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火狐說電影

    有的電影,第一遍看時覺得平平淡淡,沒什麼亮點。

    看完後再細想,原來內涵這麼深!

    《在人生的另一邊》便是這樣一部電影。

    一開始看的時候,沒太用心,差點就睡著。

    之後自己無意查了些資料,便開始忍不住在心裡直呼“這片神了!”

    導演是土耳其裔德國導演法提赫·阿金。

    在歐洲年輕一代導演中,他已經頗有盛名。

    拿過柏林金熊獎,也拿過戛納金棕櫚,還曾兩次獲得威尼斯金獅獎的提名。

    前不久的《契克》,講述了兩個少年偷車獨自旅行的故事。

    很瘋狂、很炫酷、也很惹人羨慕。

    這種叛逆的、想要掙脫束縛尋找自由的精神,一直是法提赫·阿金作品的靈魂。

    當然,既然追求自由,就必然免不了諷刺和抨擊。

    《在人生的另一邊》,也同樣存在著這些靈魂。

    豆瓣評分8.3。

    曾獲得第60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的提名,最後惜敗給羅馬尼亞導演蒙吉的《四月三週兩天》。

    但戛納卻將最佳編劇給了《在人生的另一邊》,也不算太過遺憾。

    影片採用三段敘事法,每段各有側重,但講的仍舊是同一件事。

    內雅特和其父親本是土耳其人,如今移民到了德國,倆人都在努力適應著德國的生活。

    內雅特在大學任教。

    父親早年喪妻,現在年老的他有著無處解決的慾望和無處排遣的孤獨。

    去找妓女,認識了耶特。

    後來,他提出每個月花一定的錢來包養耶特,耶特同意了。

    耶特搬來的那天,老爺子可能是因為太過興奮,摔倒進了醫院。

    他住院的那段時間,內雅特瞭解到耶特做小姐掙的錢悉數寄給了在土耳其的女兒。

    這改變了內雅特對耶特的成見,也就默認了她和父親的同居。

    誰想到,出院後的老爺子疑神疑鬼,問兒子:“你有沒有上她?”

    之後又問耶特同樣的問題。

    在醉酒後要求耶特對她進行性服務,還說“你歸我所有!”

    無法忍受的耶特起身收拾行李,被老爺子甩了一個巴掌,撞到桌椅上,身亡。

    第一段就這樣以老爺子進監獄結束。

    內雅特懷著對父親的怨恨,決心去土耳其尋找耶特的女兒阿伊坦。

    目的是幫父親彌補一下耶特唯一的親人。

    到了土耳其,他沒有找到阿伊坦,反而自己定居下來,買了一家書店。

    其實,此時的阿伊坦正在德國。

    她因為不滿土耳其在歐洲受到的不公待遇,成了政治激進分子,正被政府所通緝。

    在逃亡過程中,她潛逃到了德國,認識了德國女孩洛塔。

    倆人逐漸墜入愛河。

    後來阿伊坦被警方抓到,遣返回了土耳其,進了監獄。

    塔洛為了救出阿伊坦,也跟著來到了土耳其。

    此時,內雅特、阿伊坦以及塔洛三人終於都在土耳其。

    很顯然,他們接下來的相見、搭救都不會太順利。

    因為,這是在土耳其。

    宗教信仰根深蒂固,稍不遵循便會遭受威脅。

    街上孩童圍著你賣東西,趁你不注意搶了包就跑。

    這也怪不得民眾,整個社會都存在著極大問題。

    阿伊坦之所以成為政治激進分子,為的只是女生能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權利。

    而耶特之所以做妓女,是因為丈夫死在了伊拉克戰場上。

    戰爭遺留問題,嚴重的影響了這個國家。

    片中還有個極其諷刺的片段。

    德華人在街上被槍殺,警察過來調查情況,上來就說明這是個國際案件,不得不重視。

    言外之意是,你讓我在這樣的大案子上丟臉,你也不會好過。

    內雅特本來也是土耳其人,在移民到德國後,他小心謹慎,只為了融入德華人的生活中。

    他的父親雖然也同樣小心謹慎,但得知耶特是土耳其人後,立馬就來了優越感。

    殘酷揭露生活真相的同時,“愛”一直是的核心。

    現在我們提起愛,會想到在世界中心呼喚愛這樣的雞湯。

    但現實生活中,很多問題的解決靠的都是愛。

    父親失手殺了人,內雅特決定再也不原諒他。

    塔洛不顧母親阻攔獨自來了土耳其,母親放話再也不管她。

    類似這樣的僵局,只有靠愛才能解決。

    更不用談耶特將做妓女掙的錢全給了女兒這樣的行為了。

    這些,是每個人心中都會有的愛。

    只有當這些愛匯聚起來,人類才算是擁有了最強大的力量。

    影片一直在有意無意的影射難民問題。

    說到底,難民問題的無法解決,還不是因為人性的自私。

    這樣看來,影片提倡愛,其實也別有深意。

  • 2 # 綠豆觀影

    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納粹犯下的滔天罪行,那段對猶太人滅絕人性的屠戮終於大白於天下——《辛德勒的名單》

    蒼天悲憫,辛德勒名單內是生命,外是死亡,他為此傾家蕩產,1100猶太人得已生還,也記住了辛德勒這位偉人。每一次觀看都會有新的發現,每一次觀看都會淚流滿面。

    1939年,波蘭在納粹德國的統治下,黨衛軍對猶太人進行了隔離統治。德國商人奧斯卡·辛德勒來到德軍統治下的克拉科夫,開設了一間搪瓷廠,生產軍需用品。憑著出眾的社交能力和大量的金錢,辛德勒和德軍建立了良好的關係,他的工廠僱用猶太人工作,大發戰爭財。

    1943年,克拉科夫的猶太人遭到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辛德勒目睹這一切,受到了極大的震撼,他賄賂軍官,讓自己的工廠成為集中營的附屬勞役營,在那些瘋狂屠殺的日子裡,他的工廠也成為了猶太人的避難所。1944年,德國戰敗前夕,屠殺猶太人的行動越發瘋狂,辛德勒向德軍軍官開出了1200人的名單,傾家蕩產買下了這些猶太人的生命。在那些暗無天日的歲月裡,拯救一個人,就是拯救全世界。

    從電影的任何一個角度都達到了直擊人心的力量,面對人性、面對生命,辛德勒做出了讓歷史銘記的選擇。經典之及,感人至深。猶太人的悲慘遭遇不僅僅是猶太人,而是整個人類的悲劇。

    這場災難的傷痕逐漸淡卻,但依然會有後人因這樣一部電影記得人類曾有過的仁慈與博愛。黑白影調中紅衣小女孩和溫暖燭光成為經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工耳蝸的條件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