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820869644568

    中華鱘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大型溯河洄游性魚類,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原始的魚類之一。鱘魚是曾與恐龍生活在同一時代的物種,最早出現在距今2.3億年前的早三疊紀,是名副其實的“活化石”至今,鱘魚身上仍然保留這一些原始物種的特徵,其體表披五行硬鱗片、尾部較長尾鰭為歪尾型、口位在腹面等。

    中華鱘體型巨大,體長平均約40釐米,而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兩個中華鱘標本均在3米以上,其中一個甚至超過4米,非常罕見。

    儘管體型巨大,中華鱘並不捕食大型水生動物,而主要以浮游生物、植物碎屑為主食,偶爾吞食小魚小蝦。是一種雜食性的底棲魚類。

    中華鱘主要分佈於中國長江干流金沙江以下至長江入海口。在長江部分支流(湘江、贛江)及我們南方其他水系(錢塘江、閩江、珠江)偶有發現。

    每年5-6月間,中華鱘在河口聚集,秋季上溯而至江河上游。在江裡的一年,性腺逐步發育成熟。第二年秋季上溯至江河上游水流湍急、底為礫石的江段,繁殖群體聚集於產卵場進行繁殖。孵化之後的幼魚順水漂流,於次年秋冬到達江口,在沿海大陸架中發育。雄魚的初次性成熟年齡為9至18歲,雌魚則為14至26歲,其繁殖週期較長。

    中華鱘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與其他瀕危野生動物相似,中華鱘出現瀕危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人為捕殺(漁民誤補誤傷,以及有意捕殺)

    2、水體汙染(導致食物減少、雌雄比例失衡、個體死亡)

    4、棲息地被破壞,尤其是大型水利設施的影響(水電站水輪機導致的傷亡、水電站大壩對洄游的影響)

  • 2 # 使用者2195486961218

    中華鱘為底棲魚類,屬於以動物性食物為主的雜食性魚類,主要以一些小型的或行動遲緩的底棲動物為食,包括蝦蟹、魚類、軟體動物和水生昆蟲等。因生活環境的不同食物種類也有所不同,幼魚在長江中、上游江段主要以搖蚊幼蟲、蜻蜓幼蟲、蜉蝣幼蟲及植物碎屑等為食,

    到了河口鹹淡水域中的幼魚則以蝦類、蟹類及小魚為食。親魚洄游期間不攝食。在長江口外近海水域,中華鱘攝食強度增大,通常在3-4級,食物以魚和蟹為主,還有蝦和頭足類等。體色在側骨板以上為青灰、灰褐或灰黃色,側骨板以下逐步由淺灰過渡到黃白色;腹部為乳白色。各鰭呈灰色而有淺邊。

    擴充套件資料

    1、中華鱘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010年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2015年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二。作為一種體型巨大的魚類,中華鱘需要廣闊的空間去產卵和交配。因此產卵場的面積限制著參與繁殖的成體數量。

    2、從1981年起,葛洲壩截流導致中華鱘的有效繁殖種群縮減到原來的 24.1%,而新產卵場的環境承載力縮減到6.5%。更糟糕的是,後續建設的大壩,特別是三峽大壩和溪洛渡大壩,進一步將有效繁殖種群降低到0%到4.5%。因為這些大壩導致水溫升高,抑制了中華鱘的繁殖活力,這比產卵場容量的減少更加致命。

    3、中華鱘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是魚類的共同祖先—古棘魚的後裔,距今有一億四千萬年的歷史。和恐龍生活在同一時期。中華鱘在分類上佔有極其重要地位,是研究魚類演化的重要參照物,在研究生物進化、地質、地貌、海侵、海退等地球變遷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難以估量的生態、社會、經濟價值,和生活在同一水域的白鱘並稱為中國的“水中國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宋代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