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元寶爸爸聊育兒

    作為父母,我們總是希望給予孩子最好的,讓孩子們感受到足夠的愛和關懷。買很多漂亮衣服、玩具和零食,陪孩子們玩耍,參加各種課外活動,親子旅行,凡是能想到的、有能力做到的,都會盡心盡力的投入。

    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除了給予孩子們這些物質保障和精神陪伴,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充分的感受到爸爸媽媽的愛,快樂無憂的學習、長大。對於孩子未來長久的人生中,我們還能夠給他(她)們提供一些未來的保障呢?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很大機率會面臨各種受傷、生病和意外的風險,即便是成年以後,在孩子漫長的人生歲月中,也都要時刻面對各種風險的影響。作為家長,我們往往只關注孩子們是否吃飽了、穿暖了、玩的開不開心、學業是否優秀,卻往往容易忽視意外風險所容易導致的嚴重後果,很多家庭因為孩子的意外受傷、重大疾病而傾家蕩產、四處舉債,卻不得不因為後繼無力,而眼睜睜的看著孩子受罪,那種無力感,是不親自感受就很難以想象的。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解決方案就是透過合理的保險(社保+商業保險)組合方案,為孩子、為家庭撐起一把堅持的保護傘。但現實的情況是,從我接觸的很多家長來看,很多人都忽視了給孩子購買保險的這件事情,而保險,恰恰能夠給我們提供最後一道保障的支撐,避免家庭因為意外而陷入被動的困境。首先需要澄清一下,我不是保險從業人員、也不是此類人員的親屬,純粹從預防風險、保障孩子的角度來闡述一下這個問題,並且說明我是怎麼操作的,供各位讀者參考、評判。以本人為例做一下說明。元寶爸在辭職做全職奶爸之前,一直從事傳統IT行業並做到中層管理層,元寶媽是公務員,工作穩定但收入較低,好處是元寶媽可以享受公費醫療待遇,兩個孩子也能作為家屬享受同等待遇到18歲。早年因為元寶媽的這個待遇因素,我一直沒有想過給孩子們購買保險來提升保障能力,一方面是認為當前享受的待遇能夠到孩子18歲,這期間生病住院的話,自己需要掏的費用佔比很少,即便買保險的話,意義不大,投入產出部隊稱;另一方面也是覺得每年花上1、2萬元買個保險,還不如用於投資或改善生活。因此,給孩子買保險的事情從元寶的姐姐出生的時候提上議程,一直拖到了元寶出生,一拖就是10年,而且,這麼多年也沒覺得有什麼問題。是什麼讓我發生了改變呢?因為突然看到一句話,大意是“我們每年都願意積極主動的為汽車購買動輒幾千上萬元的保險,並且保障期只有一年,為什麼不捨得花幾千元為自己和孩子買一份保險,為未來的幾十年提供一份風險保障和養老的回報呢?”,何況,汽車保險交的錢是有去無回的,而人身保險卻帶有儲蓄的性質?各位可以想到,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頓時醒悟了,我們家裡兩臺車,每年的保險+保養都要1W多,兩個孩子卻什麼保障都沒有,僅僅幻想著依靠隨時可能取消並軌的工費醫療體系,卻沒有思考過孩子18歲成年以後怎麼辦?在孩子未來漫長的人生旅途中,作為父母,我能不能提供更多的支援呢?心動不如行動,明確了這樣一個認知之後,馬上開始著手分析需求。很多人對保險存在反感的情緒,我理解有幾方面的原因:覺得保險就是騙錢的,投保容易,理賠難(我們家老爺子就有這種看法);保險產品太多,不知道該買什麼保險,買哪家公司的產品;保險銷售人員普遍業務水平不高,喜歡強制推銷產品,又是依賴熟人網路的營銷模式,容易給人一種傳銷、直銷的錯覺;對於這些問題,我是這樣入手的。首先,搞清楚保險有哪些類別。第一類是大家熟悉的社會保險,對於未成年人來說,可以透過購買社保的居民醫保的方式為孩子提供基本的醫療保障,但這一類的報銷比例、用藥和治療報銷範圍、報銷額度都有較多限制。