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你不喜歡吃牛肉,但是很少人不愛吃螃蟹的。那麼古怪的動物,不知道是哪個人最先鼓起勇氣去試?今人的話,應該送他諾貝爾獎。螃蟹,真是好吃。
我們最常見的,就是所謂的青蟹,分膏蟹和肉蟹,兩個種類一年四季都能吃得到。
從小的記憶,是吃生的,媽媽是烹調高手,她父親教的是把膏蟹洗淨,斬開,拍碎鉗殼之後浸在鹽水和豉油之中。早上浸,晚上就可以拿來吃。上桌之前撒花生碎和白醋,吃得我們全家人念念不忘,尤其是殼中之膏,又香又甜,現在即使再做,也怕汙染,不敢生吃了。
所以去了日本,看他們吃螃蟹刺身,也不以為奇。日本人也只選最新鮮的松葉蟹。松葉蟹外形和松樹一點也拉不上關係,是活生生去殼,拆了大蟹的腳,用利刃一刀刀地把肉劏開,然後放進冰水之中,身還連在一起,但外層散開,有如松葉,故稱之。沒有多少大師傅的刀功都那麼細,退休的「銀座」總廚佐藤,叫他切松葉蟹,就做不來。在冰水中泡開之後,再拿噴火器燒一燒,略焦,更像松葉,少人嘗過此等美味。
最普通的做法,也是最好吃的,就是清蒸了,蒸多久才熟?那要看你爐子的火夠不夠猛。先蒸個十分鐘,太熟或太生,今後調節時間就是。做菜不是一門甚麼高科技,永遠要相信熟能生巧。
但蒸完螃蟹要使它更精采,倒有個竅門。那就是自己炸些豬油淋上去,絕對完美。
我常教人的螃蟹做法很簡單,是向艇家學的鹽焗蟹;用一個鐵鑊,怕黐底的話可鋪一層錫紙,將蟹蓋朝鑊中放,撒滿粗鹽,中火燒之,等到螃蟹的味道香噴噴傳來,就可以開啟鑊蓋取出來,去掉內臟之後就那麼吃,永不會失敗。
螃蟹當然是原只下鑊的,麻煩的步驟在於洗蟹,但也可以用一管噴牙縫的美國製造Water-Pik衝之。水力很猛,任何汙泥都能洗淨,缺點在於要插電。當今樂聲牌出的是充電式的手提EW175 Dentalbeat,方便得多了。
就那麼生焗太過殘忍,螃蟹掙扎,鉗腳盡脫也不是辦法,故得讓它一瞬間安樂而死。方法是用枝日本尖筷,在螃蟹的第三對和第四對腳之間的軟膜處,一插即入,穿心而過,蟹兒不感覺任何痛苦。反正被我們這些所謂的老饕吃了,生命有所貢獻,也不是太罪過,善哉善哉。
當今餐廳的油爆,都是乾炸的美化名辭。油炸的蜃又乾又癟,甜味盡失。避風塘炒蟹都是先油爆,非我所喜。把螃蟹斬件之後就那麼生炒可也。勤之翻之,即達目的。南洋式的胡椒炒蟹,秘訣在於用黃油。
對泰國的咖哩蟹也沒甚麼興趣。蟹味給香料淹沒。真正的咖哩蟹出自印度的嬉皮聖地果亞,當地人把螃蟹蒸熟拆肉,再用咖哩炒至糊狀,又香又辣,可下白飯三大碗。
螃蟹種類數之不盡,最巨大的是阿拉斯加蟹,只吃蟹腳,蟹身棄之。多肉,但味淡,此蟹只適宜燒烤,燒後蟹的香味入肉,方有吃頭。
