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孚鑑
-
2 # 奕天讀歷史
武則天臨終前,把江山還給了李家,奕天覺得是武則天到了老年,霸氣已經不比當年,已經無法再一次跳出封建禮教的束縛了。
武則天既然敢於稱帝,成為歷史上少有的,而且是最有權勢的一位女皇帝,已經大破傳統禮制常規了,那為什麼就不敢改變父子繼承製度呢?為什麼不能改禮法,提高女人在社會中的地位呢?直接實行母女繼承製就可以了。武則天還可以規定上一代皇帝的牌位,必須放在太廟的帝王牌位中祭祀,她作為武周的開國皇帝,必然會被放進太廟。
至於帝陵麼,改禮制,讓高宗陪葬武則天不就行了。
武則天如果這麼做了,現在的社會肯定有翻天地覆的變化。
但是武則天並沒能跳出父子傳承的怪圈,她自己雖然為女性,卻要把皇位傳給一位男性繼承者。
武則天先是以李旦為皇嗣,並且賜李旦姓武。李旦屢次遭受誣陷,這讓武承嗣、武三思覺得有了爭奪太子的機會。武承嗣由於操之過急,被武則天所厭惡。於是武則天將立嗣的目光轉向了武三思,準備立武三思為皇嗣。
大唐名相狄仁傑在關鍵時刻對武則天說,“姑侄之與母子孰親?陛下立子,則千秋萬歲後,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而祔姑於廟者也。”
大意就是說,母子要親於姑侄,如果立子為嗣,則可以配享太廟,如果立侄,從來沒有聽說過侄子做天子時,會把姑姑供奉在廟中的。
狄仁傑還勸武則天將廬陵王李顯接回。李顯被接到神都之後,包括皇嗣李旦在內的眾多公卿大臣都要求立李顯為儲君。武則天發現李唐宗室人心所向,經過反覆權衡字後,最終決定立李顯為皇太子,還位給李唐。
武則天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因為李治後來身體多病,所以就讓武則天處理朝政,同時武則天在處理政事的時候,的確做出很多有利朝廷、有利於明的事,所以武則天的地位也越來越高,同時大唐的政權也慢慢的轉移到武則天的手裡。
後來李治駕崩,太子李顯登基為帝,是為唐中宗,後李顯被廢去帝位,改立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但後來李旦迫於武則天的權利壓力,最終武則天登基為帝,成為一代女皇。
那武則天好不容易登基為帝,為什麼晚年還是把江山還給了李家呢?
首先,武則天雖然登基為帝,但她始終是大唐李家的媳婦,是李治的皇后,是李顯和李旦的母親。
曾經她也想過立武家人為太子,但是有人向武則天說,自古都是兒子做皇帝,自己可以得到宗廟供奉。沒有聽說過有侄子做上皇帝,會供奉他的姑姑的。武則天聽後,經過考慮,最終還是立了李顯為太子。
其次,武則天以女子之身而登基為帝,說明她的政治能力手段、管理能力和個人魄力都是很強的。雖然在她當政時,做出很多有利於社稷、有利於民的政策。但是天下人和很多大臣心裡還是思念李唐的。都是希望武則天能把江山還給李家。
如果武則天強行傳位於武家,那到武則天去世後,天下、朝廷肯定會大亂起來,武則天不想有這樣的結果。
最後,在武則天晚年雖然已經立了李顯為太子,但是武則天已經年老體衰,精力和魄力都不如從前,難保武則天不會改變注意而改立太子。
同時當時也存在很多的派系集團,比如武家的勢力、張易之兄弟的勢力、李唐宗室的勢力、還有朝廷的重臣和太平公主的勢力。
這些勢力都可能左右武則天的決定,張柬之等人為了保險起見,決定發動政變,逼迫武則天讓位於太子李顯,讓李顯提前登基。
所以在武則天晚年,張柬之發動了政變,而這時的武則天已經老了,在政變發生後,雖然她會對皇位有些不捨,但面對當時的局勢她也無能為力。
最終武則天讓位於李顯,把江山又還給了李家。李顯得以復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