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的傳統節日有:牛王節、嫁毛蟲節、五月節、趕年節、舍巴節、女兒會、六月六、調年會等。 土家族節日民俗較多。從節日內容看,有祭祀節日、紀念節日、慶賀節日、社交娛樂及生產性節日五類。其宗教信仰有對自然崇拜和信仰,如土地、岩石、山、河、水等皆為崇拜物件。動植物崇拜:牛、羊、狗等,圖騰崇拜,如鷹、白虎圖騰,特別是以白虎為祖先神,各地都有白虎廟,立有白虎神位,經常祭祀。還有對祖先、鬼神等崇拜。 牛王節 每年的四月十八日,是土家族的牛王節。這天各地都要舉辦牛王節歌會,搭起歌臺,將牛頭像懸掛在歌臺中央,以歌頌牛的功德。牛王節十分熱鬧,各家各戶提前 一天將牛梳洗乾淨,喂精飼料,角上系一朵大紅花,一早牽著去趕歌會,同時,也藉此機會展示自家喂的牛健壯。傳說多少年前,牛是天上的神牛中,看到人間日子苦,終日勞作,仍吃不飽,就悄悄盜了仙谷給人間,這事讓守穀神發現了,告到玉帝那裡,玉帝一氣之下將神牛打下凡間,讓它跟人一道吃苦受罪。從那以後,牛就陪伴人們耕田了。人們不忘神牛盜仙谷之恩,就將“仙谷”改為“盜谷”,日後又將“盜谷”改為“稻穀”。神牛盜仙谷的時間是農曆四月十八日。土家人就將這天定為“牛王節”,以各種形式予以慶祝,這便是牛王節的來歷。 嫁毛蟲節 此外,四月初八日過“嫁毛蟲”節,又稱“敬婆婆神”。屆時,家家用紅紙兩條,分別寫著:“佛生四月八,毛蟲今日嫁,嫁出深山外,永世不歸家”等字句,交叉成一“*”字,貼在堂屋左側中柱上面,以為此舉可以驅除蟲害,四季平安。六月六日為“曬龍袍”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皆與漢族地區相近似。但對重陽節,黔東北土家族較為重視,須打糯米粑粑,推豆腐,祭“家虎”,有“重陽不打粑,老虎要咬媽;重陽不推豆腐,老虎要咬屁股”之說。 五月節 農曆五月初五,有些地方俗稱五月節,民間的風俗是做粽子,掛香包,掛菖蒲艾蒿,燒艾條,到江邊 祭祀鬼神;公眾性的活動則是一年一度的龍船競渡。五月節實際就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亦稱“龍舟節”、“端陽節”。端午之“端”字為“月之初”;五月、五日自唐以來稱“午月”、“午日”,故五月五日被稱為“端午”;既然是兩個“午”,故又被稱作“重午”;再者,由於古人把午時稱作“陽辰”,所以又稱“端陽”。 趕年節 趕年節是土家族傳統節日,以“趕年”最為隆重。土家人過大年時間比漢族提前一天,小月為臘月二十八,大月為二十九。為什麼要提前,有幾種傳說:為了抗倭寇打仗而提前。在明嘉靖年間,其先民隨胡宗憲徵倭。於十二月二十九大犒將士,除夕倭寇不備,遂大捷,後人沿之,遂成家風。關於抗倭立功符合歷史事實,《明史》有載。還有關於為了打仗而提前。過趕年節要作糯米粑,殺豬祭祖、煮酒。除夕之夜還要“守年”、“搶年”,即吃過團圓飯後,手執吹火筒在房前屋後轉一圈,名曰“出征”,有的手持獵槍上山走一趟曰“模營”,以紀念先人。雖提前一天“趕年”,大年三十晚上還照樣過除夕。有的地方是“初一拜家神,初二拜丈人,初三初四拜友鄰”。還有各種文娛活動,“玩龍燈”、“盪鞦韆”、“踩高蹺”、“唱難戲”等等。 舍巴節 “舍巴日”,土家語,又稱“舍巴巴”,“舍巴”擺手之意,“日”,動詞,“做”之意。土家語動賓倒置,“舍巴日”,漢語直譯為“做擺手”,意譯為“擺手舞”。帶有濃厚的祭祀色彩,歌隨舞生,舞隨歌名。