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壹生影視

    據說玉帝就是鴻鈞祖師座下的弟子,十分受重用,而鴻鈞祖師是誰?他可是開天闢地的第一個神仙,他出生在洪荒時代,那個時候除了他並未有別的神仙,他覺得很無聊就專注於修煉。沒想到誕生之初有神卻也有魔,這是天道的規律一般,有一個叫做刑天的魔神出現了,鴻鈞祖師清楚以他的能力可以鎮壓刑天卻不能保證刑天不會壯大。為此他以身殉刑天,並將自己的一身法力全部傳給了玉帝,並聯合玉帝一起將刑天鎮壓在凌霄殿下。

    所以說玉帝聽從下屬建議而不出手,但他有自己的使命,他的使命就是為了鎮壓凌霄殿下的刑天,若是一不小心將刑天放出來這世間怕是再無人可以擋得住刑天,畢竟鴻鈞祖師已經消失,而刑天是魔,他的實力也會漸漸變大,為此玉帝每天就分散出自己的法力鎮壓他,並沒有心思管制天界和凡界鬧翻了的大妖小妖。除了這一點,另一個原因就是玉帝是一個合格的領導,他很會用人。

    天界的神仙如此多,玉帝就是一個上司,上司手底下有這麼多能幹的下屬難不成放著他們整日沒事幹?既然很多事情下屬可以完成並完成得很完美,為何不給他們一個表現的機會?聽從下屬建議,讓他們去執行吧!就比如二郎神這個執法天神,雖然是他的外甥,很多人也質疑過這個職位就是攀親戚得來的,但二郎神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又比如每次孫悟空犯事都找觀音娘娘,每次事情都可以圓滿解決不用自己出手。

    看似閒散的玉帝身上肩負著重大的使命,更是信任這些個下屬,而且他並不會因為孫悟空大鬧天空害怕這個猴子而讓他當大官,反而就讓他去養馬,因為他知道孫悟空沒別的本事,其它職位也勝任不了。他也並未被孫悟空嚇一嚇就躲在桌子底下,後來要抓捕孫悟空他也先按能力強不強分配,先找二郎神,二郎神抓不到就去找如來,不得不佩服玉帝的聰明。

  • 2 # 瞧我這張嘴呀

    玉皇大帝,全稱叫做“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昊天至尊玉皇大帝”或者是“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他不僅聽太上老君和西王母這種道教元老的話,還經常被屬下牽著鼻子走。

    但情況通報到靈霄寶殿後,太白金星李長庚隨便在殿前忽悠了他幾句,他就喜出望外,依了太白金星所奏,把孫悟空招安到天上當了個弼馬溫。雖然這個官很小,小到連馬伕都不願提及,但畢竟這是孫悟空有生以來謀求到的第一份正當職業,而且還是天庭機關編制內的,大小也算是個中央幹部。

    如果說第一次招安是因為他不瞭解孫悟空,聽信了太白金星的花言巧語,那麼第二次招安又該怎麼解釋?這次孫猴子可是打出了“齊天大聖”的旗號,明目張膽的跟他作對,還讓戰敗的哪吒三太子給玉皇老兒捎口信,說:“你只看我旌旗上是甚麼字號,拜上玉帝:是這般官銜,再也不須動眾,我自皈依;若是不遂我心,定要打上靈霄寶殿。”

    你瞧瞧這可是赤裸裸的挑釁和威脅,玉皇大帝原來的立場是“這妖猴如此的囂張,著眾將即刻誅之”。可是就在這關鍵時候,我們的大忽悠太白金星又啟奏了,他說:“那妖猴只知出言,不知大小……不若萬歲大舍恩慈,還降招安旨意,就教他做個齊天大聖。只是加他個空銜,有官無祿便了。”這是多麼荒唐的餿主意啊?可是我們的玉帝聽了李長庚的話後又一次“依卿所奏”了。

    那麼作為一統人神鬼三界的老大,玉皇大帝為什麼如此謹小慎微?他到底在怕什麼?為此,江湖哥忍不住幫玉帝大人統計了一下,整部西遊記他聽了不下五個人的話。

    第二個也是自己的屬下許旌陽真人,玉帝聽從了他“用事栓兵”的建議後,讓孫猴子去執掌蟠桃園,結果讓猴子逆了天,不僅攪亂了王母娘娘的“蟠桃盛會”,還偷食了太上老君的無數顆金丹。

    第四個人是觀音菩薩,這個人過去跟著道教混,現在跟著佛教闖江湖,她應該算是遠方來的客人或者說是老朋友吧。但就是這麼一個“外人”,他也連續兩次聽了別人的話:第一次是捉孫悟空時,觀音向他舉薦和自己有隔閡的外甥二郎神;第二次是觀音向他求情,三兩句就撈走了即將斬首示眾的朝廷重犯龍王三太子。

    怪不得好多讀者看了86版的西遊記後,都說玉皇大帝是個耙耳朵,軟柿子。

    那麼吳承恩筆下的玉皇大帝真是一個軟弱無能的君主嗎?非也!

