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拒絕下流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何謂色?芸芸眾生斑斕世界一切有形之物皆為色。何謂空?縹緲虛無一切不可見只可想之物是謂空。

    世界上原本既沒有你,也沒有我,但機緣巧合之下,世界上既有了你,也有了我。但人有生老病死,很多年之後,這個世界上又沒有了你,也沒有了我。

    無中生有,萬物皆從無到有,這正是空即是色。

    有終歸無,萬物皆會從生向死,從有到滅,這就是色即是空。

    是者,化也。空可以轉化為色,色可以轉化為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大抵可以做此解讀。

    淺知陋見,不到之處,還望海涵。

  • 2 # 禪月水清音

    如果要說清楚“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首先就要了解一下佛學的一些基本知識。

    六塵、十二處、十八界:六塵,就是色(眼所見的一切光、影、形狀)、聲、香(氣味)、味、觸、法(泛指對一切事物的認知、思想等等),對應的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意識、思想能夠升起的地方,也是第七識)等六根,六根與六塵就統稱十二處,當六根與六塵接觸的時候就產生了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這就是有情眾生接觸認識世界的方式。

    佛教的唯識中還有講到第七識(末那識)、第八識,第七識的作用就像一箇中轉站,把前六識不斷的收納貯藏在第八識中,同時又恆持(不間斷的保持)第八識見相二分,內以見分外以六識為“我”。

    第七識的主要幾個功能叫做“遍計執”、“依他起”、“圓成識”。“遍計執”就是我們所說的“概念”,當我們聽到或者想象一個東西、一件事物的時候,就是想象它們的名字、形象等等,這就是佛教中所說的虛妄相,有情眾生對世界的顛倒認知就是由此而來。“依他起”,就是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就是依靠前六識和第八識的見相二分而建立的,正確的、顛倒的認知都是依賴與這些識而建立的。“圓成識”就是清淨自性。

    第八識中有“見”、“相”二分,“見分”就是能見的功能,“相分”就是所見的相,都是第八識,只是因為第七識的“遍計執”,才會有內在“我”的概念、外在“世界”的概念,這就是“根身器界”,有情眾生就在這裡顛倒輪迴。

    說到這裡“色即是空”就是指,依他起的“根身器界”是沒有一個實體的,“空即是色”就是在遍計執虛妄建立了這個“根身器界”是不存在的。

    “空不異色,色不異空”就是所有的“根身器界”都清淨自性因緣顯現,所有的內外(“我”、“世界”)二相也不過是清淨自性罷了。“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所以,佛教修行的目的就是去掉這個“遍計執”,以第六識的力量,不斷的扭轉第七識的這個錯誤的執著,“打七”就是這個意思。

  • 3 # 拈花一笑2791

    謝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的一小句,說的是色空不二法門。《心經》雖短只有260個字,可意理深奧直指人心,句句皆含佛法真諦。……首先說一下這個‘色’字,所謂‘色’並不是世間男歡女愛的色,而是世間萬物皆為色。佛法中講世間一切萬物皆是由因緣和合而成,其性本空,空無自性,包括我們的人體也是由地、水、火、風四大假合而成。既然都是因緣和合而成,自然也會因為因緣分散而消失。所以說世間沒有任何一樣東西是可以永恆存在的,我們天天看一個物體感覺他沒有什麼變化,其實它每天都在慢慢的消失,只不過是時間長短而已。……那世間萬事萬物都是真真實實存在的為什麼要說它是空呢?這個空不是斷滅空而是性空,是一種境界。佛在《金剛經》中說過: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也就是說‘色即是空’的這個空並不是斷滅空,斷滅空是實實在在確確實實的沒有。這個空是修行人必須應該達到的一種境界。如果把世間萬事萬物都看空了自然就不會再有執著、分別和妄想了。眼耳鼻舌身意為六根,它所對應的是色聲香味觸法,這為六塵。六根千萬不要去執著的追隨六塵,因為那樣會增加自己的痛苦煩惱。有些精神上的或者其它物質,我們明明無法得到,卻還是固執的去索取。可怎麼樣努力卻始終也無法得到,這樣是不是就會增加自己的痛苦煩惱呢?明明不可能的事情你偏偏要做,這就是佛法中的‘無明’,‘無明’就是傻就是愚痴,就像課本當中的‘猴子撈月一樣’。所以佛教導我們要放下,放下就意味著有所得,但是這個所得叫做‘不求自得’。這個得不一定是精神上或者是物質上的得,而是更高的一種境界。既然對世間一切萬事萬物都放下了,不再執著了,那世間一切萬事萬物對我來說它就是空的,所以說‘色即是空’。而‘空即是色’意思是這個空裡面是包含世間一切萬事萬物的,剛才說到佛在《金剛經》中講‘於法不說斷滅相’,再重複一次,這個空不是‘斷滅空’,這個空裡面是有萬事萬物真真實實存在的,所以說‘空即是色’,聽起來好像很繞人一樣的,其實這正是佛法的真理。像六祖慧能大師所做的偈一樣‘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首偈足以看出六祖慧能大師對空性的修為及高深境界。每位修行人都離不開一個‘空’字,如果不空則很難成就如來無上正等正覺。包括我們世俗中的所有凡夫眾生都應該好好理解一下這個‘空’,理解了這個‘空’,會讓我們在生活中少走很多彎路,自然的會減少我們很多很多的痛苦與煩惱。……

