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南方影視剪輯
-
2 # 蛇皮不是口袋
歷史的事情沒有那麼多如果,秦國統一六國之後搞得民不聊生,本來就不是一個國家的,其他六國的殘餘勢力想找機會造反的多的是,造反的多了被滅是遲早的事
-
3 # 農民更瘋狂
這個問題是多方面的,諸如扶蘇的能力和治國政策、大臣們的忠心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老百姓對剝削的忍耐度。
一,秦始皇在巡視途中因病死亡,病中曾寫了一封蓋有玉璽的信給在上郡做監軍的大兒子扶蘇,寫道“速回來護送我的靈柩回咸陽下葬”,當時胡亥也在他身邊。這說明秦始皇是要扶蘇繼位的。可惜信件被中車府令趙高隱匿,並與胡亥、丞相李斯篡改為傳位給胡亥。並且李斯假傳秦始皇旨意,歷數扶蘇和蒙恬罪狀,並賜死。
二,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始皇“焚書坑儒”,親自挑選犯禁(妖言罪)的儒生四百六十多人在咸陽坑殺。更徵發多人去戍守邊境。秦始皇的大兒子扶蘇勸誡說:“天下的儒生都是頌揚和效法孔子的,現在聖上卻用嚴酷的刑罰懲治他們。況且天下初定,老百姓還沒有安穩,不應該如此興師動眾去戍守邊境的。我擔心天下人心不安。請聖上明查”。由此,我們看得出來,公子扶蘇宅心仁厚、有遠見,如果他登基就會用仁政治國,而不是像胡亥那樣嚴刑酷法剝削老百姓,如果不是被逼無奈,老百姓就不會造反,那可是誅九族的謀反大罪。
三,因為胡亥的登基,所以造成了秦朝名將蒙恬的冤死和趙高的上位,由此造成了大臣的清洗和扶蘇等二十多位兄弟的被殺,元氣大傷。如果扶蘇繼位,則趙高也沒有上位的可能,蒙恬不會被殺,章邯也不會投降,還有更多臣子也會繼續為秦帝國盡力。至於李斯,就是一個愛財戀權的政客,但他的能力還是不錯的,在輔佐扶蘇的時候,絕不敢有違。
由此,在扶蘇治理下,加上二十多位兄弟齊心協力,文有李斯、馮劫……,武有蒙恬、章邯……,沒人會反,更沒有人能滅掉大秦帝國,歷史將會改寫。可惜,這只是如果,歷史不可能改變。
-
4 # 大秦之歌
這個問題問的好。歷史上關於秦朝的滅亡有很多說法,有的說是秦始皇沒有選好接班人?有人說是趙高亂政所致,也有說劉邦是真龍天子,天下就是他的,秦朝必然滅亡!還有人說是項羽太能打了,秦國根本無法抗拒項羽的打擊!不管怎麼樣的說法,我個人認為還是賈誼的分析比較到位。也就是說,秦國的滅亡主要是有秦國自身引起的。這裡面也有秦始皇接班人的問題,也有秦國政策方面的問題,有政治方面的問題,有經濟方面的問題等等。因此,即使扶蘇登基當皇帝,如果不能對秦國各種弊端加以整改,秦國的滅亡也會遲早發生!
