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22551757647

    《周禮》中的西周徵兵方法為“家出一人”,即每戶一人為應徵物件。十家輪流有一人在營服役。應徵人數少,故造成軍隊規模不大。春秋時軍隊主力是車兵,由“華人”充任,他們的身份是貴族和平民,奴隸只能充任徒卒,為從屬,兵源從地域來說主要來自都邑及近郊,因此春秋時期軍隊的數量也不很多。進入戰國後,農民成為主要徵兵物件,農民構成了軍隊的主要成分,實行郡縣徵兵制,範圍遍及全國各地。服役界限的泯滅,使得兵源大大擴大。如秦國“大率百人則五十人為農,五十人為戰”。又如齊臨淄7萬戶,每戶出3男子服役,可徵兵員21萬人,這樣一來戰國軍隊的數量就得到迅猛增加了。戰爭中婦女也經常服軍事性徭役,如修建城防工事時,服役的人員構成,為“男女各半”。

    戰國時各國都設有戶籍,以戶籍登記為依據,徵發兵役、徭役,收繳戶賦。各國的租賦、兵役、力役普遍很重,如秦國在商鞅變法之後,“田租、口賦、鹽鐵之利,二十倍於古,”“一歲屯戍,一歲力役,三十倍於古,”這樣的橫徵暴斂,使各國獲得大量軍需物資儲備和兵員來源。秦國軍賦“積粟如丘山”,齊國“粟如丘山”,燕國“粟支數年”,趙國“粟支數年”,楚國“粟支數年”,這些記載,充分反映了當時各國軍需物資儲備充足的實際情況。就具體戰役戰鬥軍需供給情況看,各國對軍需物資的供給問題也是予以充分的重視的。如司馬錯率船隊由蜀伐楚,曾隨軍載糧600萬斛,以供軍需之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找到瀏覽器的刪掉的下載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