相傳擺手舞源於古代的巴渝舞,是古代的一種戰舞,始於遠古,繁盛於明清時期。舍巴分為單擺、雙擺、大擺手、小擺手數種。跳擺手舞不拘人數多少,多者上萬,少者數百,擺手時以鳴大鑼、擊大鼓呼應節奏,氣勢恢宏,動人心魄。主要特點是手腳呈同邊動作,翩翩進退,成對成雙,節奏鮮明生動。擺手歌長達數萬行,堪稱土家族史詩。 女兒會 “女兒會”,又名恩施土家女兒會,是恩施土家族特有的風俗習慣,也是男女青年談情說愛的一種場所,被譽為東方情人節或土家情人節。 六月六 絕大部分土家族都將六月六稱之為“曬龍袍”,與漢族稱謂基本相同,但節日傳說截然不同。關於六月六來源的傳說很多,其中最廣泛的說法是:這一天是湖南茅崗土司王覃篨(亦作覃垢)蒙難之日。相傳,覃篨為反抗封建王朝的民族壓迫,在這天慘遭殺害。在刑場上,覃篨怒目圓睜,當劊子手凌遲剝皮時,忽然從他身上飛出九條金龍,霎時天昏地暗,日月無光。朱元璋嚇得從金殿龍椅上暈倒在地,連忙爬起來禱告蒼天。同時下令將人曬乾,紮成覃篨像,讓他每年坐七天帝位。土家族人將覃篨血染的戰袍搶回來洗淨曬乾,立廟祭祀,謂之“曬龍袍”。從民間傳說看,六月六是土家族的一個重要的紀念性節日。 調年會 “調年”是土家族的春節,它要先漢族的春節一天。相傳在明朝嘉靖年間,土家族的先民隨胡宗憲征討倭寇,在臘月二十九那天提前過了年,慰犒將士。將士們吃了豐盛的酒席,養精蓄銳,到除夕那天狠狠打擊了倭寇,取得了勝利。以後,為了紀念土家先人,土家人提前過年,並相沿成俗。土家族的調年是一年中最為隆重的節日,他們要在調年期間舉行豐富的喜慶活動。調年活動持續幾天,甚至十幾天。一般的是根據每個家族自身的情況來看是否過趕年,如鳳凰縣有韓姓土家族二十八過年的,但也有韓姓土家族是三十才過年的,也有傅姓、戴姓二十九過年的等等。
土家族的傳統節日有:牛王節、嫁毛蟲節、五月節、趕年節、舍巴節、女兒會、六月六、調年會等。 土家族節日民俗較多。從節日內容看,有祭祀節日、紀念節日、慶賀節日、社交娛樂及生產性節日五類。其宗教信仰有對自然崇拜和信仰,如土地、岩石、山、河、水等皆為崇拜物件。動植物崇拜:牛、羊、狗等,圖騰崇拜,如鷹、白虎圖騰,特別是以白虎為祖先神,各地都有白虎廟,立有白虎神位,經常祭祀。還有對祖先、鬼神等崇拜。 牛王節 每年的四月十八日,是土家族的牛王節。這天各地都要舉辦牛王節歌會,搭起歌臺,將牛頭像懸掛在歌臺中央,以歌頌牛的功德。牛王節十分熱鬧,各家各戶提前 一天將牛梳洗乾淨,喂精飼料,角上系一朵大紅花,一早牽著去趕歌會,同時,也藉此機會展示自家喂的牛健壯。傳說多少年前,牛是天上的神牛中,看到人間日子苦,終日勞作,仍吃不飽,就悄悄盜了仙谷給人間,這事讓守穀神發現了,告到玉帝那裡,玉帝一氣之下將神牛打下凡間,讓它跟人一道吃苦受罪。從那以後,牛就陪伴人們耕田了。人們不忘神牛盜仙谷之恩,就將“仙谷”改為“盜谷”,日後又將“盜谷”改為“稻穀”。神牛盜仙谷的時間是農曆四月十八日。土家人就將這天定為“牛王節”,以各種形式予以慶祝,這便是牛王節的來歷。 嫁毛蟲節 此外,四月初八日過“嫁毛蟲”節,又稱“敬婆婆神”。屆時,家家用紅紙兩條,分別寫著:“佛生四月八,毛蟲今日嫁,嫁出深山外,永世不歸家”等字句,交叉成一“*”字,貼在堂屋左側中柱上面,以為此舉可以驅除蟲害,四季平安。六月六日為“曬龍袍”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皆與漢族地區相近似。但對重陽節,黔東北土家族較為重視,須打糯米粑粑,推豆腐,祭“家虎”,有“重陽不打粑,老虎要咬媽;重陽不推豆腐,老虎要咬屁股”之說。 