  • 4 # 淡漠乾坤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這是佛教中的一句話。空代表整體,色則表示為個體。作為東方哲學,該句話的意思是,一方面要從整體的角度來看待世界,另一方面則是強調世界是有機統一的。如果用現代的科學語言來改寫上述這句話,就是“空間不空,物質不實。”前者是指空間是由離散的量子構成的物理背景,後者則是指物體內部的絕大部份空間都是空的,我們感受到的,只是電子的運動即電子對我們產生的屏閉效應。

  • 5 # 和_子

    色即是空,色即是色,來自心經中的一的段,短短260個字當佔有相當的重要的意義。

    色是看得到,摸的著的,而空是看不見的兩者是相對的,怎麼會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呢。一般人的頭腦是無法接受的,,有就是有,無就是無,怎麼會是有即是無,無即是有,?

    相對的色與空,為什麼會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呢?舉個間單的例子,如你在夢中的一切,是如此般的真實,你在夢中,你一定不會認為那就是夢,夢中大富豪的你,或者正在,登山拔涉,緊張危險,或為一件事正在發脾氣,或高興的正在享用佳餚,當醒來時才知夢一場。什麼,有與無,來與去,得與失,好與環,高與底,有差別嗎,都一樣,因那是夢。

    夢如人生,人生如夢,我想大家都會聽過,,那真是如此般,想想,過去的種種,好想是昨天,但都已過去追不回來,拿不回來,只能回意,和夢有何差別,現在如閃電般很快就會過去,未來如雲般也會來了又消失。

    這就是我們人生,生滅的現象,現象是分分秒秒都在變化的,無常的,生滅的,生滅無常終會結束的,如夢幻,如大海的波,一浪又一浪,如雲多變來去。

    在我們人生中生滅現象的來與去,由小到大,到老,至離去。到底哪一個才是你呀?夢中的你,那個才是你的真,只有你醒來,那個醒,那個圓覺,

    色與空,在如夢中的現象中有與無是沒有差異的,我們只知人生夢中的有與無,得與失,來與去,而忘了夢後面的「一」。想想唯有你「醒」。

    六祖壇經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它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真空妙有,「實相無相」。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它就在我們生活點滴中,可是我們卻把它分開來而認為實有,也就是我們今生為人,痛苦,煩腦,不安,貪,瞋,與痴,最大的因素,若那天在生活中能踏實的領悟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心經所言的深密,你已揭開大部份的面紗。

  • 6 # 君一易經大義

    太極本混沌,變化生色空,色空生永珍,永珍分色空。無空不成色,無色何來空,色空本一體,故曰色即空。因空而見色,因色而生空,色空無佛性,佛性無色空。原本無定相,何處有色空,無相自成佛,皆在太極中。

  • 7 # 吳振偉美麗生活

    色,紅塵中的萬事萬物使你悟到了空,你就以空的境界在紅塵之中,你空而色,空即是色,你以空的態度,接受萬事萬物。

    如此,紅塵之中,萬事萬物更達成你的空性,色的當下,更能加強你的空性,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8 # 花落無言4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實是自然法則的真諦:【空並非一去不復返,只是暫時的退縮,色也並不是永久的存在,只不過是暫時的伸張】。

  • 9 # 閒雲野鶴555555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這句話講明瞭宇宙的本質!色,就是世間變化著的一切亊物。色是現象,空是本質。也就是講,世間變化著的一切亊物都是假象,決定它們命運的是本質“空”。因為一切亊物都服從“緣起性空”的規律,所以一切亊物有產生必有滅亡,一切亊物的運動都是一個過程,其實世間不存在任何永恆的東西,也即世間一切都是虛幻的,如夢幻泡影!這就是“色即是空”。同樣“空”也不能獨存,它必須依附於色,沒有色就沒有空的存在。色與空是現象與本質的關係,是辯證統一的關係。

  • 10 # 現實的完美

    眼不見美女(空),但心中想美女(色),就是空即是色,眼見美女(色),心中恭敬(像佛菩薩),即心中無色,就是色即是空,心中無染是空,修行不只是空,是智慧在觀,智慧是力量,首先明白自己是地火風水四大假和合的五陰身,才能明白佛說的心不染雜,心染即業動,業動即受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鐵“霸坐男”今後的生活該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