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條小豎槓的插畫

    先來說說大思路,我個人認為“藝術”的對孩子其實就是“循循善誘”。側重引導,比強制更有效。

    6週歲以下的孩子,普遍還沒有開始叛逆的自主思維能力,所以恰當的引導,就是一門藝術。

    你去回答孩子們的問題時,更應該側重去思考如下幾個問題:

    1.我是否是在積極引導孩子?

    2.我引導的方式,是否能夠讓孩子說思考幾個答案而非唯一答案?

    3.是否能夠引導孩子自己去獨立判斷?

    4.孩子是否能夠理解我想表達的意思?

    5.我的方法是否過於主觀?

    ...

    人是“將心比心”的高階生物,成年人與孩子們的溝通,其實也需要將心比心。

    我們可曾想過,假如我們就是那個孩子,我們需要得到的答案,是否是我們真正需要的答案呢?

    以上是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2 # 京領新國際

    當前鼓勵教育越來越盛行,身邊總能聽到家長誇獎孩子“你真棒”、“真聰明”,但孩子好像越來越不受用,有時還起到負面效果,這是為什麼呢?

    孩子對誇大的表揚容易產生過敏

    在西方的文化中,誇大的表揚很多時候是一種禮貌。比如,verygood很可能僅是表示不錯。當人們聽多了very good,也就慢慢習慣了這種禮貌,形成了對這種表揚的免疫力。這個道理對孩子而言也是一樣的。曾經有心理學家將表揚生動地比喻成“青黴素”,讓家長們依據一定的標準(包括時間和劑量)謹慎使用,否則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言過其實的表揚,不僅無法幫助孩子樹立自信,還可能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激起孩子逆反的心理。

    小明小學六年級,平時成績一直處於中上水平,期中考試因為僥倖猜對了幾道題目,居然考到了第一名,但他實際心裡非常清楚自己的真實水平。小明本想低調地對待這次考試,但是媽媽看到名次後眉飛色舞,喜出望外,先是誇獎了小明真厲害,後來又打電話給七大姑八大姨報喜訊,之後在小區裡見到其他同學的家長也是逢人就誇自己兒子厲害。小明一點也不開心,感覺自己壓力巨大,在期末考試成績急轉直下。

    小明媽媽的這種誇獎就好似一顆糖衣炮彈,把原本小明想再接再厲的決心徹底粉碎。為什麼?因為誇大的表揚對於內心不夠成熟的小明而言,非但不是正面激勵,而是一種巨大的心理負擔。原本考了第一名的小明本就因為名不副實而承擔了來自同學的壓力,媽媽這一次次的誇獎好似層層加壓,沉重的思想負擔讓小明舉步維艱,索性不再努力來得輕鬆自在。

    誇具體、誇事實、誇努力

    似乎每個家長都期待孩子更聰明。當發現自家孩子比別家孩子學得更快、更好時,一般都會歸因為孩子更聰明,然後就會誇孩子:寶貝兒,你真聰明。這種誇獎的確是發自內心的,但是卻對孩子成長沒有益處。常常被誇聰明的孩子,容易“自負”而非“自信”,也更容易為了體現聰明而回避挑戰性的任務。美國有一個著名的試驗,研究人員將幼兒園的孩子隨機分成2個小組做題,對一組的孩子說:“答對了8道題,你們很聰明。”對另一組的孩子說:“答對8道題,你們很努力。”接著給兩組孩子各兩種任務來選擇:一種是可能出一些差錯,但最終能學到新東西的任務;另一種是有把握能夠做得非常好的。結果2/3的被誇聰明的孩子選擇容易完成的;而另一組被誇努力的孩子有90%選擇了具有挑戰性的任務。

    有時家長的誇獎太空泛,讓孩子不明所以。“真好”、“真棒”、“太棒了”這類感嘆式的表揚,不如替換為事實簡單、樸實的陳述,可能更能達到表揚的效果。比如,孩子大了會幫媽媽提東西了,可以說:寶貝長大了,謝謝你幫媽媽提東西,媽媽真開心。這種基於事實的表揚,會讓孩子明白做對了什麼,以後應該怎麼做。

