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詩]
驅車沿著遙遠而又蜿蜒的山路向寒山行進,
遠望山頂白雲繚繞那裡居住著幾戶人家。
我不時地停下車來欣賞,因為這楓林晚景太美——
這經霜變紅的楓葉遠遠勝過二月盛開的紅花。
[譯詩賞析]
這是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詩裡寫了山路、人家、白雲、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遠”寫出了山路的綿長和山之深,“斜”與“上”呼應,寫出了高而陡的山勢。順著這條山路極目而望,在白雲飄浮繚繞之處,幾椽芭屋若隱若現,不禁讓人頓生親切之感。但這前兩句其實只是陪襯,後二句之楓林紅葉方為此詩描寫之重點。在夕暉晚照下,楓葉流丹,層林盡染,真是滿山雲綿,如爍彩霞,竟比江南二月的春花還要火紅,還要豔麗呢!而停車凝望、陶然忘歸的詩人也成為畫面的一部分。但詩人沒有像一般文人那樣悲秋傷時,而是透過一片紅色展現出秋天山林熱烈蓬勃的景象,體現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股英爽俊拔之氣溢於筆端,表現了詩人的才氣和見地。
在這首譯詩中,原詩的格律形式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兩小節散文,宛如一幅色彩斑斕的山林圖畫呈現在讀者面前:大路旁,一條窄窄的石徑曲曲彎彎扶搖直上,漸漸隱入雲霧繚繞的高處。就在那兒,聳立著幾幢小小的農舍;詩中的我,停下馬車,看得入迷,只因為見到暮色蒼茫的山崖旁,楓林如火,正散發著熣燦的紅光,哪怕是春天的花朵都不能與之鬥豔爭香。
這首詩譯得很美。秋天的景色是靜美的,我”——一個過客,之所以停下馬車,連路都顧不上趕,是因為被楓林的紅豔深深地吸引住了,有的是無限欣賞和眷戀。原作表達的是在無際的清秋這個大環境中,有一片給人帶來暖意的楓林。蜿蜒於寒山的石徑、白雲深處的人家,這一切都很美,但難免過於幽寂,所以才帶出其後楓林的熱烈。這是一種烘雲托月的高妙手法。
譯詩]
驅車沿著遙遠而又蜿蜒的山路向寒山行進,
遠望山頂白雲繚繞那裡居住著幾戶人家。
我不時地停下車來欣賞,因為這楓林晚景太美——
這經霜變紅的楓葉遠遠勝過二月盛開的紅花。
[譯詩賞析]
這是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詩裡寫了山路、人家、白雲、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遠”寫出了山路的綿長和山之深,“斜”與“上”呼應,寫出了高而陡的山勢。順著這條山路極目而望,在白雲飄浮繚繞之處,幾椽芭屋若隱若現,不禁讓人頓生親切之感。但這前兩句其實只是陪襯,後二句之楓林紅葉方為此詩描寫之重點。在夕暉晚照下,楓葉流丹,層林盡染,真是滿山雲綿,如爍彩霞,竟比江南二月的春花還要火紅,還要豔麗呢!而停車凝望、陶然忘歸的詩人也成為畫面的一部分。但詩人沒有像一般文人那樣悲秋傷時,而是透過一片紅色展現出秋天山林熱烈蓬勃的景象,體現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股英爽俊拔之氣溢於筆端,表現了詩人的才氣和見地。
在這首譯詩中,原詩的格律形式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兩小節散文,宛如一幅色彩斑斕的山林圖畫呈現在讀者面前:大路旁,一條窄窄的石徑曲曲彎彎扶搖直上,漸漸隱入雲霧繚繞的高處。就在那兒,聳立著幾幢小小的農舍;詩中的我,停下馬車,看得入迷,只因為見到暮色蒼茫的山崖旁,楓林如火,正散發著熣燦的紅光,哪怕是春天的花朵都不能與之鬥豔爭香。
這首詩譯得很美。秋天的景色是靜美的,我”——一個過客,之所以停下馬車,連路都顧不上趕,是因為被楓林的紅豔深深地吸引住了,有的是無限欣賞和眷戀。原作表達的是在無際的清秋這個大環境中,有一片給人帶來暖意的楓林。蜿蜒於寒山的石徑、白雲深處的人家,這一切都很美,但難免過於幽寂,所以才帶出其後楓林的熱烈。這是一種烘雲托月的高妙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