同樣的大蟹是澳洲的皇帝蟹,同樣無味。在悉尼拍飲食特輯時本來要求來個七隻八隻,觀眾看了才會哇的一聲叫出,但當天供應給我們拍攝的餐廳孤寒,只給了兩隻。前一晚苦思一夜,想出一個較特別的做法,那就是把其中一隻的蟹蓋拿來當鍋,放在火爐上,注入礦泉水。再把兩隻螃蟹的肉挖出,剁成蟹丸,待水滾,放進去打邊爐,一顆顆紅色蟹丸熟了浮上,才產生一點視覺效果。
說到蟹味,大閘蟹當然是不可匹敵的。
大閘蟹其實並不一定吃熱的,有的人說蟹冷了就腥,我則常吃凍的大閘蟹,吃蟹不吃它的蟹腥,吃來幹鳥?古人李漁說:「蒸而熟之,貯以冰盤」,就是凍吃的好證據。不過黃油蟹當道時,又有另外一番風味。黃油蟹其實是感冒發燒蟹,病得把膏逼到腳尖上,全身油黃。如果脫一隻腳,蒸時油都從洞中流出來。用冰水先把它凍死再蒸,又不是焗桑拿,一冷一熱怎會好吃?還是用我上述的殺蟹法為佳,可用菜心梗把洞塞之。
澳門的仔也是蟹中之寶,味道不同,不能和大閘蟹或黃油蟹相比,各有各的好處,用苦瓜來燜仔,是最出色的煮法。
從前潮州人窮,任何東西都醃製來送粥,連小小的螃蜞也不放過。小螃蜞形狀有如迷你大閘蟹,同樣有膏,一點一滴挖出來做菜,就是禮雲子,用來炒蛋,無上美好。
泰國的青木瓜沙律宋丹,也要放一隻小螃蜞去搭秤才夠味,沒有螃蜞,就像太監。
一生所食螃蟹無數,終於有一日在示範做菜時,被螃蟹咬了兩口。為甚麼說兩日?我們以為被蟹鉗鉗住,就像剪刀一樣剪著,其實不然,要被它咬過才知。原來蟹之咬人,是用蟹鉗最尖端的部位上下一鉗,我的手指即穿二洞,血流如注,痛入心肺,唯有保持冷靜,用毛巾包住蟹身,出力一扭,斷掉蟹鉗,再請人把鉗子左右掰開,方逃過一劫。
今後殺蟹,再無罪過之感。大家扯個平手,不相怨恨也。
或者你不喜歡吃牛肉,但是很少人不愛吃螃蟹的。那麼古怪的動物,不知道是哪個人最先鼓起勇氣去試?今人的話,應該送他諾貝爾獎。螃蟹,真是好吃。
我們最常見的,就是所謂的青蟹,分膏蟹和肉蟹,兩個種類一年四季都能吃得到。
從小的記憶,是吃生的,媽媽是烹調高手,她父親教的是把膏蟹洗淨,斬開,拍碎鉗殼之後浸在鹽水和豉油之中。早上浸,晚上就可以拿來吃。上桌之前撒花生碎和白醋,吃得我們全家人念念不忘,尤其是殼中之膏,又香又甜,現在即使再做,也怕汙染,不敢生吃了。
所以去了日本,看他們吃螃蟹刺身,也不以為奇。日本人也只選最新鮮的松葉蟹。松葉蟹外形和松樹一點也拉不上關係,是活生生去殼,拆了大蟹的腳,用利刃一刀刀地把肉劏開,然後放進冰水之中,身還連在一起,但外層散開,有如松葉,故稱之。沒有多少大師傅的刀功都那麼細,退休的「銀座」總廚佐藤,叫他切松葉蟹,就做不來。在冰水中泡開之後,再拿噴火器燒一燒,略焦,更像松葉,少人嘗過此等美味。
最普通的做法,也是最好吃的,就是清蒸了,蒸多久才熟?那要看你爐子的火夠不夠猛。先蒸個十分鐘,太熟或太生,今後調節時間就是。做菜不是一門甚麼高科技,永遠要相信熟能生巧。
但蒸完螃蟹要使它更精采,倒有個竅門。那就是自己炸些豬油淋上去,絕對完美。
我常教人的螃蟹做法很簡單,是向艇家學的鹽焗蟹;用一個鐵鑊,怕黐底的話可鋪一層錫紙,將蟹蓋朝鑊中放,撒滿粗鹽,中火燒之,等到螃蟹的味道香噴噴傳來,就可以開啟鑊蓋取出來,去掉內臟之後就那麼吃,永不會失敗。
