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夢露居士
-
2 # 古金武俠
金庸小說十五部作品,眾多作品當中,天龍八部中的馬伕人最“厚顏無恥”,她將一個小人物演繹的淋漓盡致,如果說笑傲江湖的嶽不群是君子劍,馬伕人則是“蜜劍”,擅長甜言蜜語,令人難以招架。
天龍八部中的馬伕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她是丐幫副幫主馬大元的妻子,為人詭計多端,陰險狡詐,她是金庸筆下最厚顏無恥的人,這一點也不為過。
馬伕人名為康敏,她殘害馬大元,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而馬大元對她,可謂百依百順,唯獨喬峰身世這件事,沒能依她,為此招來殺身之禍。古語云: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並未屈膝馬大元,康敏手段歹毒,而且栽贓嫁禍,將馬大元的死,嫁禍給姑蘇慕容復,然後自己裝作毫不知情的樣子,如此厚顏無恥,真是讓人“甘拜下風”。
馬伕人殺害馬大元,這僅是其中之一,洛陽百花大會,天下英雄對馬伕人垂涎三尺,唯獨喬峰視而不見,其實在喬峰心中,永遠把她當做嫂子,十分敬重她。也正是因為喬峰沒有看她一眼,才讓康敏內心扭曲,從此產生報復心理,天龍八部到了這裡,開始正式“轉折”。
杏子林丐幫大會,康敏嫁禍喬峰,揭穿喬峰的身世,按理來說康敏只是一個女性角色,能掀起多大的風浪?但是她“冰雪聰明”,拉攏全冠清和白世鏡,全冠清是丐幫長老,而白世鏡是丐幫執法長老,在丐幫中可謂呼風喚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全冠清和白世鏡是丐幫長老,為何甘願聽從康敏的差遣,正所謂色字頭上一把刀,康敏不惜出賣色相,拉攏二人甘心為她賣命。
當然遠不止這些,喬峰尋找帶頭大哥之時,康敏將矛頭指向段正淳,喬峰和阿朱找到段正淳之後,阿朱得知自己就是段正淳的女兒,於是代替父親受死,喬峰錯手殺死阿朱,為此抱憾終生,此生也不再另娶她人。康敏的嫁禍,令阿朱枉死,由此可見她確實厚顏無恥,為了自己和段正淳的私情,不顧她人死活,如此這般,怎能不算厚顏無恥呢?
康敏臨死之前容顏盡毀,當喬峰見到她之後,想從她口中打探帶頭大哥的訊息,而康敏的要求是希望喬峰抱住她,正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但是康敏卻厚顏無恥,繼續坑害喬峰,臨死之前,也沒能說出帶頭大哥的身份。天龍八部中的康敏,典型的破壞性格,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別人也休想得到。
金庸武俠中除了康敏,好像並沒有,全無武功之人,能夠掀起滔天大浪,所以康敏這個角色,給人印象非常深刻,初次見到她時,人們會咬牙切齒,如此陰險毒辣的角色,著實招恨。康敏將壞執行到底,壞的徹頭徹尾,壞的“大徹大悟”,連城訣中的血刀老祖,他是壞的頂天立地,與康敏截然不同,所以說康敏是金庸筆下最厚顏無恥的人。
-
3 # 小龍女5505