    同時,表揚切忌言過其實。小明媽媽這種誇獎是最不可取的,不瞭解孩子內心的恐懼和壓力,只是一味地追求自己面子,最終只給孩子無盡的壓力。真誠的誇獎,要基於家長和孩子的共鳴,而不是建立在另一方的壓力之上。

    嘗試讓孩子自誇

    與其讓家長空泛的誇獎,有時不如讓孩子嘗試自我肯定。比如,家長可以說今天爸爸要獎勵你一顆五角星,你覺得是什麼做得好值得獎勵的呢?讓孩子自己把肯定的事實說出來,然後家長再作出肯定。這種方式利於家長了解,在孩子心目中值得受到獎勵的是什麼。

    小結

    誇獎要適時適量,更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誇大其詞。不當的誇獎非但不能培養孩子的自信,還可能造成負面效果。不要輕易給孩子的人格、能力貼上標籤;要多就事論事,以免孩子受到空泛、誇張表揚的困擾,從而產生不必要的壓力。

  • 3 # 程小Yao

    英國教育家史賓賽曾說過:對孩子的一次喝彩勝過百次訓斥,喝彩和鼓勵可以讓自卑的孩子走出泥沼。父母經常鼓勵和讚揚孩子,會讓孩子信心大增,從而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

    1 讚美孩子需要一定的技巧

    讚美的好話卻說“壞”了。你今天主動做作業了,真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了。這種透漏著隱含批評意味的稱讚,孩子感受不到被認可的喜悅,這種稱讚反而強化了孩子的弱點,提到了孩子的缺點,忽視了孩子想進步而做出努力的行為。

    誇張的讚美。也有一些家長,生怕孩子因為一點挫折而傷了自尊,對孩子極力讚美和誇獎。讚美不是壞事,但對孩子“誇過了頭”也無法起到預期的教育效果。孩子學習成績進步了,你對孩子說:“你真是個乖孩子,你就是媽媽的天使”這種誇張式誇讚,孩子意識不到他的哪些行為成為了父母的“天使”,鼓勵需要有針對性,需要對孩子做出的努力,付出進行實際誇獎,才是正確的。

    2 發自內心賞識孩子

    每個孩子都有優點,父母要真正發自內心去賞識孩子。作為家長不能只憑外表等某一方面來判斷孩子的好壞,也不能單憑某一件事給孩子定位沒出息,不如別人。而是用心去發現孩子的優點,及時地去稱讚孩子,增長他的自信,也能幫他建立是非觀,什麼事應該做,什麼事不該做。

    父母發自內心去讚揚孩子,可以引導孩子一步步走向真善美。而如果家長總把眼光盯在孩子的過錯上,對孩子挑三揀四,缺乏耐心,會讓孩子沉浸在消極,自卑中不能自拔。孩子犯錯是常事,父母要用心尋找孩子身上的優點,細心捕捉他的點滴進步,從而強化愛護自己的優秀品質

    3 賞識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其他

    孩子經常會聽到“你真帥”“真聰明”這樣的誇讚,而這類誇讚實際對孩子不會產生特別大的影響,因為顏值和智慧一部分原因是來自先天,是一種個人資源,聽多了這類讚美,孩子會“無感”。而當孩子對一件事經過了付出和努力,得到的稱讚會讓孩子真實感受到付出後的收穫,更願意繼續去努力。

    事實上,一些經常被稱讚聰明的孩子,往往把一切成功看成聰明所得,而遇到挫折就容易回信,不願意接受挑戰。而經常被誇獎努力的孩子,更願意去嘗試大膽的挑戰,並會盡自己的努力去把它做好。

    當孩子在成績或者其他方面取得優異時,家長不要只稱贊孩子一句“真聰明”,而是要誇獎孩子透過努力和付出,取得這樣的成績,來促使孩子繼續進步。

    賞識教育不能一味賞識,批評教育也不能一味批評。表揚是愛,批評也同樣飽含著家長對孩子的愛。要將兩者相輔相成,才能有助於孩子健康成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何綠皮火車上可以熱水沖泡泡麵,高鐵動車上只供盒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