第二類就是商業保險了,主要區分為財產險(忽略),健康險,壽險三個子類。壽險通常類似於理財儲蓄的性質,在退休之後才發揮出作用,除非有更多的餘錢,否則就不建議各位奶爸奶媽們考慮了,我們重點關注的是健康險。其次,確定我們家的保險訴求,從以下幾點著手考慮。一、保險的時效性。從中短期來看,孩子們暫時有公費醫療的保障,從政策層面來看不至於馬上取消,預計還能維持幾年,那個時候姐姐也快要成年了。所以,對於保障的時效性是希望越長約好,最好能到80歲甚至終身覆蓋。當然這樣的代價是,保障期越長,同等保額和保障條件的保費越高。二、保險的保障型別。很明確就是健康險了。健康險又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重疾險,主要是針對各種重大疾病的保障,這種病不得則以,一旦碰上,就是燒錢機器,這類保險大多是儲蓄型的,有現金價值和保險到期後的返還;第二類是住院門診報銷補貼類的,通常只會作為重疾險的附加險或一年一期的消費型保險來銷售,到期沒有現金價值返還的;第三類則是意外險,主要針對各種意外傷害所造成治療補償。從我家的情況來看,對於常規的門診治療,家庭經濟能力和社保體系足以支援,並不需要太多的門診報銷,反而是對於重大疾病會缺乏長期的保障能力,因此關注的重點還是重疾險。三、保險的保額規模。考慮到無論是享受公費醫療期間,還是未來購買居民醫保或者就業後的職工醫保,社會保險都能夠覆蓋至少50-70%左右的醫療費用支出,那麼商業保險則應該儘量解決差額部分的缺口了。假定按照得一種重大疾病(比如癌症、白血病等)之後的治療支出需求計算,一般按一年25-30萬元治療支出,5年生存期的需求,再加上康復所需要的費用,合計150-180萬元。剔除掉醫保覆蓋的部分,預計個人承擔50-80萬元。考慮到家庭的經濟能力和儲備的情況,設定了一個對個人承擔部分覆蓋80%的保險保障目標,也就是40-60萬的保額目標,有了這個目標,就知道需要買多少保額的保險產品了。四、疾病的保障範圍當然是種類越多越好,通過後來和保險人員的接觸,還逐步瞭解到,不同的保險產品不僅僅有保障疾病種類數量的差別,還有一次性保障和多次重複保障的條款差異,以及幼兒期的特定重症的定向保障等。對於元寶爸來說,多多益善,越多越好。五、保險到期後的現金價值說白了就是,買了保險,直到合同期滿都沒有觸發保險的賠付,保險公司能夠返還的金額是多少,這一點,還是越多越好,元寶爸真貪心啊。六、豁免條款不少保險產品,考慮到投保人或者被保險人一旦出現意外、身故之後,喪失繼續投保的能力,為了不影響保險合同的繼續履約,提供了一種豁免條款。簡單地說,父母給孩子買的保險,父母按年繳納保險費,如果作為投保人的父母突遭不測,保險公司可以豁免剩餘需要交費的年限裡面的保費,讓孩子繼續享受保障的待遇。大體上,元寶爸就是以上述幾點作為主要的衡量基準,開始跟主要的保險公司接觸,瞭解保險方案,溝通具體的條款問題,並且在此基礎上,制定了一張量化的方案對比評估表,進行量化打分,優選出最終的方案出來。從以下四個大的緯度進行評估:一、壽險主合同打分項包括:第一類重疾(輕症)保障、輕症保障內容、 少兒特疾保障、少兒特疾數量、重疾保障、重疾數量、其他特病附加、是否提供二次重疾保障、二次重疾保障模式、全殘保障、老年長期護理保障、疾病終末期階段保障 身故保障、65歲現金價值與所交保費比值。二、被保險人豁免打分項包括:輕症豁免、兒童特疾豁免、豁免期。三、投保人豁免打分項包括:身故豁免、全殘豁免、重疾豁免、其他情形豁免、豁免期。四、其他評估要素打分項包括:保險公司壽險業務排名、保險公司資訊化服務能力、營銷員經驗&業務能力、營銷員性格匹配度、營銷員年齡優勢。透過這種量化對比的方式,最終選定了相對合適的產品,果斷的為孩子們建立必要的保障體系,為他們未來的幸福生活,構建一個更多的屏障。為了孩子,你也值得這樣做!我是元寶爸爸,家庭教育家,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育兒、家庭教育知識和經驗!歡迎關注我,留言討論和交流溝通。一起關注孩子成長和家庭環境建設的話題!