-
5 # 榮耀歷史
問題不難回答,但是原因卻是深層次的。
1、為什麼扶蘇沒有順利登基
扶蘇是秦始皇生前立的太子,而且重點培養,所以扶蘇就是秦始皇選的接班人,但是因為扶蘇反對秦始皇焚書坑儒,被秦始皇認為太過於仁慈,所以貶到邊疆去抗擊匈奴,在一定程度可以認為秦始皇是讓扶蘇到前線去鍛鍊,以提升殺伐果斷的能力。但是秦始皇沒有料到他會突然駕崩,更沒有料到李斯會和趙高狼狽為奸,篡改遺詔,還賜死扶蘇。從這簡單的過程中可以看出,扶蘇不像秦始皇殺氣太重,反而是一位溫潤之君。
2、為什麼項羽會造反
一定要分清楚,項羽造反和陳勝吳廣以及劉邦的造反性質是不一樣的,後兩者都是普通百姓,受秦朝苛政壓迫,為活下去揭竿而起,而項羽則是楚國貴族,他的目標是復國,是繼續享受貴族榮耀,但是他借了農民起義的東風。
3、如果扶蘇繼位會怎樣
按照人物一慣性來分析的話,扶蘇繼位會有幾個確定性的事情,他不會像秦始皇以及秦二世那樣實行苛政,反而有一定可能接受儒家學說,施行仁政。這樣的話陳勝吳廣、劉邦們的起義可能會避免。第二個確定性的事情就是他會任用賢臣,從他與蒙恬的關係可以看出來,人以類聚,物以群分,至少不會出現趙高亂政這種情況,李斯可能也不會死,內有能相李斯,外有賢將蒙恬,再加上秦始皇已經推行的書同文、車同軌等措施,秦國的國力肯定會有明顯增長。
4、項羽造反會失敗嗎
劉邦們的造反可能會避免,但是項羽們的造反可能終究會來。歷史上,項羽藉著農民起義的東風,也是靠著破釜沉舟的勇氣才打贏鉅鹿之戰的。如果扶蘇繼位後的秦朝國力更為強盛,又沒有農民起義的推波助瀾,面對的還是蒙恬、章邯等名將,項羽還會有鉅鹿之戰的勇氣和運氣嗎?我想答案很多人都知道。
所以如果扶蘇登基,經歷了長時間戰亂的秦國會得到生息,農民起義會避免,面對項羽這些亡國貴族的反撲,秦王朝會應對得遊刃有餘。
-
6 # 來顆大伊萬
如果歷史記載的扶蘇的性格和能力屬實,那真的是秦朝想滅亡都難。
秦朝滅亡跟大多數朝代不同,外患不嚴重,北有蒙恬,南有趙佗(趙佗靠著那隻秦軍在百越生存了百年),國內的軍事控制力也很強。
而蒙恬的忠誠加上跟扶蘇的關係基本來說軍事這塊會牢牢掌握。在這個前提下,李斯給他一百個膽子都不敢搞事。
扶蘇登基後,只要做到休養生息,其實就跟劉邦一樣的那一套,可以說國力的恢復速度會相當快,如果自己長壽點的話,也許會直接跳躍文景時期,國力跟漢武時期相當。
再說秦朝如果是扶蘇登基持續時間應該不低於三百年。即使上大多數朝代只要能撐過二世的都不會短命,比如隋朝,後周,魏,西晉開局再厲害,最後都是因為二世短命或者暴政導致給他人做嫁衣。
-
7 # 菜九段的酒
歷史不能假設,如果劉邦項羽碰到秦始皇,肯定滅掉秦,何況扶蘇。
菜九段八卦楚漢:絕世雙驕數劉項
前幾天(2019年4月)師妹李豔來電話說跟李老(李濟仁國醫大師)在從無錫往徐州沛縣的路上,要去看看劉邦項羽。又說,她老爸講了,怎麼沒想起來把菜九段帶上,他是這方面專家。我說,是啊。讓我講劉邦項羽,肯定要超過陪同人員。哪天專門找時間登門講一場。既然這次沒有機會陪同講解,就挑最要害的講一下做個鋪墊。
劉邦項羽最要害的事,就是他們兩個是絕代天才,當時沒有人能超過他們,後世也沒有出現超過他們的人。
為什麼說他們厲害呢?這兩個人是打出來的,在打之前,沒有一天正規的軍事訓練,沒當過兵打過仗,但一打仗,就從來沒有打過敗仗,全是勝仗。他們兩個人只輸給他們自己——劉邦輸給項羽,項羽輸給劉邦——再沒有其他任何人能贏他們一場。
