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圓滿169773058
-
2 # 九門提督談收藏
青花竹石芭蕉圖玉壺春瓶,清代咸豐年間燒製。
圖一
圖二
說明:本欄目所鑑定的作品均基於讀者所提供的原照片,如需進一步鑑定需要觀看實物。
清末無耳花瓶值6萬
讀者:請鑑定這件瓷器(見圖一)的年代和價值。
鑑定:從圖片看,這是一件清代末年的粉彩大吉富貴紋瓶,圖案中在花叢裡的雄雞昂首齊鳴,寓意大吉;以牡丹花為主的紅花綠葉寓意富貴榮華。這是清代晚期常見的題材之一。清末民初時,粉彩和新彩是彩瓷中的主流,而且大部分都有“耳朵”(即指花瓶頸部兩側有外粘上的裝飾物),不過,沒有“耳朵”的花瓶價格通常比有“耳朵”的花瓶高。這件瓷器初步判斷為真品,但還要看實物確定。如果是真品,則價格頗高,至少為60000元左右。
花瓶上的公雞圖案在當時的景德鎮非常流行,也是後來廣彩典型的“大吉圖”。
據瞭解,早期廣彩的出口瓷訂單來自歐洲,一般是來樣製造,有訂單才生產,因此品質較高,也無須自己考慮題材;而後期主要客源來自美國,採取先生產再銷售,因此要自己設計圖案,多參考當時景德鎮流行的樣式。
歷朝歷代都曾出現過有耳朵的花瓶。如明代花瓶就有牲耳(即仿祭祀用的牲口形態在花瓶頸部兩側),清代初年也有仿牲耳;乾隆以後出現成雙成對的龍耳;此後龍耳逐漸變成花耳(即各種花卉的形狀在頸部兩側)。
事實上,有“耳朵”的花瓶價格遠不及沒有“耳朵”的花瓶。主要是因為一般“耳朵”都是另外貼在花瓶頸部的,時間長久有脫落的可能性;對於收藏者來說,講究的是其完好和美觀,一旦脫落其價值也會大減。
梅瓶無耳造型高階
讀者:這件瓷器(見圖二)是不是真品,它的用途是什麼?價值高不高?
鑑定:從圖片看,這是一隻清代咸豐年間的青花鐵鏽花卉紋梅瓶。鐵鏽即是指其頸部和圈足部位所施的醬釉,模仿鐵質生鏽一般,故稱鐵鏽。這種裝飾方法在清代咸豐年間特別流行,是咸豐時期最大的特徵之一。此瓶釉色瑩潤,青花髮色青翠,是一件不錯的民窯製品。底部刻寫“成化年制”,這也是咸豐時期的一個特徵,即喜歡底款寫成化的寄託款。
在乾隆之後,廣東民間積澱非常多財富,至咸豐時期,廣東仍非常富有,富裕階層講究陳設品、日用品的品質,通常向景德鎮定製瓷器。當時北方流行的瓷器類是“嫁女瓶”,即成雙成對的55~60釐米高(也叫三百件)或40多釐米高(也叫一百五十件)的普通撇口瓶、帽筒等。而廣東並不流行這種瓷器,更傾向於如圖的這種梅瓶。
梅瓶是中國瓷器上較為高階的器型,一開始只是盛酒的實用品,後來因為器型優美而逐漸轉變為陳設品。其特點之一是絕對沒有“耳朵”。
市場分析:
“耳”不是唯一判斷標準
觀察拍賣記錄可發現,近年來梅瓶在市場中備受追捧,特別是明代及清三代的更為熱門,至少有15件拍品的成交價在1000萬元左右,精品動輒數百萬元。高價品主要集中在歷年香港蘇富比的拍賣會上,最高成交價是2004年以4440.7568萬元成交的清乾隆胭脂紅地軋道錦紋粉彩纏枝花卉紋梅瓶。
玉壺春瓶也是另一種高階器型,近年拍賣會上特別是明朝玉壺春瓶拍價頗高,1000萬元左右價格頻頻出現。最高價是2006年在香港某國際拍賣行上出現的明洪武釉裡紅纏枝牡丹紋玉壺春瓶,成交價高達8166.08萬元。
瓷器器型以簡潔為美,對於瓷器愛好者來說也可以參考這一標準進行收藏。當然,有沒有“耳朵”不是決定收藏品價格的唯一標準,比如一件沒有“耳朵”的花瓶,上面的花鳥畫工非常糟糕,價值當然也不高。綜合器型、胎、釉等因素之後才能作為瓷器價值的判定標準。
無耳花瓶要比有耳花瓶貴得多
回覆列表
無耳的瓷器,不同的朝代都有。形狀不一樣叫法也不一樣,清代,民國時期燒造的無耳大小不等瓷器真不少,叫法也不一樣,如;花固瓶,一統瓶,燈籠瓶,花瓶等。使用方法也不一樣!小的花固用來插花用,大一點的可作痰盂。一統瓶可插雞毛撣子,佛塵,孔雀羽毛等。燈籠瓶,花瓶等大多用來插花用不等。收藏價值也的看品像!工藝燒造,好的在百萬以上。普通的也在萬元以上。有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