    一個善於玩弄權術的君主,他最厲害的本事不是獨斷專行,讓所有人都聽他的話,而是讓所有人的話到他這裡後說出來都管用。玉皇大帝就是這麼一個運籌帷幄且善於玩弄權謀的人,如果沒有這種權利的制衡,他一個人官再大,武功再高,也罩不住“三界”那麼多的人和事。況且天上地下牛逼的人物那麼多,如果個個都像孫悟空一樣打上靈霄寶殿,跟他搶寶座,憑他一己之力怎麼可能應付得過來。

    當年,大清順治皇帝出家當和尚後,孝莊太后帶著八歲的康熙登朝執政,可以說是內憂外患。但柔弱的祖孫二人卻利用微妙的權利制衡遊戲,擒鰲拜、平三藩、收臺灣,讓大清王朝傲然屹立於世界的東方,成為當時最強大的帝國。

    東漢末年,劉備創立蜀漢政權的時候,文不及諸葛,武不敵關羽,但他為什麼能夠雄霸一方,統領五虎上將呢?因為只有善於把別人的理想轉變成現實的人,才會得到更多人才的擁護和愛戴。

    西遊記原著中,玉皇大帝自幼修持,苦歷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十二萬九千六百年,足足折騰了2億多年才登上這無敵至尊的寶座,可以說是閱人無數,連如來佛祖都得聽命與他。就這麼一個名字超長、壽命也極長的牛人,又怎麼可能是一個懦弱無能軟的庸主。

  • 3 # 額不當老大好多年

    這個只是吳承恩在寫小說的時候,他為了諷刺當時的明朝。他不能直接寫當朝的皇帝,這樣這個書就會被當作是禁書,或者說他就會被朝廷通緝。

    他為了諷刺當今的朝廷,他把皇帝變為玉皇大帝,下面的官僚都給了名稱。為什麼說,玉皇大帝總愛聽別人的建議,而是被牽著鼻子走,實際上他就是為了反映當時朝廷皇帝昏庸,無能。

    吳承恩才華出眾,卻懷才不遇,他是為了體現出當時皇帝昏庸無能,無力治國,亂用奸佞之臣,使得天下大亂,民不聊生。是對當時社會的一種諷刺。另外也是作者發牢騷。

  • 4 # 麻袋影片

    這是吳承恩根據自己所在社會的背景所設定的。吳承恩所處的明代後期,封建社會已屆垂暮之時,等級觀念森嚴,而統治階層腐敗。作為學識非凡計程車人,吳承恩深切感受到社會的沒落,於是以虛構神話的方式把它寫進《西遊記》。在西遊故事裡,天界神仙也是等級森嚴,與皇帝相對應,高高在上的神靈該是哪位呢?吳承恩從所熟悉的中國傳統信仰中選取玉皇大帝擺了上去。猶如獨斷人間萬事的皇帝,玉皇大帝上掌三十六天,下管七十二地,君臨一切神、仙、佛、聖,總管天庭和人間、地府要事。因而無論是道教中的至尊“三清”,還是神通廣大、法力無邊的如來佛祖均是玉皇大帝的臣屬,都要聽命於他。同時,正如現實中對皇帝的反感和鄙視一樣,吳承恩在《西遊記》裡也把玉皇大帝描繪成一個尸位素餐的無能老倌,極盡譏誚嘲諷。另一方面,佛教自傳入中國以來對中國文化產生了重大影響,但為了在中國紮根生長,它也調整自己,對中國文化作了某些妥協。佛教最初要求佛門弟子斷絕塵緣,不管家國。然而這在“忠孝”當頭的中國儼然是棄父背君,大逆不道。為了順利發展自己,佛教只好順應中國國情,倡議即使剃度成僧也要孝順父母,忠君愛國。結果,本土化後的佛教成為歷代皇帝統治社會的工具,而佛門弟子既然靠皇帝恩賜吃飯,也只能做皇帝的臣民。因此,儘管如來佛在佛教世界至高無上,但同樣也成為中國神仙世界的平常人物,不得不做玉皇大帝的臣民。這樣,在《西遊記》裡如來向玉皇大帝稱臣也就不足為奇了,更要聽取眾多好的建議。

