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海水為弱鹼性,海洋表層水的pH值約為8.2。當空氣中過量的二氧化碳進入海洋中時,海洋就會酸化。 由於人類活動影響,到2012年,過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已將海水錶層pH值降低了0.1,這表示海水的酸度已經提高了30%。預計到2100年海水錶層酸度將下降到7.8,到那時海水酸度將比1800年高150%。
20
回覆列表
  • 1 # AUTUYG

    海洋酸化是二氧化碳偏多,

    把二氧化碳固鎖住是關鍵,怎樣固鎖,可以集中垃圾焚燒發電,集中產生二氧化碳,集中收集,壓力罐裝,用來進行二氧化碳施肥,或製造乾冰。

    發電廠的電力足可以製造壓縮二氧化碳。

    有了二氧化碳,再把土地圍成池堰地塊,就可以像澆水一樣,澆灌二氧化碳了,二氧化碳可增加農作物產量。增加植物碳含量。產出更多糧食,和秸稈,可以喂更多的牛和驢,變成牛肉驢肉。

  • 2 # 純野生科學家

    問題中說得沒錯。工業化兩百年間,我們的海洋一直在酸化。海洋酸化與人類活動有著直接因果關係,而酸化最終的受害者將是整個地球生物圈,人類無法逃避懲罰。

    首先受到影響的將海產養殖業。我們最愛吃的扇貝、牡蠣、蟶子等海產,它們的殼都是由碳酸鈣形成的。酸化的海水會影響它們的生長,造成產量降低。不只貝類,甲殼類的蝦蟹、棘皮類的海參都跑不了。

    自然界中,上述物種是很多種魚類和其它眾多生物的主食,它們減少,魚類也會減少,海洋捕撈業也將難以維繫。

    接下來的事情更加嚴重。我們知道,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主要依靠植物來吸收和轉化,但這可不只發生在陸地森林中,大部分的二氧化碳是要靠海洋浮游植物處理的。

    過量的二氧化碳溶於海水使海水酸化,影響浮游植物吸收營養鹽,導致其難以生存,海洋處理二氧化碳的能力降低。如此一來,大氣中便會積聚更多二氧化碳,進一步加劇溫室效應。大氣溫度升高,海洋表層溫度也會升高,更高的海水溫度將使更多的二氧化碳溶解進海水中,讓海洋酸化更加嚴重——惡性迴圈形成。如果最基礎的浮游植物和鈣化藻類減少,所有海洋生物都將面臨徹底的洗牌,無一倖免。真如此,人類有可能置身事外,獨善其身嗎?

    如果人類繼續保持現在的生產、生活方式,以上這些惡果將在一百年內陸續出現(貝類產量已經降低了)。想阻止海洋酸化,我們需要拋棄現在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找到其它能源(如可控核聚變、外層空間太陽能發電等)。在這之前,我們必須注重節能減排,崇尚節儉,避免“歐美式生活方式”;還得減少工業生產的排放,因為任何排放到河流、土壤、空氣中的物質最終都會進入海洋;要讓大地多些綠色,停止破壞森林,將二氧化碳收集進植物體內,延緩大氣升溫。做到這些並找到清潔能源後,海洋的酸度將在幾百年內恢復正常。

    我是科學愛好者章北海,拋棄繁複的計算公式,拒絕無聊的堆砌資料,科學,其實也挺好玩的。

  • 3 # 裸猿的故事

    直接危害就是一些海產品會漲價,一些海洋奇觀正在消失,另外還可能加劇全球變暖。

    伴隨著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上升,如今海水酸化研究逐漸增多,並且發現了許多危險的跡象和徵兆。新的研究發現,海洋酸化正在世界範圍內迅速發展,並對多種海洋生物產生致命威脅。

    首先受到威脅的海洋生物是甲殼類動物以及在海洋中為自己創造鈣化庇護所的生物,因為酸性海洋會阻礙它們形成貝殼。而酸化造成的損害將會在食物鏈中逐級放大,最後那些大型人類食用的魚類產量也將會下降,與此同時為了生存這些魚類可能會透過減小體型來適應新環境。

    圖示:這隻看起來像蝸牛樣的翼足類動物顯示出海洋酸化對它們的影響

    科學家們預計,到本世紀末,由於海水的酸化,波羅的海和巴倫支海的大西洋鱈魚的大小可能會減小到只有現在的四分之一,只有這樣它們才能在酸化後的海洋中繼續繁衍生存。而其他魚類也同樣得發生各種變化,才能適應新環境。但它們來得及嗎?也許一些魚類將就此滅絕。