  • 2 # 輕鬆悟空

    你好,我是一位80後寶媽。我認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應該做的就日常飲食和教育。提問者應該指身體健康吧!現實生活中很多像描述中的一樣因為孩子生病給家庭帶來的生活壓力。下面我說說我的看法吧!

    首先,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每天所需要的營養一定要及時補充,像蛋,奶,蔬菜等等這些都是必要的。但是孩子們每天有大量的運動,愛跑愛跳。這個時候靠日常飲食來補充身體所需要的營養就不足了。所以就需要適當的補充鈣,維生素這類東西了,只有身體營養充足了,身體才會健康,從而達到茁壯成長。

    其次,是要有適量的運動時間,有助於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強身健體嘛!對於孩子的身高會有很大優勢哦!

    最後要注意的就是休息了,古人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孩子處於成長期,就一定要保證每天的睡眠時間。

  • 3 # 魅力海南AmazingHn

    可憐天下父母心啊!父母想替孩子提供的保障太多了。所謂必要每個人的想法不同,每個人的條件不同,所以關於必要性的想法也就不同。

    可以根據孩子的需要,按照馬斯洛需求層次論進行簡單的劃分:

    首先是衣、食方面的需要。吃的方面:肉蛋奶飲料零食等, 要充足,質量要好。衣服要結實、保暖,顏色、款式要能夠穿出體面。

    第二,是安全方面的需要。要對孩子進行很好的看護照顧,杜絕危險源頭。對孩子進行必要的安全知識教育。使他逐步具備自我防護的知識和能力。這裡也包括健康方面的需要。提供必要的醫療條件,保證孩子健康成長。

    第三,是心理方面的需要。對孩子進行教育是必要的。儘量避免粗暴對待,注意擺事實講道理。不能採用語言暴力的方法。更不能打罵孩子。

    第四,教育方面的需要。要訓練孩子的學習能力:包括孩子的專注力,孩子的思考能力,孩子的記憶力等。培養讀書習慣,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培養不唯書,不唯上,不迷信的習慣。

    第五,孩子發展方面的需要。為孩子準備足夠的教育基金,保證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為孩子未來的發展創造較好的條件。

  • 4 # 大海說保

            少年兒童身體機能發育極其不完善,抵禦疾病的能力弱。所以孩子患病,尤其是重大疾病的風險加大。一些原來在成人中發病率較高的疾病,已經呈現低齡化發展趨勢。兒童重疾發病率不斷升高。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0-14歲兒童的腫瘤發病率為19-89.9/10萬,其中惡性腫瘤的發病率為21.29/10萬。

           一旦罹患重大疾病,不僅孩子遭罪,大人同樣也遭罪。高額的醫療費用,長期的康復護理費用,照顧小孩而導致大人的工作收入損失甚至斷檔等等威脅著家庭的財務安全。利用保險以小博大的槓桿功能可以很好轉移這個風險。

      

           另外,孩子天性好動,對風險的感知和預警能力較差,發生意外的風險明顯高於成人。建議再給孩子補充一份不限醫保目錄內用藥的意外險

    針對少兒的保險保障建議如下:見貼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熱狗是怎樣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