失誤是因為他們的大腦發育階段所決定的,而且有時他們需要“錯誤”來幫助他們認知。

    這就好比更高階的智慧看到現在人類的行為——“瞧,他們還打孩子呢,真是受限於自己的智慧,而且,這種後果一直被無法言說的孩子承擔著。”

    其實,所有的孩子都很努力的在前進,這是自然法則使然,只是因為成年人沿襲了很多錯誤的教養觀念、方式,只是我們對孩子的認知還十分有限,只是我們的教育還處於重“教”輕“育”的階段,只是我們太強求孩子正在成長的大腦跟上我們的成熟等等,才導致問題百出的難教的孩子。

    所以,當我們清楚了這些之後,我們才能判斷這孩子到底“該不該打”或“怎樣打”。

    最後想說的就是,兒童是自然界送給我們的精靈,所以我們要解放兒童,這其實就是解放教育者的靈魂。

  • 2 # 父母之道Parenting

    被冠以“體罰”美名的教育方式受到很多家長認可,然而這種打孩子的行為是會給他們的身心健康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一、 模仿沿襲

    家長們,記住,你是在撫養未來別人的父母,妻子或丈夫。你對孩子所施加的教育,是他們成為父母以後最有可能模仿和沿襲的。當孩子出現不當行為時,你所要做的是控制自己的憤怒和打孩子的衝動,找出更合適的糾正方法。

    另外,經常以我不要你了,我不愛你了,把你送人等語言強迫或威脅孩子服從的行為,其實是一種精神上“體罰”,有時它比身體上的懲罰造成的傷害更大,因為這涉及到了孩子最畏懼的遺棄。

    二、打會貶低孩子的自我價值

    打孩子會讓他們覺得自己更小更弱,並不是一個好孩子。他們會變的孤僻,避免和你眼神接觸,被迫迎合你的想法,表面上會表現的像個“好孩子”。被打的孩子以後的主動性、探索能力、適應能力都會比變差。

    三、打孩子會讓父母自我價值貶低

    很多父母在打完孩子以後都很後悔,同時他們也會發現打孩子並不起作用,這時會感覺更加的無力。你可能會為孩子怕你而感到沾沾自喜,但是你卻失去了更加珍貴的東西。你打贏了與孩子的這場戰鬥,但你卻輸了這場戰爭。

    四、體罰會導致孩子憤怒和退縮

    被體罰的孩子,表面上可能表現得順從,但內心卻充滿憤怒。他們會認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會把自己同這個不公平的世界分離開,變的不再信任別人和性情冷漠。

    五、打孩子會導致孩子暴力傾向

    在一項歷時19年的研究中發現,那些在遭受大量體罰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會變得更加反社會和自我為中心。

    數百項研究都得出了相同的結論:

    1. 孩子受到的體罰越多,他就會變得越有攻擊性。

    2. 孩子被打得越多,他們就越有可能虐待自己的孩子。

    3. 打孩子會為他們以後的暴力行為埋下禍根。

    結語

    既然打孩子不能帶來積極的作用,我們就需要做出更好的選擇。從現在開始學習,掌握孩子的成長規律,瞭解孩子不良行為背後的原因,以一種更加積極的方式陪伴孩子健康成長。

  • 3 # K12基礎教育

    為什麼會打孩子,我覺得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與孩子溝通不了,各執己見,在無法溝通的情況下家長開啟了暴走模式,作為弱勢的孩子,只能接受"懲罰"。

    第二個原因是孩子在無人監管的情況下已經犯下了重大的錯誤。

    第一種情況是教育的方式出了問題,沒有找到和孩子溝通的切入點,更加沒有關注到孩子弱小生命的心靈。當家長無法溝通開始暴走時,帶來的結果是讓孩子受到身心的雙重傷害,同時也在孩子的心靈裡種下了"暴力"的種子。以後孩子在面對同學或者社會時,無法解決的事情他也可能會用暴力解決。

    第二種情況當事件已經發生時,這件事作為監護人要積極妥善的解決問題,在處理問題時可以讓孩子參與全過程旁觀,再小的孩子都會明白自己做的錯事給家長帶來了多大的煩惱和負擔,或者給社會造成了多大的危害,讓孩子潛意識裡明白自己做的事自己是要承擔後果的。事件結束以後再和孩子交流溝通。

    明辨是非和不撒謊是我們應該教給孩子的起碼的常識,對孩子今後的人生有著重要的意義。

    退一萬步說,就算懲罰也可以換一個方法。最好不要用打孩子來解決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找一首舊歌!我忘記了歌名,但我記得歌詞開頭是“別離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