金庸小說中最厚顏無恥又最狠毒的人非其筆下第一毒婦康敏莫屬,她為報復段正淳拋棄之仇,利用喬峰陷害情郎害死阿朱,後又為報復喬峰,色誘勾引丐幫叛徒全貫清和白世鏡、謀害親夫馬大元陷害喬峰,使他成績武林公敵。貌美如花,卻心如蛇蠍。
回覆列表
金庸先生寫了十四部武俠小說,其中有各式各樣的人物角色,有的人心地仁善,有的人單純天真,有的人胸有城府,有的人狠毒兇惡……居士我認為,在眾多人物中,有一個人最為厚顏無恥、忘恩負義、尖酸刻薄,此人就是《射鵰英雄傳》中的瑛姑。
瑛姑名叫劉瑛,原為大理皇帝段智興的貴妃。段智興後宮佳麗眾多,瑛姑卻集寵愛於一身。不過瑛姑心中卻並不愛段智興,對他只有敬重。
第一次華山論劍結束後,王重陽帶著師弟周伯通來到大理,拜訪段智興。王重陽向段智興學習一陽指,並將自己的絕技先天功傳給了段智興,為的是剋制歐陽鋒。
周伯通沒有事情,十分無聊,於是在皇宮亂逛,遇見了瑛姑。兩人情難自禁,瑛姑紅杏出牆,成了好事。
周伯通被稱為老頑童,天真爛漫,心中毫無世俗禮法的約束,他根本不知道這麼做是錯的。但是瑛姑身為皇貴妃,自然知道自己的做法違背了倫理道德,對不起段智興。
不過,古代女子不能自由離婚,瑛姑她被鎖在深宮,無可奈何。她與段智興是“強扭的瓜不甜”,現在衝破封建藩籬追求愛情,也不好過多指責。
但是瑛姑之後所作所為十分經典地詮釋了什麼叫做“厚顏無恥”。
王重陽知道此事,將周伯通捆了,交給段智興處置。段智興義氣為重,當即表示讓周伯通與瑛姑結為夫婦。不過周伯通知道自己做了錯事,於是寧死不從,離開了大理。
如果這時候,瑛姑追隨周伯通而去,也是為敢作敢當的奇女子。沒想到瑛姑居然留在大理皇宮,繼續做錦衣玉食、高高在上的貴妃娘娘,真是不知廉恥。
也就是段智興性情溫和,又深深愛著瑛姑,才如此縱容她。要是別的男人,身為皇帝卻被戴了帽子,絕對無法容忍。
更為過分的是,瑛姑此時已經懷上了周伯通的孩子。她就這麼心安理得地住在大理皇宮裡,養胎、生子、育兒……一直到孩子兩歲多,都沒有想過離開大理去尋找孩子的親生父親周伯通。她怎麼有勇氣這麼做?
很顯然,瑛姑看段智興是個老實人,軟弱可欺,所以訛上他了。在旁人眼中,肯定認為瑛姑給段智興生了孩子,而段智興則是左右為難:不認孩子吧,那就是家醜外揚;認下孩子吧,自己戴了原諒帽還要養姦夫淫婦的孩子,長大後說不定還要封個爵位什麼的。所以段智興心裡別提多委屈了,孩子出生的那一天,段智興傷痛欲絕,大病一場:
這場病不但勢頭兇猛,而且纏綿甚久,以他這身武功,早就風寒不侵,縱有疾病,也不致久久不愈,此時方知當年是心中傷痛,自暴自棄,才不以內功抵禦病魔。
但是瑛姑聰明反被聰明誤,最終害了孩子。裘千仞潛入大理皇宮,將這孩子打成重傷,奄奄一息,以迫使段智興自耗內力為孩子療傷,因為裘千仞不知道這孩子是周伯通的。
其實瑛姑也知道是個男人都無法容忍自己的所作所為,所以孩子受傷後,她還以為是段智興要除掉孩子,所以抱著孩子去求段智興:
她又道:“皇爺賜我的死,我決無半句怨言,這孩子,這孩子……”我道:“誰又來賜你死啦?到底孩子是怎生傷的?”劉貴妃抬起頭來,顫聲道:“難道不是皇爺派侍衛來打死這孩子麼?”我知事出蹺蹊,忙問:“是侍衛打傷的?哪個奴才這麼大膽?”劉貴妃叫道:“啊,不是皇爺的聖旨,那麼孩子有救啦!”說了這句話,就昏倒在地下。
知道並非段智興派人下手後,瑛姑苦苦哀求,要段智興救孩子性命。雖說孩子是無辜的,但段智興也沒有責任損耗真氣去救一個與自己毫無血緣關係之人,更別提這孩子是他妻子與別的男人生的!
