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拒絕下流
-
2 # 九霄孤鶴
古代人在作文化,寫詩(詞)寫文章。現代人在做生意,賺錢賺名利。目標不同,亦即世界觀不同,故不可相齊並論,若一定要比論的話,就是古代湧現了好多大詩人大詞人,現代產生了好多大貪官大富豪。古代的詩詞文章留傳到現在,仍聵炙人口經久不衰,現在的鉅貪土豪百年之後便都成了龔土,僅此而已!故現在人寫不出故代人的詩詞和文章。
-
3 # 雷新宏
我認為,中國古代邊塞詩作比較多,主要有兩個因素:
一是,古代多個朝代的裡,為了擴充套件疆土或抵禦外來侵略,中國邊境戰事頻繁,狼煙四起,廝殺不斷,客觀上為詩人提供了豐富的創作題材。
二是,歷朝歷代,朝廷對那些違抗皇命,或者黨派爭鬥敗北的官員和文人,發配邊疆服刑服役,他們在失意落魄後,借詩消愁,以詩抒懷。描述大漠的風光、戰爭的殘酷,將士的鄉愁,百姓的悽苦,從而留下了大量的優秀邊塞詩。
現代社會之所以鮮有邊塞詩,也正是因為沒有了環境,缺乏創作題材。加之,眼下從事詩文創作的人,都呆在都市裡,電腦旁,過著悠閒自在的日子,根本不會寫出那氣勢磅礴,刀光劍影的邊塞詩。他們更喜歡用詩描寫風花雪月,山川美景。
一起來欣賞一首我最喜歡的邊塞詩:
王昌齡•從軍行(其四)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Murano終不還。
-
4 # 山西的牧馬河的春天
現代邊塞詩到哪裡去了?
古代文人將領能詩譜詞者代有名家,如唐代高適、岑參、王昌齡諸人,宋代陸游、蘇軾、胡世將等人,都有邊塞詩詞千古傳頌,激勵守邊將士。
為什麼當今昌盛之世,這種謳歌抗擊外族侵略的民族精神和英雄胸懷的作品卻寥落無幾,原因不外兩點:1.建國後雖有幾場戰爭,但軍旅詩人卻並未參予戰事,有的是軍旅小說家,如魏巍、徐懷中、周大新、朱蘇近等作家,都有描寫軍人報國的英雄業績的優秀作品。而以現代邊塞詩名世的軍旅詩人卻不見一個。這也反映了現代詩歌的未路現實。作家們不屑用詩歌表現戰爭的殘酷與軍人的報國情懷,而是選擇了讀者更願意接受的報告文學與小說,或者影視藝術。
2.自那場自衛反擊戰之後,將近四十年時間內,中國內外均無戰事,而是一心搞經濟建設,所以作為反映現實生活的文學作品,大都聚焦都市生活,且時有鉅著名篇問世,。在這種情境下,又有哪位詩人去寫邊塞詩呢?
3.我知道題主提問的話外音,其實是呼喚反映軍旅生活的文學鉅製,以喚醒和平夢魘中沉睡的民族意識,當代國際形勢變化詭異,戰爭威脅近在臥榻。即便不寫邊塞詩,也應大批次創作軍旅小說,為曾經的民族英雄、戰鬥豪傑大唱讚歌。
-
5 # 半個南山人
現在國家平安,生活穩定,己沒有過去詩人所經歷過的那種國破家亡,顛波流離的生活。但不是沒有了戰亂,就不應有邊塞詩了,這是不對的,比如中國軍人在邊疆趴冰臥雪守護邊防,這不正是詩人們舒發情懷的最好題材嗎?但是有好多專業詩人早以把家國情懷忘在腦後,只是貪戀城市安逸舒適的生活,喜歡在溫室中冥思苦想的做詩有誰還願意到邊寒去吃苦遭罪。沒有深入邊疆生活的親身體驗和經歷那來邊塞詩?
-
6 # 老蛇正宗
諒州詞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詩中反映出邊塞艱苦的軍旅生活,難得相聚一次的酒宴,邊塞將士們,隨時都有為國捐軀的可能,大家聚在一起彈琵琶,飲酒放歌享受暫時的寧靜,但不知道什麼時候征戰開始,到時浴血戰場,有幾人能夠再次回來團聚?
詩中的了葡萄酒,由漢代西域傳入內地,在當時的唐朝,葡萄酒僅侷限在西域才有,只有西域盛產葡萄;詩中的夜光杯是指周穆王時代,西胡人用白玉製成的酒杯,有如“光明夜照”,故稱“夜光杯”;另外在西域,琵琶本來就是用來馬背上彈唱用的樂器。
“葡萄酒”、“夜光杯”、“從戎將士視死如歸”的品德、外加“馬背上的琵琶”,這些素材聯絡在一起就形成了一首千古絕唱。是生活,是社會活成就了詩人。
又比方說:關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關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戎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吹息未應閒。
李白的這首詩,也是反映了唐時邊境動亂不止,胡人覬覦青海灣的大片土地,頻頻入侵,戰爭頻繁,到關山戍邊的將士們的部隊直指白登山道,在這種戰爭的戰場上,很少有人可以生還,戍守將士觀看邊城,無不盼望著早日歸家,面露悽苦悲傷的顏容。家裡的老婆也在那邊嘆息分離之苦吧!
唐朝邊疆,常常因為統治階級之間的爭城掠地而產生戰爭,戰爭導致將士們有去無還,犧牲了性命,而家中的妻小,卻盼望丈夫能夠早日歸還。此詩重在批判統治階的窮兵黷武,及給人民帶來的苦難。表明了詩人十分反對侵略、反對戰爭的鮮明立場。
又比方說: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
這也是一首寫邊境戰爭、將士守衛邊防的詩。古代邊境動亂不止,詩人們都親身經歷,或親眼目睹,把當時的景況用詩詞的形式記錄下來,所以寫邊塞的詩詞就特別多。而現代邊境比較穩固,發生戰事較少,所以有關邊塞的詩就少。
-
7 # 亦有所思
長河落日猶在,古道西風不存。
天蒼蒼還是那個天蒼蒼,但野茫茫卻不是那個野茫茫了!現代詩裡帶有一點邊塞色彩的小可只讀過海子的《我飛遍草原的天空》,還有一些但真的記不起名字了。
而古人的紀念方式只有一種,寫詩!證明自己來過。
而詩人的行程要麼是履職,要麼是遊歷,所以他們才是真正融入到了山水之中。因為沒有照相機,沒有手機,所以只能認真地瀏覽風景,把美好或悲涼印在腦子裡,然後化做情思從筆尖流淌出來。
所以,真實的情況可能只是這麼簡單,現代人的選擇更多。
如果,如果我們也只有一種方式來證明自己的“來過”,那麼顯然我們也會寫出詩歌來,儘管肯定沒有古人寫得那麼好,但我們仍然不會放棄。
當然,並不排除我們現代人的快餐心理,到一個地方不是欣賞風景,而是迅速拍照,然後馬上到下一個地方繼續擺POSE,如此迴圈,若是要問我,那裡的風景哪裡好?全在我手機裡吶!可漂亮了!
其實何止是邊塞,不是邊塞的風景區不也如此,您看過哪個那些詩人寫過哪些風景名勝的美詩了?
太少了,少得如政客的良心。
回覆列表
邊塞
偏遠苦寒地
荒涼少人煙
男兒為家國
慷慨赴邊關
千難復萬劫
十人九不還
豪情與枯骨
拋灑荒草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