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明莊趣談

    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

    我認為我以前非常討厭秦始皇,討厭他的暴政。長大後才明白事實不一定是史書上寫的那些。我們先了解下他的生平事蹟。

    秦始皇(前259年農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或稱祖龍,秦莊襄王之子。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古今中外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公元前221年稱始皇帝。

    下面說下世人對秦始皇的負面事件!

    一、修長城,動用了大量的平民百姓,累死無數人,死了的直接砌到長城裡邊。人們對此咬牙切齒,特別是流傳著“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影響後世。

    二、焚書坑儒,流傳燒了很多書,很多儒家經典著作毀於一旦,埋了很多讀書人。

    三、滅六國,殺人太多。最著名的長平之戰坑殺趙國四十萬大軍!

    四、求仙求長生,徐福求仙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據說日本人就是徐福後代,也就是我們華夏子民的孫子!

    還有很多秦始皇暴政野史流傳。

    但是,大家應該看到,有很多事是杜撰的,有很多是誇大事實,咱們解釋一個吧,修長城不是從秦始皇開始的,最大規模的也不是他修的,孟姜女也沒哭過長城。只不過是個神話故事而已。成王敗寇,歷史由勝利者書寫,秦始皇當然不會被寫的太好!

    秦始皇他順應歷史潮流,滅六國統一了中國,結束了諸侯長期割據混戰的局面;建立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等,鞏固了統一,促進了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透過統一戰爭,擴大了疆域,使秦朝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對比秦始皇的功過是非,客觀講是功大於過的,人們一直對他有誤解,主要是有很多人為因素,更有當權者引導操縱的痕跡,再加上人們獵奇心理,喜歡把故事誇大來吸引聽眾。現在史實逐漸被髮掘出來,人們對歷史的看法也會逐漸的轉變過來。真相不攻自破!

  • 2 # 歷史答疑官

    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隋煬帝楊廣,從小學開始,所有的歷史課本都寫他是昏君,可是長大了,才明白楊廣不容易。

    楊廣和李世民一樣,都是透過非常規的手段得到了皇位。他繼位後,也有很大的輿論壓力,他急需證明自己。

    當時的南方還不是很發達,他就想透過建造一條貫通南北的大運河來促進南北經濟的交流。可是,在建造的過程中,下面的官吏陽奉陰違,強取豪奪和剝削人民。

    而且,隋煬帝時期他開創科舉制和均田制。對外開疆拓土三徵高句麗,對內平定青海叛亂。在經濟上,進一步開拓絲綢之路使國富民強。而且,還免除了一些賦稅。

    而且據我猜測,隋朝那麼快滅亡。是因為他的科舉制和均田制損害了門閥世家的利益,門閥世家暗中使壞使隨便滅亡。

    由此可見,隋煬帝不是昏君,只是太想證明自己了

  • 3 # 屈羽徹民汗燁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曾國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奮好學,6歲入塾讀書。8歲能讀四書、誦五經,14歲能讀《周禮》《史記》文選。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進士,入翰林院,為軍機大臣穆彰阿門生。累遷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與大學士倭仁、徽寧道何桂珍等為密友,以“實學”相砥礪。太平天國運動時,曾國藩組建湘軍,力挽狂瀾,經過多年鏖戰後攻滅太平天國。其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少年時代,初讀近代歷史,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對清王朝造成較大的打擊,每每看到曾國藩被打敗的場景,心中卻是異常切喜,總覺得那個時候的清王朝已經腐敗了,早點滅亡也許對時代來說都不是壞事,對那些政府官員殺戮起義者的行為異常痛惡,但是後來多了曾國藩家書等著作的時候,漸漸的被這個身在晚晴這種汙濁的時代的中興之臣迷住了,他修身,齊家,治國,每一項都深深的吸引了我,他克己修改自己身上的缺點,他齊家曾氏家族興旺幾百年,他治國洋務運動等等,確實在當時有一定深遠的意義,站在統治者的角度,他盡人臣之責,即使天津事件,明知道會有汙點,還是義不容辭,可敬之人。

  • 4 # 叄門

    曹操---大家印象中的奸雄。

    魏武帝曹操(155-220年),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1],三國時期魏國奠基人,太尉曹嵩之子。

    舉孝廉出身,選為郎官,歷任洛陽北部尉、頓丘令、議郎,拜騎都尉,鎮壓黃巾起義,遷濟南相,政教大行,一郡清平,遷典軍校尉。組織關東諸侯聯軍討伐董卓,遷東郡太守,拜為兗州牧。迎接漢獻帝,拜司隸校尉、錄尚書事、司空,遷丞相,挾天子以令不臣。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基本統一中國北方地區,推行有效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穩定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製”,促使中原地區政局穩定、經濟向好,階級壓迫有所減輕,社會風氣有所好轉。漢獻帝念及功勞,封為魏公,加九錫。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封為魏王,位在諸侯王上,如同蕭何故事。建安二十五年(220年3月15日),病逝於洛陽,終年六十六歲,諡號為武。次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曹操善長詩歌,抒發政治抱負,反映民生疾苦,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魯迅贊之“改造文章的祖師”。擅長書法,唐朝張懷瓘《書斷》將曹操的章草評為“妙品”。

    一直都說曹操是篡漢的亂臣賊子,其實我覺得漢獻帝這一輩子最大的幸運就是碰到了曹操。是他讓大漢王朝又苟延殘喘了三十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PE線,到底哪個品牌好用,耐用不超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