這樣的天才如果用從醫來比喻,就是一天醫書沒有看過,到了臨床上什麼病都會看。內外婦兒,沒有他們不會看的。給他一把手術刀,無論是開膛剖肚,還是開顱開心開肛腸,沒有搞不定的,比老手還要老手。
二人相比的話,劉邦有成長痕跡,項羽連痕跡也沒有,最後成長性高的劉邦佔了上風,顯示出越來越強的特點,最後贏得勝利。橫空出世的項羽迅速達到顛峰,劉邦是漸漸達到最佳。
編輯於 2019-05-09・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張三
總有種未完待續的感覺,期待後續
達斯布仔
居然能在知乎看到菜九老師,手裡有兩本您寫的書,《歷史的側影》《考古筆記》,是從我父親那裡拿來看的,他跟您是中學同學。
-
8 # 水一白聊歷史
根據歷史記載推測,扶蘇如果順利登基,秦末農民起義應該不會形成那麼大的規模,項羽、劉邦也未必會參加起義軍,所以項羽應該不會滅秦,但是秦朝未必就能持續得更久。
史書中關於扶蘇的記載主要有三點:1、為人寬仁,好儒術;
2、為父皇的殘暴,向父皇提建議,結果被“發配”去了連疆陪蒙恬;
3、秦始後死後,收到偽詔,然後就從命自殺了。
看扶蘇的經歷,不禁讓我想起了一位皇帝這位皇帝也有類似的特點:
1、好儒術,為人柔懦;
2、因為父皇重用酷吏、嚴懲下屬,向父皇提建議,結果被認為“亂我家者,太子也!”
3、執政期間,對宦官無底限地信任,三個輔政大臣,一死、一外放、一同化,中央集權逐漸衰弱,成為王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這位皇帝便是漢宣帝的寶貝兒子漢元帝劉奭。
透過這個對比,是不是覺得兩個人很像,他們都是漢宣帝口中的“俗儒”的代表,喜好讀儒術,但是沒有掌握儒術的精髓,更不會真正懂得治國的理念,容易輕信於人,沒有能力玩轉政治。
漢朝在漢元帝的手裡由盛轉衰,秦國如果在扶蘇的手裡也會有類似的結果,只不過相比較胡亥來說,階級矛盾不會那麼尖銳,不大可能會迅速使大帝國進入四分五裂的局面而已。
-
9 # 湘水微波
如果扶蘇順利登基,或許我們不會有人知道項羽是誰。
秦國運用的是法家思想治國。秦國能由弱變強直到統一六國全在變法中完成,這種法治被有的人認為是一種嚴刑酷法,也有書中將秦朝稱之為暴秦。
秦始皇堪稱千古一帝,上千年的分封制度在他雷霆般的手段中得到改變。秦國不推行變法,就不會有這巨大變革在短短一朝實現。只有經歷了暴政的殘酷,才能換來新氣象,才能平六國,廢分封,通驛道,統一度文字、貨幣、度量衡等等,建立一個集權國家。
然而所謂暴政也帶來了很多負面的矛盾。秦始皇死後,新皇上任正好是一個修改政法,緩解矛盾,穩定時局的一個極好轉折點。秦始皇短期完成一個國家的構建,嚴刑酷法在所難免,而新皇應引領這個國家走入正軌。戰亂以停止了,則刑法應朝寬的方面發展,平息各種矛盾積怨。
這個新皇的最佳人選就只有扶蘇。
扶蘇為人仁善,做太子時就向其父提出過不宜過於殘暴,反對坑殺儒生,遭到秦始皇的痛斥。於是將扶蘇發配,讓他前往上郡作為監軍,效力於大將軍蒙恬,協助蒙恬修築萬里長城、抵禦北方遊牧民族匈奴。扶蘇得到了多方面的歷練,秦始皇死前詔他回來即位,卻被趙高李斯改遺詔將其賜死,扶持胡亥即位,從此秦朝走向滅亡。