螃蟹當然是原只下鑊的,麻煩的步驟在於洗蟹,但也可以用一管噴牙縫的美國製造Water-Pik衝之。水力很猛,任何汙泥都能洗淨,缺點在於要插電。當今樂聲牌出的是充電式的手提EW175 Dentalbeat,方便得多了。
就那麼生焗太過殘忍,螃蟹掙扎,鉗腳盡脫也不是辦法,故得讓它一瞬間安樂而死。方法是用枝日本尖筷,在螃蟹的第三對和第四對腳之間的軟膜處,一插即入,穿心而過,蟹兒不感覺任何痛苦。反正被我們這些所謂的老饕吃了,生命有所貢獻,也不是太罪過,善哉善哉。
當今餐廳的油爆,都是乾炸的美化名辭。油炸的蜃又乾又癟,甜味盡失。避風塘炒蟹都是先油爆,非我所喜。把螃蟹斬件之後就那麼生炒可也。勤之翻之,即達目的。南洋式的胡椒炒蟹,秘訣在於用黃油。
對泰國的咖哩蟹也沒甚麼興趣。蟹味給香料淹沒。真正的咖哩蟹出自印度的嬉皮聖地果亞,當地人把螃蟹蒸熟拆肉,再用咖哩炒至糊狀,又香又辣,可下白飯三大碗。
螃蟹種類數之不盡,最巨大的是阿拉斯加蟹,只吃蟹腳,蟹身棄之。多肉,但味淡,此蟹只適宜燒烤,燒後蟹的香味入肉,方有吃頭。
同樣的大蟹是澳洲的皇帝蟹,同樣無味。在悉尼拍飲食特輯時本來要求來個七隻八隻,觀眾看了才會哇的一聲叫出,但當天供應給我們拍攝的餐廳孤寒,只給了兩隻。前一晚苦思一夜,想出一個較特別的做法,那就是把其中一隻的蟹蓋拿來當鍋,放在火爐上,注入礦泉水。再把兩隻螃蟹的肉挖出,剁成蟹丸,待水滾,放進去打邊爐,一顆顆紅色蟹丸熟了浮上,才產生一點視覺效果。
說到蟹味,大閘蟹當然是不可匹敵的。
大閘蟹其實並不一定吃熱的,有的人說蟹冷了就腥,我則常吃凍的大閘蟹,吃蟹不吃它的蟹腥,吃來幹鳥?古人李漁說:「蒸而熟之,貯以冰盤」,就是凍吃的好證據。不過黃油蟹當道時,又有另外一番風味。黃油蟹其實是感冒發燒蟹,病得把膏逼到腳尖上,全身油黃。如果脫一隻腳,蒸時油都從洞中流出來。用冰水先把它凍死再蒸,又不是焗桑拿,一冷一熱怎會好吃?還是用我上述的殺蟹法為佳,可用菜心梗把洞塞之。
澳門的仔也是蟹中之寶,味道不同,不能和大閘蟹或黃油蟹相比,各有各的好處,用苦瓜來燜仔,是最出色的煮法。
從前潮州人窮,任何東西都醃製來送粥,連小小的螃蜞也不放過。小螃蜞形狀有如迷你大閘蟹,同樣有膏,一點一滴挖出來做菜,就是禮雲子,用來炒蛋,無上美好。
泰國的青木瓜沙律宋丹,也要放一隻小螃蜞去搭秤才夠味,沒有螃蜞,就像太監。
一生所食螃蟹無數,終於有一日在示範做菜時,被螃蟹咬了兩口。為甚麼說兩日?我們以為被蟹鉗鉗住,就像剪刀一樣剪著,其實不然,要被它咬過才知。原來蟹之咬人,是用蟹鉗最尖端的部位上下一鉗,我的手指即穿二洞,血流如注,痛入心肺,唯有保持冷靜,用毛巾包住蟹身,出力一扭,斷掉蟹鉗,再請人把鉗子左右掰開,方逃過一劫。
今後殺蟹,再無罪過之感。大家扯個平手,不相怨恨也。