段智興救孩子是情分,不救孩子是本分,因為他對瑛姑早已是仁至義盡,好得不能再好,倒是瑛姑欠了段智興很多。真不知道瑛姑怎麼有臉求段智興施救?
當然,段智興崇信佛法,慈悲為懷,他心理鬥爭了許久,還是準備救自己妻子與別的男人生的孩子。沒想到他開啟孩子衣服時卻傻眼了,因為他看到孩子所穿肚兜是用一塊鴛鴦戲水的錦帕做的,這錦帕當年是瑛姑送給周伯通,周伯通離開前丟下的。段智興終於無法忍受,他的怒火爆發了,於是決定不再救這個孩子,很可能他發現,瑛姑是一頭喂不熟的白眼狼:
大丈夫生當世間,受人如此欺辱,枉為一國之君!我想到這裡,不禁怒火填膺,一提足,將面前一張象牙圓凳踢得粉碎。
瑛姑知道段智興不肯救孩子,於是決定自殺,以求段智興開恩:
劉貴妃見到我的神情,知道事情不妙,她臉如死灰,咬緊牙關,從腰間拔出一柄匕首對著自己胸口,叫道:“皇爺,我再無面目活在人世,只求你大恩大德,準我用自己性命換了孩子性命,我來世做犬做馬,報答你的恩情。”
瑛姑生孩子已經兩年多,難道她到今日才知道自己做錯了,才“無臉面活在人世”嗎?這不過是為了逼迫段智興救孩子而已。
段智興終於沒有為孩子醫治,但他做錯了嗎?其實做錯的是瑛姑,她不該享受著皇宮的錦衣玉食,還對另一個男人念念不忘。如果她做錯事後回心轉意,對段智興一心一意,相信段智興可以接納這個孩子;如果她帶著孩子去尋周伯通,孩子又怎會被裘千仞打成重傷?
瑛姑終於嚐到了自己種下的惡果,她不忍心見孩子承受痛苦,於是狠心殺了孩子,然後離開了大理。不過瑛姑並不認為自己做錯了,因為她在走之前還對段智興放狠話:
只見她慢慢站起身來,低低的道:“總有一日,我要用這匕首在你心口也戳一刀。”她指著自己手腕上的玉環,說道:“這是我進宮那天你給我的,你等著罷,哪一天我把玉環還你,哪一天這匕首跟著也來了!”
老話說的好:“升米恩,鬥米仇。”段智興對瑛姑仁至義盡,只因為最後沒有滿足瑛姑,就被她當成了仇人,這是金庸版“農夫與蛇”的故事。
而且,打傷孩子的是神秘高手,殺死孩子的是瑛姑自己,段智興只是不願救治而已。瑛姑不說去追查到底是誰打傷孩子,卻處心積慮要殺段智興為孩子報仇,不就是因為段智興老實嗎?瑛姑這種人,在現代絕對是個職業醫鬧。還是黃蓉的三觀正,她一下子就看到了問題的關鍵:
伯伯,她自己殺死兒子,與你何干?孩子又不是你打傷的。況且她用毒藥害你,縱使當年有甚麼仇怨,也是一報還一報的清償了。
瑛姑這人太過尖酸刻薄、厚顏無恥了,她從不反思自己的行為,認為自己怎麼都有理,天下人都欠自己的。後來在《神鵰俠侶》中,瑛姑也是一副尖酸刻薄的嘴臉,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當時楊過想向瑛姑討要靈狐救別人的性命,但她居然寧願把靈狐摔死也不願意給楊過,還說什麼:
受了內傷,須得救他性命。好啊,為甚麼我的孩兒受了內傷,旁人卻死也不肯救他性命?
真是一個蠻不講理的老太婆,因為自己的孩子死了,就覺得所有人都欠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