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269905012423

    知足者常樂是指一個人不能有無限的慾望,對慾念的滿足要適可而止,對物質的追求不能到貪婪的地步,在人生的旅途中要能在適當的時候停下來去欣賞沿途的風景,而不是整日都沉浸在不停的滿足慾望的追求中,要對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感到快樂,要知道滿足,這樣你才能感到幸福。

    但知足常樂絕不等於不思進取,而是要懂得掌握一定的度。

    能忍者自安是指一個人要能忍受自身的痛苦,忍受別人帶給自己的紛擾,社會給予個人的不平等,這樣你才能安安穩穩。

    知足常樂出處:《道德經》第四十四章,“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恆足矣。”

    譯文:“天下有道,退馬還田以耕種。天下無道,兵馬馳騁於郊。禍患沒有比不懂用兵之道更大的了,過失沒比中敵人利誘之計更大的了。所以知識充足之足,才是恆常之足”。孫子曰:“故善動敵者,形之敵必從之;予之,敵必取之。以利動之,以卒待之”。

    知足常樂成語典故:

    辜鴻銘喜歡妻子淑姑的小腳,每當無聊時,辜就讓她脫掉鞋子,然後低下頭,如聞花香;而寫作需要靈感時,他就會將淑姑叫進書房,讓她把玉足放到事先準備好的凳子上,時捏時掐,自得其樂,一時文思泉湧,妙筆生輝。

    辜曾對人津津樂道說:“前代纏足,實非虐政,我妻子的小腳,乃我的興奮劑也。”康有為為此送過辜一張“知足常樂”的橫幅,辜說:“康有為深知我心。”

    能忍自安典故:

    從前有一隻野狐和一隻野鹿,同住在一顆大樹下。樹因風吹嫩枝被折斷而打在野狐和野鹿的背上。野鹿沒有感覺到什麼,因為風吹而樹枝折斷乃是平常的事。可是野狐就忍耐不住了,打算遷到別處去。

    臨走的時候野鹿說:‘這顆大樹能為我們擋風遮雨,更供給我們甜美的果實,你為什麼要到別處呢?’‘不,我忍耐不住了,你認為好那你就住在這裡好了。’野狐頭也不回就走了。

    野狐到了一個曠野,白天氣候很熱,到了晚上氣候又變冷,它感覺到忽冷忽熱很難受,住了幾天便挨不下去了。當它要走的時候,另一隻野鹿說:‘狐兄,你為什麼要走?這裡雖氣候差些,但沒有虎狼出沒不是很安全麼?’

    ‘世間沒有十全十美的,到什麼地方都有不愉快的事情,你還是安心的住下來罷。’‘不,這種忽冷忽熱我已經忍受不了,我還是到別的地方去。’

    野狐又到了一處翠綠的山坡上,這裡氣候好,環境優美就決定住在這裡,住了沒有幾天,又想這裡又不是很理想的地方了,因為這裡有兇猛的獅子,也有陰險的豺狼,時時都聽到他們吼叫的聲音,使它心驚肉跳,可是貪著這裡環境優美,勉強的住下來,有一天出去覓食時,給野狼抓住了才懊悔為什麼不聽朋友的勸告,才有今天的下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索尼相機照出的相片上白色圓圈是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