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玉蜀黍)的別名很多,有的地方叫玉麥、棒子、包穀,還有玉高梁、包蘆、珍珠米、六穀米等不同叫法。由於玉米曾為宋徽宗皇親嘗過,又博得了“御麥”的美稱。
玉米的祖籍並不在中國。一般認為,玉米的原產地在南美洲。人們熟知的秘魯,在印第安語中就有“玉米之倉”的說法。考古學家們曾在墨西哥南部的特萬特佩克地峽遺蹟中,發現有最古老的野生玉米果穗。秘魯的海岸附近至今還儲存有古城遺址,在出土的陶器和建築物上,嵌有大量的玉米子粒和果穗圖案。分析這些遺蹟,考古學家們推測,南美洲最早的原有居民印第安人遠在公元4000--5000年前就開始廣泛種植玉米了。
1492年,義大利Nautilus哥倫布到達美洲大陸,發現了玉米,當年就把它帶回西班牙。他在航海報告中熱情地介紹了玉米這個被印第安人當作自然神來崇拜的作物,他寫道: “有一種穀物叫玉米,它甘美可口,焙乾,可以做粉。”從此,玉米漸漸地遍佈歐洲,遍佈世界。南美玉米傳入中國可能有兩條途徑:一條是15世紀末由葡萄牙人將玉米帶到爪窪,於16世紀初傳入中國;另一條是由阿拉伯人經西班牙、中亞而傳入中國。所以,在明朝玉米又有“番麥”之稱。
玉米引入中國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只是在浙江、福建等部分沿海地區和山地種植。從18世紀起,中國玉米栽培開始了有較快的發展。由於玉米能抗旱耐寒,但得薄土即可播種,適應性很強,很快便成了平原地區廣為栽培的大田作物。
今天,由昔日南美印第安人所培育出來的玉米,經過長期自然選擇和人工馴化,已成為品質優良,具有豐富營養價值的世界性高產栽培植物,在糧食作物中佔有重要的位置。
玉米(玉蜀黍)的別名很多,有的地方叫玉麥、棒子、包穀,還有玉高梁、包蘆、珍珠米、六穀米等不同叫法。由於玉米曾為宋徽宗皇親嘗過,又博得了“御麥”的美稱。
玉米的祖籍並不在中國。一般認為,玉米的原產地在南美洲。人們熟知的秘魯,在印第安語中就有“玉米之倉”的說法。考古學家們曾在墨西哥南部的特萬特佩克地峽遺蹟中,發現有最古老的野生玉米果穗。秘魯的海岸附近至今還儲存有古城遺址,在出土的陶器和建築物上,嵌有大量的玉米子粒和果穗圖案。分析這些遺蹟,考古學家們推測,南美洲最早的原有居民印第安人遠在公元4000--5000年前就開始廣泛種植玉米了。
1492年,義大利Nautilus哥倫布到達美洲大陸,發現了玉米,當年就把它帶回西班牙。他在航海報告中熱情地介紹了玉米這個被印第安人當作自然神來崇拜的作物,他寫道: “有一種穀物叫玉米,它甘美可口,焙乾,可以做粉。”從此,玉米漸漸地遍佈歐洲,遍佈世界。南美玉米傳入中國可能有兩條途徑:一條是15世紀末由葡萄牙人將玉米帶到爪窪,於16世紀初傳入中國;另一條是由阿拉伯人經西班牙、中亞而傳入中國。所以,在明朝玉米又有“番麥”之稱。
玉米引入中國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只是在浙江、福建等部分沿海地區和山地種植。從18世紀起,中國玉米栽培開始了有較快的發展。由於玉米能抗旱耐寒,但得薄土即可播種,適應性很強,很快便成了平原地區廣為栽培的大田作物。
今天,由昔日南美印第安人所培育出來的玉米,經過長期自然選擇和人工馴化,已成為品質優良,具有豐富營養價值的世界性高產栽培植物,在糧食作物中佔有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