如果是扶蘇即位,應該是蒙恬為相,李斯可能職務降低,趙高決無上升的通道,他在歷史中只能扮演太監角色。扶蘇在蒙恬、蒙毅、馮劫及李斯等人輔佐下,將會走向仁政清明,寬嚴適度的狀態,決不會發生大澤鄉事件。隨著時間推移,各舊的諸候殘餘勢力逐漸消亡。如此,現在的人們不知有陳勝吳廣,劉邦項羽也就一普通人,談何去滅秦。
-
10 # 清史宴
若長公子扶蘇能夠順利登上皇位,那麼大秦帝國則絕不會二世即亡。
大秦帝國的統一是依靠武力來完成的,山東列國的軍事力量與秦國相比差距太大,沒辦法只能俯首稱臣,雖然他們在強大的武力威懾下接受了秦的統治,但這並不能說明他們就不會反叛,只是時機未到而已,秦始皇在滅了齊國之後,實現了天下歸一,此時擺在嬴政面前的有兩大難題,一是使用何種政策來管理這個龐大的帝國(郡縣制or分封制,各有優劣,無先例可循)二是如何才能抑制六國遺老遺少的復國之心(帝國的隱患,隨時會爆的炸彈)讓他們甘心臣服於大秦帝國。大秦帝國建立之後,久經戰火的百姓,渴望和平,對此始皇帝嬴政心中也是非常清楚的,但六國的遺老遺少不甘心,他們始終想著復國,北方的匈奴也在虎視眈眈,對新建的秦帝國始終存有覬覦之心。需要始皇帝做的太多了,以至於他忽略了立儲的重要性,由於他受母后趙姬的影響,無論是做秦王還是做皇帝,都沒有立後,這就使得他的子女們無嫡庶之分,也就是說他的所有兒子都有資格繼承皇位,這在他活著的時候,看似沒什麼,其實這是一個巨大的隱患,一旦他突然暴斃,那麼他的兒子們個個都有繼位的資格,那時勢必內訌。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在出巡中,突然暴斃於沙丘,臨終之際未能安排好繼承人的問題,這就給了一直擁有極大權利慾望的趙高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他隱瞞始皇帝駕崩的資訊,與丞相李斯、少子胡亥密謀,假傳始皇帝遺照令長公子扶蘇自裁,然後擁立少子胡亥繼承了皇位,胡亥無德無才,根本就駕馭不了這個龐大的帝國,一切軍政要務全部假手於趙高和李斯,此時的趙高內心是極度膨脹的,他雖不是皇帝,卻手握皇帝的權利,開始了為所欲為,為大秦帝國的滅亡注入了強化劑。秦始皇共計有十八個兒子,其中最有能力,最深得人心的是長公子扶蘇,但扶蘇與始皇帝在政見上有頗多不合,扶蘇認為新建的秦帝國需要以仁為本,使用無為而治,讓百姓休養生息,但始皇帝卻依然堅持建國前的高壓態勢,依然把百姓當作戰爭的機器,為此他們父子二人多次爭吵,這也是為何始皇帝出巡之時,帶上少子胡亥,而沒有帶長子扶蘇,不把扶蘇帶在身邊就算了,竟然還把他安排到了九原邊關,使其遠離了權利的中心,使得在始皇帝驟然駕崩之際,扶蘇無力做出任何改變。
若扶蘇能夠繼承皇位,對百姓實行寬仁的政策,把始皇帝時期的很多嚴酷法令進行修改,那麼即使有人造反,可以肯定的是,其絕對掀不起什麼風浪的,因為文有李斯、蒙毅等人,武有蒙恬、王離、章邯等人,放眼天下還沒有那個團隊能夠鬥得過他們。項氏一族自項燕自殺之後,項氏就於嬴氏有不共戴天之仇,而且是不可調和的,所以始皇帝時期,就對楚國的貴族們使用了高壓態勢,一旦發現苗頭,馬上就會對其實施致命打擊,所以在始皇帝期間,項氏始終沒有任何作為,只能四處藏身,以待時機。誰曾想,始皇帝驟然崩逝之後,讓昏聵無能的少子胡亥登上了皇位,這就給了項氏風起雲湧大展宏圖的機會,若是長公子扶蘇繼位,那麼項氏即使領兵造反了,也必然會被殲滅,可以說不是敗在章邯手裡,就是敗在蒙恬手裡,他是不可能有大的作為。對此您怎麼看的呢?