    另外,海洋酸化可能還存在一個危險的反饋迴圈,海洋酸化會進一步加劇全球變暖的影響。研究人員指出了許多浮游藻類,無法在酸化的海洋中繁殖,而浮游藻類不僅是海洋生態系統的基石,而且也能影響地球暖化的過程,因為它們的大量繁殖,透過光合作用,有助於把二氧化碳從地表輸送到深海,併產生可以幫助抑制全球變暖的氣體,如二甲基硫化物等,而浮游藻類的衰退,很可能將反饋給氣候系統,造成嚴重影響。

    要防止海洋酸化,得耐心的研究海洋到底是如何酸化的,是區域性原因還是全域性原因,從而分而治之。

    當CO2被海洋吸收時,會發生化學反應。它會形成碳酸並釋放出氫離子,導致海洋表面的pH降低(使它們更酸)。當氫離子在海水中釋放時,它們會與海水中的碳酸根離子結合形成碳酸氫根。

    圖示:二氧化碳+水+碳酸根離子,生成碳酸氫根離子。這降低了碳酸根離子濃度。

    這個過程降低了海洋表面的碳酸根離子濃度。這對於需要碳酸根離子來構建殼和骨架的海洋鈣化動物(珊瑚,甲殼類和軟體動物)來說,有效碳酸根離子的減少,將成為一件攸關生死的大問題,這就像大氣中氧氣濃度下降會影響人類生存一個道理。因為它們需要碳酸鈣,而更糟的是已經形成的碳酸鈣可能會被碳酸氫根離子溶解。

    海水中碳酸根離子濃度的變化會影響 幾種碳酸鈣(例如方解石,文石或高鎂方解石)的飽和狀態(因此也影響生物利用率)。 在海洋的許多地方,本來有足夠的碳酸鈣來讓鈣化生物們構建它們的骨骼和殼。然而,持續的海洋酸化會導致海洋中的碳酸鈣濃度大幅下降,從而產生不利於這些生物生產和維持其殼的能力。

    自工業革命開始以來,海洋表面的pH值下降了0.1個pH單位。雖然這可能聽起來不是很多,但pH值是對數變化的,這表示酸度增加了30%。隨著海洋不斷吸收CO2,它們將變得越來越酸。

    雖然CO2排放量在全球範圍內驅動海洋酸化,但本地海洋酸化,還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如淡水流入量的變化,汙染物如,酸性肥料,以及從水處理和發電廠排放的汙水,以及土壤侵蝕等都有可能比單獨的大氣CO2高得多的速率酸化沿海水域。

    防止海洋酸化,目前還沒有主動性的方法,主要依賴被動的方式。

    您有什麼好招嗎?

  • 4 # 海洋知識社

    最新研究結果表明,目前海洋酸化達到1400萬年來未見的水平。與全球變暖“禍出同因”,海洋酸化同樣源於人類過度排放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於海水後形成碳酸,引發海水pH值和碳酸鈣飽和度持續下降,這一過程即為海洋酸化。

    多項研究表明,北冰洋目前已成為全球海洋酸化的“重災區”,北冰洋酸化水體正以每年1.5%的速度迅速擴張,預計酸化水體將在本世紀中葉覆蓋整個北冰洋。北冰洋水體酸化加劇,或將對整個北極生態系統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

    不僅在北冰洋,有證據表明南大洋水體也在快速變酸,其酸化程度緊隨北冰洋之後。海水酸化在地球南北兩極呈現出愈演愈烈之勢,與之連通的各大洋及近岸海域所面臨的形勢同樣不容樂觀,海洋酸化帶來的影響已經打破地理邊界呈互動疊加和時空蔓延之勢。

    隨著海洋吸收二氧化碳量的增加,海洋酸化最終會引起海洋系統內一系列化學變化,從而影響到大多數海洋生物的生理、生長、繁殖、代謝與生存。研究表明,在pH值較低的海水中,貝類、甲殼類和棘皮動物等鈣質生物會長得越來越小、外殼越來越厚,其作為餌料的價值也隨之下降,這必將對貝類養殖業造成打擊。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產養殖國,海水酸化將不可避免地對全球及區域貝類產量造成負面影響。因此,急需開展相關科學研究,從生物、物理化學及古海洋領域等不同層面揭示海洋酸化效應,掌控中國近海水體酸化的趨勢。

    海洋酸化非一國之力就能解決,各國必須攜手合作共同應對。

    幾年前中國提出了以北冰洋和北太平洋酸化為重點海區的觀測網計劃,並得到了相關國家的積極響應。2008年中國與歐盟、美國簽署了關於共同研究海洋酸化的合作檔案。

    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中國與東盟國家及非洲國家的合作正緊鑼密鼓地展開。在全球氣候變化驅動下的海洋酸化沒有國界,人類需要攜手開展典型海域酸化實時監測,組建全球觀測網,採取應對措施,構築海洋生態屏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船的排水量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