  • 5 # 回看老電影

    玉帝好比過去的皇上現在的企業領導人,不管大事小事都要經過各部門商量給出更好的決策才能執行,凡事都有有個章法沒了章法天下那且不是大亂了,你想怎麼地`就怎麼地一手遮天,那要那些文武百官有何用。

    聽從下屬的建議也是應該正常的拿出最好的解決方案這樣也合常理,其實玉帝是有權直接發令我想沒人敢不從,但是用現在的詞來說不合常規有點欠妥越界律法。有這樣一句話凡事都要商量才做決定,是做人做事的根本。

  • 6 # 散落君

    這是帝王心術。聖天子垂拱而坐,聽取手下的建議,建議好,就採納,建議不行,就置之不理。

    如果一個帝王,親自提出一個建議,如果失敗了,他的威信和聲望也就毀了。而如果是手下提出來的,即使失敗了,也有人背鍋。

    其次,讓手下提建議,能夠調動手下的積極性。如果帝王事事親力而為,時間一久,大臣就都眼觀鼻,口觀心,靜默不言了(反正跟自己沒關係)。

    第三,讓手下出力,能夠鍛鍊手下的能力,培養接班人。諸葛亮就是事必躬親,讓蜀華人才沒有得到鍛鍊的機會,等他一去世,蜀國也就沒有人才了。

  • 7 # 818影視綜藝

    玉帝為什麼要聽下屬的建議?這就等於問皇帝為什麼要聽大臣的意見,總所周知,凡是歷史上的明君,都會虛心納諫,更何況玉皇大帝呢?作為神界的統領者,肯定是更加英明公正,集各種優點清明於一身了,必然也是一位明君,肯定不會凡是專斷,聽取下屬的意見了。

    1、首先,玉皇大帝雖然通曉世事,但是遇到問題和事情,還是需要集思廣益的,否則所有事情都自己一個人去決定,豈不是要很多時間去研究決策嗎?豈不是要累死啊。

    3、最後,如果凡事都自己決定,不聽下屬的意見會怎麼樣呢?如果都做出了正確的決定倒還好,如果犯了很大的錯誤,恐怕結果會非常可怕呢

  • 8 # 南門有雨

    小說中對玉帝的描寫並不多。看到有人說是諷刺當時的社會。老宋的看法是。仙神都是世人心中執念所化,玉帝表現的聽從他人建議,可能恰恰反映了當時人們內心深處對於自由平等合作的社會的嚮往。世人心中的神仙國度就應該是帝皇要廣開言路。正如諸葛孔明的出師表所寫。

  • 9 # 張說2019

    《西遊記》中玉帝很多事都聽取下屬意見,這主要有七個原因:一是他管的事太多,天上天下,管不過來,不聽下屬意見,會搞得一團糟。二是他喜歡集權,大小事都必須向他請示,連龍王何時下雨,下多少雨都要請示,不聽下屬意見,他將忙死,再也不能享受生活樂趣。三是他想體現民主,做一個虛心聽取下屬意見的好皇帝,穩坐皇位。四是他確實有不少事情不懂,即使他修行了上億年,知識淵博,但總有不瞭解不懂的事,何況有些事有很強的專業知識,很多事是突發事,他不可能全知。不懂不知,只能問下屬。五是他精通皇權術,皇權雖至高無上,但臣子沒權沒利是不會賣力的,多聽下屬意見,下屬既會擁護皇帝,又能管好所管之事,一舉兩得。六是他用刑嚴,雖然塵世他不太管,但天上違法的事他管得嚴,像八戒、沙僧、玉龍犯法,他一開始都判死罪。這樣嚴刑下,臣子怕犯錯都先向他請示,以便出了事可減少責任。玉帝知曉這些,他既不想減弱皇權,也不想幫臣子擔責,還擔心決策錯誤多了影響皇位,所以將大臣踢來的球踢回去,讓他們提建議,多聽他們的意見。七是他確實也有點猶豫寡斷,如悟空鬧事,他一會要剿,一會兒要招安,確實有點拿不準,不知怎樣決定好。在自己不能決定時,多聽下屬意見,自己做做選擇題,比自己做回答題既輕鬆,又好處多多。

  • 10 # 大白肚子大

    其實玉帝並不是自己沒有主意,就像是你是老闆,在開會的時候也會和員工討論,誰的意見想法更好就用誰的,但是最後拿定主意的是老闆。如果不聽取別人的意見那就是獨斷專行了。而且西遊記電視劇中只是為了刻畫孫悟空等師徒四人,其他的角色只是配角,就像孫悟空大鬧天宮玉帝鑽桌子一樣,其實原著中悟空根本不是一個檔次的。如果玉帝沒有相當牛的能力,怎麼可能統領三界這麼多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觀察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