五月節 農曆五月初五,有些地方俗稱五月節,民間的風俗是做粽子,掛香包,掛菖蒲艾蒿,燒艾條,到江邊 祭祀鬼神;公眾性的活動則是一年一度的龍船競渡。五月節實際就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亦稱“龍舟節”、“端陽節”。端午之“端”字為“月之初”;五月、五日自唐以來稱“午月”、“午日”,故五月五日被稱為“端午”;既然是兩個“午”,故又被稱作“重午”;再者,由於古人把午時稱作“陽辰”,所以又稱“端陽”。 趕年節 趕年節是土家族傳統節日,以“趕年”最為隆重。土家人過大年時間比漢族提前一天,小月為臘月二十八,大月為二十九。為什麼要提前,有幾種傳說:為了抗倭寇打仗而提前。在明嘉靖年間,其先民隨胡宗憲徵倭。於十二月二十九大犒將士,除夕倭寇不備,遂大捷,後人沿之,遂成家風。關於抗倭立功符合歷史事實,《明史》有載。還有關於為了打仗而提前。過趕年節要作糯米粑,殺豬祭祖、煮酒。除夕之夜還要“守年”、“搶年”,即吃過團圓飯後,手執吹火筒在房前屋後轉一圈,名曰“出征”,有的手持獵槍上山走一趟曰“模營”,以紀念先人。雖提前一天“趕年”,大年三十晚上還照樣過除夕。有的地方是“初一拜家神,初二拜丈人,初三初四拜友鄰”。還有各種文娛活動,“玩龍燈”、“盪鞦韆”、“踩高蹺”、“唱難戲”等等。 舍巴節 “舍巴日”,土家語,又稱“舍巴巴”,“舍巴”擺手之意,“日”,動詞,“做”之意。土家語動賓倒置,“舍巴日”,漢語直譯為“做擺手”,意譯為“擺手舞”。帶有濃厚的祭祀色彩,歌隨舞生,舞隨歌名。相傳擺手舞源於古代的巴渝舞,是古代的一種戰舞,始於遠古,繁盛於明清時期。舍巴分為單擺、雙擺、大擺手、小擺手數種。跳擺手舞不拘人數多少,多者上萬,少者數百,擺手時以鳴大鑼、擊大鼓呼應節奏,氣勢恢宏,動人心魄。主要特點是手腳呈同邊動作,翩翩進退,成對成雙,節奏鮮明生動。擺手歌長達數萬行,堪稱土家族史詩。 女兒會 “女兒會”,又名恩施土家女兒會,是恩施土家族特有的風俗習慣,也是男女青年談情說愛的一種場所,被譽為東方情人節或土家情人節。 六月六 絕大部分土家族都將六月六稱之為“曬龍袍”,與漢族稱謂基本相同,但節日傳說截然不同。關於六月六來源的傳說很多,其中最廣泛的說法是:這一天是湖南茅崗土司王覃篨(亦作覃垢)蒙難之日。相傳,覃篨為反抗封建王朝的民族壓迫,在這天慘遭殺害。在刑場上,覃篨怒目圓睜,當劊子手凌遲剝皮時,忽然從他身上飛出九條金龍,霎時天昏地暗,日月無光。朱元璋嚇得從金殿龍椅上暈倒在地,連忙爬起來禱告蒼天。同時下令將人曬乾,紮成覃篨像,讓他每年坐七天帝位。土家族人將覃篨血染的戰袍搶回來洗淨曬乾,立廟祭祀,謂之“曬龍袍”。從民間傳說看,六月六是土家族的一個重要的紀念性節日。 調年會 “調年”是土家族的春節,它要先漢族的春節一天。相傳在明朝嘉靖年間,土家族的先民隨胡宗憲征討倭寇,在臘月二十九那天提前過了年,慰犒將士。將士們吃了豐盛的酒席,養精蓄銳,到除夕那天狠狠打擊了倭寇,取得了勝利。以後,為了紀念土家先人,土家人提前過年,並相沿成俗。土家族的調年是一年中最為隆重的節日,他們要在調年期間舉行豐富的喜慶活動。調年活動持續幾天,甚至十幾天。一般的是根據每個家族自身的情況來看是否過趕年,如鳳凰縣有韓姓土家族二十八過年的,但也有韓姓土家族是三十才過年的,也有傅姓、戴姓二十九過年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