-
11 # 94310417小云
扶蘇是位仁德致孝的世子,師承名家,他若繼位是最好的結果,到那時他會罷了李斯,任命蒙括為丞相,定會幹出一番豐功偉績來,大秦帝國也可以順利前行,但可恨的是酷吏趙高隨為中書令,但他卑鄙無恥僅是趙國遺族,專為肢解大秦而來,他通刑法知律令,只要能激起民變之法,他皆鼓惑執行,加上李斯貪財戀權,與趙高起改了遺詔,逼死公子扶蘇,有害死蒙括兄弟倆人,才上演了一岀指鹿為馬的荒淫無道之事,既便是大秦帝國嚴苛俊法,依法治國,但當時大秦帝國仍有向章邯司馬欣和王噴那樣的猛將勇將,也仍有六七十萬虎噴神軍,大秦也不致於窮兵黷武而亡於二世之手。
-
12 # 大易師
一:扶蘇,反對秦始皇焚書坑儒,認為該休養生息,並進行勸誡。
其人:賢能。
二:但僅憑胡亥一面之詞,不問真情實由,就乖乖自殺。
其人:愚蠢。
三:不聽蒙恬勸誡,一意孤行,認死理。老子要我死,我就死,還問那麼多幹嘛。
其人:固執。
四:得知父死的訊息,悲痛欲絕,願追隨而去。
其人:孝。
扶蘇少心機,如果順利登位,有可能依然被趙高等權臣玩弄於股掌之中。
加上弟弟胡亥的陰險毒辣,要殺掉這位“老實人”。實在是太容易了。
回覆列表
《史記》作者司馬遷將秦帝國的滅亡歸結為:失去民心。
而失去民心的原因,正是秦始皇的大興土木,橫徵暴斂,他引用了漢代政論家賈誼的文章《過秦論》,文中提出了著名的觀點:與民為仇者,有遲有速民必勝之。
從大的歷史潮流來看,司馬遷的這個論斷肯定是正確的,但是歷史畢竟是有很多細節組成的,眾多的孤立事件在關鍵節點上是有可能改變歷史程序的。
秦帝國的大亂根本原因固然是失去民心,但是在秦始皇死後的那個時間節點爆發的起義,以及僅僅不到三年便亡國,恐怕就不僅僅是失去民心可以全部解釋
實際上中國古代中央集權王朝真正致命的是中樞出現問題,如果當時的朝廷統一而穩固,那麼即便爆發了類似於陳勝吳廣的起義,也很可能會被秦朝統治階層迅速鎮壓。
我們從後來歷史的發展就能看出來,陳勝吳廣的起義軍雖然發展迅速成燎原之勢迅速的攻入關中腹地,但不久之後就被秦將章邯擊敗,陳勝吳廣皆斃命。
繼之而起的各地起義勢力也被秦軍主力部隊分別鎮壓,凋零滅亡。
比如在著名的鉅鹿之戰以前,秦軍主力長城軍團和關中軍團就聯手絞殺了當時起義軍最著名的領袖項梁,使得反秦主力不敢北進。
要不是項羽在鉅鹿之戰中力挽狂瀾,創造戰爭奇蹟,那麼可以確定的是,秦末起義很可能就此夭折,秦帝國仍會延續他的統治。
而鉅鹿之戰中,秦軍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時秦朝中央已經出現鉅變,這直接影響了前方將士的軍心。
當時趙高秉政,大權獨攬,他猜忌前線將士,使得前線將士心灰意冷。因此以章邯為首的秦軍將領率領秦軍投降了項羽,結果這20萬秦軍傑被項羽坑殺。
另外長城軍團在鉅鹿之戰中被項羽擊敗,還有一個主要原因,他們原本的主將蒙恬被趙高和秦二世聯手逼死。蒙恬和秦始皇的長子扶蘇的冤死使得秦軍最精銳的長城軍團失去了主心骨,滿懷狐疑。而繼任者王離才能威望都遠不如蒙恬,這也是長城軍團戰敗的重要因素。
所以,假如秦始皇能順利的將皇位傳給扶蘇,而忠於扶蘇的蒙恬率領長城軍團和章邯聯手,南下剿滅起義軍機率還是很大的。
扶蘇若在,秦朝中央會比較穩固,秦帝國的命運當不會在公元前207年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